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10%孤岛原油模拟油为油相,蒸馏水为水相,研究了树枝状胺基聚合物(AAP)支化代和浓度对油水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AP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和油水界面张力。随着AAP浓度的增加,水溶液表面张力降低。半代AAP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支化代的增加而降低。在整代AAP浓度低于50 mg/L时,随着支化代的增加,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当浓度大于50 mg/L时,由于空间位阻效应,3.0G AAP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高于2.0G AAP水溶液。随着AAP支化代、浓度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降低。AAP使油水界面剪切黏度大幅降低。在剪切速率为0.3 rad/s时,界面剪切黏度降至最低,约0.015 mN.s/m(空白值为0.017 mN.s/m)。AAP浓度的增加有利于界面剪切黏度的降低。图8参5  相似文献   

2.
宝浪油田储层高温高盐且含煤(隔夹)层,注入水易沿煤层窜进。为了有效封堵储层煤层,筛选了自行合成的丙烯酰胺接枝改性淀粉为主剂的凝胶配方:改性淀粉3000 mg/L、乌洛托品750 mg/L、间苯二酚400 mg/L、草酸800 mg/L;改性淀粉与乌洛托品之比4:1时体系比较稳定。初配的体系剪切至黏度下降50%,成胶后黏度仍大于20 Pa.s;该体系热老化稳定性较好,在80℃下放置90天后在80℃下测定的凝胶黏度高于20 Pa.s;在60℃下放置90天后在60℃下测定的凝胶黏度高于25 Pa.s。该体系对不同渗透率(0.06~0.41μm2)岩心的封堵率在98%以上。图6表2参7。  相似文献   

3.
含油污泥疏水缔合聚合物调剖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含油污泥掺入聚合物交联凝胶调剖剂的可能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含油污泥取自靖安油田污水处理站,含泥41.9%,含油33.5%,含水18.7%,含杂质5.9%,粒径峰值70μm,80%分布在20~200μm,用石灰粉调pH至中性.将质量分数为5%的含油污泥与1~3g/L的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溶液混合,加入杀菌剂和交联剂,在60℃下观察,加量10~200mg/L的醋酸铬不能使体系成胶.使用乌洛托品+苯酚+间苯二酚为交联剂,加入一种稳定剂和杀菌剂,在60℃下形成的聚合物凝胶黏度随AP-P4浓度增大而增大(0.723~49.9 Pa·s),但均低于不舍污泥的体系.在60℃、60天老化过程中,低AP-P4浓度(1.0,1.5g/L)含污泥凝胶黏度下降快,保留值低且发生失水收缩,较高AP-P4浓度(2.0,2.5,3.0g/L)时凝胶耐热性较好.水测渗透率为1.235~0.561μm2、长30cm的石英砂充填岩心,注入0.3PV AP-P4浓度2.0g/L的含污泥成胶体系并在60℃成胶后,封堵率超95%,水突破压力≥7.35MPa.  相似文献   

4.
2500万分子量抗盐聚合物溶液提高单位浓度时,黏度提高值在浓度为3000和4500 mg/L处出现峰值,即在此两点处黏度出现了突变;弹性提高值在浓度为2000、3000和4500 mg/L处出现峰值,即在这三个点处弹性出现了突变.同样剪切条件下,2500万分子量抗盐聚合物溶液浓度不变,随剪切时间增加,溶液黏度的降解率增加,保留黏度减小;剪切时间较短时,不同浓度聚合物溶液随着剪切时间的增加,体系浓度越大,黏度降解率越小,保留黏度越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芥酸酰胺丙基甜菜碱黏弹性表面活性剂为主剂的自转向酸体系的流变特性。通过稳态剪切流动实验,得到鲜酸和残酸体系的本构方程分别为σ=0.0893γ0.803(R2=0.967)、σ=6.30γ0.383(R2=0.983),均符合幂律型非牛顿流体;两种酸液体系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快速降低,鲜酸在100 s-1时的黏度平台值约为40mPa·s,残酸在400 s-1时的黏度平台值约为150 mPa·s。触变性实验表明,低剪切速率下鲜酸体系黏度下行线大于上行线,表现为复合触变性;残酸体系触变环面积小,剪切后结构易恢复。小幅振荡实验表明,鲜酸体系储能模量(G′)总是大于损耗模量(G″),且G′—G″曲线基本呈直线。残酸体系G″总是大于G′,在低频率下G′—G″符合Maxwell模型Cole-Cole图,表现出单一松弛时间的线性黏弹性;而在高频率下,G′—G″曲线又呈现直线趋势,显示出复杂的黏弹性。  相似文献   

