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夏云峰  周艳  王涛  闵红平  卢仲兴  焦鹤  陈骞 《净水技术》2022,(8):140-145+162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模式以其友好的规避邻避效应、高土地利用率、再生水可就地回用的优势正逐步在全国兴起。为促进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健康发展,避免盲目建设,文章对比同等规模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设计参数及运行效果,从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出水、污泥处理、臭气、消防及用地方面梳理工艺设计应注意事项,以期对后续同类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AO+MBR)工艺以其较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和较高污泥浓度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可作为优先考虑的工艺类型。采用短流程工艺AAO+MBR时,在常规进水质量浓度下(CODCr≤400 mg/L、TN≤45 mg/L),生物段总停留时间为10 h,污泥负荷为0.07 kg BOD5/(kg MLSS·d),污泥龄控制在20 d,通过MBR深度处理后可满足市政污水处理后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
芜湖市某城镇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11.5万m3/d,是目前国内投入运行的最大处理规模和最低吨水运行能耗的MBR平板膜工艺污水处理厂。文中介绍了新型MBR柔性超滤平板膜分离技术结合传统A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在该城镇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其对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和吨水能耗数据。从2020年12月投运以来,数据表明采用“AAO+MBR柔性超滤平板膜”组合工艺处理效果明显、安全可靠,瞬时膜通量不超过25 L/(m2·h)条件下,跨膜压差稳定在12 kPa以下,且能够保证出水水质指标稳定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平均出水CODCr、氨氮、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11.71、0.23、9.56、0.31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6%、98.5%、58.4%、86.1%,出水浑浊度也稳定在0.10 NTU以下,满负荷运行时全厂吨水能耗低至0.32 kW·h。  相似文献   

3.
岳利涛  郝杨  谭朝洪  曹汉鹏 《净水技术》2021,40(10):160-166
以河北某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污水厂来水组成调研、取样、化验分析、试验,确定水解酸化+MBR+臭氧催化氧化组合工艺为主要设计方案.根据调试及运行结果,MBR组合工艺系统运行稳定,出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水Ⅳ类标准(除TN外),根据长期实际运行效果,出水CODCr≤30 mg/L、氨氮≤1 mg/L、TN≤10 mg/L、TP≤10 mg/L,SS≤0.7 mg/L,出水回用于当地景观水体.本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为类似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尤其是存在较高难降解有机物、TN去除率要求高的污水厂提标改造提供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4.
赵诚  江涛  周杉 《净水技术》2020,39(2):32-35
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0万t/d,采用AAO+MBR工艺,设计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由于运行时间较长,MBR运行系统存在产能下降、膜丝断丝脱落、污堵和清洗频次以及强度增加等问题,严重影响正常生产运行。针对MBR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具体改造建议,并总结运行经验,进一步优化MBR膜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为其他污水厂MBR膜系统运行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维护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5.
针对船舶含油污水所具有的高含油量、高COD、可生化性低的特点,设计“隔油+气浮+Fenton氧化+混凝沉淀+水解酸化+接触氧化+MBR+消毒”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项目运行结果显示,该工艺对船舶含油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实际处理污水9.9×104 m3/a,COD、氨氮的去除率达98.00%和98.30%,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6.
采用混凝沉淀+两级A/O+MBR+活性炭过滤组合工艺处理胶囊生产废水。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对主要的污染物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7.1%和98.1%,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该工艺运行效果稳定,可为同类胶囊生产废水处理工艺路线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瑞雪  尹泽  赵楠 《水处理技术》2023,(10):150-152
清河县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规模为1.28×104 m3/d。由于该污水处理厂汇入的污水多为合流污水,故进水水质、水量较易发生波动。充分考虑污水处理厂现有水质特点和运行情况,设计采用“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初沉池+膜格栅+AAO工艺+MBR池+紫外线消毒”组合处理工艺,以应对水质、水量波动,并提升脱氮除磷效果。运行结果表明:提标改造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设计工艺布局合理,并且对水质冲击负荷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本工程运行成本为0.95元/m3。  相似文献   

