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中碳铬钼钢圆坯在轧制和热处理后钢管表面出现的增碳淬火裂纹和夹渣缺陷,取样分析表明钢管表层局部存在增碳层,其碳含量远高于正常基体部位,在调质处理过程中极易产生淬火裂纹。研究认为增碳及夹渣缺陷产生原因是连铸保护渣不适应、结晶器液面异常波动、浇铸工艺不完善。通过选择适当的保护渣、合理的浇铸工艺以及稳定的浇铸条件,有效地解决了该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王冠  郑万  许博 《炼钢》2023,(2):62-67
针对50钢200 mm厚连铸坯轧制钢板的严重表面龟裂(发生率7.92%)问题,采用扫描电镜、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表面龟裂的形貌、分布、成分等特征。结果表明,表面龟裂随机出现在钢板上,宽度方向上表面龟裂没有固定位置,裂纹深度较浅,两边呈现高亮度组织和氧化原点特征,光谱分析显示裂纹处碳含量比基体高,增碳质量分数0.2%~0.3%。分析认为,连铸过程中铸坯局部增碳,在加热、粗轧过程中热塑性不均匀而导致裂纹及明显的高温氧化特征。根据连铸保护渣增碳机理,优化了结晶器渣线调整模式、铸坯拉速、水口形状、结晶器保护渣成分等连铸工艺参数,有效降低了连铸坯表面局部增碳及钢板龟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某线材厂SWRM6的热轧盘条在用户使用拉拔后发生了断裂。通过取样对该盘条进行了断口宏观形貌、金相微观组织、缺陷及电子探针能谱方面的分析,表明断裂盘条的试样边部均存在裂纹,裂纹处有夹渣,夹渣碳质量分数远远高于基体碳质量分数。由于夹渣的存在,一方面因为其塑性较钢材低,在轧制和拉拔时易形成开裂,另一方面由于其富碳层使基体表面增碳,形成索氏体和网状碳化物等异常组织,加速了盘条拉拔时的断裂。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碳钢盘条在拉拔、合股过程中产生劈丝断裂的情况,取样进行金相及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盘条表面有较深的裂纹,裂纹两侧无脱碳,在靠近表面的裂纹两侧有块状渗碳体(Fe3C);试样断口呈不规则状,试样表面有大量不规则形状的夹杂物,大多数夹杂物中含有Na元素和K元素。综合分析认为,浇注过程中发生了结晶器卷渣,并导致连铸坯局部增碳,使盘条产生了表面碳化物,从而引起劈丝断裂。  相似文献   

5.
82B盘条在经拉拔后表面出现横向裂纹及脆断的现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节奏,为了减少脆断的发生,采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脆断的82B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脆断样局部表面有块状碳化物及网状渗碳体等异常组织存在,并且裂纹源位于异常组织处,试样纵断面上有大型C类和少量B类保护渣类夹杂物,故表明这种脆断主要是由连铸卷渣造成铸坯表面局部增碳从而大量析出网状渗碳体引起的。通过控制连铸加渣均匀性、浸入式水口合理的插入深度及采用恒拉速浇注、钢水液面稳定等手段来稳定连铸操作,减少卷渣产生的钢坯表面局部增碳现象,有效地减少了脆性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针对82B盘条在拉拔过程中出现表面横裂的现象,通过试样宏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夹杂物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得出表面横裂产生的原因是盘条表面增碳,使盘条近表面形成网状碳化物和块状碳化物异常组织,盘条拉拔变形时在异常组织处形成微裂纹,微裂纹扩展、合并形成宏观裂纹,产生横裂。认为连铸过程中保护渣卷入铸坯是形成盘条表面局部增碳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船用锚链钢M20Mn冷弯断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化学成分测试和金相组织分析,认为M20Mn试样冷弯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圆钢存在严重的热轧带状组织和表面增碳。采取选择合适的浇注温度和注速、在浇注过程中避免保护渣污染钢液、控制终轧温度等预防措施,消除了M20Mn冷弯断裂缺陷。  相似文献   

8.
《特殊钢》2017,(5)
由65Mn钢(/%:0.65C,0.24Si,1.00Mn,0.014P,0.006S)Φ6.5 mm盘条冷拔和轧制的2.5 mm×10mm扁钢丝出现表面横裂现象。通过对缺陷分析,得出由于铸坯表面增碳,使盘条表面形成条带状分布的块状碳化物的异常组织,并在冷拔过程中异常组织处形成微裂纹,在轧制压扁阶段,微裂纹扩展、合并形成宏观裂纹。连铸过程中钢液卷入保护渣富碳层会造成连铸坯局部表面增碳。通过改进150 mm×150 mm方坯连铸工艺,即液面波动由7~8 mm降低3~4 mm,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由70~80 mm增至90~100 mm,保护渣粘度由0.35 Pa·s优化成0.40 Pa·8,连铸拉速由2.1~2.4m/min降至2.1~2.2m/min,65Mn扁钢丝的表面横裂纹率由原来的2.33%降至0。  相似文献   

9.
线材表面增碳严重影响最终产品性能,选取6024等钢种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模铸钢坯表面的增碳原因,通过对钢锭模内部质量、浇铸保护渣、浇铸速度和热处理工艺等因素与增碳效果进行对比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相应改善钢坯表面增碳措施。结果表明,浇钢过程中使用的保护渣含碳量为18%左右成为钢锭表面增碳的主要来源,因此,采用无碳保护渣是减少钢坯或盘条表面增碳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低碳硼钢连铸坯表面和角部凹坑和裂纹的形成原因。对样品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THERMO-CALC软件计算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连铸坯表面凹坑缺陷与结晶器保护渣性能有关,表面和角部裂纹是由于二冷矫直区铸坯温度位于该钢种的脆性温度区间以及钢水中BN的析出所致。通过降低钢水含氮量、适当提高热矫温度和调整结晶器保护渣性能等工艺措施,明显减少了低碳硼钢表面缺陷。  相似文献   

