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Planning》2018,(13)
在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留学教育在思想启蒙、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社会变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国近代留学教育的性质和特征,将近代以来的留学教育划分为五个阶段,并对各时期留学的历史贡献或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以揭示留学教育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及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前往西方学习建筑的留学生回国后创立了早期的建筑教育体系和制度。当时最为集中的留学生群体是20世纪20年代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庚款"留学生,这个时期这所学校深受法国"布扎"体系影响,其教学和设计思想通过留学生的引入影响了中国的早期建筑教育体制。文章试图剖析当时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教学的基本特点,进而以近代中国的之江大学为例,分析这些教学方法和思想如何对中国院校产生影响,阐述其在中国移植与转化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3):139-15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清华大学适应国家和学术发展的战略需要,实行留美生公费制度。在梅贻琦、叶企孙等人主持下,在总结以往选派学生经验基础上,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考试进行制度创新:组成高水平考试委员会负责;面向全国,严格、公平招收高水平学生;设立导师制,为每名学生面向全国选聘高水平的理论、实践各有所长的数位导师,导师精心指导学生;规定学生国内实习,熟悉国家需要与学科前沿,为出国留学打好基础;留学门类科目兼顾基础与应用,既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又推动基础学科发展;可以延期、赴美兼及赴欧留学等灵活弹性的管理等,保证了这一选拔制度既适应国家、社会、学术发展需求,又在客观公正基础上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清华留美公费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国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钱锋  沈君承 《时代建筑》2016,(4):154-158
20世纪20年代留学回国的毕业生将他们在西方所接受的建筑教育方式引入中国,发展出新型教育体系。其中对后期影响较大的分别是中央大学和东北大学建筑系。前者教学体系由留学于俄勒冈大学的刘福泰等创立,受到美国中西部主导的结合了"综合理工学院"特征并渗入部分现代思想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后者由梁思成创立,主要受美国20年代布扎体系主导下宾夕法尼亚大学影响。后期发展过程中,两种教学体系通过全国统一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师生人员的调整而逐步产生融合,并在中央大学形成了某种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进而影响中国其他建筑院校。文章试图追溯这一发展历程,以考察起源于西方的学科和教学体系在近代中国如何被引进和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建筑师和建筑思想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琦  庄凯强  季秋 《建筑师》2008,(4):102-107
中国的近代建筑历史研究经过5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20多年的深入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理论成果,具备了向理论化和系统化发展的条件。近代建筑师和近代建筑思想是这种研究的重要的线索和切入点。近代建筑师是对于近代建筑发挥最大主观能动作用的人群,近代建筑思想则是近代建筑背后所有主客观的影响因素的总和。该研究通过对典型建筑师和建筑师群体及其相应建筑文化遗产的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试图为同类型的研究建立范式。社会意识、体制与制度、工艺与技术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及其互动,形成了社会建筑思想。该研究将通过对社会建筑思想和建筑师思想的对比与分析,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原因并揭示其发展规律,为中国现在及未来的建筑发展提供史学参考。该研究将通过综合运用实证调查,社会史观、中西比较等科学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以上命题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从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解读民族形式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半叶,以大屋顶和传统装饰细部为主要特征的民族复兴样式成为中国主流的建筑样式从清末民初、民国南京建设、日伪的“新京”建设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建筑”.虽然各个时期的民族形式建筑背后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大不相同,但是若仔细剖析.仍能看出背后有一条民族主义思想的主线,不绝如缕贯穿其间这种以传统文化为旗帜的民族主义,利用建筑为手段表达了近代民族性与国家观念,该文考察民族主义的反抗与建设的两个面相,及受之影响的民族形式建筑在近代中国的发生发展这一现象也说明,中国近代建筑史应当从思想史的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历史时期,由政府投资的官方建筑经历了从清末至民初的全盘西化到20-30年代走向中国民族建筑形式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广州近代官方建筑活动为例,结合近代中国社会历史背景及广州的具体社会环境分析这一特殊历史阶段影响官方建筑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以期深入理解近代中国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特殊建筑现象。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5):207-208
王人博先生在《法的中国性》一书对于法律及法律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说明,从儒家经典中由水的观审而体现的法的公平正义的思想到近代中国社会对于"民主"一词的讨论和法家思想的现代阐释,再到建国之后对于宪法的修订及完善,都在向读者传达同一个思想:中国是有自己的法律体系和制度的,并不是一味的模仿和照搬西方的法律思想。这不论对于统一当下的争论,还是展望未来我国的法治发展建立属于本国的法治体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2)
张元济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的杰出出版家,有"中国出版第一人"之称。在主持商务印书馆期间,张元济以扶助教育、义利兼顾、开明务实的出版思想经营馆务,将商务印书馆从一家手工作坊式的印刷所发展成为我国近现代史上首屈一指的兼具出版、印刷、发行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和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代中国出版业应积极从张元济的出版思想中汲取营养,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0.
柳肃  肖灿 《中外建筑》2021,(6):42-47
湖南大学是由岳麓书院改为近代学堂,再发展到现代大学.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是指校园内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建筑,每一幢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表现出文化、思想、艺术、技术的发展和变迁,清楚地展现出由古代书院发展到现代大学的全过程,对于研究中国近一个世纪来的建筑发展演变有重要参考价值.这些建筑的设计者主要是柳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