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13)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育人也随之产生。目前网络育人在国内已经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并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育人现状的调研,发现并分析网络育人现存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高校在专业知识传授和社会主义价值引领上尚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本文尝试从解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入手,着力构建两者协同育人体系的"大思政"格局,为整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5)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政德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也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对"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的实践。文章主要从"三全育人"理念的概念入手,对当前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0)
提升高校育人质量,是高校以人为本的真正体现。探索对话式的育人模式,能够面对多元化的价值观,利用信息化的对话载体,克服传统的历史惯性,化解师生对话的主题困境。对话模式的高校育人,需要将爱与真诚作为起点,注重探索和改革,强化对话组织,提高对话艺术,有效克服对话误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
通过科学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外延,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包括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环保共同体和文明共同体这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俄携手共同打造"大欧亚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路,即中俄合作共同主导先建立起"大欧亚自贸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大欧亚安全共同体"和"大欧亚文明共同体",最终形成"大欧亚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0)
本文涉及了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当前最具时尚特色和时代特点的网络交往行为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网络交往能够为交往主体提供相对公平和自由的表达环境和交流环境,赋予了交往规则展开的潜能;网络交往本身的多元性、匿名性、无中心等特点决定了网络交往具备了成为理想交往共同体的基本要素。但同时,现阶段网络交往由于一些现实的障碍和束缚还不够自由,借助对哈贝马斯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我们或许能够得出一些治理办法和举措,以期网络交往更加规范和理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8)
马克思认为,共同体是现实的人占有社会关系的环境,人在共同体之中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现实的人的存在是共同体存在的基本条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同体的终极追求,从利益共同体走向价值共同体是共同体发展的基本过程,分工与协作是共同体的基本活动方式。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教师专业共同体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共同体,教师个体的存在是建构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基本因素,实现教师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终极目标,教师专业合作是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基本活动形式。通过廓清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实践逻辑,提出以下的建构路径:全面把握教师作为人的存在,帮助教师树立价值理想,营造教师合作文化及其和谐氛围,提供充分的资源和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
网络共同体作为教育专业发展的新平台,带来了如许的效益:网络教研有利于教师反思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这基于网络协作的教研拓展了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实践;网络的多维交往展示了教师自我,激发了成就感与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8)
关注细节文化,从小处育人,能够提高学校德育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从班级环境、管理、活动和言行等四个细节方面渗透德育,实现"四处育人"的德育模式: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以人育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9)
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学习、生活资源,利用网络开展育人工作,开发"网络月志"学生管理系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方法,辅导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使用,有针对性的关注学生,与时俱进,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面谈,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是辅导员老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