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9,(1)
哲学通论》作为一部专著性教材,其总问题("哲学究竟是什么")的提出、论证和破解,蕴含着"历史的内涵逻辑"及其方法论原则。这主要体现在《哲学通论》对哲学原理教科书、"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实历史的反思与批判等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中。《哲学通论》所彰显的"历史的内涵逻辑"及其方法论原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哲学史观为核心理念,融通"中外哲学史",容涵"从抽象到具体"、"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史论结合"等方法论原则的内涵逻辑。沿着《哲学通论》所开辟的哲学理论空间和思想道路,在新时代,我们只有继续坚持这一方法论原则,张扬和彰显哲学创新的主体自我意识,才能在人类文明形态变革中推动哲学理念创新,继而推动"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新时代中国哲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
在对"思想的前提批判"的理解中,有三个应予以回答的重要问题:一是"思想的前提批判"与对哲学的"多元理解"的关系问题;二是"思想的前提批判"与哲学的"理论创新"的关系问题;三是"思想的前提批判"与对"前提"本身的解释问题。这三个问题的实质是"思想的前提批判"能否集中地表达哲学的活动方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6)
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既不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也不是关于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而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而予以批判地"反思"。哲学的"反思",并非一般意义的"对思想的思想",而是揭示隐匿于思想之中并强制性地规范人的思想活动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这就是"思想的前提批判"。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思想的前提批判是相互规定的: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构成"思想的前提批判";"思想的前提批判"就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6)
长期以来,春秋时期《周易》的哲学内涵没有得到充分阐发,因而直接影响了《周易》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从概念的澄清入手,结合《左传》、《国语》中的易学材料,对春秋时期隐藏在"占筮之书"形式下的《周易》文本的理论结构进行阐发,以明确《周易》的哲学内涵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周易》文本中的哲学内涵可以概括为以"阴阳观念"为基础的"八卦←→六十四卦←→本卦·之卦"这一套由低阶、中阶而高阶的推理模型。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6)
马克思将其辩证法的特质标示为"批判的和革命的",但后人在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阐释中,却将之肤浅化了,批判性被理解为一种外在的运用。孙正聿教授将哲学的任务理解为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本身的追问,对于各类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的批判,并由此将辩证法理解为一种突破形式逻辑之排斥内容的内涵逻辑,因而对于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便首先是对于形式逻辑的前提批判。正是通过对辩证法之对形式逻辑之形式成立前提和内涵前提两方面批判的考察,孙正聿教授构建了一个辩证法批判的整体性的理论框架。这是对于康德、马克思批判性思想之弘扬与阐发,是对辩证法研究的一个极富创新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6)
<正>编者按:本期专题刊发的是第十一届《哲学分析》论坛"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学术研讨会的三篇论文以及孙正聿教授的回应文章。王南湜教授的《辩证法何以本质上是批判的?》一文指出,孙正聿教授的辩证法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对康德和马克思批判性思想的弘扬和阐发。具体而言,通过对形式逻辑中形式前提和内涵前提的批判性考察,孙正聿教授构建出了一个辩证法批判的整体性理论框架,极富创新性地彰显了辩证法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管理哲学,结合工程项目和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阐释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哲学内涵,在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哲学辩证思维,以期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5):7-11
儒家人道思想现代化,即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统摄的前提下对儒家人道思想的疏释。现代化诠释的过程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对儒家传统人道思想进行疏释、批判、会通和创造,从而明晰儒家人道思想之涵义及其逻辑架构。儒家人道思想涵括丰富的意蕴,具体表征在人之本质、群己关系和天人关系等不同层面。同时,儒家人道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思想有共同之处,但亦有其特殊化内涵并呈现出动态性的特点。因此,儒家人道思想的现代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道理论对其进行创新发展,以期促进儒家人道思想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1)
近些年来较为时髦的"实验哲学"存在着如下可疑之处:(1)从概念的外延来看,存在范畴混淆和边界模糊的问题,甚至某种意义上成为认知科学或实验心理学的语词变换,那么,实验哲学究竟是哲学还是科学?(2)实验的地位在一个世纪前就从逻辑经验主义的理论中得到确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将实验用来限定或修饰哲学,就概念内涵来讲,是冗余性的。(3)实验作为一种方法如何从描述性的发现中得出规范性的结论?方法论的自然化遭遇"解释鸿沟"困境:心智、意识、体验最重要的特征是其主体性,它不受物理世界因果规律的支配;对内在状态、事件和过程的理论说明不能仅仅通过诉诸物理现象的理论说明而获得成功。(4)按照实验哲学的主张,对于"直觉在多大程度上可靠"的判断需要诉诸经验,而对这种判断的判断仍然依赖于直觉,如此就陷入了一种自我支持或循环论证,但实验自身却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对"实验哲学"的反思旨在理解哲学"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
