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动平稳性、承载均匀性及合理的啮合侧隙是摆线针轮减速器的重要性能指标。根据摆线齿轮结构特点 ,第II公差组内规定了一齿切向综合公差fi′、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i″、齿距极限偏差±fpt、齿形公差ff 等精度项目 ;第III公差组内规定了齿向公差Fβ 及齿轮接触斑点。由于摆线针轮传动不能采用基中心距法获得啮合侧隙 ,故应规定齿厚极限偏差Es。除齿形误差ff 外 ,Fp、±fpt、Fβ 及齿厚E均可利用渐开线齿轮测量仪器及测试方法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2.
传动平稳性、承载均匀性及合理的啮合侧隙是摆线针轮减速器的重要性能指标.根据摆线齿轮结构特点,第II公差组内规定了一齿切向综合公差fi′、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i″、齿距极限偏差±fpt、齿形公差ff等精度项目;第III公差组内规定了齿向公差Fβ及齿轮接触斑点.由于摆线针轮传动不能采用基中心距法获得啮合侧隙,故应规定齿厚极限偏差Es.除齿形误差ff外,Fp、±fpt、Fβ及齿厚E均可利用渐开线齿轮测量仪器及测试方法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3.
<正> JB179—83(《渐形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直接采用ISO标准,与我们沿用二十多年的老标准JB179—60《圆柱齿轮传动公差》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之一是JB179—83标准列入了“齿坯检验与公差”,体现了保证齿坯精度的重要性。本文内容就是着重说明齿坯精度与齿轮制造精度的关系。齿坯精度与齿轮精度的关系,也就是齿坯误差与齿轮制造误差的关系。分析齿轮的误差国内大都采用啮合线增量的方法。所谓啮合线增量法就是将齿轮转角变化的误差看作啮合线增量变化。啮合线增量法牵涉齿轮  相似文献   

4.
对齿轮传动精度的理论分析进行了概括介绍,然后重点分析设计软件的主要组成及其主要功能,最后由应用实例验证该软件的可行性。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软件从而完成齿轮精度的程序计算工作。该软件操作简单,能迅速正确的确定齿轮三个公差组精度等级、齿厚极限偏差、各公差组的检验项目及其公差值。  相似文献   

5.
对齿轮传动精度的理论分析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设计软件的主要组成及其主要功能,最后由应用实例验证该软件的可行性。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的软件来完成齿轮精度的程序计算工作。该软件采用交互式窗口,操作简单,能迅速正确地确定齿轮三个公差组精度等级、齿厚极限偏差、各公差组的检验项目及其公差值。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辅助圆柱齿轮精度设计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齿轮传动精度的理论分析进行了概括介绍,重点分析该设计软件的主要组成及其主要功能,最后由应用实例验证该软件的可行性。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软件来完成齿轮精度的程序计算工作。采用交互式窗口,操作简单,能迅速正确地确定齿轮三个公差组精度等级、齿厚极限偏差、各公差组的检验项目及其公差值。  相似文献   

7.
罗建勤  陈兴强 《机械传动》2003,27(2):46-47,7
为了判定小模数锥齿轮的精度和质量,在分析小模数锥齿轮加工误差的基础上,给出了公差组的选用标准及其检测方法,并提出了用间接法检验齿轮副(一齿)轴交角综合误差的原理及其检查仪的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拖拉机变速箱出现的异响、噪声大、齿轮打齿等故障,提出使用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来检测齿轮的径向综合总偏差F″i和一齿径向综合偏差f″i;为了使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能够快速适应生产节拍,设计了生产中常用的几十套齿轮的标准配对齿轮。配套了标准齿轮的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为车间生产中攻克变速箱异响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反映齿轮齿距精度的齿轮误差项目是齿距累积误差和齿距偏差。JB179-83《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现改为GB10095-88)又增加一项:K个齿距累积误差,误差测量数据处理对于同测量方法有不同处理方法,用手工计算比较麻烦,而用微饥程序计算就变得非常方便。程序介绍如下: 一、测量方法说明齿轮齿距测量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所谓相对法,这是以任意一个齿距为测量基  相似文献   

10.
杜改梅  冯育敏  魏立 《工具技术》2010,44(6):111-112
1径向综合偏差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 在小模数圆柱齿轮加工中,齿形加工后需检测径向综合总偏差F″i和一齿径向综合偏差f″i。  相似文献   

11.
<正> 反映齿轮齿距精度的齿轮误差项目是齿距累积误差和齿距偏差。JB179—83《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现改为GB10095-88)又增加一项:K个齿距累积误差,误差测量数据处理对于同测量方法有不同处理方法,用手工计算比较麻烦,而用微机程序计算就变得非常方便。程序介绍如下: 一、测量方法说明齿轮齿距测量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所谓相对法,这是以任意一个齿距为测量基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齿轮偏心对磨齿精度的影响并通过数控系统对偏心进行补偿、有效提升磨齿精度,基于机床工作空间和工件空间的几何关系建立了磨削误差的几何模型,进一步按照齿轮标准《ISO1328—1:1995》详细分析了齿轮偏心对齿廓、齿向及齿距误差的影响,以及在几何偏心情况下齿轮参数变化对各项误差的敏感性。基于数控成形磨齿机磨削原理提出了径向补偿、切向及径向综合补偿两种补偿措施,分别对两种补偿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国产SKMC3000/20数控成形磨齿机对安装偏心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补偿因齿轮偏心造成的磨齿误差,进一步提高成形磨齿精度。  相似文献   