8.
针对北京市通州区分散式污水处理厂站节约占地、出水水质指标要求高特点,以某分散式污水工程A/O+MBR工艺为例,对2018年1-12月工艺运行情况分析.运行结果表明:AO+MBR工艺全年对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97%、98.83%、66.24%、92.68%,沿程水质数据分析说明COD、...  相似文献   

9.
《水处理技术》2021,47(9):91-96
采用絮凝-同步甲烷化-反硝化+好氧MBR的组合工艺,对COD为214.8 mg/L、TN质量浓度1 712 mg/L的高氮高COD电泳废水进行处理研究。首先单独运行厌氧UASB和好氧MBR,探究其最佳运行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将UASB和MBR串联并控制污泥回流完成整体运行,出水水质达标。实验发现,UASB单独运行时,最佳HRT为20 h,此时B/C在0.6~0.7之间,且在厌氧反应器中可实现甲烷化和反硝化的同步进行。COD降解率为59.7%,TN去除率为77.35%。好氧MBR单独运行时的最佳pH为7,最佳COD容积负荷为0.6 kg/(m~3·d)。运行过程中TN的去除率为38.8%,COD去除率为87.02%。将反应器串联并控制污泥回流比为0.6,最终出水的COD为86.6 mg/L,去除率为95.02%,TN质量浓度为20.33 mg/L,去除率为90.53%,均可达《工业污水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倒置A2/O+MBR工艺处理矿区生活污水工程的设计与调试,考察了工艺的运行特性、膜污染控制方法及效果。结果表明,倒置A2/O+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稳定高效,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COD、SS、NH3-N、TN、TP、BOD5等主要水质指标可达到和优于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MLSS质量浓度在9 000 mg/L以下,保持SRT为30 d条件下,在线清洗和体外化学清洗可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倒置A2/O+MBR工艺处理矿区生活污水具有较大的适用性,可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清洗世界》2021,37(4)
四川资阳某污水处理厂原设计规模5×10~4 m~3/d,采用氧化沟工艺,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需提标至地方标准《四川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扩容至7.5×10~4 m~3/d。提标扩建工程在原厂址内改造,尽量利用原有构筑物设备及工艺管线,采用AAO+MBR工艺,将原氧化沟改造为AAO生化池,原二沉池改造为MBR膜池,膜池出水经紫外消毒渠排入沱江。实际运行数据表明,提标扩建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设计出水标准。  相似文献   

12.
郑玢  杨涛  谢小龙 《净水技术》2023,(9):183-189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处理流程位于地下结构箱内。其设计难点是工艺与结构、建筑和消防(尤其是建筑防火)的交叉处理,对此进行研究具有现实的工程意义。武汉某污水处理厂采用地下式建造形式,二级处理采用“改良厌氧-缺氧-好氧(AAO)+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消毒单元采用“紫外消毒+次氯酸钠消毒”组合工艺。结合该工程MBR工艺的设计,介绍了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消防设计和优化。在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超过2 000 m2的前提下,相关设计实现了空间的优化利用,并兼顾了运行维护和消防救援的便捷性、安全性。同时,针对箱体内的防淹、危化品防护、药剂卸载与投加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相关研究与设计成果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丹江口库区某污水处理厂现状设计规模为1.5×10~4 m~3/d,二级处理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出水水质执行国标一级B标准。提标改造工程设计规模为3.0×10~4 m~3/d,二级处理采用AAO/MBR工艺,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准地表IV类水标准(TN≤15 mg/L,SS≤10 mg/L)。文中介绍了该工程的技术路线和改造经验、MBR膜池系统组成和设计要点、工程投资和经济分析,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船舶油污水的污染会对环境、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经济造成严重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本项目主体工艺采用预处理+臭氧+AO+MBR组合工艺处理船舶油污水,预处理工艺段消除油污水中大部分的石油类和硫化物,再利用臭氧氧化破坏油污水中的有毒物质,氧化并分解污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反应;最后利用AO生化+MBR去除污水中的COD、TN、TP等污染物,使得COD出水为400 mg/L以下,COD去除率为85%,TN出水控制在30 mg/L以下,去除率在80%以上,TP出水在4 mg/L以下,去除率在60%,硫化物和石油类出水,分别可达到0.3 mg/L和1 mg/L以下,该出水指标优于当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2018)三类标准,可为国内同类项目工程应用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体化A/O+MBR是将常规的缺氧/好氧(A/O)工艺与MBR膜生物反应器相结合,取长补短,用于处理市政污水是目前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膜通量是A/O+MBR工艺的一个重要设计参数,针对不同膜通量对一体化A/O+MBR工艺的影响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20 L/(m~~2·h)为最佳膜通量,该通量下膜压升高缓慢,药剂清洗频率低,具有较高的产水量;COD平均去除率为92.63%;NH_4~+-N平均去除率为99.17%;TN的去除效果较差,通过一系列运行参数控制,TN平均去除率可达69.69%;按50 mg/L的量添加除磷剂,TP平均去除率可达93.61%,出水TP含量在0.3 mg/L以下。  相似文献   

