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永清 《饮食科学》2007,(11):52-52
我是爱茶的人。茶可消食,茶可解乏,茶可清心.茶可益思,茶的好处多得难以枚举。我喜欢茶的清香淡雅,尤其是它营造的清雅氛围.和闲适愉悦的情调。  相似文献   

2.
喝茶的氛围     
郁舟 《饮食科学》2006,(6):53-53
古有叶公好龙.我是“叶公好茶”,我之好茶,并不是自己懂茶识茶,其实是喜欢那种喝茶的氛围。  相似文献   

3.
茶趣与茶思     
田线 《饮食科学》2004,(6):51-51
我喜欢茶.喜欢茶的香郁浓醇以及饮茶时的那份闲适的心情。虽然我不懂得茶艺、茶道这些有关茶的文化,却是自小就喜欢喝茶。茶淡淡的清香、茶悠悠的绿都对我有种吸引.直到如今,茶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了。  相似文献   

4.
情深荷露茶     
吴思强 《饮食科学》2006,(11):53-53
家乡的荷塘又泛绿了,父亲打电话叫我回家。我知道,父亲叫我回家喝荷露茶。所谓荷露茶,就是用荷叶上的露水煮的茶,那是茶中别具一格的精品。此茶,先前我只是从书上看到过,并未品尝。去年秋天,我回了一趟老家。秋老虎太凶,我只好坐在荷塘前的竹林里乘凉,父亲给我端来一壶茶。天气热,我的口早就有点渴,正想喝茶解渴呢。我端起茶,轻轻地呷了一口,茶水在嘴里荡漾片刻,我才慢慢吞下,口里的甘甜渐渐地滋润着味蕾,我感到似一股清泉慢慢地从心海涌起,漫染了我的心身,这种感觉以前从没有过。  相似文献   

5.
情系荷露茶     
我爱喝茶,在我此生的喝茶生涯中,有一杯茶,令我无法忘怀。那就是荷露茶。  相似文献   

6.
淡雅如茶     
余显斌 《饮食科学》2013,(12):42-42
今生和茶相约,注定无缘:每次我来时,茶还没发;我走后,茶又绿了。待我风尘仆仆再次赶回山里,茶芽已失,绿叶成荫,茶籽满枝。混迹红尘的游子,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归得太迟。无言独立山里,只有鸟儿满山遍野地叫着,叫出干种依恋万种难舍。只有茶树,在无边的丝雨中,立尽山头,含着不尽的情态。  相似文献   

7.
鸽子 《饮食科学》2006,(8):51-51
作为一个爱茶的人,我常自称为茶痴:听到有人说茶会动心.闻到茶香清盈四溢,见到好茶当然眼睛会发亮,好朋友有了好茶总是千方百计要去蹭点来喝喝。自然,离家出差总爱自带茶自备茶,对宾馆酒店里备好的各种袋装茶我总是嗤之以鼻:”那还叫茶,那能叫茶!要茶形没茶形.要茶味没茶味,能叫茶吗?”是啊,从行李箱里轻轻翻出自带的茶,或绿茶,或普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打开.贪婪地深吸一口:这才是真正的茶啊!未泡茶,我那副迷醉的神仙样早让同事们欣羡不已!人生匆匆忙忙,这家伙还能有如此闲心如此乐趣!是啊,有茶相伴的日子是快乐的、悠闲的,离开家在外的日子也是最想念茶的日子。想念茶的日子.日里梦里都想见到茶!  相似文献   

8.
茶缘     
我是个喝茶长大的孩子,于是茶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热气腾腾的一杯茶喝下去,我就会觉得岁月静好,平安喜乐。  相似文献   

9.
王彦 《饮食科学》2010,(5):39-39
人生如茶,茶似人生。 老师素来喜欢喝茶,在我即将走入社会时,他给我沏一壶叶色青绿、汤色金黄的铁观音,让我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0.
GABA铁观音茶     
茶是中国的国饮,对国人来讲,办公桌或是家中茶几上的一杯茶是再常见不过的。从学喝茶、喜饮茶,到研究茶、开发茶,这段路我走了25年,所有茶中,最喜安溪铁观音。  相似文献   

