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曹泽  殷天赐  陈星星 《建筑经济》2020,41(12):26-30
基于2007~2018年长三角区域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技术创新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建筑业技术进步指数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1.26%。(2)人力资本、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开放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起正向促进作用;而经济水平的溢出会抑制本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相邻区域则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2)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就地理距离而言,公路交通对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大于对周围相邻地区的影响;就经济距离而言,公路交通对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地区的影响大于对本地区的影响;公路交通对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为明显的正向影响,说明公路交通的增加会明显提高本地以及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探究,表明公共交通的密度增加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城市群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格局经历着由"单核引导"的点轴结构向"单核+多中心支撑"的网络状结构的转变,支撑其演变的市场力和调控力的力量对比也在发生着变化.长三角城市群已有部分协作机制和内容,但区域一体化过程推动缓慢.目前,国家和区域空间管治制度和财税制度正在逐步优化改革的过程中,并且有世博会和高速...  相似文献   

4.
数字城市是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城市群已成为区域协同、共赢发展的必然结果。2010年5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正式批复,进一步明确了长三角地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这将更加有力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的交流、互动和协作。面对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土地瓶颈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诸多瓶颈和难题,迫切要求更加突出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体现区域一体化、推动共赢发展。从数字城市群的建设视角,提出了推进长三角数字城市群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5)
基于2005—2012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测算出中国31个省区市城市化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中国31个省区市城市化效率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各省区市城市化效率存在区域的不平衡性和明显的空间集聚及溢出效应,说明城市化效率在空间上存在相互学习和模仿行为;在纳入空间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对城市化效率影响为正,政府的作用、非公有制占比对城市化效率的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规划行将收官之际,国家将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应对经济新常态提升到下一个五年规划的重要位置。"双新"背景下,我国的城市群除了要继续担负好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的责任外,以城市群引领和优化重组区域经济格局也将成为其重要职责。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在空间发展阶段梳理、现状及趋势研判的基础上,提出"双新"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协同格局的总体思路与变革方向,以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加快释放改革红利的城市群空间载体,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城市群建设的发展导向做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知识溢出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理解知识溢出发生机制与效应的重要空间尺度.对城市空间尺度下的知识溢出研究根源于后工业化进程.由于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之后,城市在知识积累和溢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日益发挥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因而该领域的研究也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兴的研究领域.对近十几年来以城市空间尺度下的知识溢出为研究主题的重要文献进行梳理,并按照知识溢出与城市生产率、知识溢出与城市规模、城市性质与知识溢出、知识溢出的网络发生机制、城市新兴行业的知识溢出这五条研究主线,分别对其进行述评,以期明晰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给出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城际高铁通行时长、班次数据、人口流动数据,利用平均旅行时长、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高铁对区域可达性和空间联系格局演变的影响,发现:(1)高铁推动各大中小城市均衡地接入长三角高铁网络,区域可达性整体水平提升了50%,但过长的途外附属时间使得未开通高铁的城市、中小城市在区域可达性格局中处于劣势。(2)高铁推动了长三角空间联系格局的非均衡演变,在中心辐射型高铁网络的带动下,人口趋于向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流动,与周边地区形成同城化的核心边缘模式,而未开通高铁的城市与外围城市在空间联系格局中面临着要素流失的困境。(3)总结了高铁影响区域发展的作用路径,为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3)
对于FDI技术外溢的研究多基于行业维度,而基于空间维度的研究较少。利用空间Durbin模型,以我国2009年260个地区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FDI对农业TFP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的区域内溢出仅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率,FDI的区域间溢出对农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和规模效率没有影响,总体来看,FDI对农业TFP没有显著作用。因此,盲目引入外资未必对东道国的农业发展有利,只有在地区间技术和发展水平相近的情况下,FDI才能有益于东道国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8)