6.
用控制应力流变仪,考察了30℃、不同剪切速率下,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表观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变化,以反映管流剪切条件对HPAM溶液黏度的影响规律。根据现场条件,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浓度HPAM驱油剂在输送管线流动对应的剪切速率和剪切时间。结果表明,在剪切速率为3.117.76 s-1、剪切时间为5522min时,高浓度(5000mg/L)HPAM驱油剂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延长略有上升,单位时间黏损率为-0.43%/h-0.91%/h。在输送过程中的管流剪切对高浓度HPAM驱油剂黏度损失没有影响。在剪切速率为36.8492.10 s-1、剪切时间为2.260.90h时,低浓度(1000、2000mg/L)HPAM驱油剂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单位时间黏损率分别为0.08%/h0.86%/h、0.07%/h0.30%/h。在低浓度范围内,随着HPAM驱油剂浓度的降低,剪切历史对HPAM驱油剂黏度及黏损率的影响增大。浓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驱油剂的黏损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疆油田含油污泥产出量高,且不具备无害资源化处理条件的情况,以新疆油田采油二厂含油污泥为原料,通过加入悬浮剂、交联剂等制备出悬浮型、凝胶型两种不同强度的含油污泥调剖体系。性能评价结果表明:30%含油污泥+0.1%Z-2+0.1%TX-99的含油污泥悬浮体系,在渗透率为8.3μm2时,含油污泥很容易注入岩心且注入压力上升较慢;30%含油污泥+脲醛的含油污泥凝胶体系成胶时间可控,对渗透率为4.36μm2岩心的封堵率在90%以上,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李萍 《油田化学》2014,31(2):223-226
聚合物驱后的油层非均质性更加严重,低效、无效循环严重。常规凝胶调剖剂在地层条件下经剪切后黏弹性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调剖效果。本文通过考察pH值、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H601浓度、交联剂SQ-1浓度、稳定剂TYB-5浓度对自修复凝胶体系成胶性能的影响,进而得到最佳配方。考察了最佳配方自修复凝胶体系的耐温性、抗剪切性及封堵性能。结果表明:最佳自修复凝胶体系配方为:3000~5000 mg/L聚合物,3000 ~4500 mg/L交联剂,200~400 mg/L稳定剂。体系的pH值在5~6之间。该体系的热稳定性良好,在45℃下放置300 d后的黏度保持率为76.9%,弹性模量保持率为76.5%。该自修复凝胶体系具有较强的抗剪切性能,在45℃条件下初次成胶后经高速混调器剪切后,再次放入45℃烘箱内,成胶后再用相同的方式剪切,如此反复6次仍能成胶,成胶黏度为4430 mPa?s,黏度恢复率达到45%以上。岩心实验结果表明自修复凝胶体系对水测渗透率为1.2~4.5μm2的人造石英砂岩心的封堵率均在99%以上,残余阻力系数为68~147。  相似文献   

9.
低温高矿化度油藏弱凝胶调驱体系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GY油田裂缝性低渗低温高矿化度的油藏特征,以三氯化铬、氢氧化钠、乙酸、胡萝卜酸为原料合成交联剂JL-1。以成胶时间和成胶强度为评价指标,通过筛选聚合物(HPAM)相对分子质量以及HPAM、JL-1浓度,得到低温高矿化度油藏弱凝胶调驱体系KY-1,并测定KY-1体系的抗盐性和耐剪切性,对KY-1体系封堵驱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适用于GY油田KY-1弱凝胶调驱体系的最佳配方为:T114油区地层水+3000 mg/L HPAM(M=1400×104)+500mg/LJL-1。地层水矿化度为40g/L时,弱凝胶体系在60h内迅速成胶,成胶黏度达30Pa·s,耐盐性较好。在剪切速度200 s-1、27℃条件下剪切120 min后,体系成胶黏度为25600 mPa·s,成胶黏度损失率为18.99%,抗剪切性较好。对裂缝性岩心的平均封堵率为88.7%,采收率增幅平均值为12.1%。  相似文献   

