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测定了兰州石化0#柴油、大庆石化0#柴油和格尔木炼油厂0#柴油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 也测定了它们添加降凝剂前后的冷滤点(CFPP), 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添加降凝剂(PPD)前后样品在低温下的蜡晶微观形态。结果表明,柴油未加降凝剂时,蜡晶在低温下的尺寸在200nm以上;添加降凝剂后,若能将柴油的蜡晶颗粒分散为100nm以下,则具有较好的降凝效果。从蜡晶的微观尺寸解释了柴油降凝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用色-质联用方法对经纯化处理的4种国内外柴油降凝剂进行分析,确定了它们纯化后所得聚合物均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对柴油组分及其调合柴油进行降凝剂感受性试验,结果表明,乙烯-醋酸乙烯酯降凝剂对柴油具有较好的降凝效果,对加氢柴油及其调合柴油具有较好的降低冷滤点效果,当加剂量为500 ?g/g时,加入降凝剂B能使加氢柴油的冷滤点降低12 ℃,加入降凝剂C可使-20号调合柴油的冷滤点降低20 ℃。分析柴油的正构烷烃含量及其碳数分布,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含量低且具有较高含量低碳数正构烷烃柴油的低温性质较好;正构烷烃含量低、碳数分布宽、含有少量高碳数正构烷烃的柴油的加剂感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红外光谱法确定降凝剂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对来自黑龙江、大连、吉林的0号柴油(依次编号为1~3)进行降凝剂感受性实验。结果表明,聚乙烯-醋酸乙烯酯降凝剂对柴油的感受性较好,可使1~3号柴油的凝点分别降低31、9、26℃,冷滤点分别降低18、12、21℃。2号柴油总正构烷烃含量(17.74%)高于1号(14.29%)和3号(13.03%)柴油,其C10~C19含量占总含量的87.2%。2号柴油的正构烷烃含量较高,因此其降凝效果较1、3号差。采用了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X射线衍射法(XRD)研究了降凝剂对蜡晶形貌和热力学的影响。加入降凝剂后,蜡晶颗粒由不规则的细长棒状变成细小的类球状。DSC分析结果表明,加剂后1、2号柴油析蜡高峰值温度由-1.46、-2.38升至0.46、2.41℃,结晶峰斜率均变小,在相变过程的固-液相变能(ΔH)绝对值由3278、5.283降至3.459、1.737 J/g。降凝剂通过改变固-液相变能来改变柴油的低温流动性。XRD测试结果表明,降凝剂与柴油发生了共晶作用,蜡晶聚集方式改变,单一晶型生长速率降低。综合偏光显微镜与DSC以及XRD结果说明,降凝剂的降凝机理是成核理论与共晶理论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AE)-马来酸酐(M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AMS)降凝剂;考察了AMS的最佳聚合条件及其对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的降滤效果;用GC技术分析了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中正构烷烃碳数的分布;用1HNMR技术表征了AE和AMS的结构。AMS的最佳聚合条件为:n(AE)∶n(MA)∶n(St)=3∶1∶1,时间5h,温度80℃;AMS降凝剂的适宜添加量(占柴油的质量分数)为0.08%,此时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的冷滤点降幅分别为4℃和6℃。对于正构烷烃含量较低、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较宽且较均匀的柴油,使用AMS降凝剂时,降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新型蜡晶分散助剂的制备及柴油降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二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高碳酯为原料,乙醇钠为催化剂,通过Michael加成和酰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含有长链烷基和多氨基、酰胺基极性官能团的柴油蜡晶分散助剂。红外光谱检测表明产物与理论设计相符。降凝实验表明,单独添加1000μg/g蜡晶分散助剂时,冷滤点降低2—4℃;与降凝剂T1804复配时,凝点最大降低15℃,冷滤点最大降低9℃;与自制降凝剂复配后,凝点最大降低11℃,冷滤点最大降低7℃。说明制备的蜡晶分散助剂与降凝剂有良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柴油流动改进剂作用机理的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柴油对流动改进剂的感受性与柴油中正构烷烃含量、正构烷烃分布等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流动改进剂的作用与正构烷烃含量有最佳匹配点。柴油中正构烷烃的分布与流动改进剂的熔点匹配时,改进剂的效果最好。对几种柴油流动改进剂、蜡、蜡与改进剂的混合物的X射线衍射图进行了分析,发现改进剂聚合物在2θ为10°~30°之间的锐线峰越少,峰形越有序,曲线越光滑,降滤效果越好。蜡和流动改进剂混合物的XRD图显示混合物的非晶结构可能发生了变化,由此推断出流动改进剂对正构烷烃的结晶过程的影响是降低柴油冷滤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自制的三元共聚物AMV-22与EVA复配,添加SLA-107作助剂,制备适用于胜利油田潍北区块高凝点原油的降凝剂AMVES。实验考察了该降凝剂对原油的降凝降黏效果。DSC热分析结果表明,AMVES加量为1000 mg/L时,可使原油凝点从48℃降低到37℃,析蜡点降低2℃。流变性曲线表明原油的剪切稀释作用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强,当剪切速率大于100 s^-1后黏度基本不变,降凝剂可以大幅降低启动原油的屈服应力。偏光显微镜图显示原油温度越低,蜡晶网状结构越致密,交联度强,黏度大,流动性差;加AMVES之后原油中蜡晶变为团簇状颗粒,原油的流动性增强。由此可见降凝剂AMVES作用于蜡晶使其三维网状结构破坏,从而有效降低原油凝点和黏度。  相似文献   

