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电二次设备仿真培训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个变电二次设备多媒体仿真培训系统平台,对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的设计以及系统功能进行了详细叙述。该系统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培训过程图、文、声并茂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网调度系统(D5000系统)缺乏对二次保护设备运行状态监视的问题,基于IEC 61850标准和国网103规约开发了二次设备在线监视与分析模块,实现对二次设备的故障录波数据的实时召唤和分析处理。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块可有效辅助调度、保护等专业人员快速、准确判断故障过程和保护动作行为,提高了事故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变电二次设备多媒体仿真培训系统平台,以及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的设计以及系统功能.该系统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培训过程图、文、声并茂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电力光传输系统是电力业务通道的承载者,目前采用的事后被动故障抢修运维模式不足以适应运维工作的需要,而传统的事前主动隐患预防方式主要为人工定期巡检,其中光路性能巡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利用专用网管丰富的北向接口采集数据,设计完整光路段对象和异常光路判断算法,研制电力光传输系统自动巡检工具,自动输出巡检结果,同时对异常光路进行预警提示,及时发现隐患避免故障的发生,提升自主化运维水平。  相似文献   

5.
《电工技术》2022,(18):25-27
将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机器视觉融入二次设备智能巡检系统,通过轨道式巡检机器人对设备指示灯、设备温度、声音状况等进行定期巡检、综合分析判断,快速全面地掌握变电站内二次设备的运行情况,实现本地控制主机、远程监控平台、移动设备等多端预警、实时告警、闭环控制处理可能影响二次设备安全运行的隐患.此外,通过特定算法研究,实现远程运维、图文台账智能更新、屏位图自动建模等拓展功能,提高变电站二次设备精益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电力系统恢复是十分复杂的决策问题。采用解耦思想,研制了一套在线电力系统恢复智能决策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国家电网D5000调度平台数据,根据电网实际停电状态,在线辅助调度人员制定恢复供电的详细决策。该系统已经在重庆市电力公司开展了试运行,结果显示该软件能够帮助调度人员有效地制定恢复策略。该系统的应用能够提升调度人员恢复系统的能力,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大运行”管理体系的逐步推进和对调度操作票系统功能、数据共享、流程管理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开发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D5000)平台的调度操作票系统,实现了厂站模型与D5000系统的实时同步和系统数据的跨区跨平台交互.该系统在黑龙江电网运行后,状况良好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操作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配置工具可实现参数配置、功能定义、监视和远方控制操作等功能,为防止对二次设备的入侵篡改和遭遇非法攻击,研究并提高其安全防护能力势在必行。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配置工具进行安全加固,即通过国密算法对通信保密性、数据安全存储及完整性等进行数据安全加固,基于四权分立进行访问控制,在代码层面进行安全防范,独立审计系统等,以满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这些安全加固措施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二次设备的信息安全隐患,提高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配置操作和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当前变电设备巡检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J2EE架构、B/S模式的智能变电设备巡检系统.在后台管理子系统中,使用了Struts框架构建Web应用层以及使用Hibernate技术实现O/R映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变电站前期调试过程中出现的站内信号反复核对、自动化组网调试繁琐等问题,提出一套基于 GOOSE技术的智能站二次设备验收系统.根据智能站SCD文件解析获得IED状态,研究高实时的 GOOSE数据收发技术,仿真全站过程层智能终端设备收发信号,根据时标唯一性,建立过程层配置与站控层配置的关联模型,同时形成完整的过程层至站控层的信号收发链路,判断监控后台收到信号描述是否正确,实现了智能站内信号的快速调试、准确验收.  相似文献   

11.
