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肥塘西河再生水厂采用倒置A/O(缺氧/厌氧/好氧—预缺氧)—MBR工艺处理低C/N城市生活污水.研究了投加碳源前后各生化反应池中有机物及氮元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投加外碳源时TN的去除率为52.3%,脱氮效果不理想.通过比较乙酸钠、甲醇和乙酸三种不同外加碳源的脱氮效果,可知乙酸钠反硝化速率最高,效果最好.当乙酸钠作外碳源,投加量为50 mgCOD/L时,TN的去除率明显提高,达到74.5%.此外,还分析了投加外碳源后整个工艺系统内COD、TN物质流动情况,结果表明,缺氧池和厌氧池是COD去除的主要单元体,好氧池对COD的去除贡献增强,体系中的TN去除总量在投加外碳源后有了明显的增加,较未投加外碳源时增加了26.5%.  相似文献   

2.
青岛市娄山河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岛娄山河污水处理厂原采用A2/O工艺,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为使出水水质提标至一级A标准,需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在充分利用原有处理设施的基础上,采用优化型厌氧+多段缺氧-好氧工艺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并增加深度处理构筑物。介绍了改造工程的处理工艺、改造情况及设计参数,并对改造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例,研究优化运行后的改良型A2/O 工艺处理低碳源城镇污水的效果。运行结果表明,进厂污水在BOD5/T N 不低于2且不外加碳源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延长缺氧段、缩短好氧段、调节内外回流比、降低好氧区前段及末段DO值浓度等工艺技术手段,能有效提高生物脱氮的效率。改良型A2/O工艺经过增设水下搅拌器、精确曝气装置等技术改造后更能适应进厂污水的水质变化,并使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4.
生物膜法A2/O2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焦化厂废水处理系统气浮设备出水为试验用水,研究了生物膜法A2/O2工艺(厌氧-缺氧-好氧-好氧)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特性和效果.厌氧和缺氧反应器为以陶粒为填料的上流式滤池,一级好氧反应器为以塑料空心球为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池,二级好氧反应器为以陶粒为填料的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试验表明,进水CODcr为1 000~2 200 mg/L,NH3-N为200~400 mg/L,厌氧反应器HRT为20 h,缺氧反应器HRT为24 h,两级好氧反应器HRT均为48 h,二级好氧反应器硝化液回流比为3时,出水CODcr≤100 mg/L,NH3-N≤15 mg/L,CODcr和NH3-N可以同时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邢钢焦化厂废水处理车间为依托工程,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工艺(A1-A2/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研究了对传统焦化废水活性污泥法处理装置进行A1-A2/O工艺改造的可行性,并对改造后前期的运行调试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针对好氧段生物量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即好氧段采用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系统。在完成工程改进后,考察了系统的运行情况,对A1-A2/O系统改造设计和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并对国内焦化废水污染防治与治理技术路线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还通过静态小试研究考察了有关硝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和硝化菌受氨氮抑制特性。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1.将吸附再生活性污泥系统改造成A1-A2/O系统用于处理焦化废水在工程上是可行的。改造过程中,不需做太大的改动,原有构筑物和设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改造工程投资较小。 2.好氧段采用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系统可以提高微生物量,降低进水负荷,适用于对原有活性污泥系统或生物膜系统负荷过高、处理效果达不到要求时的改进。 3.邢钢焦化厂焦化废水处理依托工程在好氧段改进为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式系统后,经过近半年时间的悬浮污泥驯化,目前悬浮污泥浓度为500~800mg/L,硝化负荷0.1~0.2kgNH_3—N/(m~3·d)。为促进悬浮污泥生长,好氧段应维持较高  相似文献   