8.
以高碳十八醇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合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然后与马来酸酐、聚乙二醇、丙烯酰胺进行聚合,得到四元共聚物,再以质量比为1∶2.5的比例与十八醇进行醇解,得到醇解型四元共聚物新型柴油降凝剂,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降凝剂可使抚顺石化公司0#柴油冷滤点下降到-9℃,凝点下降到-3.4℃,以1∶2的复配比与市售柴油降凝剂进行复配,使冷滤点下降到-14℃,其降凝效果大大优于市售降凝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三元共聚物(丙烯酸酯、马来酸酐和乙酸乙烯酯)醇解型柴油降凝剂的制备和表征.合成过程分为3步:首先在n(十六醇)/n(丙烯酸)为1.0∶1.6,对苯二酚为0.6%(质量分数,下同),对甲苯磺酸为1.5%的条件下,合成丙烯酸十六醇酯;然后以甲苯为溶剂,n(马来酸酐)/n(乙酸乙烯酯)/n(丙烯酸十六醇酯)为1∶4∶4,过氧化苯甲酰为1.2%,恒温85 ℃,聚合7 h,得三元共聚物;最后以对甲苯磺酸为1.5%,用十六醇醇解三元共聚物,得醇解三元共聚物型柴油降凝剂.应用结果表明,当该新型柴油降凝剂的添加量为0.5%时,可使0#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分别降低14~16 ℃,6~9℃,可使-10#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分别降低19~21 ℃,11 ℃.其降凝助滤效果优于T-1804降凝剂的.  相似文献   

10.
实验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十八醇酯(AE)、醋酸乙烯酯(VA)为原料,合成三元聚合物MAV。考察了MAV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其对柴油的降滤效果,分析了4种不同柴油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测试了MAV对4种不同柴油的降滤效果,红外光谱(IR)表征了AE单体及MAV共聚物。实验结果表明,MAV三元聚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马来酸酐):n(丙烯酸十八醇酯):n(醋酸乙烯酯)=1:1:1,聚合温度为80℃,聚合时间为4 h,引发剂用量为1.0%。MAV对四种不同柴油的降滤效果不同,对加氢柴油有较好的适用性,对直馏柴油和催化裂化柴油的降滤效果较差。当加剂量为0.3%时,可将燕化加氢柴油的冷滤点降低3℃。MAV柴油降凝剂对正构烷烃分布较宽且含量低的柴油感受性较好,对正构烷烃分布窄且含量高,特别是高碳数正构烷烃含量较高的柴油几乎无降滤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含蜡凝析气相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应用高压相态装置对高含蜡凝析气的相态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在高于露点压力时,高含蜡单相凝析气呈红棕色.在等组成压力温度相图中,高含蜡凝析气的露点压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未出现常见的临界凝析压力.等液量线与相包络线平行,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有固相出现.与蜡平衡的气相在低于露点压力时会出现反凝析,因而表现出气、液、固三相共存状态,且液相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气油比降低使高含蜡凝析气泡点压力和露点压力减小.  相似文献   

12.
多孔介质对凝析气露点的影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多孔介质对凝析气露点的影响 ,不同学者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 ,有的结论甚至相反 ,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能较好地解释这种矛盾现象。文中建立了一种考虑多孔介质毛管压力和吸附作用影响的露点压力计算理论模型 ,针对实验室和实际地层两种条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说明了造成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 ,并阐述了地层条件下多孔介质对凝析气露点的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凝析气田的开发需要准确的凝析气藏流体相态性质数据,其中露点压力的快速、准确预测对于凝析气的工业开采非常重要.对比分析了现有凝析气藏流体露点压力关联式的优缺点,并从凝析气藏流体本身的特性出发,通过实测数据资料拟合,建立了综合气藏温度、组成、C7+组分性质的凝析气藏流体露点压力预测关联式.对14组国内不同地区凝析气藏流体样品的露点压力预测结果对比表明,新关联式的绝对平均偏差为1.24%,精度远高于其他经验关联式和状态方程模型,并且适用于甲烷摩尔组成为65.59%~93.09%,气油比为1 002~63 377m3/m3的较广阔范围的凝析气藏流体.  相似文献   