电力二次系统内网安全监视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缺乏集中管控和统计分析手段的现状,提出了电力二次系统内网安全监视平台设计和实施方案。安全监视平台分为广域网安全监视和局域网安全监视2部分,前者通过对二次系统安全设备日志的集中采集,实现对安全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监视以及对安全事件的实时告警和分析;后者通过对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关键设备和应用日志的集...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变电站带负荷试验依靠现场人员采样,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文设计开发基于D5000系统的带负荷试验自动校核平台。利用站内保护、测控等装置的采样信息,在主站各子系统内提取带负荷试验所需的电流和电压量,通过数据冗余提取保证用于校验的基准数据准确无误。自动校核平台能够实现电流相位、电流互感器(CT)电流比、极性和功角关系等内容的一键校核,并生成相量图。现场应用表明,基于D5000系统的带负荷试验自动校核平台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带负荷试验的所有内容,可减少带负荷试验的时间、提高带负荷试验的工作效率,对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智能变电站SCD文件生成复杂,同时这些过程均需人工配置,易由于人为因素引起错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即插即用文件自动配置技术。首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配置文件自动生成下发的机制进行了说明,从智能变电站二次PNP对象、智能变电站PNP注册管理和智能变电站PNP对象通信接口阐述了P2P信息交互架构。设计了配置文件自动配置逻辑,并对SCD配置文件自动配置、间隔层二次设备自动配置和过程层二次设备自动配置分别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基于IEC61850的即插即用标准接口模型,并对各类接口分别进行了说明。最后,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配置文件自动配置应用证明了所设计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D5000平台的调控操作与防误一体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可拓理论在电力调控操作与防误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建立电力调控操作与防误本体知识库,提出基于菱形思维模型的智能操作票推演技术,使用发布/订阅机制完全共享调控系统的模型、图形、数据,采用智能拓扑分析方法实现全网多层次的防误校核服务,基于D5000平台构建调控与防误一体化智能操作管理系统。所构建的系统可适应接线类型改变、电网扩容以及运行方式的变化,防误效率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基础平台(D5000)的吉林电网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移植项目的研究和设计,阐述了功能模块移植、预测算法改进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完善.项目实施进一步深化了风功率预测功能的应用,为国网公司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的建设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相应的电力巡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中设计了基于四旋翼无人机的二次屏柜巡检系统。为解决无人机在室内GPS拒止问题,文中通过AprilTag算法配合传感器高度信息,实现无人机室内飞行路径规划功能、姿态矫正、自主飞行;在机载树莓派内存入任务程序,该程序将利用飞控和传感器实现对任务地点二维码的寻找和判断,并在达到指定点后执行拍摄任务;通过局域网将采集的图像传输到地面服务器,并输入到预先训练好的CNN网络模型中进行异常检测;依据识别结果判断二次屏柜是否工作正常,并将检测结果上传到显示平台。最终项目在贵州铜仁变电站室内二次屏柜现场测试成功。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相应的电力巡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中设计了基于四旋翼无人机的二次屏柜巡检系统。为解决无人机在室内GPS拒止问题,文中通过AprilTag算法配合传感器高度信息,实现无人机室内飞行路径规划功能、姿态矫正、自主飞行;在机载树莓派内存入任务程序,该程序将利用飞控和传感器实现对任务地点二维码的寻找和判断,并在达到指定点后执行拍摄任务;通过局域网将采集的图像传输到地面服务器,并输入到预先训练好的CNN网络模型中进行异常检测;依据识别结果判断二次屏柜是否工作正常,并将检测结果上传到显示平台。最终项目在贵州铜仁变电站室内二次屏柜现场测试成功。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调度控制系统、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技术特点的分析,提出调配一体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即一体化平台、一体化维护、一体化展示、核心应用独立运行;从调配一体建模、调配应用运行框架、调配应用协同三方面,探讨了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基础平台(简称D5000平台)调配一体系统的关键技术;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D5000平台的调配一体系统的特点和研究成果。考虑到配网自动化建设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特点,作为现阶段提高配电网调度技术的支撑手段,推行调配一体系统有着积极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颜慧 《电工技术》2017,(10):57-58
介绍了人工筛选配电自动化缺陷信息的处理流程,针对人工筛选效率低、缺陷发现不及时等问题,设计了配电自动化缺陷自动巡检系统,对系统的软件设计、功能设计部分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该系统可快速定位缺陷,大幅提升缺陷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二次智能监管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功能、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