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引入现象学美学对当前国内外博览建筑设计存在的现象进行剖析,并通过对审美对象和审美经验的细致研究,初步建构了现象学的博览建筑价值范畴。  相似文献   

2.
张宇 《云南建筑》2013,(1):54-60
当代博览建筑在满足博展、教育等基本职能要求的同时,更趋向使博览建筑具有一定社会职能代表。于是博览建筑的设计逐步从数量的增长走向质量的提升。并将博物馆融入社会这一要求作为出发点,将单一的观展场所,设计成为集休闲、教育、娱乐等为一体的建筑空间。并使其融入城市空间之中。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博物馆和中国科技馆新馆为例来分析,从博览建筑外在形式、公共场所空间营造、功能类型等方面的“社会化”展开,以探寻当代博览建筑设计“社会化”的痕迹与趋势。  相似文献   

3.
陶郅 《南方建筑》2009,(5):15-19
文化博览建筑及观演建筑是建筑中技术和艺术含量较为丰富的建筑门类.由于其具有独特的挑战性,历来为众多建筑师所重视.这类建筑往往也容易成为城市中最有吸引力的地标.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院30年来一直以推动建筑技术和建筑文化的发展为己任.在文化博览建筑及观演建筑设计领域长期耕耘辛勤创作,设计出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风格各异文化内涵丰富的建筑作品,获得建筑界及社会的广泛好评,使之成为我院独树一帜的建筑品牌.  相似文献   

4.
陈莉 《四川建材》2016,(4):130-131,138
哲学现象学是20世纪在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之后被建筑学领域所吸收应用,成为建筑现象学。本文从哲学现象学、感知现象学到建筑现象学对感知现象学的应用和继承关系进行梳理,并对已有建筑设计作品中的现象学精神进行发掘、分析,从而表明了基于知觉现象学下的建筑设计手段能够使人在知觉体验中获得更为深刻的空间感受,使建筑设计中融入对建筑本质的理解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唐辰 《建筑与文化》2016,(1):126-127
本文研究了著名美国建筑设计师史蒂文·霍尔的著作和作品,从其工作过程、近期创作、思想理论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建筑现象学在城市方面的思考、在建筑设计方面上的运用,以此对我国的建筑设计与建筑理论发展提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现象学以及建筑现象学的学习与思考,探索与尝试建筑现象学的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如建筑设计相关主题中环境与场所空间还原、体型与立面的几何还原等。并用现象学的方法进一步思考地域与民族建筑中"民族元素"的先验性存在,得出建筑要素的具体语汇应该先于场地甚至文化而存的推断。探讨和总结建筑设计创作中现象学设计方法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后现代主义建筑中,由于现象学的引入导致了建筑设计方法论的新的探讨和思考。面对各种哲学流派和建筑流派,现象学对于建筑设计的运用究竟该怎么样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是值得现在正在进行大量建设和发展中的我国建筑师和学生进行思考的途径和方法。以现象学思想和方法为指导的建筑研究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此后逐步引起了各方面广泛的关注和参与,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8.
当今建筑设计越来越关注场地、历史文脉以及地域特征,将哲学中的现象学引入建筑理论之中实践出新的思维和知觉方式,建筑设计不再是风格或者形式。在成都游览刘家琨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浅析体验中所感受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筑》旨在从城市、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等方面,探讨城市、建筑、城市与建筑问题。本刊秉持创新求索、兼容并举的办刊精神,关注当今建筑界的新理论、新作品、新资讯,倡导学术领域主流思想;立足国内外建筑理论研究与创作前沿,兼顾北方地域特色,促进不同地域建筑文化交流;重视扶植青年建筑师及建筑院校师生,为其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推介国内外建筑院校及知名设计机构,促进国际合作交流。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实例介绍,来稿说明性的文字应在3000-5000字,可以采用英语、汉语的双语形式,所提供的图片应是多幅,能完整的说明设计效果、意图,每张图片应配有具体的说明文字。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理论阐释,来稿文字应在3000-5000字左右,可以采用英语,汉语的双语形式,所提供的图片应与文字紧密关联,每张图片应配有具体的说明文字。  相似文献   