6.
溶解氧对A~2/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溶解氧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很大,通过溶解氧对硝化、反硝化、除磷的影响试验,详细论述了溶解氧对A2/O工艺脱氮除磷的效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足够好氧泥龄的前提下,提高曝气池的溶解氧,可以改善硝化效果.在好氧段末端设置20~30 min的非曝气区,可以使内回流中的DO降低2~3 mg/L,当内回流比为400%时可节约碳源28~41 mg/L.曝气段中过度曝气会造成生物除磷能力下降.因此,必须通过自动控制维持好氧段的溶解氧在合理水平,并通过设立非曝气区和预缺氧区,消除内外回流中溶解氧过高造成的缺氧区和厌氧区氧化还原电位的提高,从而保证进水中碳源有效用于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7.
营口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系统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  王辉  姜义圆 《给水排水》2006,32(5):42-44
论述了出水作为回用水水源的营口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系统改造的设计。将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改造成为厌氧—缺氧—好氧生物流化床工艺,实现了短程硝化与反消化。通过向缺氧及好氧池中投加生物悬浮填料,解决了污水在好氧池中停留时间不足的问题。使原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由二级排放标准提高到一级A标准,满足中水回用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武汉市某生猪加工厂废水的实际水质情况,对原废水处理站进行了改造.采用新建调节池,将原调节池改为水解酸化池,原厌氧池改为缺氧池,好氧阶段增加碱度调节系统,原混凝气浮池改至沉淀池后等改造措施.改建后,出水水质达到《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7-92)一级排放标准,CODCr和NH3-N的去除率均在9...  相似文献   

9.
无锡市芦村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太湖流域无锡市芦村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如在好氧池内投加填料,加强硝化效果;冬季运行时在厌氧池前增加回流污泥反硝化段;夏季运行中将A2/O工艺调整为倒置A2/O工艺等。改造后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较好,出水各项污染物指标均满足《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07)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高碑店再生水厂污水区升级改造为例,分析大型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方案及运行优化效果。为强化二级处理生物脱氮除磷效果,控制二沉出水TN浓度在20mg/L以下,该升级改造工程主要包括:改造部分初沉池为预缺氧池与厌氧池、增设生物池内回流设施、转换好氧池末端为消氧区、增设多点碳源投加等。此外,还探讨分析了该升级改造工艺的运行优化措施,完善了升级改造工艺及其相关影响的系统性,最大程度发挥该升级改造工艺的潜力和效果,为其在大型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进行推广复制提供实际案例支撑。  相似文献   

11.
安庆市城东污水处理厂改良型A2/O工艺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庆市城东污水处理厂是安庆市的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利用德国政府贷款修建。该厂总规模为24万m3/d,近期规模为12万m3/d,采用两点进水A2/O工艺,90%的污水进入厌氧区,10%的污水进入预缺氧选择池,好氧区采用3个串联的方形曝气池,不同于国内A2/O工艺中多采用的廊道曝气池。具体介绍了两点进水A2/O工艺的设计参数及运行效果,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2.
结合清潭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实例,通过全流程生产性测试和主要功能单元的模拟试验,对回流污泥内源反硝化强化环沟型改良A2/O工艺的脱氮除磷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回流污泥内源反硝化池HRT为3.2h时,内源反硝化NO-3—N去除量为9.6mg/L,污泥内源反硝化速率为0.68mgNO-3—N/(gVSS·h);在进水COD/TN为3.3的条件下,工艺脱氮能力高达35mg/L,回流污泥内源反硝化池、缺氧池和生物同化作用对工艺脱氮的贡献率分别为27.4%、44%和28.6%。通过将初沉池改造为回流污泥内源反硝化池,工艺脱氮能力提高37.8%;在进水PO3-4浓度均值为3.22mg/L时,好氧池出水PO3-4可达0.3mg/L以下,厌氧池厌氧释磷作用显著,PO3-4释放量高达8.3mg/L,污泥厌氧释磷速率为9.68mgPO3-4/(gVSS·h)。  相似文献   

