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倪阳  姚汉 《建筑与文化》2021,(10):156-158
旧城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承的物质载体,一个区域的城市肌理往往表达了旧城蕴含的物质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文章以对恩宁路旧城发展的追溯与反思为前提,以对城市肌理的研究和剖析为基础,对恩宁路多宝段建筑的更新设计进行研究,从空间布局、建构与材料、城市界面、内外空间关联等方面对设计进行研究,力求延续旧城肌理的同时完成建筑的当代性表达,对旧城更新的可能性做出探索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空间尺度人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城市生活、空间肌理、空间节点界面等问题的分析,以人为主体和标尺研究了城市公共空间尺度,探讨了城市公共空间尺度人性化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连接键     
朱睿  范须壮 《华中建筑》2011,29(5):118-122
该文以城市连接键的切入点论述建筑与城市的衔接关系,具体分析了国内部分优秀案例,抽象出五项设计策略:衔接城市路径、尊重城市肌理、协调城市尺度、整合城市界面和重构空间序列,并尝试将设计策略运用于包头赛力特尔城的概念方案中。最后,文章总结了城市连接键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55处上海近代集合住宅实例为基础,探讨上海近代集合住宅转角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规律,总结其适应城市肌理的空间机制。首先,统筹多源数据并建立关联数据库,通过矢量化转角空间几何要素,统计上海近代集合住宅转角空间的基本信息及所处城市肌理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对转角空间与城市肌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其次,从街道尺度、街角形态、街区业态3个方面,对转角空间与城市肌理之间的规律和机制进行分析;最后,综合量化统计假设及实例分析验证,总结转角空间适应城市肌理并与城市肌理融合且各具特色的空间节点,以期为后续城市更新中的转角空间节点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瑛 《城市建筑》2007,(2):55-58
苏州城市和园林浓缩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精华,是目前中国现有的可以探讨文脉发展的城市之一。苏州也像中国许多城市一样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该项目的基地位于苏州工业新区,周围是一片开阔地带,但我们还是向业主表述了这样的设计定位—在延续苏州固有城市肌理、传承文脉的基础上,借鉴欧洲尊重城市发展的态度,创造新型的商业场所。  相似文献   

6.
等道空间作为山地城镇空间的核心构成要素,具有多重复合的城市功能与立体化的空间形态。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山地城镇街道空间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山地城镇特定的城市更新目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突出自然要素、重构新旧城市肌理、优化街道界面等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通过城市华庭项目设计的实践,着重对建筑的柔性界面进行研究与探索,旨在关注建筑空间与城市肌理的关系,寻求老城区中城市生活空间更新的恰当语境。  相似文献   

8.
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形态与城市外部空间微气候之间进行关联性研究,提炼了城市肌理形态、城市肌理体量单元等概念,及热舒适度、风舒适度和呼吸性能3个舒适性指标,同时为城市肌理优化提出了街区整合度、建筑群离散度、建筑朝向指标和体型系数3组指标,为城市街道空间优化提出了街道贴线率和街阔整合度2组表述指标,并提出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传统街巷空间意象的延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莹  张霖 《规划师》2003,19(6):36-39
传统的街巷空间(包括巷道和水巷)是苏州古城城市空间的精华所在,也是古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街坊改造过程中,运用城市设计手法对街巷的空间结构、界面、节点以及空间尺度等方面加以控制和设计,不仅可以实现对古城肌理的延续,也可以对社会网络和生活网络的缝合起到积极的作用,达到保护古城风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记忆保护与再现的角度出发,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从改造后的空间肌理、空间格局、建筑界面、传统元素的传承与现代材料的使用和地下空间的利用等方面,对宽窄巷子改造中城市记忆的保护与再现进行总结及评析,粗略的提出历史街区更新与改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该项目从城市设计着手,以逻辑有序的总体构图,简洁单纯的平面形式形成新秩序、新肌理。强调向心性和有机生长,使这种新的城市肌理能够不断向周边扩展与渗透。建筑群总体呈现中间低,周边高的碗状聚气形态,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交叉口处以退台式建筑为围合界面,风车型天桥为中心内容,在建筑退台的屋顶花园与天桥上创造休闲、交往空间,树立“新街口”之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2.
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成肌理是人们认识城市与建筑的第一界面,是可视的、可达的和可被感知的。它的设计成败直接影响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及文化品位。在当代城市中,当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以一种公共性的姿态、包容性的状态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它会使公共建筑在城市中体现出更大的价值,它的场所开放性会为城市带来更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倪绚  朱晓飞 《山西建筑》2012,38(13):21-23
对城市开放空间及其肌理进行了分析,从设计原则、肌理设计涉及的元素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利用肌理设计元素组织空间构图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开放空间的肌理设计与引导问题。  相似文献   

14.
如何将单体建筑很好的融入城市生态圈是我们在这次设计中努力探讨的问题。对正负零零层面的思考是将单体建筑融入城市空间必要思考的层面,在这个层面人群最活跃,城市活动的发生以这个层面为基础。将建筑单体融入城市空间所要做的研究即为对城市地块性质,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路网等肌理的研究以及人群在这些城市肌理  相似文献   

15.
传统城市肌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南京南捕厅街区的风貌保护规划为例,从保护城市肌理的角度,阐述提炼传统民居肌理的空间模式,剖析新居住单元嵌入的传统民居肌理重塑,历史性节点的更新等思考成果,深入探索了城市肌理模式提炼与重塑更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肌理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表征,本文以莱州云峰山文化旅游产业区规划设计为例,从肌理操作的角度,阐述提炼原有肌理的空间模式,结合控制因素的用地规划,剖析原有肌理重塑等思考成果,深入探索了肌理操作的模式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陈石  刘洪彬  张伶伶 《建筑学报》2021,(S2):106-111
以形态参数视角对城市空间肌理开展数字化探索。从道路、地块和建筑3个层面解构空间肌理要素,分析空间肌理构成元素与构成关系特征,提取了74个形态参数组成空间肌理形态参数集;依托GIS平台完成了空间肌理矢量模型的形态参数转译,制定了“列表”和“编码”两种表达形式;通过对不同类型空间肌理样本形态参数的聚类分析,验证了形态参数表达空间肌理形态特征的有效性;分析“类型参数”和“特征参数”的数据变化规律,为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快速和巨量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正不同程度上经历着空间急剧拓展和街区肌理的剧烈变化,呈现在大尺度空间形态上,则体现为结构形态的尺度变化和显著外拓,平原型城市的普适性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郑州总体城市设计为样本,通过梳理平原型城市的国际规划理论和实践,对其整体空间形态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尝试提出总体城市设计中平原型城市的空间形态规划理论和设计方法,以应对此类城市发展过程中典型的增长边界、城市骨架、结构模型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大椿 《华中建筑》2008,26(7):62-66
城市中任一地块的发展必是随机且有机的,在填充建筑或空间时,除须满足其基本的目标功能外,有必要尊重其历史背景及既有的城市肌理,忠实地反应在新的开发规划上。该文借助台北市的一个方案实例操作经验,从城市填充与填充建筑、流行文化信息、城市肌理及开放空间功能等课题切入,说明文化发展因素在城市填充与填充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梁江  贾茹 《华中建筑》2011,29(2):5-8
该文应用尼科斯·A·萨林格罗斯博士的耦合设计理论,以近人尺度城市空间界面为研究对象,从视觉、功能、几何三个层面入手,分析空间界面对人的生理、心理以及活动的影响,对城市空间界面的设计手法和原则进行研究,总结出了耦合设计的重要意义及其在空间设计中的具体运用,并对未来的城市空间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