哲学的"反思"是对"本体"的追寻,是对思维前提的批判。哲学视野下的"反思"带给教师专业成长如下启发:反思意识应贯穿教育实践始终;反思要区分"事实"与"观念",批判行为和观念的前提;同时注重"行动中"和"对行动"的反思;反思需要借助"镜子",并可遵循一定的逻辑进行。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6)
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是"一部专著性的教材",其专著性和教材性全都有赖于它在西方哲学史中有其根基;具体来说,《哲学通论》的哲学史底蕴主要来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体现在:整本《哲学通论》在其最主要的几个问题节点上都借助于黑格尔哲学来建构自身的思路和结构,从而使这本专著性教材与黑格尔哲学形成了深刻的内在理论关联。《哲学通论》最具创意也最有特色的三个思路是:作为哲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思想"维度,作为哲学核心问题的"思想客观性"问题,以及作为哲学历史演进的"本体论中介化"进程。这三个思路都是以黑格尔哲学为基础,并在与黑格尔的深度对话中建构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6)
自从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表达了对传统西方思辨哲学的失望态度,消解了传统哲学问题后,20世纪后期西方哲学界弥漫着哲学危机论、终结论之类的悲观情绪,寻找当代哲学的出路成了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拯救哲学危机的努力使当代哲学走向了多元化的场景。但这是一种哲学的转换、转向,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方式,这种转向表明哲学不仅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而且在寻找新出路中开拓发展,研究的领域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了,研究空间也更加开阔更加自由了。实践理性转向和实践哲学的繁荣,便是标志。与此同时出现的生活哲学的复兴,标示了重新回归实践和生活已是当代哲学发展的重要趋势。生活哲学与哲学生活的关系、生活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和生活哲学的涵义与特征是深入开展生活哲学研究的三个具有前提性基础性的问题。生活哲学必须面向生活世界本身,回归到生活实践之中,关注当下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1,(1)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思想和实践哲学具有密切的联系。他受古代实践哲学传统的影响,强调实践哲学和实践的互动关系,这决定了实践哲学不同于理论哲学和制作哲学的特点。这种关系启发了他对解释学特征的看法,以"参与"理想取代科学的客观性理想。他力图将实践哲学和解释学融合起来,形成解释学的实践哲学。这种实践哲学立足于当代历史处境,反思不同于科学技术理性的实践合理性,批判技术理性、工具理性的统治给人类造成的危机。他的解释学的对话理想对于当代实践问题,如不同文明如何共存,如何对待与传统的关系等,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3)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随着商品交换的普遍化,货币在商品交换的世界中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形成了货币拜物教。赫斯从人的类本质异化出发对货币拜物的批判,李嘉图社会主义者格雷、勃雷等关于取消货币的讨论,都没有真正理解货币产生的根源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对货币产生过程的分析、对货币拜物教的历史性批判,科学地说明了被古典经济学以及一些社会主义者所遮蔽的问题,从而揭开了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本质。马克思的货币哲学构成其资本逻辑批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山水文化哲学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是人类活动的历史结晶,山水文化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山水与文化息息相关,山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山水的生命。该文论述了山水文化哲学在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等艺术形式上得到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谢占宇  郝鸥 《安徽建筑》2006,13(4):41-41,43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式的形成深受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天圆地方的建筑布局,讲究堪舆的营建,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宗教制度和伦理教化,以空间的等级区分出人群的等级,以建筑的秩序展示了伦理的秩序。整个四合院格局成了尊卑有等、贵贱有分、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礼的物化形式,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它体现着礼与乐的统一,等级性、规范性,造就了严整、凝重、和谐的建筑品格。  相似文献   

17.
裸心 谷位于浙江省风景秀丽的田园胜地莫干山的私人山谷。四周环绕着大型水库·翠竹·茶林以及一些小村庄,该度假村也是一个强调可持续理念的豪华葬生中心兼牧马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8.
19.
建筑哲学概论(本体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科学,它通过建筑哲学这个桥梁指导建筑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建立建筑哲学和建筑科学体系并开展相关的研究和科普工作是建筑界的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论述了钱学森关于建立建筑科学大部门的思路,我国住宅建设方面的七个脱节,建筑哲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城市、建筑与人的生存、发展等内容。(此为“建筑哲学概论”系列论文之一)  相似文献   

20.
CAAU设计哲学     
人文/自然 纵观现代建筑史不难发现建筑师的角色具有内在的双重性,他们既是艺术家又是工程师,既创意十足又求真务实.这使我们意识到建筑师和规划师常常会受到某些特定类别的局限,为了达成某一方面的目标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些因素,甚至最终不得不两相对立,如古迹与文脉、梦想与创新、现代性与城市化、景观与建筑、开放与封闭等. 设计是一项有趣又刺激的活动,那么为什么建筑不能碰撞出趣味十足又令人愉悦的时刻,而仅仅是一项设计完成的基础设施?建筑师的使命就是通过塑造人类环境来改变人类的行为习惯和重新审视典型的建筑类型,提供激励人心的空间,鼓励人们融入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