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9)
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要完善大学的治理结构和权力监督机制,重点构建好高校决策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监督权力间的系统机制。既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又要结合中国的国情,走一条中国特色的高校内部权力监督机制完善路径。这一路径的实施核心是强化学术权力,让行政权力为学术研究与大学办学自主权、学术自由服务。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需要完善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和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结构。目前地方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着党政权力交叉重叠、行政学术权力失衡、校院两级管理失序、教师参与意识不强、议事中首长权力过大等问题。在高校"去行政化"形态下,地方高校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必须从理顺党政关系入手,坚持民主集中制、提升学术权力、加强民主建设、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以促进地方高校和谐、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0)
通过制定和实施章程促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是大学章程的应有之义。大学章程应更加注重制定的操作性和有效实施。高校要在大学章程形成的内部治理结构框架的指导下,树立现代大学理念,细化规章制度丰富制度设计,平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使学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最终实现大学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
高校是利益相关者关系组织,在学术资源配置中,必须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权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关系。运用权力-利益矩阵对学术资源配置中权力关系的分析发现,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是不均衡的。实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加强预期利益相关者与潜在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以及促进学术资源配置中利益相关者间的权力制衡,是构建有序高校学术资源配置权力关系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6)
高校财务治理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大学治理结构科学化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财务治理结构及其运行对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两个维度剖析了高校"双一流"建设所面临的财务治理问题,着重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外部成因和内部成因,提出了解决路径建议,即政府应变过程管理为绩效管理、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回归总会计师制度、健全社会参与监督机制。高校应理顺校内财务治理关系、完善校内财务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
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作为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至关重要,亦是高校谋求自身健康持续发展不可回避且必须完成的时代课题。目前,高校内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存在观念滞后、制度破碎、结构割裂、信息不对称等碎片化倾向,且地方高校尤为突出,严重制约其治理能力提升及整体治理效能发挥。整体性治理旨在满足社会公众需求、重视整合与协调的思想,与地方高校治理现代化任务不谋而合。由此,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以公共与责任性治理理念为指导,回应师生诉求,推进民主治校;规范校内治理制度安排,健全大学章程和理事会制,落实依法治校;完善分权与制衡的治理结构,整合多元权力;采取现代信息技术治理手段,实现教育资源全方位实时共享以寻求地方高校内部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实现路径,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7)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但由于各项事务管理尚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故高校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尤其在管理制度及模式方面,表现在高校的权力系统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二者比重失衡、关系混乱等诸多问题。为了保证我国高校在正确轨道上顺利发展,本文立足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现状进行分析,以图逐步完善高校权力系统的运行模式,促进学术自主发展和行政管理民主化的推进进程。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1)
不同的高校存在着不同的权力结构,结构化的权力相互作用生成了高校发展的内动力。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进行分析,由行政人员、教师、学生作为高校不同层面的权利主体所秉持的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发展权力,各拥属性,共轭共生,既相互干涉又共同推动着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高校存在着不同的权力结构,结构化的权力相互作用生成了高校发展的内动力。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进行分析,由行政人员、教师、学生作为高校不同层面的权利主体所秉持的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发展权力,各拥属性,共轭共生,既相互干涉又共同推动着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
随着社会变迁对权力结构的重塑,现行权力治理反应出"非对称性"失衡,并集中表现为对法律治理路径的过度依赖与党内法规工具主义受限。为此,基于党的执政地位、公职人员多为党员的"双重身份"以及文本互文性等多重维度,在权力治理现实的"供给——需求"关系与治理主体"从身份到契约"理论供给下,应妥当建立一种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规范性衔接。即二种治理体系在宪法监督下以权力不法的伦理识别为衔接介质,横向文本制度结构衔接、纵向文本制度功能配合、协同联动、逐层递进,进行准确的制度涵射和权益配置,实现与权力结构的适应。该规范性衔接不仅利于权力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般意义存在,而且有效实现权力"公共性"和"人民利益至上"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