对城市服务业空间溢出理论做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介绍和阐述了服务产品输出、劳动力流动和空间技术外溢对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并指出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生态空间不仅是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屏 障,也兼具重要的游憩服务功能,若孤立处理2种功能的关 系,必然会导致过度开发或被动保护。揭示区域生态空间游 憩服务的供需匹配特征及空间格局,对优化区域生态空间游 憩服务的总体布局,推动生态空间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空间游憩服务的总体格 局、省级层次供需特征、市县级层次供需关系3个层次,对区 域生态空间游憩服务的供需平衡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长三角城市群人均生态空间资源较高,但生态空间游憩服务 的供需错位现象突出。不同出行半径范围内生态空间游憩服 务显现出较为明显的供需失配现象,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南 北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仅依赖优化区域交通网络扩大 生态空间服务半径,北部城市的供需失衡现象会更加恶化。 长三角城市群各市县应采取差异化策略,加强生态游憩服务 跨区域供需协同网络:南部生态资源富足区应延展其游憩服 务辐射范围,填补供应空白;城市近郊区应关注连续性游憩 廊道建设,整体提升供应水平;北部连片供给失衡区则应进 一步挖掘农林复合空间的生态游憩潜力。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长三角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区之一,推进区内产业联动是实现创新驱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系统地阐述区域产业联动理论的基础上,以上海浦东新区与长三角产业联动为案例,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产业联动的发展条件、历程和现状,并提出了促进区域产业联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是中国的重大战略,乡村生态状况是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健康发展的基础。针对长三角城市群乡村植被生物多样性保育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需求展开研究,调研了28个乡村共256个植物群落样地,分别进行了科属种构成和生活型分析;通过群落聚类,划分出47个群落类型和8个植被型,分析了植物群落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物种生物多样性分析,并将长三角乡村植被特征与城市区域和自然区域的植被特征进行比较;最后,从物种保护、生境维护、群落保育和生态美学引导等方面提出了长三角乡村植被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构建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垚  朱美琳  王勇  李萌  孟晓东 《规划师》2022,38(3):61-67
文章基于"统计数据+大数据"的多源数据,从人居环境科学视角构建城市群碳中和潜力评价体系,测度长三角城市群碳中和潜力指数,分析碳中和潜力空间格局与聚类特征,结果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碳中和潜力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行政层级呈现明显的空间一致性,并且存在明显的省域空间差异;空间聚类表现为城镇化主导、产...  相似文献   

15.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空间拓展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必须重视和加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经济空间拓展。在新的发展环境下笔者以对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空间拓展战略的现实基础展开分析,同时对其空间拓展目标与功能进行审视,最后着重探讨经济空间拓展的组团式空间内拓战略、跨跃式横向联合战略和集中式整体外射战略。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形态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城镇化模式,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区域以及城乡发展正显示出更加复杂的特性,面对发展方向和结构上的变化,区域协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区域城镇空间形态的快调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发展和参与外部竟争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对宏观发展背景和地方发展问题的调查分析为基础;提出这一地区整体城镇空间体系建构的方向以及综合交通和整体规划的具体引导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频度统计法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确定城市商业广场的价值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经济指标权重。通过调研长三角地区十个市级商业广场,计算出市级商业广场经济价值,分析市级商业广场面积与其经济价值的相关性,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对市级商业广场的面积与经济价值的关系进行拟合,得出市级商业广场面积与价值的关系模型,计算出广场的最优规模。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统计长三角江浙沪皖26城市彼此间互联网用户对其他城市搜索的"百度指数",模拟测度城市间以民众关注度为主的信息流强度.基于此构建"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网络模型,结合企业组织视角的城市网络对比分析其结构特征,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解析和探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2020)》中"一核五圈"的空间格局,得出以下规划启示:首先,相比企业组织的城市网络,信息流视角下的城市网络结构与城市行政等级结构的关联性更低;其次,城市群的外部范围、内部组织等虽有清晰的界限划定,其各城市的实际功能联系却是紧密交织并不断拓展的,将逐渐演化为动态、开放的网络体系;再次,"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范围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存在,需针对不同外围后发城市提供相应对策支持,加强其与核心城市的互动联系,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研究提出,随着网络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基于信息流的城市网络研究将更加全面和准确,可为宏观层面的城市区域规划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引导城市与城市群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做规划、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