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获得高温微乳酸并为油气藏深度酸化提供新材料,本文以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丙撑基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18-3-18)为主表面活性剂,以正丁醇和正辛醇为辅助表面活性剂、柴油为油相、盐酸为酸相,通过复配制备了含Gemini耐温柴油微乳盐酸新体系,并考察了微乳盐酸的相行为、缓速反应及耐氯化钙能力。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阳离子Gemini18-3-18柴油微乳盐酸耐温可达100℃,缓速反应性能良好,耐氯化钙能力可达到120 g/L。并且证明了阳离子Gemini18-3-18与AEO9乳化的柴油微乳盐酸耐温性能良好,可在95℃下保持稳定,有利于丰富耐高温微乳盐酸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变粘酸用转向稠化剂VCA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梦云  赵忠扬  赵青 《油田化学》2005,22(2):133-135,129
由长链脂肪酸衍生物合成了分子量~480、易溶于水和酸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VCA,实验考察了VCA作为自变粘盐酸液稠化剂的性能。VCA为50%水溶液,呈棕红色,粘度~10 mPa.s,在22%盐酸中当温度<40℃时可稳定存在7天以上。在25℃模拟酸岩反应中,含VCA的22%盐酸液逐步被Ca(OH)2中和,当酸浓度降至17%以下时,在Ca2 作用下VCA球形胶束变为蠕虫状胶束并形成网状结构,酸液变为粘弹性凝胶,20和40 g/L VCA酸液粘度最高达~450和接近900 mPa.s(乏酸浓度3%时),酸岩反应完成、pH值升至4以上时凝胶完全破解。VCA酸液耐温性良好,浓度由22%被中和至16%的含40 g/L VCA的盐酸液,在90℃、170 s-1粘温性测定中,初始粘度~82 mPa.s(~25℃),最高粘度~95 mPa.s(90℃),1小时后粘度≥19 mPa.s(90℃)。含20 g/L VCA的22%盐酸液与大理石在90℃、常压、静态反应100 min,大理石剩余质量>50%,表明该酸液缓速性良好。含40 g/L VCA的22%盐酸液在相同条件下与大理石完全反应后,乏酸液粘度<5.0 mPa.s,无沉淀,与水完全混溶。图3参5。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OP-8、AEO-9及相应助剂加量对纳米柴油含水量的影响,并确定出在该体系中表面活性剂两两之间以及三者之间复配的最佳配比及其相应助剂的最佳加量。同时通过对三种表面活性剂复配的纳米柴油体系基本性能:粘度、透光率、凝点的测试及离心试验,考察了含水量对该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乳化酸具有滤失量小,缓速性能好的特点,可以产生较长酸蚀裂缝,但是目前的乳化酸应用温度不超过120℃,为了提高乳化酸的耐温性能,通过大量实验,研制出由聚氧乙烯醚(OP)类表面活性剂OP-4、OP-10和咪唑啉复配的耐温耐酸乳化剂,实验表明,该乳化剂具有较好的耐温能力。以盐酸、柴油、自制表面活性剂等为原料,研制出一种抗高温乳化酸,并对其耐温性能、缓速性能、缓蚀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自制乳化剂形成的乳化酸能抗130℃高温,可以满足高温深井酸化需要,且具有很好的缓速性能和缓蚀性能,有利于深部酸化,并有利于管路保护。  相似文献   

5.
聚/表二元复合体系配方优选及其驱油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庆喇嘛甸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聚/表二元复合体系组成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等药剂费用且固定聚合物质量浓度(2200 mg/L)的条件下,在适当浓度范围内,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和碱浓度降低,驱油剂视黏度增加,界面张力逐渐增加;与碱/表/聚三元复合体系相比,聚/表二元复合体系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较大,液流转向能力较强,但当表面活性剂加量过高(2.0%)时,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降低。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由0.5%增至5.0%时,聚/表二元复合驱采收率增幅先增加后降低,在表面活性剂加量为1.5%时达到最大值22.5%;"产出/投入"比由6.7降至0.8。当表面活性剂加量在0.5%~1.5%时,二元复合驱技术经济效果较好。碱加量由0.4%增至1.2%时,聚/碱二元复合驱采收率增幅由14.2%降至9.9%。聚/表二元复合体系优选配方为聚合物质量浓度2000 mg/L,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5%~1.5%。  相似文献   

