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明锦 《现代城市研究》2002,17(3):47-51,23
城市存在贫困群体是我国面临和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而又重大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现状及城市反贫困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确立与国债相适应的城市反贫困战略和反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4)
通过建立可行能力贫困的分析框架,基于湖北省四个县(市)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支出型贫困的致贫机理。研究发现:风险事件遭遇是家庭支出型贫困的直接诱因,可行能力不足是家庭支出型贫困的深层原因。可行能力对家庭支出型贫困的影响体现为:家庭防护能力、抗逆力越弱,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越匮乏,家庭陷入支出型贫困的可能性越大。家庭支出型贫困治理的关键在于低收入家庭可行能力建设,对此本文建议:加强源头治理,强化风险事件防范能力;加强社会防护,提升贫困风险防护能力;加强家庭抗逆力建设,提升低收入家庭风险抵御能力;加强家庭资本建设,提升低收入家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1,(3)
马克思以无产阶级立场和唯物史观方法为支撑,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无产阶级这一群体的贫困问题,深入阐释了消除贫困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与马克思时代相比,我国现阶段在贫困成因甚至贫困群体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马克思反贫困思想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反贫困路径上仍为我国的反贫困事业提供了重要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反贫困思想得以创新性贯彻:实施精准脱贫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摆脱绝对贫困。在2020年之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迈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0)
西藏作为"特殊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贫困现状与反贫困措施具有典型性,值得探讨。本文阐述了贫困的定义和贫困标准等理论性问题,从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方面阐述西藏农村的贫困状况改善情况;并通过将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本地区城镇居民、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西藏农村的相对贫困状况。在此基础上,对西藏农村的反贫困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空间重构背景下的贫困空间固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伴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异重构的过程,各类型人群在不同地域聚居的格局业已形成.户籍贫困人口,失地农民和流动贫困人口因为迁居能力有限,有被固化在既有居住地域和新贫困空间上的趋势.其结果是加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群体隔离和内卷化,最终导致贫困社区衰退地域的不利影响凸显.本文建议制定,实施反贫困的地域政策,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城市规划和城市地理学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千年发展目标旨在帮助减少南方贫困妇女所面临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伦敦经济学院地理与环境系的Sylvia Chant认为,尽管生活在农村和城市的贫困妇女都面临着困难,但城市中的贫困妇女所面临的困境是最严重的。她们的身心健康都受到了一系列复杂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3)
从生活性消费视角出发,以2004—2014年中国31省(区市)农村居民8大类消费为多维贫困测度维度,采用熵值法-TOPSIS法多维测度农村贫困,采用空间分析法揭示农村贫困的空间格局;并从新视角出发,以银行金融机构、农业保险、农村资本市场为农村金融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分析法揭示农村金融的空间格局,采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法综合探讨农村金融的反贫困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农村贫困空间格局未变,在空间效应下陷入区域贫困陷阱;农村金融服务的渗透性显著提升,但空间格局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村银行、保险、证券协调发展可有效缓解贫困,涉农贷款服务与农村资本市场发展对于贫困程度高的群体反贫困效应更有效,农村居民储蓄服务与农业保险发展对于贫困程度低的群体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城镇贫困群体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党和政府对此非常重视.1999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推动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落实,为城市反贫困和"全面奔小康"奠定了社会基础.随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和完善,低保金已成为城镇特困家庭抵御贫困的最好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贫困状况分析及反贫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贫困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贫富差距的拉大,城市贫困问题已备受关注。基于统计数据测算,我国目前城市合理的贫困线大约在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之间,贫困人口数大约为5000万人,是目前低保标准和受保人数的2倍左右。受到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其中东部地区贫困人口比重最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比重较高。研究深刻分析了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依照我国国情提出城市贫困监测、城市经济发展、收入分配机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人力资本投资及反贫困路径的拓展等多方面反贫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德宏州有深度贫困自然村421个,由于生存条件制约、历史沉淀所致及自身素质贫困等原因,分布范围广、人口多、贫困密度大、生存环境恶劣地区、人口素质低、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繁重而艰巨,需要采取特别的反贫困措施,采取特殊的制度设计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