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解决传统玉米浸泡工艺耗时长、污染环境等问题,以玉米为原料,采用乳酸与酸性蛋白酶协同浸泡提取玉米淀粉,并对该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初始乳酸浓度、乳酸浸泡时间、加酶量和酶作用时间对玉米淀粉得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组合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初始乳酸浓度0.6%、乳酸浸泡时间16 h、加酶量1000 U/g玉米、酶作用时间20 h。在最优条件下,淀粉得率由传统工艺的56.02%提高到69.76%,浸泡时间缩短了大约20 h。此浸泡工艺取缔了亚硫酸的使用,又大大缩短了浸泡时间,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优化玉米抗性淀粉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焕新  于博  金征宇 《食品科学》2011,32(22):11-15
研究普鲁兰酶法制备玉米抗性淀粉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加酶量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优化玉米抗性淀粉制备工艺,建立各因素与抗性淀粉得率关系的数学回归模型。确定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普鲁兰酶加酶量12.8ASPU/g、反应时间32h、反应温度46.2℃、pH5.0。在该制备条件下,抗性淀粉得率为46.2%。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为原料,对酶法提取玉米淀粉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蛋白酶添加量、浸泡液pH值、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对淀粉得率的影响,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酶法提取玉米淀粉工艺的最佳参数为:蛋白酶添加量1.5mL,浸泡液pH值3.4,浸泡时间14h,浸泡温度50℃。  相似文献   

4.
在玉米浸泡的过程中,采用嗜热乳酸菌与酸性蛋白酶协同浸泡的方法提取玉米淀粉,并优化该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初始嗜热乳酸菌菌液浓度、嗜热乳酸菌浸泡时间、加酶量和酶作用时间对玉米淀粉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组合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初始嗜热乳酸菌浓度16%、嗜热乳酸菌浸泡时间26 h、加酶量1 100 U/g、酶作用时间24 h。在最优条件下,淀粉得率由传统工艺的56.02%提高到64.26%。此浸泡工艺取缔了亚硫酸的使用,在较低酶添量的情况下,利用嗜热乳酸菌与酸性蛋白酶协同作用,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提高玉米淀粉及其副产物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为原料,采用两步浸泡工艺提取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第2步浸泡工艺中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和酸性蛋白酶添加量对淀粉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建立淀粉得率与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及蛋白酶添加量之间的关系。玉米浸泡的最优工艺条件:第1步浸泡温度52℃、浸泡时间3h;第2步浸泡温度51℃、浸泡时间2.25h、加酶量700U/g。拟合得到的模型较好的符合实际。该方法浸泡时间2.25h,淀粉得率64.9%。  相似文献   

6.
以普通玉米淀粉为试验材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普鲁兰酶酶法制备玉米抗性淀粉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普鲁兰酶加量、酶解时间、老化温度以及老化时间对抗性淀粉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所建回归模型高度显著,充分反映抗性淀粉含量与各因子之间的关系。优化工艺参数为普鲁兰酶加量20 U/g,酶解时间24 h,酶解物在4℃条件下存放老化36 h,样品抗性淀粉质量分数为9.75%,相比原淀粉增幅达89.4%。电镜扫描结果显示普鲁兰酶酶法制备的玉米抗性淀粉颗粒形貌呈不规则形状,原淀粉颗粒结构形态被破坏。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试验优化中性蛋白酶辅助提取青稞淀粉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性蛋白酶辅助提取青稞淀粉,研究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pH值对青稞淀粉中蛋白残留量的影响,选择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为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淀粉蛋白残留量和淀粉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与酶解温度的交互作用及加酶量与酶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淀粉蛋白残留量有极显著影响,而对淀粉提取率无显著影响。实验范围内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40.79 U/g、酶解温度45.01 ℃、酶解时间2.57 h,在此条件下青稞淀粉的提取率为60.36%,淀粉蛋白残留量为1.31%。  相似文献   

8.
采用酸性蛋白酶浸泡法和碱液浸泡法从糜子籽粒中提取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酶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4.0,酸性蛋白酶体积分数2%,浸泡时间10h,浸泡温度50℃,此条件下淀粉提取率为70.12%。碱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11.0,料液比1∶5,浸泡时间8h,浸泡温度25℃,此条件下淀粉提取率为81.59%。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更为温和、高效的玉米胚芽蛋白提取工艺,本实验采用纤维素酶和碱性蛋白酶对玉米胚芽进行两步酶法处理。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设计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酶解的最佳工艺为:pH4.5、酶解时间2.5h、加酶量0.3%(W/V);碱性蛋白酶酶解的最佳工艺为:pH9.0、酶解时间3h、加酶量4%(V/V)。在此条件下,玉米胚芽蛋白的提取率可达到83.7%±1.2%。  相似文献   