6.
以煤油为分散介质,油水相体积比1:2,水相中单体质量分数40%,AM、DMDAAC、AMPS三单体质量比4:1:1。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制得了三元共聚物W/O乳状液。直接用作盐酸的稠化剂,其代号为站1020%盐酸中SC-1加量由1%增至4%时,酸液黏度(30℃,1701/s)由42mPa·s增至94mPa·s。站1加量为2.5%时,盐酸质量分数由15%增至28%,酸液黏度由89mPa·s降至72mPa·s。2.5%SC-1增稠的20%盐酸,加入0.3%CaCl2、0.2%Mg·Cb或3.5%NaCl后在室温放置7天,酸液物态无异常;在60℃或90℃密闭放置4小时后,黏度保持率为91.9%或88.9%:与大理石的反应持续40小时后的质量分数大于5%。骷1与多种常用酸液添加剂配伍。研制了含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破乳剂、助排剂、黏土稳定剂的2.5%骷1增稠的20%盐酸液。图1表3参8。  相似文献   

7.
常规自转向酸体系在乏酸(2< pH< 4)时变黏,影响转向效率,使转向酸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黏弹性表面活性剂的变黏机理,研制了一种新型两性表面活性剂(VES)自转向酸,该转向酸在酸岩反应过程中黏度逐渐升高,乏酸时黏度又降低。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盐酸、钙离子对转向酸黏度的影响;模拟了酸岩反应过程,根据酸岩反应速率拟合了酸岩反应动力学方程;对新型VES体系耐温、流变和破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酸岩反应至盐酸浓度为5%时VES黏度最大(144 mPa·s),酸液转向;温度高于90℃时VES黏度下降,因此该转向酸适用于中低温储层;该转向酸体系具有较好的耐剪切性能,剪切黏度恢复率大于90%;VES酸岩反应速率约为普通盐酸酸岩反应速率的1/2,有利于缓释转向;乏酸黏度较低(小于30 mPa·s),遇烃类或地层水容易破胶水化,破胶液具有较低的黏度和表/界面张力,对地层不产生污染。该新型两性表面活性剂自转向酸现场应用后,增油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煤油、盐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为主要原料,考察了表面活性剂配比对煤油微乳酸稳定性的影响、不同表面活性剂用量下的最大增溶酸量、微乳液和微乳酸的拟三元相图、煤油微乳酸的粒径分布、耐盐能力及缓释效果。结果表明,采用CTAC与NP-15复配可获得稳定的煤油微乳酸体系;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最佳用量为10.7%(w),氯化氢含量达到10.9%(w);当CTAC∶NP-15=3∶2,AS1∶AS2=1∶2,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1∶1时,可以得到较大的微乳酸单相区。该微乳酸体系粒径小、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温性,耐CaCl2能力可以达到60000mg/L。与相同浓度的盐酸水溶液相比,煤油微乳酸缓释反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应用于油气藏酸化改造的粘弹性表面活性剂酸液是本世纪初才发展起来的油气层增产改造新技术.它是将粘弹性表面活性剂与盐酸混合形成的酸液体系。由于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是C16-22的低分子长链脂肪酸衍生物.比通常用于油气藏加砂压裂改造的稠化剂(高分子植物胶聚合物)的分子量小5000倍.不含任何聚合物残渣,对储层渗透率的伤害性小.属典型的低伤害酸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合成出一种新型的16-4-16,2Br^-型双季铵盐黏弹性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其形成胶束凝胶的能力,测定了体积分数为2%的Gemini16分别与NaSal、NH4Cl水溶液形成胶束凝胶的黏度随剪切力、温度、溶液环境的变化,还考察了Gemini16/NaSal、Gemini16/NH4Cl复配体系的流变性质。结果发现该表面活性剂体系的黏度随其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使用最高温度则随着平衡反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在较高温度下(40℃)胶束成胶快,且黏度稳定,4%的体系胶束黏度随温度升高有下降趋势,但50-80℃时下降幅度小,在80℃以上急剧降低;体系的表观黏度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pH值小于6时不增黏,pH值在6-8时迅速增黏,pH值在8-14时,增黏减缓;Gemini/NaSal的弹性模量占优势,趋向于弹性凝胶体;而Gemini/NH4Cl的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相差不大,弹性不占绝对优势。Gemini16/NaSal复配体系有更高的适用温度,并且有相对更高的黏度值。  相似文献   

