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0)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是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当然要让学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包括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国学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
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培养一直是教育中备受瞩目的关键性目标。而要提到人文性的生成,语文课程担当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心理学中指出,学生的小学阶段是语言形成的最佳时期,因此,本文旨在基础阶段营造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学习氛围,来提出几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尤其是基础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感受和理解到人文精神的内涵魅力的建议,从而在实践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来帮助其提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2)
利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进行渗透德育教育,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老师的责任。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20)
<正>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最主要学科,它是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理解、表达、沟通等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语文学科也具有显著的人文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对学生个人品格和情操的良好发展及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6)
现实中,我们的语文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把语文课上成了习题课、人文教育课等),根源在于我们对语文学科模糊的属性定位。学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准确的学科定性,学科的性质不仅体现了学科设置的目的,而且决定着学科的教育任务,还是正确认识教学中许多具体问题的重要依据。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就是要让学生迅速有效地学习规范、丰富的语言,培养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工具性是第一属性,人文性是第二属性,语言教育和人文教育是"主"和"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0)
在学校教育中,语文学科既存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基本属性,又具有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的内在特征,其目标内容和过程形式集中地体现并渗透在"听、说、读、写"等四个层面。"读"不仅是积极吸收和持久积累的过程性学习,而且是思维分析和实际运用等能力的有效性培养。阅读自古就有"教育之本、学习之母"之誉,仅此足以说明一点,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知识的基础性学科。长期以来,无论对于"教"还是"学"而言,培养语文自主阅读能力都是一个知易行难的发展性课题。本文立足高中语文教学角度,从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和能力素养等两大方面,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2)
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素质教育,让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有更多的了解,为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素质教育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8.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不仅要教给学生雄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审美情趣。因而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感知、理解、记忆、判断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更应该注重利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小学教育真正优化成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30)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把握儿童心理特征,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发挥课外活动教育功能,适时、有效地渗透德育,培育"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31)
关注生命,唤醒和培养学生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与人文关怀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语文人文性的有效体现,更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强烈召唤。作为护校的一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渗透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靠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染学生,靠语言文字的动力推动学生,靠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