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维汉  张庆 《宽厚板》1997,3(6):19-20
韶钢第二轧钢厂于1996年3月开始采用板坯热送热装工艺,取得了明显效果。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该工艺方案在韶钢三轧厂的提出、确定及应用情况。随着韶钢中板改造工程的完成,板坯热送热装工艺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低合金钢钢锭红送裂纹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现场低合金钢钢锭红送裂的产生情况,计算并分析了钢锭红送及再加热过程中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测定了钢锭的高温强度和塑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钢锭红送裂纹的形成机理。为生产中防止产生红送裂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近年来有关低碳低合金钢的热延性、与热延性相关的表面裂纹以及裂纹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于宏伟 《宽厚板》2011,17(2):4-7
热送热装是一种节能降耗工艺,对传统工业结构的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在实际生产中,该工艺会使钢坯/钢锭产生红送裂纹。铸坯/钢锭在凝固后的冷却过程中,会发生C、N化合物析出于奥氏体晶界,削弱晶界能,导致A→F相变,体积膨胀加剧了晶界强度的减弱,在轧制时就会扩展形成表面裂纹。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热送工艺和加热工艺,以保证热送热装工艺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连铸板坯热送热装发展态势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介了国内外连铸板坯热送热装的发展态势及节能效果,提出了提高热装温度及热装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连铸板坯热送热装发展态势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介了国内外连铸板坯热送热装的发展态势及节能效果,提出了提高热装温度及热装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攀钢连铸板坯热送热装生产现状,开发了板坯热送,加热过程数学模型,进行了铸坯生产组织方式及表面质量状况轧制前后对应关系的工业试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铸坯热送热装管理办法和加热炉操作规程。生产统计表明,铸坯热送热装率从1995年的16.7%提高到1996年的36.9%平均入炉温度达565℃。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厚板连铸坯出现的热送裂纹问题,提出了正常生产条件下的防治措施。对于已有中厚板主要品种,通过成分,计算不同钢种相变温度,并根据现场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修正,最终确定了中厚板连铸坯的热送工艺制度。经现场生产实践,微合金化钢连铸坯实现了热装热送,热送比率能够稳定在76%以上,达到了节约能耗、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M30Mn2锚链钢连铸坯表面裂纹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莱钢特殊钢厂采用电炉短流程试制生产M30Mn2锚链钢,红坯热送成材后出现比较严重的表面裂纹.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热装热送工艺不完善,铸坯在两相转变温度区热送,钢的热脆性造成了大量的裂纹源,在轧制成材过程中裂纹进一步扩展,而且带状组织没有明显得到改善.同时提出了低温热装、高温加热、轧后充分冷却等控制裂纹产生的工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热送热装工艺中板坯连铸过程传热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明  李桂荣 《炼钢》2003,19(3):37-41
建立了板坯连铸过程传热数学模型,并用实测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证明该模型可用于预报不同操作条件下板坯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和凝固状态。应用该模型分析了影响板坯出连铸机温度的主要因素:板坯尺寸、拉速、二冷水量及冷却方式等。适当提高拉速、改善二冷制度能提高铸坯出连铸机温度。  相似文献   