11.
醋酸装置副产品巴豆醛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以大庆石化总厂化工二厂醋酸车间副产巴豆醛为原料,合成五种国内紧缺的化工产品及其合成工艺,并进行了初步的经济效益分析,为综合利用副产品巴豆醛提供了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河南油田云 2井白云岩储层的特点 ,根据大量的室内试验 ,评选出酸压的胶凝酸、普通酸、复合酸酸液配方 ,其酸液腐蚀速度 2 4 75 3g/m2 ·h ,铁离子质量分数 82 91% ,表面张力为 2 8mN/m。确定了胶凝酸→普通酸→胶凝酸→普通酸→复合酸→活性水的酸压工艺 ,利用普通酸与胶凝酸交替注入实现深穿透 ,复合酸作为封口剂 ,避免近井地带污染堵塞。同时全面考虑井筒温度场及裂缝温度场、裂缝几何尺寸模拟、酸岩反应参数和酸蚀裂缝参数 ,制定了云 2井酸压施工方案 ,2 0 0 3年 1月 1日该技术首次在河南油田进行了现场施工 ,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对己二酸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尼龙酸的应用领域及其相关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尼龙酸在高沸点溶剂、增塑剂、聚酯多元醇及二元酸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尼龙酸产品的应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乙酸在酸化工作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乙酸的相对反应速度,乙酸与柠檬酸对稳定铁离子的协同效应,乙酸的腐蚀速度及其对酸液局部腐蚀钢铁表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具有缓速、协同柠檬酸稳定铁离子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高温下酸液的腐蚀速度,能够协同缓蚀剂有效地控制高温动态条件下高浓度土酸溶液对钢片表面的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15.
深井碳酸盐岩储层深度酸压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影响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效果因素,并对塔河油田深井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种适合于塔河油田深井碳酸盐岩储层深度酸压改造的工作液体系即:胶凝酸、乳化酸、活性酸及其配套酸压工艺技术,并对四种深度酸压工艺及其特点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新型抗高温乳化酸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土酸、柴油、表面活性剂等为原料,研制出一种油包酸型抗高温乳化酸,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乳化酸能抗80℃高温,可以满足深井酸化的需要;具有缓蚀、防腐等优良性能,有利于深部酸化;且黏度较低,可泵入性好。  相似文献   

17.
固体杂多酸催化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19,自引:12,他引:107  
杂多酸是由杂原子(如P、Si、Fe、Co等)和多原子(如Mo、W、V、Nb、Ta等)按一定的结构通过氧原子配位桥联组成的一类含氧多酸。作为一类新型的催化材料,杂多酸及其盐类化合物以其独特的酸性、“准液相”行为、多功能(酸、氧化、光电催化)等优点在催化研究领域中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对于杂多酸(盐)催化剂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1~12]。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仅对杂多酸(盐)作为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催化性质、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评述。1 固体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质固体杂多酸催化剂有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乙酰丙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制备乙酰丙酸的新方法 ,其几种衍生物 :甲基四氢呋喃、δ 氨基乙酰丙酸、双酚酸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涛 《石化技术》2000,7(3):182-184
介绍了国内外醋酸工业生产的技术现状,针对当前国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