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家庭外饮食设施的国家,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熟食店铺就已普遍。至今日,中国餐馆遍布全球。有外国学者认为,为近代世界各国接受的饮食文明,只有两种:欧洲的饮食文明和中国的饮食文明。欧洲的食品和饮食方法是在近代所谓西欧化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背景下走向世界的。而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却只是由于世界各民族的人都感觉中国饮食真正美味。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家庭外饮食设施的国家,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熟食店铺就已普遍。至今,中国餐馆遍布全球。有外国学者认为,为近代世界各国接受的饮食文明,只有两种:欧洲的饮食文明和中国的饮食文明。欧洲的食品和饮食方法是在近代所谓西欧化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背景下走向世界的。而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却只是由于世界各民族的人都感觉中国饮食真正美味。  相似文献   

3.
中国肉食在世界饮食中的重要地位韩陆奇蔡晓雯(漳州大学食品系,福建漳州363000)邱峰(漳州市农业局,福建漳州363000)一、中国肉食在世界菜系中的重要性世界各国尽管有着各式各样的烹饪和饮食方式,但按照肉食主体和进餐工具归纳起来,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  相似文献   

4.
《烹调知识》2011,(2):46-50
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的便利,缩短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距离。原料地域的缩小,烹饪技术交流的频繁,使东西方饮食出现了相互交融的趋势,西方的饮食逐渐融合到中国传统的饮食中来,“西菜中做”也成为中国当今餐饮的流行趋势。而中国传统的饮食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和观念的冲击,西方饮食影响了中国的餐饮业和家庭的饮食。从烹饪角度看,中菜烹饪对西餐的饮食在原料、昧型、烹调技法、理念诸方面借鉴了许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以往11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情况,同时探讨了奥运会举办地的饮食风格,为研究奥运饮食提供了相关资料。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有20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参加,我们应该了解世界各国的饮食特点,并给他们提供最周到的饮食。  相似文献   

6.
吕田 《中国食品》2014,(1):76-79
<正>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石器时代,那个时期的人们主要依靠采集蔬果和狩猎为生,食物不加任何调制,直接生食。这时候食物对于人们来说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好,饮食方式和一般动物无异,后世把这种饮食状态称为"茹毛饮血"。  相似文献   

7.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久远,熠熠生辉。但在这繁盛的光环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诸如吃喝铺张、“猎奇”食风、宴席负重以及新形势下不少老字号的艰难等等。在新的时代里,中国人的饮食应敢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并在传统优良食风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以使中华饮食与国际接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饮食文明大国。  相似文献   

8.
饮食中的禁忌是人们对自然物产的选择,伊斯兰教的清真饮食禁忌源于《古兰经》的规定,其核心是“善”,表现为“净”在世界三大菜系中,清真饮食禁忌最符合人类健康的要求,可以说是文明饮食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大家可能不会想到,孙中 山先生在他为未来中国绘制的蓝图《建国方略》中第一章谈的竟然是养生问题。在题为《以饮食为证》的第一章里,孙中山先生极其自豪地用热情洋溢的语言赞美了中国饮食的科学与文明,他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之悠久、内容之宏富、技术之精湛.堪称世界典范。关于饮食.著名作家柏杨有一番妙论.在吃的文化上.无论他是东洋之大人,或是西洋之大人,全都差劲,其中关键,在于我们中国人把烹饪当作一种艺术.而洋人则当作一种科学和一种救命学。他还认为.世界上只有中国饮食是不靠国力而纯靠艺术造诣侵入各国社会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烹任,可谓渊远流长。早在《周礼》中就记有六牲八珍的美宴。中华饮食文化风靡世界,在法国巴黎,中国餐被誉为‘世界最佳饮食’。美国人称在世界各地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可见到桂着大红灯笼颇具东方色彩招牌的中餐馆。孙中山先生早在《建国方略》中写道:‘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传统饮食标准化发展历史,有助于探索传统饮食的现代标准化发展路径,推动传统饮食实现跨地域、跨民族、跨时代的创新发展。方法:采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分析了标准化对中华民族饮食生产生活的作用,回溯了传统饮食标准化发展历程。结果:传统饮食标准化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原始标准化、古代标准化、近代标准化和现代标准化,每个阶段都具有明显的标准化特征。结论:标准化与传统饮食同步发展,推动着传统饮食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时代的需求并使其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3.
范琳琳 《食品指南》2013,(4):98-101
深入欧洲腹地6年,给我印象最深不是蓝天碧野,而是特色鲜明的各国饮食。深厚而独特的文化背景,为各国饮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一如法国的浪漫、意大利的时尚、英国的高贵,德国的严谨和顽固,也在饮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中国调味 世界之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发展史上,如果说用火来熟食使人类结束了原始的茹毛饮血的混沌状态,那么调味品的应用始产生烹调这一技艺使人类进人饮食文明恐不为过。我们的祖先对美食美味的追求与探索,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饮食文化。正如孙中山先生所云:“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建国方略》)中国烹调以其独特的风味而风靡世界,为祖国赢得了“烹饪王国”之美誉,“而尤以中国调味为世界之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烹饪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它与世界各国烹饪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 (一)风味多样。地域广阔的中华民族,由于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的差异,自古以来就在饮食上形成了许多各不相同的风味。我国一向以“南米北面”著称,在口味上存在“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别。就地方风味而言,有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相似文献   

16.
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节庆饮食习俗是人类社会各个族群都普遍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传统节庆饮食习俗的形成,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适应生产和生活的要求,并通过对天候、物候和气候的周期性转换的观察与把握而逐渐约定俗成的。长江流域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许多传统节庆的饮食习俗都是源自于此,并传承至今的。这些节庆饮食习俗,异彩纷呈,撩人兴味,集中地反映了长江流域的民俗传统和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调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成为历代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中国饮食世界“申遗”的呼声不绝于耳,一方面是因为从欧洲到亚洲都有国家的饮食类项目入选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表作名录。中、法、土耳其美食并称为世界三大风味体系,法国和土耳其均有饮食项目先后干2010年、2011年入选世界非遗代表作名录,而以“中国饮食”为主题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未实现零的突破。从理性和感情上,中国饮食项目入选世界非遗都应该成为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的便利,缩短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距离。原料地域的缩小,烹饪技术交流的频繁,使东西方饮食出现了相互交融的趋势,西方的饮食逐渐融合到中国传统的饮食中来,"西菜中做"也成为中国当今餐饮的流行趋势。而中国传统的饮食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和观念的冲击,西方饮食影响了中国的餐饮业和家庭的饮食。从烹饪角度看,中菜烹饪对西餐的饮食在原料、味型、烹调技法、理念诸方面借鉴了许多。  相似文献   

19.
饮食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娜 《烹调知识》1997,(6):34-35
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是的,美存在于人类诸多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美,把美融入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之中。现代美食观认为:科学的合理的饮食,应是享受、健康、文明与美学理想的结合。 中国烹饪的传统体现于菜肴的色、香、味、形,而饮食文化更讲究环境、行为、人情和伦理;前者是视、味、嗅三觉享受的艺术美,后者则是精神与心理反映的感受美。现在让我们从日常的饮食生活中探讨一下美吧!  相似文献   

20.
大家可能不会想到,孙中山先生在他为未来中国绘制的蓝图《建国方略》中第一章谈的竟然是养生问题。在题为《以饮食为证》的第一章里,孙中山先生极其自豪地用热情洋溢的语言赞美了中国饮食的科学与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