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生物陶粒滤柱作为预处理工艺,考察了其对滏阳河水的处理效果以及影响因素,并确定了运行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滤柱对各种藻的去除效果不同,且去除率随滤速的上升而降低;有机物的去除率受滤速影响不大,但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提高。生物预处理不但能够降低混凝剂的用量,而且使溶解氧增大,改善了水质。  相似文献   

2.
生物陶粒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生物预处理七十年代始于日本。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附着在滤料表面上的生物膜(由微生物群体组合的粘状物),使水中有机物被吸附,分解氧化,有些还作为生物膜上原生动物的食料。由于生物膜上的生物量很大,即使原水中有机物浓度很低,也能受到有效处理。而且低浓度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有利于贫营养菌的生长,这种菌能降解低浓度有机物。另外,由于不断地充气,水在填料中多次往复循环,生物膜不断更新保证其活性,提高了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3.
超滤膜与不同处理工艺组合处理湖泊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水厂现有净水工艺不能适应水源水质恶化的现状,采用国产超滤膜分别处理水厂的炭后水(工艺1)、滤后水(工艺2)和沉后水(工艺3),将超滤膜和水厂现有工艺结合,形成深度处理系统,研究超滤膜组合工艺的处理效能及超滤膜的过滤性能。研究表明:工艺1、工艺2和工艺3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86%、39.62%和34.59%;D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08%、23.60%和18.55%,UV254去除率分别为57.14%,39.66%和35.34%,藻类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71%、97.84%和98.13%,3种工艺出水浊度均低于0.1 NTU,颗粒物粒径2μm的颗粒物控制20个/mL以下。工艺1运行45 d跨膜压差上升6.59%,产水率为98.02%;工艺2膜前加氯0.65 mg/L时,水力冲洗后跨膜压差可有效恢复,稳定运行10 d跨膜压差上升2.91%,产水率为97.63%;工艺3运行20 d跨膜压差上升13.52%,其产水率为97.01%。  相似文献   

4.
滦河源水的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滦河源水水质,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生物活性炭和臭氧生物活性炭两种深度处理工艺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普通生物活性炭和臭氧生物活性炭两种深度处理工艺均能有效改善常规工艺的出水水质,经过色质联机检验,水中各类微量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均有了显著降低。相比较而言,臭氧生物活性炭对有机物具有更高的去除率,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8.3%,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58%,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62.3%,对TOC的平均去除率为51.6%,对分子质量为1~5ku有机物的去除率〉60%,对分子质量〈1ku和分子质量〉5ku的有机物去除率〉30%。  相似文献   

