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的城乡统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果 《四川建筑》2009,(Z1):55-57
简要回顾我国城乡关系现存的主要问题,透过人居环境科学视角,探讨了在新的发展时期城乡统筹发展的方向,结合国内外经验和人居环境科学理念,提出了构建新时期和谐城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用地的紧缺,越来越多的棕地被加以改造利用,化工类棕地污染最强、危害最大,需要特别关注治理。文章通过对化工类棕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视角下探讨了化工类棕地治理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资金问题、思想观念问题、人力缺失问题等方面,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整治现状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对策及意见,解决了新农村未来环境整治方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世界遗产的角度,通过分析哈尼梯田的五个人居环境子系统——生态环境、稻作梯田、哈尼民族、山地聚落、水利体系等各自的功能及其之间的联系,揭示了哈尼梯田人居环境系统作为一种典型山地人居环境的范式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的美好城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媛  陈静  余菲菲 《规划师》2010,26(8):23-26,30
美好城市是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因此,美好城市的营建要以人居环境科学为理论基础,遵循"控制城市的规模、发展区域城市圈、优化城市圈交通系统、加强城市基础设计的建设与管理、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突出城市特色,城市发展战略要具有前瞻性与可持续性、优化城市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加强公众参与的力度"等建设原则,最终建立起人性化、安全、健康、舒适、宜居的美好城市。  相似文献   

6.
7.
唐凯 《城市规划》2012,(1):30-32
<正>2011年8月25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和广东省云浮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实践——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人居环境暨《云浮市统筹发展规划》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设部前副部  相似文献   

8.
王雪  胡宗波 《山西建筑》2015,(8):203-204
通过对传统农村住区环境发展的分析,在对农村住区物理环境测试基础上,探讨了农村住区热物理环境的变化和演变,通过研究对农村住区规划和建设,提出了在新农村的规划中应该控制住区建筑密度,增加住区组团间距,提高对庭院空间的重视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农村人居空间的“精明收缩”导向和规划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的城镇化历史进程中,城镇人居空间要"精明拓展",农村人居空间要"精明收缩"。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首先对农村人口和人居空间的变化进行概念界定和量化分析,阐述其现实情景;然后基于对问题的识别,在理论上做出解释;最后提出农村人居空间"精明收缩"的立论,讨论基于"精明收缩"导向的若干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0.
日本城市郊区农村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郊区农村是日本城市地域和农业地域结合地带的规划控制薄弱地区,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城市规划法》、《农业振兴地域整治建设法》和《聚落地域整治建设法》对日本农村规划建设所提出的具体制度措施,介绍日本城郊农村地区的规划动向,总结了日本城郊农村在规划管理和法律制度方面可资借鉴的经验及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莉莎 《云南建筑》2014,(3):167-169
文章立足于人居环境科学视点下的慢性交通系统研究,遵循“以人为本”与“安全、平等”的设计理念,对慢行交通系统中慢行主体、慢行空间以及慢行行为进行研究,提出采取慢行空间均质化、慢行主体单质化的手段统一慢行行为以构建慢行交通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慢行交通系统设计的核心策略——通过慢行主体单质化和慢行空间均质化达到慢行行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住房是农民的核心财产,是人居环境理论中的五大要素之一。为更好地实现居住与环境的融合,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发现,新一轮住房建设在巩固以往建房成果的同时,亦存在诸如需求量大、"两违"、忽视节能和地域文化保护不力等问题,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长远发展。原因与缺乏科学规划以及审批制度、住房权利、建设标准不完善相关。农村住房建设应该脱离纯粹的建筑行为,融入人居环境建设的理念,在居住规划、居住流转、地域文化以及社区管理等领域相互协调,提升居住质量。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各个环节要素相互关联,整治工作的行动主体会呈现阶段性转变.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行动主体的演变,研究发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行动主体主要涉及地方政府、村委、村民、企业、社会团体等;在治理整顿阶段,农村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下形成自上而下的综合整治模式,管理维护阶段整治主体的网络关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模式,不同阶段整治主体发挥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4.
王英 《山西建筑》2010,36(24):10-11
立足衡阳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坚持实事求是,加强引导,探讨了改善农村入居环境的发展对策,对改善农村入居环境质量,加快衡阳农村经济建设提供理论与方法,同时对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方高纬度地区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李,地域气候特征对于人居环境建设产生的自面影响一直是困扰寒地人居环境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为了减少寒冷气候的负面影响.克服气候因素的制约,许多发达国家寒地城镇都针对严寒地域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气候规划论文在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寒地人居环境建设中气候规划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我国寒地人居环境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补充气候规划的编制内容、建立气候城市设计控制体系以及制订设计管理激励性政策等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寒冷地域人居环境气候规划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高纬度地区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地域气候特征对于人居环境建设产生的自面影响一直是困扰寒地人居环境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为了减少寒冷气候的负面影响,克服气候因素的制约,许多发达国家寒地城镇都针对严寒地域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气候规划.论文在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寒地人居环境建设中气候规划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我国寒地人居环境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补充气候规划的编制内容、建立气候城市设计控制体系以及制订设计管理激励性政策等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新事物层出不穷,但作为人居环境的科学发展战略说来,我们随时要注意其“荦荦大者”,因为“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一、“五大统筹”与人居环境科学框架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些都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方针,也是指导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最高指导原则,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依此我们应该对过去的某些工作进行反思,进一步提高认识。 在…  相似文献   

18.
《安徽建筑》2020,(1):48-50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环境科学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相对缺乏。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并且对于村庄环境整治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基于安徽省村庄建设的实际状况,以阜南县曹集镇东郢村为例,在产业经济、生态保护、村庄特色、设施配套等方面,探索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视角的蓄洪区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38-4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发挥流通业在引导生产和促进消费中的作用,日本政府制定了灵活的流通产业政策,阶段性目标包括保护和恢复中小零售业、推进流通业的现代化、系统化、信息化以及促进流通业与地域再生的强化。在各阶段流通政策的推动下,日本流通业逐渐向规模化、大型化发展,使日本流通业具有典型的零细性和规模性的双重特征,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同时,日本各地商店街因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制约而处于半衰退状态。借鉴日本的经验,我国应完善流通产业组织政策,推动流通业创新发展,培育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优化流通业发展环境;规范流通企业竞争环境与企业行为,以市场机制化解政府过多的管控,完善公平竞争政策,促进中小流通企业的健康发展;强化流通业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形成以流通产业带动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优化整合,带动消费需求升级换代;加大流通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鼓励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注重人才培养,使人才成为产业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金山区廊下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在总结廊下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住宅、公共设施及环境等四类物质空间构成要素的现状特征分析入手,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居住点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探讨如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