10.
吴素萍 《酿酒科技》2007,(11):45-47,50
研究复合酶发酵玉米淀粉生产酒精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酶解玉米淀粉发酵酒精的最佳工艺条件,即玉米淀粉粉碎度60目、料水比1:3、酶加量1.5%(玉米淀粉原料)、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51 h、pH4.8,在此条件下发酵酒精度为11.5%vol.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进玉米湿磨工艺,采用L-半胱氨酸替代传统浸泡工艺中的SO2,降低传统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由SO2浸泡引起的环境污染。在具有絮凝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发酵液制成的玉米酸浆中加入L-半胱氨酸,浸泡玉米碎粒,浸泡一定时间后加水磨浆,过筛除去纤维等杂质,淀粉在具有絮凝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的作用下迅速沉降。通过改变酸浆的用量、L-半胱氨酸用量、浸泡温度、浸泡pH值、浸泡时间和菌种接入量,考察各因素对浸泡液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增量和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确定最佳湿磨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时间48 h、L-半胱氨酸质量浓度1.5 g/100 mL、浸泡pH 7、自然发酵酸浆用量比(m(玉米粒质量)∶V(酸浆体积))1∶4、浸泡温度30 ℃,此条件下淀粉提取率的最大值为93.21%。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从土壤和泡菜中筛选到适合玉米淀粉湿法加工浸泡条件(50℃,pH值3.5~5)的微生物,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为烟曲霉(Aspergillas fumigates);提取发酵液中的酸性蛋白酶粗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酶在50℃,pH值3.5~5下仍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将发酵液应用于玉米淀粉湿法浸泡工艺中,优化的玉米浸泡条件为:浸泡温度50℃、乳酸含量0.5%、SO2含量0.08%,初次浸泡12 h,然后添加12%发酵液浸泡10 h。新工艺减少了环境污染,浸泡时间缩短了26 h,更有利于生产。  相似文献   

13.
该文研究新型玉米浸泡工艺和玉米浸泡过程中菌群的结构组成与变化规律。利用H2O2与乳酸协同浸泡玉米,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浸泡条件,并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浸泡过程中的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正交试验表明,玉米浸泡的最优条件为初始乳酸浓度0.6%、乳酸作用时间16 h、H2O2浓度3%、H2O2作用时间22 h,在最优条件下,淀粉得率由传统工艺的56.02%提高到68.53%,浸泡时间缩短32 h。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浸泡初期细菌结构组成较为丰富,一段时间后,乳酸杆菌Lactobacillaceae生长繁殖成为优势菌种并伴随运算的分类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水平的降低,浸泡末期Lactobacillaceae进入衰亡期,其他细菌数量明显增加。对浸泡液中细菌的群落结构与环境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引起菌落结构差异的影响因素依次为乳酸含量、葡萄糖含量、浸泡液pH值、浸泡温度。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碱性蛋白酶水解蛋白的橡子淀粉提取工艺条件,选择酶解时间、温度、pH值、酶用量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适宜的橡子淀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去除蛋白的pH值和酶解温度对橡子淀粉中总淀粉含量的影响较大,影响程度依次为p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用量;碱性蛋白酶水解去除蛋白的适宜工艺条件为pH值为11、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140 min、酶用量为600 U/g。结合1%双氧水漂白处理12 h后,橡子淀粉中的蛋白未检出。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级浸泡玉米的方法,通过亚硫酸氢钠与酿酒酵母共同作用,来提高淀粉的产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一级浸泡玉米的工艺条件为亚硫酸氢钠溶液质量浓度0.15g/mL、乳酸质量浓度0.3g/mL、浸泡时间10h、浸泡温度50℃;二级浸泡玉米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40℃、浸泡时间24h、亚硫酸氢钠质量浓度0.1g/mL、5(V/V)酿酒酵母接菌量。此浸泡工艺大大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了淀粉生产的成本。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黄粉为原料,利用α-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进行预处理去除淀粉、纤维素杂质,通过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对预处理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蛋白质回收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水解工艺。预处理后所得的玉米浓缩蛋白粉用8%的亚硫酸钠热变性处理,利用四种不同蛋白酶对玉米蛋白进行水解,以玉米蛋白水解度、溶解度、发泡高度和失水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水解玉米蛋白的蛋白酶种类,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玉米蛋白水解物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预处理的最适条件为:先用纤维素酶处理后用α-淀粉酶处理;纤维素酶最适温度50 ℃、pH5.0、酶用量1.0%、时间2.5 h、料水比1:3 g/mL;α-淀粉酶最适温度65 ℃、pH6.5、酶用量1.0%、水解时间0.5 h、料水比1:4 g/mL,此时蛋白质回收率为96.1%、蛋白质含量为89.9%。碱性蛋白酶为水解玉米蛋白最佳蛋白酶,此时玉米蛋白水解产物的水解度为14.2%,溶解度为68.6%,发泡高度为64 mm,失水率为16%。水解物中氨基酸含量为35.72%,多肽含量为64.28%。  相似文献   

17.
The pasting properties of alkali-isolated corn starches obtained from corn grits, as well as the rheological behaviour of their 8% ge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alkali isol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different conditions concerning alkali concentration (0.15% and 0.30%), steeping time (30 min and 90 min) and temperature (25 °C and 50 °C).Alkali-isolated starches exhibited lower pasting temperatures and higher peak viscosities than the wet-milled starch. With respect to the steady shear measurements, alkali starch gels showed higher viscosities and greater extent of thixotropy.Changes in alkali isolation conditions did not influence the changes in gelatinization and peak temperature values. On contrary, peak viscosity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se factors. Steady shear, as well as dynamic shear tests, showed that gels formed from starch isolated using higher alkali concentration were stronger than those obtained from starch isolated at lower alkali concentration. However, isolation at higher steeping temperature and longer steeping time resulted in starch with weak gel-like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8.
玉米淀粉实验室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普通黄马齿玉米为原料,采用湿法提取淀粉工艺,制得淀粉得率高、优质纯净玉米淀粉;通过大量实验设计筛选出最佳提取方案:浸泡温度50℃,乳酸和NaHSO3浓度均为0.5%,浸泡时间36 h,流槽倾斜度为0.015 cm/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