5.
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滏阳河微污染源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由于进厂源水已受到污染,传统净水工艺出水不能达标,采用生物陶粒滤池进行服预处理试验,并考察了其去除有机污染物,改善后续常规工艺进水水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系统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外压式超滤膜(PAC-UF)组合工艺对引黄水厂沉淀池出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UF膜本身对水中浊度以及藻类等污染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有限.PAC-UF组合工艺对CODMn、UV254的去除率随着投炭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但长期运行后去除率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逐渐衰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8.
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引黄水库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引黄水库水的特点,采用臭氧预氧化强化常规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能够降低常规工艺出水浊度,改善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提高常规工艺对氨氮和藻类的去除率。适宜的臭氧投加量为1~2mg/L,当臭氧投加量为1mg/L时,臭氧预氧化后,滤后水浊度、CODMn、UV254、氨氮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与常规工艺相比分别提高了2.7,2.5,7.8,5.2和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10.
微污染源水中的污染物以有机物和氨氮为主,采用传统工艺处理时其出水水质难以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将沸石作为生物滤池的填料,与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后用于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考察了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氨氮在0.5 mg/L以下,去除率可达90%;对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Mn在2 mg/L左右,去除率约为60%,出水水质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该工艺对氨氮的去除主要由沸石生物滤池完成,而沸石生物滤池、混凝沉淀及超滤均能去除CODMn,贡献率分别为49.6%、30.9%、19.5%。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富营养化湖泊水的水质特征以及对给水处理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含藻多,缩短滤池周期,产生致突变物和生物臭),造成了给水水源水质恶化,水处理难度增加,同时也加大了制水成本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法、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法、预处理工艺法、深度处理工艺法、慢滤池法、原水空气扬水混合法等对策,并指出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才是保证湖泊水处理效果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2.
采用预氧化+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对微污染北江源水进行了中试研究,考察了在预臭氧、预氯化和无预处理方式下,GAC和O3-BAC深度处理工艺的除污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预臭氧氧化方式可大大改善常规处理工艺对CODMn、UV254的去除效果;在预臭氧氧化方式下,O3-BAC和GAC深度处理工艺均能在长时间内保持对有机物的高效去除,且前者的去除效果及其活性炭的使用周期均优于后者;活性炭吸附对氨氮无明显去除效果,而生物降解能较好地去除氨氮;预臭氧氧化能有效去除原水中的THMFP,但生成的CHCl3不能通过生物降解被去除,只能被活性炭所吸附,在活性炭吸附饱和后出水CHCl3浓度比进水的高;从长远角度考虑,对于北江源水,预臭氧+常规处理+O3-BAC是一种较优的组合工艺,它能够有效去除饮用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超滤/粉末活性炭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黄河源水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与超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黄河源水。结果表明,超滤膜对浊度和藻类的去除效果远好于传统滤池,超滤膜出水浊度基本在0.1NTU以下,对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达92%;另外超滤膜对细菌的去除效果也较好,出水中检测不到细菌和总大肠菌群。超滤膜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好,对CODMn和TOC的平均去除率均仅为23%,对UV254则几乎无去除效果;但PAC的投加弥补了超滤膜的这一缺点,使对CODMn、TOC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至45%、71%和42%,并大幅降低了水中的三卤甲烷生成势。超滤/PAC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强化常规工艺处理滦河高藻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滦河原水在夏季藻类繁殖严重,导致天津市大多数自来水厂的常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很难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为此,结合已有的中试系统开展了强化常规工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投加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HCA)强化混凝和聚丙烯酰胺(PAM)强化过滤,均可明显改善常规工艺的出水水质,并且各强化组合工艺基本都可以满足出水浊度≤0.3 NTU、CODMn≤3.0 mg/L的要求,对藻类的去除率在90%以上,同时可使药剂费用比常规工艺降低0.003~0.01元/m3。  相似文献   

15.
组合生态浮床技术对富营养化水源水质的改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延长浮床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强化浮床的微生物富集特性,构筑了以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微生物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组合生态浮床,考察了其对富营养化水源水质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当水体交换时间为7d、水力负荷为1.85m3/(m2.d)时,组合生态浮床对TN、TP、TOC、Chl-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7%、54.5%、49.2%、80.2%,相应的去除负荷分别为4.03、0.79、0.49g/(m2.d)和25.31mg/(m2.d);对总藻毒素和胞外藻毒素的去除率分别为77.4%和68%。可见,该组合生态浮床是改善富营养化水源水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信江流域水源地水质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制定信江流域水源地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以信江沿岸的8个水源地取水口为研究对象,对其2006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模糊评价.评价结果表明,8个水源地取水口的水质全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I类水质,铅山、横峰、弋阳水源地取水口的水质优于上饶、广丰取水口的,这符合当地的工业和社会发展情况.基于此,提出了信江流域应急预案的风险源评价应主要对上饶、广丰两地区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长江水源净水厂的优化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上海市发展规划对城市供水水质的要求,近期要达到建设部2000年一类水司水质标准,远期要逐步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供水水质标准。为此,在调查分析现有工艺、处理水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加强常规处理和投加二氧化氯、粉末活怀炭工艺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长江水源净水厂的优化处理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8.
锁磷剂用于富营养化水体除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缺水城市的景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为此采用新型除磷药剂——锁磷剂对该河道水体进行除磷试验,考察了锁磷剂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锁磷剂对富营养化河道水体的除磷效果显著,当投药量为100 mg/L、试验时间为21 d时,总磷、溶解性总磷和磷酸盐浓度分别由初始的0.66、0.45和0.64 mg/L降至0.06、0.06和0.01 mg/L左右,完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V类标准。另外,当投药量分别为100、150和200 mg/L时,锁磷剂的除磷效果差别不明显,综合考虑处理效果和成本,初步确定锁磷剂的适宜投量为100 mg/L。  相似文献   

19.
混凝气浮工艺处理富营养化景观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混凝气浮技术处理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的同济大学校园内景观水,通过正交试验复配了一种能够高效去除藻类、浊度和TP的混凝药剂,并研究了加药量、表面负荷和絮凝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加药量为20 mg/L、表面负荷为2.0 mm/s和反应时间为4.5 min的最佳试验条件下,对藻类、浊度、TP、TN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3.2%、89.5%、74.9%、33.8%和43.5%,混凝气浮技术可显著改善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