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力为评价指标,研究其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从马尾松松针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了34种化合物,其相对质量分数占挥发油总量的95.76%,主要化合物为石竹烯(15. 85%)、α-杜松醇(12. 12%)、大根香叶烯B(10. 81%)、β-古巴烯(7.94%)、1(10),4-杜松二烯(6.65%)、γ-依兰油烯(6.01%)、蛇麻烯(5.82%)和β-瑟林烯(3.63%)等。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力随挥发油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_(50)值分别为5.16、5.47、4.34 mg/mL。通过本试验证实,马尾松松针挥发油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具有较大的开发潜质。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通过对松针啤酒发酵工艺的研究,比较了不同的松针添加量、酵母接种量、松针添加阶段对松针啤酒感官评价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最佳松针啤酒的发酵工艺为在后发酵前添加松针汁,松针的添加量为1.6kg/100L麦汁、酵母接菌量为0.4%.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松针的主要成份及其医疗、保健功能,说明了我省松针资源情况和开发松针系列保健品的重要意义和市场前景,介绍了松针原汁提取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4.
松针是一种长年翠绿, 生长速度快, 持续的可再生资源, 已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松针精油是松针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松针精油中含有单萜烯类、倍半萜烯类和含氧萜烯类等物质, 因此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压和消炎止痛的功能, 这些特性使得松针精油可以应用在医疗保健、蔬果保鲜、化工产品和害虫防治等方面, 松针精油的提取能够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本文主要是介绍了松针精油的几种提取方法: 有机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水酶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松针精油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松树与美食     
王本泉 《烹调知识》1997,(11):45-45
对于冬夏常青、凌寒不凋的松柏,人们是偏爱松的,这不仅是因为松树的美姿给予人类美好的享受和美德的启发,还因为松树慷慨地给予人美食。 先夸松针,食品用途广。在日常饮食中,以松针(即树叶,又叫松毛)做成的松针食品可谓五花八门,品种繁多,如松针饭、松汁炸海味、松针酱、松针粥、松针饮料等。以松针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有论述:“久服松针,令人不老,轻身益气,绝谷不饥不渴。”日本专家研究认为,松针最主要的功能是大量溶解人体内的老化物,使之排出体外,调节和促进  相似文献   

6.
以马尾松松针提取液、脱脂奶粉为主要原料,研制具有抗氧化功能的马尾松松针酸奶。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法、感官评定,确定马尾松松针抗氧化酸奶的最佳工艺和配方。结果表明,马尾松松针提取液最优浸提工艺:料液比1∶20(g/mL),浸提时间120 min,浸提温度90℃。马尾松松针提取液最优酶解澄清工艺:水浴温度65℃,澄清时间2 h,果胶酶质量分数0.12%。马尾松松针抗氧化酸奶的最佳配方:以松针提取液为溶剂,脱脂奶粉质量分数14%,蔗糖质量分数7%,稳定剂明胶质量分数0.1%。马尾松松针抗氧化酸奶最优发酵工艺:复合发酵剂添加质量分数0.12%,发酵时间为8 h,发酵温度为43℃。马尾松松针抗氧化酸奶总抗氧化能力为51.31 U/mL,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所得酸奶具有抗氧化功能和松针独特清香风味。  相似文献   

7.
松针饮料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松针黄酮的配制方法.分别提取松针和玫瑰茄的有效成分,添加适当稳定剂、调味剂、制成以松针黄酮为主要控制指标的食品饮料.浸提温度80℃,料水比1:5,时间2h,松针黄酮提取量最高,pH=4~5,EDTA-2 Na0.5 g/kg,耐酸性CMC-Na 1.5 g/kg,酸性环境色泽亮丽,口感好且稳定性较强.松针饮料稳定性好、风味、口感上佳.以松针和玫瑰茄为原料配制饮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松针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松针为原料,采取合理的加工工艺提取出松针原汁,配入一定风味物质研制出松针饮料。通过研究,合理确定工艺参数,使松针饮料口感、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高剪切分散乳化技术提取松针多酚,以剪切机转速、剪切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和剪切温度为考量条件,根据单因素实验的结果以乙醇浓度、剪切时间、提取温度为最陡爬坡实验及响应面实验的考量条件。最后得到红松松针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剪切转速18000 r/min、料液比1:10、乙醇浓度64%、剪切时间140 s、剪切温度44℃。以此条件提取,红松、臭松、樟子松、黑皮油松和红皮云杉的松针多酚得率分别为19.7623、24.6992、14.0626、9.4983和29.7984 mg/g。同时以DPPH·清除能力、ABTS~+·、总还原力清除能力为指标,比较五种松针多酚的抗氧化能力。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为指标的结果为:红松松针多酚黑皮油松松针多酚红皮云杉松针多酚樟子松松针多酚臭松松针多酚,以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的结果为:樟子松松针多酚红松松针多酚黑皮油松松针多酚红皮云杉松针多酚臭松松针多酚。  相似文献   

