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3):516-520
选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pan-80和Tween-40为乳化剂,以环己烷为油相,采用反相乳化法,制备具有抗紫外效果的高分散纳米乳液。通过测定乳液的平均粒径和稳定性能,研究了乳化剂的组成,分散相体积分数,乳化剂用量和乳化温度等因素对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探索该乳液制备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以Span80和Tween40按质量比1∶1作为乳化剂,乳化剂用量为4%,分散相体积分数10%,乳化温度为55℃,10 000 r/min下乳化10 min,可获得平均粒径在150 nm以下的乳液,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抗紫外线性能。  相似文献   

2.
W/O型微乳液法制备纳米SiO2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适当的乳化剂和水解温度以及控制水与乳化剂的摩尔比,采用W/O型微乳液法在聚醚多元醇中通过正硅酸乙酯的水解、缩合反应合成了纳米SiO2.红外光谱法(FTIR)证明纳米SiO2粒子的生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示合成的SiO2微粒呈球状且分散,粒径分布在50~70 nm.研究了反应时间、正硅酸乙酯用量、滴加速度及pH值对纳米SiO2制备的影响.通过实验得知,反应时间2 h左右,24 mL聚醚多元醇中正硅酸乙酯的用量0.9~3.6 mL,在10 min内滴加完毕能达到最佳反应效果.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W/O型反相微乳液的微观结构以及制备纳米颗粒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对反胶团微乳液制备纳米颗粒应用进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当前反胶团微乳液制备纳米颗粒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纳米氧化铈抗紫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胶溶法,经DBS表面修饰合成CeO2(DBS)纳米粒子, 并对其进行表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其吸光度, 根据吸光度的大小判断其抗紫外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一种稳定的活性物包覆的纳米载体,以PolyAquol LW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丁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霍霍巴油为油相;采用滴油法,以丁达尔现象作为澄清透明微乳液临界点判断的依据,绘制了PolyAquol LW/丁二醇/霍霍巴油/H2O的水包油(O/W)型微乳液的伪三元体系相图。根据伪三元相图,确定了水包油型微乳液的最佳制备条件;以脂溶性大麻二酚作为模型活性物,制备了大麻二酚微乳液。研究了大麻二酚微乳液的表面张力、粒径分布以及透光率,考察了温度、高速离心对大麻二酚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olyAquol LW/丁二醇质量比(ζ)为2∶1,PolyAquol LW质量分数为1%时,霍霍巴油最大载油量的质量分数为9.09%;以此微乳液为载体包覆大麻二酚时,大麻二酚最大负载量可达1.62 mg/mL,此时表面张力降低至41.2 mN/m;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微乳液经过10 000 r/min离心20 min或者60℃放置3 h,依然能稳定存在且不分层,透光率几乎不变。本研究以微乳液为载体可以实现化妆品活性物的纳米包覆,在化妆品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综述在微乳液中生成纳米粒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以及在微乳液中 ,催化剂、半导体、超导体、发光材料、磁性材料等纳米粒子及照相微乳剂的合成 ,参考文献 1 5篇。  相似文献   

7.
针对钻井液滤液侵入页岩储层极易导致严重的水敏损害及液相圈闭损害问题,采用两步稀释法研备出粒径极小、分散性好且长期稳定的页岩储层保护用水包油(O/W)纳米乳液。选取Gemini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GTN、Tween80与正丁醇三者复配作为表面活性剂组分(记为S+A),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水相中NaCl质量分数对NaCl溶液/(S+A)/正辛烷体系微乳液特性的影响,考察了微乳液相转变温度(PIT)、制备方法及其微观构型等因素对采用两步稀释法制备的纳米乳液粒径的影响,同时对纳米乳液体系的失稳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aCl溶液/(S+A)/正辛烷体系微乳液中NaCl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表面活性剂组分的乳化效率,改变微乳液微观构型,使PIT显著降低;当剂油体积比(Ros)为7:3时,通过调节双连续微乳液的PIT接近实验乳化温度,采用两步稀释法制备的O/W纳米乳液粒径最小且分布范围最窄;NaCl溶液/(S+A)/正辛烷体系纳米乳液主要失稳机理为奥氏熟化;纳米乳液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无机盐工业》2007,39(5):34-34
选择适当的乳化剂和水解温度,控制水与乳化剂的物质的量比,采用W/O型微乳液法在聚醚多元醇中通过正硅酸乙酯的水解、缩合反应合成了纳米二氧化硅。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呈球状且分散,粒径分布在50~70nm。通过实验得知,反应时间2h,24mL聚醚多元醇中正硅酸乙酯的用量0.9~3.6mL,在10min内滴加完毕,能达到最佳反应效果。制备方法:按聚醚多元醇、水、表面活性剂的体积比为24:1.5:0.8配制微乳液,即先在聚醚多元醇中加入适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在55℃的水浴中慢速搅拌下缓慢滴加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直至混合物形成清澈透明的微乳液,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乙二胺,使乙二胺在微乳液中均匀分布,体系的pH为8~9。  相似文献   