10.
陈洁萍 《新建筑》2007,(4):80-85
回顾第九届戚尼斯建筑双年展,其中蕴含的地形学议题值得探讨。通过分析归纳参展作品的多种设计策略,可以揭示目前地形学议题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进一步试图说明地形学议题中蕴含的现象学与后结构主义思想是推动其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并且这一议题关注人地关系,在建筑与城市领域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磊 《建筑创作》2010,(7):16-23
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杯乃至亚运会等作为享誉世界声誉的“城市巨事件”,对主办城市最显著的影响在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设施、文化生活的发展及变迁。遗产除了现代人继承古人的宝贵财富外,也包括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包括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本文以城市与建筑为载体,借鉴主办城市展开了建筑文化遗产意义上的分析,重点描述了作为现代建筑媒体如何传播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及广州亚运会,反之,主办城市又是如何通过城市文化的创意与传播,扩展自身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近代民国民居建筑中邻里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靖 《城市建筑》2013,(6):207-207,209
通过对民国建筑背景的解读与分析,探讨民国建筑设计里呈现的邻里关系图景及其人文价值。并期望通过传统性与国际性相结合的民国建筑的居住氛围具有的合理性与可取性,论证近代民国建筑所具有的人文价值。希望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建筑设计中日趋显现的"邻里关系"淡漠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李慧宁 《山西建筑》2012,38(11):23-25
对世博会辅助设施的设计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与城市户内变电站的设计进行了对比,论述了两者设计的相通之处,最后总结了世博会辅助设施对城市户内变电站建筑设计的启示,对推进城市工业建筑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波  杨卫丽  苏原 《华中建筑》2011,29(7):91-94
当今建筑设计提倡低碳、节能、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都市农业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景观和休闲方面等多功能性与综合性."3G-Box"复合型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就是在建筑设计中融入都市农业因素,从设计背景、设计宗旨与方案创作过程中,探索一种包容、开放、互动、节能、绿色生态的新型建筑,塑造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建筑新形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对于挪威建筑师的几个作品中与自然的关系的阅读,引导出挪威建筑中所体现的挪威人的建筑自然观,这些建筑已经成为挪威建筑师的一种声明,使得这个有着颇为原始自然地貌的国度上的建筑与自然观,在当今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探讨挪威的建筑教育中对于自然的诠释现象。建筑现象学理论,不但是挪威建筑师对于自然的体认的基础,也成为挪威建筑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寻求创新的设计工具。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作为挪威最重要的建筑教育机构,在其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中,一直保持着源自自身的现象学建筑教育体系,其中B3工作室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最具代表性、并延续多年的范例。B3的教学理念是基于对于自然的广义的定义,使得自然成为建筑设计的对象和建筑的发生器,而不再是与建筑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外在制约因素。无论作为建筑本体的核心价值,还是作为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这种思想对于中国建筑师而言,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上海世博会光电建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龙文志 《建筑技术》2011,42(1):14-18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彩色光电屋顶,主题馆的光电屋顶,台湾馆的调光薄膜,日本馆的柔性光电外墙以及瑞士馆的智能光电幕墙,都展示了光电建筑在上海世博会的设计和应用,不仅留给人们绿色财富和低碳世博的理念。也对未来城市的建筑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瑜 《华中建筑》2009,27(11):164-165
目前的建筑教育中构造课程和设计教学人为分裂,脱节严重 加之教学过程中普遍的重艺术轻技术想法,导致建筑设计脱离建筑本体和工程实际。因此结合本院构造课程教学的传统积弊和本科院校建筑设计的发展要求,从构造与设计整合、构造内容革新、教学实践手段等方面介绍了构造课程改革的思路、具体尝试以及成果和不足。  相似文献   

18.
概念性建筑设计作为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的主干专业课,是在初步建筑设计层面上的空间创造,是一年级的总结性课题。本文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关于该课题的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对该课题发展演变的历程、对设计中关键环节和过程的提炼与还原,探讨了生成设计概念与演绎建筑形态的操作方法以及阶段步骤,揭示出对“形”与“意”关系的思辩处理是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关键内容,最终的设计结果即是两者的统一体。从而为今后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彭兴 《华中建筑》2014,(2):18-21
在面对复杂形态建筑设计时,现阶段的低级软件很难准确表达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已远不能满足各个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且很难将复杂的建筑形态最终建造出来。数字建构在这一背景下诞生,并迎合了复杂建筑的形态设计与营造需求。"数字建构"是指在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各个阶段、层面运用数字化的工具模拟实现建筑目标的状态和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进和普及,数字化在未来几年会逐渐成熟,乃至成为主流的建筑设计模式。该文试图从数字建构的概念、应用的必要性、实现方式等方面,解析数字建构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该文阐述了"外廊样式"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关系,认为"外廊样式"作为一种建筑类型,存在于中国近代建筑历史发展的始终,丰富繁衍并精彩演绎,对中国建筑的近代转型起了重要作用;另外,它还衍生出"骑楼街屋"这种特殊的城镇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