11.
板坯内部裂纹产生原因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淑云  成国光 《山西冶金》2007,30(3):38-39,48
简述了新临钢2号板坯直弧形连铸机板坯内部裂纹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通过采取各项综合技术措施,板坯内部裂纹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热送热装过程大板坯传热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热送热装过程中典型的大板坯温度变化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分析了计算结果.研究表明:辊道输送过程热送温度对铸坯冷却速率影响较小;保温坑内堆垛的铸坯温度分布较均匀,冷却速率较慢,在8.3~9.0 K/h之间;堆垛空冷铸坯的主要冷却速率为11.3~18.6 K/h;在加热过程热装温度不同可使铸坯内外形成不同的热履历.对不同热送热装工艺过程中铸坯的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为优化界面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低合金钢10V27MA、25CrMnB、20MnSiV连铸坯热送开方坯时,轧件表面出现“豆腐渣”似的碎裂缺陷,结合生产记录,从生产工艺、裂纹形态、高倍检验及裂纹形成机理等方面分析了裂纹产生的原因。认为低合金连铸坯热送温度在Ar1~Ar3两相转变区间,钢坯表面相变转变不完全,是粗大的奥氏体与细小等轴铁素体的两相组织形态,入炉后再加热时由于升温速度快,钢坯表层铁素体快速向奥氏体转变,体积急剧收缩,产生较大相变拉应力。由于奥氏体强度低,塑性差,当应力聚集超过奥氏体抗拉强度时,就会在钢坯表层形成细小的网状裂纹,在加热炉内经高温长时间加热氧化,轧制时延伸形成表面碎裂。明确指出,低合金高强钢铸坯热送温度避开两相区间或控制热送坯再加热升温速度可抑制表面裂纹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肖英龙 《宽厚板》2005,11(2):42-47
1 前言可节能、简化工序并降低成本的铸坯热装( Hot charging)和直送轧制 ( Hot Direct Rolling)的前提是铸坯无缺陷化。在 (中 )厚板和油、气管线用低碳低合金钢铸坯上会因弯曲或矫直而产生横裂 ,从而使上述工艺难以进行。从所周知 ,横裂是由在γ→α相变温度区域伴随低应变速度变形而造成的高温脆化所致 :随着γ→ α相变的进行 ,在 γ晶界上析出薄膜状 α相 ,加之应变集中于此 ,在低速应变时因动态析出Nb C和 Al N而使晶粒内硬化 ,更助长了应变的集中 ,在沿γ晶界的无析出带和膜状α相之间引起界面剥离 ,由此产生的孔隙相互联接 ,从…  相似文献   

15.
王朝阳  祭程  巩文旭  朱苗勇 《钢铁》2012,47(5):35-38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分析了含硼微合金化钢板边角部表面裂纹的形成原因。发现二冷矫直区铸坯内弧边角部温度位于该钢种第3脆性温度区间内,拉速较低和二冷水表及喷嘴布置不合理导致了内弧两边角部温度较低。采用提高拉速、遮挡矫直区铸坯角部喷嘴和适当降低二冷水表等“热行”方法后,结合调整动态轻压下参数使得铸坯角部温度明显提高,铸坯的边角裂纹和内部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刘志明  张炯明  罗衍昭 《钢铁》2012,47(2):67-71
 利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热装热轧微合金钢板出现的表面裂纹进行分析研究,并与使用同批次连铸坯冷装热轧无裂纹的钢板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表面裂纹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热装热轧微合金钢板产生表面裂纹的原因是铸坯冷却或加热过程中Cu、As低熔点元素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与热装热轧板相比,冷装热轧板晶粒尺寸小直径在10μm左右,而热装热轧板晶粒尺寸大且不均匀。热轧板析出物尺寸在15~25nm之间,裂纹源处较基体多,大量细小的Nb(C,N)化合物在奥氏体晶界析出,降低了晶界强度。  相似文献   

17.
温斌 《宽厚板》2023,(2):31-34
结合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的微铌低合金钢CCT曲线,采用再结晶区轧制+未再结晶区轧制+(γ+α)两相区三阶段控制轧制工艺进行轧制试验,研究微铌低合金钢在(γ+α)两相区范围内不同变形率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两相区轧制与常规控轧控冷工艺轧制钢板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微铌低合金钢两相区轧制工艺与常规控轧控冷工艺相比,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升高,伸长率和冲击功有少许降低;两相区轧制工艺能够细化铁素体晶粒,但是也存在单个尺寸较大的铁素体晶粒。另外,随着(γ+α)两相区累计变形率的增加,微铌低合金钢的强度升高,韧塑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简单介绍了连轧厂连铸坯热送热装的设计内容,以及保证实现该工艺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及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从凝固应力引起裂纹机理出发,分析轧辊产生热裂纹的原因,从而防止此类铸造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