11.
中碳高铝钢由于铝元素含量高,其包晶反应及渣钢反应均很强烈,导致铸坯表面缺陷多发,经常出现纵裂、凹陷等缺陷。针对这些缺陷,从中碳高铝钢钢种成分出发,研究了钢种的包晶反应特性及裂纹敏感性。在此基础上,结合钢渣反应,对现有保护渣及连铸工艺进行了优化。工业生产实践表明,优化后的保护渣及相关连铸工艺参数,能有效控制中碳高铝表面缺陷的产生,避免纵裂及凹陷等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LZ50车轴钢边部增碳缺陷进行金相检验和扫描电镜检验,发现增碳处组织异常,全部为珠光体,伴随大量MnS和硅酸盐夹杂物。现场排查发现在保温帽和铸模之间有较大的缝隙,缝隙中残留有大量粉渣,而且使用的保护渣为高碳型保护渣。由此判断,浇铸过程中钢水与缝隙中的粉渣接触造成钢锭帽口线增碳,而且钢水中未被保护渣完全吸收的夹杂物也被捕捉残留在钢坯表面。  相似文献   

13.
连铸中碳钢用CK—2保护渣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宝云  袁凡城 《炼钢》2001,17(3):34-36,41
中碳钢亦称裂纹敏感性钢,在加铸过程中容易产生铸坯表面纵裂纹等缺陷,使用性能合适的保护渣可以改善结晶器内初始坯壳的传热条件,控制表面裂纹的产生,介绍了研制武钢三炼钢厂中碳钢用保护渣的过程及裂纹控制效果,分析了保护渣使用过程的性能变化和渣膜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低碳硼钢连铸坯表面和角部凹坑和裂纹的形成原因。对样品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THERMO-CALC软件计算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连铸坯表面凹坑缺陷与结晶器保护渣性能有关,表面和角部裂纹是由于二冷矫直区铸坯温度位于该钢种的脆性温度区间以及钢水中BN的析出所致。通过降低钢水含氮量、适当提高热矫温度和调整结晶器保护渣性能等工艺措施,明显减少了低碳硼钢表面缺陷。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包钢宽厚板出现的钢板星裂、表面横裂纹、边直裂纹等缺陷产生的原因。通过将微合金钢w(N)控制在40×10-6以下,动态调节连铸过程冷却水量以保证铸坯矫直温度保持在塑性区域范围内,合理选取连铸过程中的保护渣,提高铸坯出加热炉温度,减少轧机辊道冷却水对钢板下表面温降影响,减少上下表面温差以减轻由轧制过程中上下表面金属流动性差异造成的折叠程度等措施,钢板星裂、表面横裂纹、边直裂纹等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产线热装热送率及钢板的成材率。  相似文献   

16.
曹磊 《钢铁》2015,50(2):38-42
 某钢厂宽厚板250 mm×1 820 mm连铸机使用包晶钢类型MB-59型保护渣生产[w(C)]为0.120%~0.150%钢种时,连铸坯表面出现大量纵向裂纹与皮下裂纹缺陷。通过提高保护渣碱度,降低保护渣黏度,改善铸坯坯壳与结晶器壁之间渣膜传热等技术措施,使铸坯的表面裂纹与皮下裂纹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对浇注[w(C)]为0.090%~0.120%钢种时采用MB-59型保护渣连铸坯表面无裂纹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由于选分结晶,优先凝固的坯壳中碳质量分数低于钢液原始碳质量分数,使优先凝固的坯壳中[w(C)]实际已经小于0.090%,不再属于裂纹敏感性强的包晶钢范围,因此表面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7.
屈芙渠  白永升 《宽厚板》2009,15(2):9-11
本文针对钢锭浇铸时使用中高碳保护渣对钢锭表面增碳的影响,对钢锭进行解剖,研究钢锭中C偏析的情况,证实保护渣增碳是造成钢锭大幅度增碳的主要原因,进而开发低碳复合保护渣。结果表明,使用中高碳保护渣钢锭表面增碳明显,采用开发的低碳复合保护渣能达到降低钢锭表面增碳的效果,从而提升钢锭的轧板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异形坯的质量和产品合格率,对异形坯的各种缺陷形成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异形坯的表面缺陷主要是钢液在结晶器内凝固成坯壳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有表面纵裂、角部纵裂、表面横裂、星形裂纹、表面夹渣、气孔和凹坑.内部缺陷主要与钢水中硫、磷含量过高、二次冷却水分配不合理、支撑系统没严格对中、铸坯表面温度回升有关,主要有中心裂纹、矫直裂纹、中心偏析、中心疏松和三角区裂纹.形状缺陷主要与内外弧冷却不均匀有关,主要表现为翼缘平行度差.针对异形坯的各种质量缺陷,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65号高碳盘条在拉拔过程中出现断裂.通过对断裂试样进行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探讨了盘条发生断裂的各种原因.结果表明,连铸过程中保护渣的卷入、成分偏析、索氏体化率低、表面缺陷等都可能导致拉拔断裂,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36Mn2V钢板表面出现裂纹缺陷的现象,采用金相、扫描电镜、能谱仪等检验手段分别从表面裂纹形貌、非金属夹杂物、组织分布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分析。结果表明,裂纹起源于结晶器保护渣的卷入,基体存在由于P偏析造成的鬼线组织,并且在加热保温过程中裂纹两侧发生了脱碳以及内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