10.
孙琳  蒲万芬  辛军 《油田化学》2007,24(4):360-363
活性碱NPS2是白色或无色粒状商品,1%溶液pH值为10.考察了由NpS-2和HPAM HTP(分子量2.85×107,水解度22.0%)组成的碱聚二元体系63℃、7.34 s-1下的黏度性能.8.0 g/L NPS-2 1.5 g/L HTP蒸馏水溶液,在63℃、曝气或无氧条件下老化印天,黏度损失分别为91%和25%.在很宽的加量范围考察外加各种阳离子对该二元溶液曝气3小时的黏度的影响,50 mg/L的Ca22 、Mg2 、Ca2 Mg2 (11)和10 mg/L的Fe2 使黏度分别下降66.9%、73.4%、76.3%和87.4%;Ca2 、Mg2 可与NPS-2反应生成沉淀;Fe2 在较低浓度时使黏度升高,较高浓度时使黏度下降.该二元溶液剪切后的黏度,随3000 1/S剪切时间延长(0.5~9.0 min)而下降,静置(4 h)后黏度恢复幅度则大体相同,剪切5 min后黏度随剪切速率增加(1000~5000 1/s)而下降,≥4000 1/s时黏度不再能恢复.含1.5g/L HTP)的二元溶液的黏度随NPS-2浓度的增加(0~15 g/L)而持续下降,不同NPS-2浓度(6.0~12.5 g/L)的二元溶液的黏度随温度升高(30~80℃)大体上呈直线下降.图8参5.  相似文献   

11.
Significant quantities of oily sludge are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oil production. As a multiphase mixture, it sha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emulsion stability and faces the challenges of disposing, storing, and discharging. The surface engineering operations are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oily sludge, and the petroleum industry environments are threatened simultaneously. An investigation of characterizing the composition properties of oily sludge in Daqing oilfield was carried out recently. One kind of disposal equipment was established, large scale dispos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nd the conditioning demulsification method was presen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ily sludge aggregation are consist of aging oil, wax, asphaltine, colloid, bacterium, salts, and water. Decrease the volume through reducing water-cut is a dominant method that would be beneficial to managing the oily sludge disposal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harmlessness, and conditioning demulsification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whole process. The chemicals dosage, agitation intensity, disposal temperature and action time, as the primary parameters that would affect conditioning effect were all simulated and optimized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disposal process was designed, and the main equipments are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油在水中的三种存在状态--悬浮状态、乳化状态和溶解态,及不同状态时废水的特点,阐述了不同种含油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法,并且总结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3.
油田含油污泥特点与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油田含油污泥的来源及特点,介绍了处理油田含油污泥的主要方法,并对其主要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估,提出了油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含油污泥热解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含油污泥是石油工业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含油污泥的处理一直是困扰石油化工企业的一大难题。本文结合含油污泥理化性质及处理现状,总结了国内外含油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资源化中的热解技术及热解反应模式的建立、影响条件和设备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对于油田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国内各油田采出液平均含水率已达80%以上,含油污水的处理成本已大于油气处理成本,油田的重点已由以油气处理为中心转至以含油污水处理为中心,而且由于受油田控制成本的影响,含油污水处理方面的投资不会增加,同时随着国家关于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含油污水处理技术面临严峻的挑战。含油污水处理技术大致可分为:重力沉降技术、旋流分离技术、气浮技术、膜分离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以3种典型含油污泥(落地油泥、罐底油泥及煤焦油泥)为例,研究其热解产物的质量分布、性质和能量分布;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该热解系统能量平衡、不同工艺对应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指标来确定油泥热解工艺方案和目标产物。研究表明, 3种油泥热解产生气体量均很少,利用气体产物燃烧不足以满足其热解供热的需求。对热解炭总热量大于等于1.8倍的热解系统需热量的煤焦油泥,工艺上应考虑将热解炭气化与热解产生的可燃气一起燃烧满足热解供热需求,目标产物为回收热解油。而对于无机组分含量高的落地油泥,推荐采用柴油供能并以回收热解油为目标产物。对于极黏稠、灰含量低的罐底油泥,其热解炭热值高且灰含量也低,具有回收价值,可作为目标产物;而其热解油应考虑采取降黏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锦西石化含油污泥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含油污泥粘度大、固液难分离的特点,通过对含油污泥进行化学调质,运用卧螺式两相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回收油可达到回炼要求,从而实现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8.
气浮选含油污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射流式气浮、全压溶气式气浮、改进型溶气气浮三种不同结构气浮选设备在大庆油田采油五厂含油污水处理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将气浮选除油装置设计特点、处理效果、投资等进行分析对比,对适合五厂地区含油污水处理的气浮设备提出建议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含油污泥固化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直接加入促凝剂,对大庆油田采油四厂的含油污泥进行了固化处理,评价了含油污泥固化物的环境安全性能.结果表明,促凝剂 B加量为10%时,含油污泥固化物抗压强度为4.23 MPa,其浸出液各项指标均达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完全满足安全土地填埋处理的要求,并且该技术在经济上可行.  相似文献   

20.
含油污泥制备含碳吸附剂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含油污泥的组成特点,利用矿物油的焦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焦化反应制备含碳吸附剂的工艺研究。依据试验结果,含油污泥在焦化温度为400℃、反应时间为为80min的条件下,可以改制成净化效果较好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