10.
松针保健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松针为原料,开发研制具有保健作用的松针饮料。主要介绍了松针饮料的生产工艺,另外还讨论了松针饮料的口感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选择较优辣椒籽油制备工艺,以氧化值、酸价、色泽、脂肪酸组成、挥发性物质等为指标,比较酶解-乙醇辅助法和乙醇常温浸提法2种制备工艺对辣椒籽油的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乙醇辅助法和常温浸提法2种制备工艺所得辣椒籽油均呈橙黄色,酸价值≤4.0 mg/g,过氧化值≤12meq/kg;辣椒籽油中辣椒素含量分别为1.46,0.54mg/g。制备工艺对脂肪酸组成影响不显著(P0.05),对含量影响显著(P0.05);辣椒籽油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14.89%和16.3%,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69.8%和70.87%。可见辣椒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酶解-乙醇辅助法工艺能够显著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酶解-乙醇辅助法中鉴定出挥发性物质56种,多于常温浸提法的52种和市售辣椒油的42种。可见,酶解-乙醇辅助法相对常温浸提法而言,有助于辣椒油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藤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提取藤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和鉴定挥发油成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分离出78个组分,鉴定出63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挥发油组分的80.6%。藤茶挥发油主要成分:乙醇16.66%、1,3-二叔丁基苯9.44%、2-甲基癸烷4.95%、2,4-二甲基-1-癸烯4.65%、2,4-二甲基-1-庚烯4.51%、7-甲基-十一烯4.45%、2,6-二甲基壬烷4.36%、桧烯1.86%、α-蒎烯1.85%、甲酸乙酯1.83%、十三烷1.72%、β-崖柏酮1.44%、1-十一烯1.29%、2,3,5,8-四甲基-十一烷1.27%、4,6-二甲基-十二烷1.02%等,占挥发性化合物总量的76%。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龙脷叶的挥发油成分。方法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龙脷叶挥发油,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成分,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GC-MS分离出30个峰,鉴定16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7.17%,占挥发油分离成分的53.3%。结论龙脷叶精油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有综合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 (L.) Osbeck. Cv. ‘Guanximiyou’]花不同生长期的挥发油累计规律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五点采样法在琯溪蜜柚初花期、盛花期及末花期采集开放状态的花朵,利用蒸汽回流提取的方法测定挥发油得率;采用五点采样法在琯溪蜜柚初花期及盛花期采集3种开放程度不同的花朵,运用顶空GC-MS技术分别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以此探索其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柚花挥发油得率最高的时期为初花期,得率为0.18%,最低的时期为末花期,得率为0.03%。经GC-MS分析得知:初花期Ⅰ级花含有16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烯类化合物,以单萜烯类为主,主要成分为β-蒎烯(55.84%)、β-罗勒烯(20.98%)和桧烯(15.45%),Ⅱ级花含有1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化合物为烯类化合物,以单萜烯类为主,主要成分为β-蒎烯(56.31%)、桧烯(17.95%)和β-罗勒烯(17.52%),Ⅲ级花含有1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化合物为单萜醇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芳樟醇(61.94%)、β-蒎烯(18.66%)和β-罗勒烯(6.91%);盛花期Ⅰ级花含有1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化合物为单萜醇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芳樟醇(71.35%)、β-蒎烯(18.81%)和β-罗勒烯(4.35%),Ⅱ级花含有1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化合物为单萜醇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芳樟醇(88.08%)、β-蒎烯(5.94%)和β-罗勒烯(1.75%),Ⅲ级花含有1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化合物为单萜醇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芳樟醇(89.51%)、β-蒎烯(4.58%)和邻氨基苯甲酸甲酯(2.73%)。结论:柚花挥发油含量在初花期最高,其次是盛花期;PCA主成分分析可知,不同生长期及同一生长期不同开放程度的花,挥发性成分均存在一定差异,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顶空GC-MS法测定植物油中的6种挥发性苯系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植物油中6种挥发性苯系物的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植物油样品在80℃温度下平衡30min,顶部气体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程序升温,HP-INNOWAX柱分离,以EI离子源电离,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定性,外标法定量。六种挥发性苯系物在0.1~5μg/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10~0.9996,方法检出限(S/N=3):苯为0.006μg/g,甲苯为0.012μg/g,乙苯0.015μg/g,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0.03μg/g;添加水平在0.1~0.5μg/g时,回收率为79.46%~103.38%,RSD=2.34%~8.76%(n=6)。  相似文献   