13.
3100型智能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由机械主机、数据采集与驱动控制电路、微型计算机及测量软件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测量圆柱齿轮径向综合总偏差Fi“和—齿径向圆综合偏差fi“,以及径向圆跳动Fr“,自动判别并“挑出”存在齿面毛刺和划痕的齿牙。本测量仪为新型自动化、智能化的齿轮测量仪。它采用光栅编码器作为主轴转角传感器,  相似文献   

14.
一、新齿标的应用按新齿标确定齿轮公差时,包括以下几部分。1.齿轮精度等级的选择选择的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工艺性和经济性,选择时应首  相似文献   

15.
张光辉 《机械》2001,28(1):27-27,30
双联齿轮的齿形加工 ,即大端滚齿和小端插齿 ,由于工件结构原因 ,其齿向及齿圈径向圆跳动误差往往超出产品技术要求或加工工艺要求。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1 产品结构及传统工艺工装结构弊病图 1所示为双联齿轮典型结构图 ,其特点为工件内孔的长径比≥ 3,工件的大端面较大 ,其外径与孔径之比≥ 2。按照机械加工工艺要求 ,毛坯经粗车、精车加工后 ,齿坯的大小端面圆跳动公差 ,对于7和 8级精度齿轮 ,当分度圆直径≤ 12 5mm时 ,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0 0 18mm ;分度圆直径小于 4 0 0mm ,大于 12 5mm时 ,端面圆跳动…  相似文献   

16.
高精度齿轮是高端装备满足高速、重载、冲击、低噪声(静音)等极端环境要求的必要支撑,为提高滚齿加工精度,实现部分“以滚带磨”,降低加工成本,针对滚刀几何误差与齿轮几何精度之间的定量映射规律研究不足,分别开展考虑机床运动精度的滚刀齿廓误差、滚刀螺旋线误差、滚刀安装角径向圆跳动误差与齿轮齿廓误差、基节误差之间的定量映射规律研究。通过产形齿条法,由渐开线滚刀齿廓方程包络生成齿轮齿廓方程。依据微分几何、包络原理,建立滚刀齿廓误差与齿轮齿廓误差之间的定量映射关系模型;建立滚刀螺旋线误差、滚刀安装角径向圆跳动误差与齿轮齿廓误差之间的定量映射规律模型。并根据齿轮齿廓误差与齿轮基节误差间的几何关系,计算得到上述因素对基节误差的映射规律。依据高斯分布规律,建立在考虑机床运动误差影响下,上述三种主要的滚刀误差对齿轮齿廓误差、齿轮基节误差的综合影响规律模型。最终通过仿真,并与实际加工经验进行对比,验证上述模型方法的正确性。从而揭示出滚齿加工过程中考虑机床运动误差的滚刀误差与影响齿轮主要几何精度的齿廓误差、基节误差的本质规律。为滚切更高精度的齿轮副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制JB179-81”(简称新齿标)已于1981年5月 6日发布,并将于1983年起实施,用以替代老的“圆柱齿轮传动公差JB 179-60”(简称老齿标)。 新齿标采用ISO1328-75《渐开线齿轮-ISO精度制》新规定的公差和极限偏差的代号及数值。由于它的公差计算关系式、精度等级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非圆齿轮齿廓复杂、测量困难这一问题,以椭圆齿轮为研究对象,采用跨棒距测量方法,研究其节曲线误差、齿厚误差、齿圈径向跳动和齿向偏差等精度指标的测量技术。通过建立椭圆齿轮跨棒距测量的数学模型,研究不同模数的椭圆齿轮的测量原理、各项误差的评判依据,以及齿轮规格与量棒型号的匹配关系,为非圆齿轮各项误差(节曲线误差、齿厚误差、齿圈径向跳动和齿向偏差)的精密测量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双面啮合多维测量原理的齿轮在线测量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传统的齿轮在线测量机采用齿轮双面啮合测量原理,只能获得径向综合偏差,不能获取评定齿轮质量的关键指标的齿向精度信息(如螺旋线偏差).针对此难题,基于齿轮双面啮合多维测量原理,研制了新型的齿轮在线测量机.介绍了该测量机的测量原理、齿向精度评定指标、系统组成及其关键技术.本测量机是针对大批量成品齿轮的现场快速检测需求而研制的新型齿轮测量仪器,其突出特点是在被测齿轮与测量齿轮啮合一转的过程中,可同时获得径向综合偏差及齿轮齿向精度信息.  相似文献   

20.
双联齿轮的齿形加工,即大端滚齿和小端插齿,由于工件结构原因,其齿向及齿圈径向圆跳动误差往往超出产品技术要求或加工工艺要求。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1 产品结构及传统工艺工装结构弊病   图1所示为双联齿轮典型结构图,其特点为工件内孔的长径比≥3,工件的大端面较大,其外径与孔径之比≥2。按照机械加工工艺要求,毛坯经粗车、精车加工后,齿坯的大小端面圆跳动公差,对于7和8级精度齿轮,当分度圆直径≤125mm时,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18mm;分度圆直径小于400mm,大于125mm时,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22mm。实际加工中按此标准加工和检验,但在滚、插齿加工中,我们按照传统的工装结构设计了滚、插齿夹具。图2即为滚齿加工的工装结构图。图中,工件以内孔和端面定位,工件内孔与芯棒外径之间采用(H6)/(h5)配合,拧紧上面的螺母,通过开口垫而将工件夹紧。插齿加工方法为工件大端面和内孔定位,液压拉杆通过开口垫而夹紧工件。这两种装夹方法均为机械手册推荐的传统结构。在实际加工产品时,发现滚、插齿的齿圈径向圆跳动误差为0.07~0.10mm,甚至达0.15mm,齿向误差为0.02~0.05mm。而工艺要求齿圈径向跳动误差≤0.063mm,齿向误差≤0.011mm。插齿的齿圈径向跳动误差及齿向误差也有不同程度的超差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