16.
福州某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预处理/厌氧/外置式MBR/RO工艺处理渗滤液,设计规模为250 m~3/d。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出水COD、BOD5与NH_3-N分别为(47.7±18.5)、(14.6±6.1)、(0.70±0.22) mg/L,满足出水排放限值。分析污染物降解过程发现,COD与BOD5在生物处理系统(厌氧+MBR)中的去除率分别为98.7%与98.6%, MBR中的TN去除率为81.5%。这表明COD与BOD_5主要在厌氧池与MBR中去除,大部分TN在MBR系统中脱除。  相似文献   

17.
王孟珍 《净水技术》2022,(S1):155-161
文中采用泥膜复合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分析了其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连续1年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出水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及氨氮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达标率为100%,4个水质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2%、52.9%、39.3%及88.1%。由于进水BOD5/TP低,该工艺对总磷(TP)的处理效果较差,达标率仅为12.8%。泥膜复合MBR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且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但对于生物除磷性能较差的农村生活污水,需要补充碳源或增加化学除磷单元以保证出水TP达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MBR工艺在低温下对微污染水体的强化脱氮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低温下MBR工艺的膜通量降低,影响产水量,但对COD的去除率不受影响,达57.9%,出水COD稳定在20 mg/L以下。在长污泥龄条件下,强化了硝化菌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氨氮的去除率高达95.6%,出水氨氮达到0.51±0.06 mg/L。证明了在低温条件下通过调整C/N可以提高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TN去除率显著上升到(73.1±3.6)%,出水TN可以控制在4.24±2.11 mg/L,可稳定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9.
以遵义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AAO+MBR工艺,对原工艺的部分构筑物进行拆除,新建AAO池、MBR膜池及其工艺配套的相关辅助设施。提标改造后污水厂出水的水体中OD、BOD、NH4-N及TP由原来的(GB 18918-2002)一级B提高到地表Ⅳ类标准;电耗能节省20%,每年可节能约48.47万KW·h。  相似文献   

20.
《水处理技术》2021,47(10):113-116,120
针对高原地区MBR一体化技术脱氮除磷效果不佳与系统运行关键参数方面存在的问题,以贵州草海一座采用MBR技术的污水站为对象,探究运行优化曝气量以及运行4个月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缺氧区、好氧区的优化曝气量分别为20、120 m~3/h,该曝气量工况下COD、NH_4~+-N、TN、TP去除率分别为93.72%、95.87%、69.32%、88.57%。在优化曝气工况运行下,3-6月份出水COD和NH_4~+-N、TN、TP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0.96 mg/L和1.76、10.51、0.36 mg/L。出水TN含量在3月份出现2次超标,TP含量在3月份出现3次超标,其余指标均可达到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可为采用MBR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在低温低压低氧环境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