13.
针对齐齐哈尔AB污水处理工艺A段生化吸附高效性、对氮磷等典型污染物去除效果低等特点,在不扩建新的构筑物条件下,充分利用原始AB工艺A段特性,通过将B段局部改造为A/O工艺,能够达到强化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由于冬季水温较低,改造后的工艺不能保证稳定的出水水质,故通过投加悬浮生物填料进行生物强化。试验表明,在低温情况下,通过将B段改为A/O工艺,局部投加悬浮生物填料,能够使各项污水排放指标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规模为50万m3/d,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基础上,利用现状倒置A2/O工艺结合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工艺(MBBR),在生物池厌氧、缺氧区投加悬浮填料,新建深度处理设施,并采用化学辅助除磷,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介绍了该工程的工艺流程、构筑物设计和设备配置情况,并对工程运行调试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5.
以海河流域某工业园区采用UCT(悬浮填料)工艺的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为例,结合生产运行实际,对诊断的运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精细化优化运行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碳源投加点(由缺氧池1改至"厌氧池"),在硝化液DO为6.89mg/L和内回流比200%下,系统脱氮效能强化约5mg/L;通过将厌氧池改为消氧区并按AO脱氮工艺运行,可控制硝化液高浓度DO导致的进水碳源损耗,在内回流比200%和硝化液DO为3~4mg/L下,系统脱氮效能平均强化2.14mg/L,可节省碳源乙酸钠溶液投加成本7.1万元/月,节省运行电费2.4万元/月;通过基于进水磷酸盐浓度确定化学协同除磷药剂投加量,在99%进水磷酸盐不超过1.18mg/L和PAC溶液投加量20mg/L下,二级出水磷酸盐通常不超过0.24mg/L,与优化前相比,化学协同除磷药剂投加量降低120mg/L,节省投加成本8.6万元/月;通过提升二沉池集水槽液位控制跌水充氧作用,低温季节反硝化滤池单元碳源投加量可降低约7mg/LCOD,投加成本可节省约7.1万元/月。  相似文献   

16.
徐晓宇  杨殿海 《给水排水》2006,32(11):38-41
交互式反应器运行倒置A2/O处理低碳高氮城市污水,在其好氧段通过控制DO为0.5~1mg/L,进行短程硝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总HRT为10h条件下,经过1个月左右稳定运行后,亚硝氮的累积率可以达到50%以上,最高达到75%左右,而且反应器对总氮的去除也有明显改善,出水总氮平均在10mg/L左右。亚硝酸盐在预缺氧区和缺氧区的反硝化反应较为彻底,进入厌氧池后不会对厌氧段生物释磷产生抑制。但是,低氧条件下的短程硝化过程会导致污泥沉降性能恶化,容易产生污泥膨胀,不过通过控制好氧末端的后曝气提高DO可以改善污泥的性状。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三环式A2/O工艺的流程、设计特点以及污水处理厂的调试运行.在调试过程中,选取高效脱色剂对工业废水中的高色度进行去除,在生化池好氧段内投加粉末活性炭有利于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通过实践运行,最终出水水质各项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级排放标准.认为改良三环式A2/O工艺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强化缺氧酸化工艺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采用A/O1·O2 工艺处理高浓度石油化工废水的设计与运行 ,探讨了缺氧酸化工艺存在的问题 ,指出可以通过在缺氧酸化池内设置填料 ;增设A池底泥回流系统 ,配合使用底池搅拌器和曝气系统 ;采用好氧上膜 ,缺氧转化菌种的A池挂膜方式 ,在A池中形成O -A工艺组合等途径 ,防止缺氧酸化池水解酸化菌流失及污泥沉淀厌氧死亡 ,提高缺氧酸化效果和COD去除率 ,从而达到改善酸化工艺综合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好氧池溶解氧对MBR工艺处理效果及运行能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倒置A2/O型MBR中试装置,分别在夏季和冬季,通过控制好氧池DO水平,研究好氧池DO对MBR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试验原水水质,在夏季,当好氧池DO为0.3~0.4 mg/L时,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在冬季,硝化菌对DO的要求较高,必须维持好氧池DO在1 mg/L以上,出水水质才能达到一级A标准.运行能耗分析表明,与好氧池DO为2 mg/L比较,当DO为0.4 mg/L与1 mg/L时,可分别减少供气量17.8%与11.9%.  相似文献   

20.
孙超 《广东水利水电》2010,(4):32-33,36
A/A/O微曝氧化沟工艺通过厌氧、缺氧与好氧相结合,在主体工艺前增加预处理单元,有效降低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冲击,确保各项指标能完全满足要求,有效去除污染物质,在处理城镇污水方面具有工艺优势。该文以南江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了A/A/O微曝氧化沟的工艺流程、特点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