9.
W/O微乳液法制备纳米微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敏  陈水林 《山东化工》2003,32(4):27-28,33
论述了W /O微乳液法制备纳米微粒的原理和方法 ,讨论了制备中的影响因素等。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1):83-86
自制芦荟水溶液为水相,以橄榄油为油相,以氧化锌、二氧化钛、云母、碳酸钙颗粒及其混合粒子作为稳定剂,制备出了一种新型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数码生物显微镜观察Pickering乳液的液滴粒径及稳定性,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Pickering乳液的吸光度。结果表明,用氧化锌、二氧化钛、碳酸钙和云母混合颗粒所制备Pickering乳液均是O/W型,随着油水比的增大,Pickering乳液的液滴粒径增大;随着微小固体颗粒用量的增大,Pickering乳液的液滴粒径也会增大。以碳酸钙、氧化锌、二氧化钛、云母及其混合粒子为稳定剂制备的水包橄榄油Pickering乳液,对UVA段和UVB段紫外线均有较好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自制芦荟水溶液为水相,以橄榄油为油相,以氧化锌、二氧化钛、云母、碳酸钙颗粒及其混合粒子作为稳定剂,制备出了一种新型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数码生物显微镜观察Pickering乳液的液滴粒径及稳定性,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Pickering乳液的吸光度.结果表明,用氧化锌、二氧化钛、碳酸钙和云母混合颗粒所制备Pi...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W18O49纳米线电致变色材料,喷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氧化铟锡(PET?ITO)(方阻35 Ω)柔性透明导电基底上得到柔性电致变色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场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W18O49的微观结构和价态等进行表征,用电化学工作站与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W18O49/PET?ITO柔性电致变色薄膜的光学调制范围、响应时间和循环稳定性等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光谱扫描波长?=633 nm时,W18O49/PET?ITO柔性电致变色薄膜的光学调制范围ΔT=23%。薄膜透光率变化90%时,着色和褪色时间分别为12.8和10.6 s。W18O49/PET?ITO柔性电致变色薄膜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连续着色褪色循环3000 s薄膜透光率仍达80.9%。  相似文献   

13.
陶瓷微滤膜制备水包油型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乳液制备一直是化工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选择水-正丁醇实验体系,以十二烷基碘酸钠为乳化剂,分别采用0.2μm和0.8μm的陶瓷膜为分散介质制备水包油型乳液。实验研究了压力、连续相流量等因素对乳液粒径大小、分布和分散相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微滤膜可以制得分布均匀的乳状液。微滤膜的孔径较小时,连续相流量和膜两侧压差对于乳液粒径和粒径分布没有明显的影响;当膜孔径增大后,乳液滴的直径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14.
以CTAB/正丁醇/正庚烷/NH.3H2O和CTAB/正丁醇/正庚烷/TiCl4反相双微乳液方式制备纳米TiO2,且采用SEM和FI-IR等分析手段对纳米TiO2的粒径、物相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CTAB6.83g,正丁醇8.54mL,正庚烷30mL,2.4mo.lL-1的NH.3H2O6mL,0.6mo.lL-1的TiCl43mL的条件下,可以制备纳米TiO2。  相似文献   

15.
纳米石蜡乳液的制备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乳化(EIP)法,以Span-20、Tween-20为复合乳化剂,其HLB值为10.5、浓度为8%,选择HMHEC/锂皂石为助乳化剂,制得稳定的水包油纳米石蜡乳液.所得纳米石蜡乳液滴为负电性,平均粒径在96~126nm之间,乳液粒径在5个月内无显著变化,具有好的长期稳定性,无机盐对其长期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洪世忠 《安徽化工》2015,41(3):34-35
介绍了采用亲水性的聚乙烯醇(PVA)材料制备多孔膜的方法,并利用PVA多孔膜制备O/W乳液,考查了微乳液粒径分布及其稳定性,并与搅拌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溶液)/Triton X-100/环已烷/正戊醇反相微乳体系,制备出了粒径分布均匀、尺寸在10~30 nm范围内的CaCO3纳米颗粒. 对不同w0、反应物浓度、陈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最佳的反应条件. 所得产物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