14.
在SRV-IV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球-盘点接触方式,考察了烟炱含量对有机钼减摩剂M2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温度和载荷对M2在含烟炱柴油机油中减摩效果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SEM/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探讨了烟炱对有机钼减摩剂M2摩擦学性能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M2在高烟炱含量的柴油机油中可以起到一定抗磨作用,M2在含烟炱柴油机油中的减摩性能随烟炱含量的上升而下降,温度或载荷的升高能使M2在含烟炱柴油机油中失去减摩效果。分析认为,烟炱参与了M2磨痕表面反应膜的形成,生成了含Mo—C类物质,随着该类物质含量的增多,M2在含烟炱油样中的减摩效果越来越弱,直至失效。  相似文献   

15.
Four comb-like copolymers derived from styrene-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FTIR, 1H-NM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molecular weight was determined using GPC and their intrinsic viscosity was measured. The prepared polymers were investigated as pour point depressants and flow improvers for waxy crude oil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ximum depression was obtained by the sample that has long branch chain (PPD4) from 27 °C to − 3 °C (ΔPP = 30 °C, at 10,000 ppm), while the minimum depression was exhibited by short branch chain, PPD1 (ΔPP = 21 °C) at the same conditions.The effect of these polymers on the rheology and flow properties of Qarun waxy crude oil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Bingham yield value (τβ) decreased from 6.0 Pa s to 0.5 Pa s for PPD4 at 27 °C and 10,000 ppm. The dynamic viscosity also decreased from 110 mPa s to 24 mPa s for the same sample and the sam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POA PPD together with resin-stabilized asphaltenes on the flow behavior of model waxy oils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rheological test, DSC,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and asphaltenes precipitation test. Compared to the POA or asphaltenes alone, POA/asphaltenes cannot further decrease the wax appearance temperature of oils, but can dramatically decrease the pour point, gelation point, G′, G″ and apparent viscosity of oils. POA molecules can adsorb on the surface of asphaltenes, thus inhibiting the asphaltenes precipitation and forming the POA/asphaltenes composite particles. The composite particles can act as wax crystallization templates and then greatly change the wax crystals' morphology into large and spherical-like, thus improving the waxy oil flow behavior.  相似文献   

17.
重组分对天然气相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组分分析是进行相平衡计算,分析天然气相态特征的基础。以相平衡计算为基础,采用PR方程计算了不同组分含量天然气的相态曲线。为了说明重组分含量的多少是否能反映天然气的相态特征,特别假设了第三组气样,它们的重组分总含量基本一致,但具体组分不同。分析表明,少量重组分的存在,会明显地提高天然气的临界冷凝压力和临界冷凝温度,少量的重组分对天然气的相态特征有很大的影响;不同重组分的具体影响有所不同。应避免将C6或C7以上组分合并为一项处理,仅根据重组分的总含量并不能准确反映出天然气的相态特征,对重组分的分析应尽可能精确。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1-戊烯-1-己烯二元混合物在不同组成下的泡点、露点及临界点,解决了没有准确可靠的理论估算临界数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利用超临界CO2(scCO2)与原油混相处理装置,模拟地层条件对长庆原油进行超临界CO2混相处理,通过对处理前后油样的四组分(SARA)、沥青质稳定性、蜡析出曲线、凝点、流变性分析及微观显微观察,从沥青质缔合状态与蜡结晶层面分析了超临界CO2处理对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降凝剂添加到长庆原油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处理加剂原油相比未处理加剂原油具有更好的低温流动性能。超临界CO2处理会增加未加剂原油体系极性,增强沥青质缔合程度,使低温下蜡晶形貌更细小,恶化原油低温流动性,而超临界CO2处理后添加EVA降凝剂却使得蜡晶形貌向更加紧密的团簇转化。由于超临界CO2处理有利于EVA降凝剂进一步改善蜡晶形貌,故超临界CO2处理可以促进EVA降凝剂对长庆原油低温流动性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富凝析气近临界特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研究应用无汞PVT相态实验装置测定了一个六组分烃类混合物和两个实际凝析气流体的监界点、近临界泡点和露点线,观察并记录了流体在近临界区的光学现象和异常的两次相变过程。在近临界区三种流体呈现红棕色,而不是文献所报导的二氧化碳的乳白色,这种区别可能是由于流体中含有较多的重质组分所致。实验发现富凝析气近监界光学现象与明确组分流体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即富凝析气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均可观察到临界现象。此外,实验还发现六组分烃类流体和一个凝析气流体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恒质膨胀过程中发生两次反凝析露点变化,即露—露相变;在低于监界温度时也发生两次相变现象,即先出现露点后出现泡点,此时将很难区分原始流体是液体还是气体。据所掌握的资料看,本文是首次报道同一流体在温度高于100℃时,同时出现两次异常相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