11.
茉莉花茶     
我的家乡都喝罐罐茶,但我最早喝到的茶,却是茉莉花茶。罐茶是家乡上了年纪的人的特权饮品,年轻人不是不能喝,是不让喝——混在老人里一起煮罐罐茶,就是对他们最大的不尊重。所以,嘴馋的年轻人想喝,就得偷偷地喝,像干坏事的样子。后来,我一直思考家乡的这种风俗,得出的答案是,当年生活贫困,温饱都成问题,茶更是奢侈品了。为了充分体现尊老之优良传统与淳朴民风,也就轮不上年轻人去喝了。  相似文献   

12.
茶味人生     
张曦 《饮食科学》2009,(12):60-60
茶味,胜似甘泉清冽,恰如倾听一位历尽世事的老人娓娓道来他的故事,回味无穷。茶香,宛若那古筝和琵琶的和呜,绕梁不绝。我已不能过没有茶的生活。每当晚饭后,一家人总喜欢烧上热水,沏壶好茶。记得爸爸妈妈也是很爱喝茶的,他们厂子发的茶,我却从来没喝过—他们上班时间都喝掉了,留给我们晚饭后的茶,尽是好茶。  相似文献   

13.
胡贡堂 《茶苑》2004,(3):32-32
从事茶叶事业是我的人生乐趣。茶伴随我一生,也培养了我的思想情操,增强了我的体魄;特别是在我最困窘时,茶让我冷静、让我思考、让我走上健康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4.
“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皿,寄于爱茶人。”这是唐代大诗人自居易《山泉煎茶有怀》,咏茶写的一首诗。刚刚见面,白庆琳就把这首诗说给我听。因为之前我只是听说她十分爱茶,没想到她对关于茶的诗句也如此了解,让我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5.
俗人说茶     
我是一介夼俗人,也喜欢喝点茶,但,日常生活中却并未养成长期喝茶的习惯,喝茶也从不讲究,茶文化研究的也不多。但对于茶,我却有自己的话要说。  相似文献   

16.
晓晓 《饮食科学》2007,(8):52-53
可能是生在山乡的缘故,我从小就认识了茶。可随着年岁渐长,反困惑了,我与茶.能算得相识吗?  相似文献   

17.
读茶小识     
“紫笋”不紫顾名思义,如“黄山雀舌”,是产于黄山地区的极为细嫩之茶,形如雀舌;“白毛猴”茶,形卷曲又密布白毫,像长白毛之猴。至于产于浙江长兴之北顾渚的佳茗“紫笋”,有人著文说它嫩芽如笋,色紫,这便是顾名思义的滥用了。有一年我赴湖北访友,朋友长期研究茶文化,深谙茶道,听我说想去顾渚走走,便介绍我去找当地一位老茶农。我跟老茶农聊了一个晚上,获得不少关于“紫笋”的知识,临别时,他还赠我由他自己采制的新茶,我看那茶色泽黄绿,竟无一丝紫色。那么为何要将它冠以“紫”字呢?原来此茶初前时,由于花青素的作用,其…  相似文献   

18.
买新茶     
闻一多先生曾在一首诗里说他的粮食是一杯苦茶。我不是名人,但对茶也情有独钟。每年新茶上市总要买上十来斤,以备足一年的“粮食”。春分前后,新茶就开始上市了。若遇晴天,四里八乡的茶姑们便提篮背篓,一路欢歌笑语到城里卖茶。从春分到清明,直至谷雨,是茶市的旺季。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每天都要到茶市上去逛两次反正退休了赋闲在家,去看茶,论茶,买茶,凑热闹,感受生活。剑毫、银针、毛尖、旗枪,好几百元一斤,我不敢问津,但也爱占点小便宜,看一看,闻一闻。若碰上熟人,人家便会慷慨地给我一个“窝子”泡一杯茶的茶叶尝…  相似文献   

19.
茶事     
我对茶的最初的记忆,来自于奶奶的小罐烤茶。 奶奶的土茶罐,有成人的拳头那么大,圆圆的肚子,细腰,口敞开,身上有一个弯弯的如我的手指一般粗的把,口上有一个小嘴。奶奶每天只喝一次茶,那便是在早饭后。在我的家乡,是没有早点之说的,每天就是早晚两顿饭,早饭便在上午十一点左右,有时会稍迟一点。  相似文献   

20.
我的家乡虽不出茶.也不产茶,喝茶之风却很盛行。好友相聚,婚丧嫁娶.不会喝酒者可以茶代酒。家乡的著名小吃“三套车”——行面、驴肉、老茯茶中.即有茶占了一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