16.
旨在为芝麻油企业提高其产品的香气品质提供参考,以我国市场上不同工艺的13个品牌畅销芝麻油产品为实验材料,利用溶剂辅助蒸发(SAFE)法萃取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法和感官评价比较其气味活性成分和感官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低温压榨芝麻油的气味活性成分以醛类、烯烃和醇类为主,生芝麻味最强;石磨水代和高温压榨芝麻油的气味活性成分以美拉德反应杂环类产物为主,具有较强的炒芝麻味、炒坚果味和焦香味;石磨水代芝麻油的苯酚类物质含量最高,烟熏味最强;高温压榨芝麻油的苦味最强。综上,不同工艺的市售芝麻油气味活性成分和感官品质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旋覆花全草挥发油,出油率为0.32%。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其中鉴定出34个化学成分,鉴定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9.85%。旋覆花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分别为植酮(21.75%)、长叶烯(9.71%)、棕榈酸(7.9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40%)、肉豆蔻酸(7.38%)、2,6-二甲基-4-甲氧基甲基苯酚(7.04%)、2-(对-茴香基)-4-甲基己烯(5.26%)、石竹素(5.03%)、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4.75%)等。鉴定出的34种成分中脂肪类占45.5%,芳香类成分占26.74%,萜类占26.43%,其他类占1.18%。  相似文献   

18.
肖岚 《中国油脂》2020,45(8):138-144
通过了解不同植物油浸提的花椒油的挥发性成分(VOCs)特征,获得筛选花椒浸提用植物油的方法。利用气相色谱(GC)和离子迁移谱(IMS)联用技术对不同植物油浸提的花椒油的VOCs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油浸提的花椒油的VOCs差异较大。GC-IMS可有效分离各花椒油中极性相近的VOCs,并筛选出50种离子峰强度变化明显的VOCs;通过二维数据可视化方式可显示各VOCs离子峰的差异;经数据降维处理后构建主成分分析模型,可将不同植物油浸提的花椒油根据浸提用植物油的不同进行聚类。相似度分析表明,与一级压榨菜籽花椒油相似度最高的是一级浸出菜籽花椒油,其次为大豆花椒油。因此,利用GC-IMS技术获取不同植物油浸提的花椒油产生的VOCs组成特征来筛选花椒油生产企业用的植物油原料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紫苏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韦保耀  黄丽  滕建文 《食品科学》2005,26(4):274-277
本文着重介绍了紫苏属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关的药理研究、开发前景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of Volatile Soybean Oil and Corn Oil Compound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BSTRACT: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soybean and corn oils were analyzed by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and sensitivity of polydimethylsiloxane, carboxen/polydimethylsiloxane, polyacrylate, and carbowax/divinylbenzene for hexanal analysis in soybean oil were 3.2, 4.2, 7.2, and 10.7%, and 15, 30,20, and 10 ppb, respectively. Volatile compounds of soybean oil with peroxide value (PV) of 1 or 5 were extracted by polydimethylsiloxane at 60 °C for 60 min. The amount of volatile compounds of PV 5 soybean oil was 92% higher than the PV 1. Volatile compounds including 2,4-decadienal, 2-decenal, hexanal, and pentane were identified in soybean and corn oils by SPME-GC-MS and GC retention time. SPME was a simple, reproducible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unds of vegetable oils. Keywords: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eadspace volatile compounds, soybean oil, corn o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