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频发,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洪涝问题,需在规划设计阶段开展洪涝安全评估工作.以广州市从化小海河片区为例,构建基于InfoWorks ICM的一二维耦合模型,提出3种调蓄容积计算方法,并从防洪和内涝等方面对该片区规划建设后的洪涝安全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规划建设后该片区的河道水系进行了局部调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及城市化发展影响,广州市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对城市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收集典型历史内涝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广州市内涝成因,判定风险等级。通过系统分析源头海绵、雨水管渠、调蓄水体、河道及排涝泵站等设施有效应对降雨的能力,找出内涝防治系统存在的短板;采用局部积水点防治能力、整体内涝防治能力两种方法,结合水帐计算,分析各行政区整体内涝防治能力,对广州市11个行政区的内涝防治系统进行评估,得出各排涝区和积水点内涝防治能力结论。  相似文献   

3.
邝敏毅  邓兴栋  朱理铭  杨玉奎 《水利学报》2022,53(7):779-788,797
广州尝试在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方面破解内涝治理难题,提出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基本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特大暴雨城市运转基本正常,妥善处置超标准降雨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的城市防洪排涝治理目标。广州市通过对历史内涝情况的调研分析研究后,构建了防洪排涝风险评估体系,运用GIS、遥感等新技术手段,以流域为单元,划定内涝易发风险区域,作为内涝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支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城乡洪涝风险控制线。在制度创新方面,建立了规划传导机制,实施洪涝风险评估制度,把竖向、调蓄容积和河道管理等管控指标纳入规划用地条件,作为项目地块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依据,确保韧性城市目标转化,为全面提升应对洪涝风险的能力,打造洪涝韧性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水循环过程发生巨大改变,极端降雨事件频发、径流总量和径流系数增大、城市暴雨内涝风险增加。城市洪涝模型作为城市雨水管网规划设计的重要工具,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洪涝模型,对雨水管道排水能力评估及洪涝淹没深度分析,提出机场雨水智慧管理策略,不断优化提高雨水系统方案应对内涝风险的能力。同时构建雨水智慧管理平台,采用数字化手段实现风险点识别和设备远程控制,制定内涝风险对策与防涝应急措施,全面保障机场汛期安全运营,为民航机场的雨水系统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城市极端降雨事件频发,“城市看海”现象层出不穷,分析历史城市内涝时空分布对城市内涝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2017—2021年广州市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微博数据为切入口,通过爬虫技术获取广州市2017—2021年的历史内涝信息,分析其内涝时空分布及其对暴雨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广州市内涝主要发生于主城区(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内涝影响程度以其为中心呈四周扩散减弱态势;2018年广州市内涝最为频繁,其次为2020、2019、2021年和2017年;月份上,广州市内涝主要发生于5月和6月;大部分的市辖区内涝年际变化情况与广州市整体变化情况相似,但少部分市辖区(如黄埔、增城和从化)不太一致,内涝分布总体上与暴雨分布一致,但不完全相同,这与各区城市化程度、管网排水能力等因素有关。研究成果可为广州市内涝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市综合流域排水系统,通过构建片区洪涝水文模型,对广州市浅山区地块所在排水分区进行仿真暴雨模拟分析,并开展洪涝风险研究,评估结果表明项目范围开发后的洪涝风险等级较低。同时基于评估结论与建议,严格遵从河涌规划管控线及管理范围线要求,落实区域防洪排涝设施及海绵调蓄空间管控,制定合理的竖向高程管控与雨水工程方案,保障片区安全合理地开发,确保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韧性安全。研究可为广州市浅山区类似土地类型的用地适应性评估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城市运行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文分析了造成我国城市内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和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的工程设计和应急管理、完善灰色与绿色基础设施结合的工程措施体系、优化城市雨洪调度、加强城市洪涝应急管理等对策建议,为各城市内涝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许多城市的建设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拓展城市边界的过程,原有地块的用地性质被改变,不透水的硬质化面积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地块原有的径流过程,造成愈发突出的城市洪涝安全问题;为应对城市建设中规划的用地性质被调整后可能造成的洪涝安全威胁;在缺乏实测水文资料及基础数据的情况下,以广州市某地块为例,建立地块的SWMM模型进行内涝安全评估,并综合分析地块及周边地块洪涝风险,确定地块洪涝风险等级;对比调查资料和已有洪涝风险成果,经过参数率定后的SWMM模型能客观反应海绵设施和雨水管网对地块内雨水的调蓄和排放过程,模型模拟结果较为合理,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阶段可以利用SWMM模型对评估地块展开洪涝安全分析,为评估地块用地性质调整后洪涝风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洪涝问题日趋严重,城市洪涝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聚焦城市洪涝灾情评估与风险管理,从城市洪涝灾情评估方法、城市洪涝风险分析与区划和城市洪涝风险管理与对策3个方面开展研究,预期成果可为城市洪涝灾害防治提供科学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城镇化进程的影响,近年广州市极端暴雨发生概率增加,强度愈来愈大,暴雨内涝灾害已成为影响广州城市水安全的突出问题。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和"5·22"特大暴雨灾害调查,从降雨强度、城市建设、城市排水排涝系统和潮汐影响角度分析了广州城市洪涝的原因,并从规划开展、法制建设、防汛应急决策、涝点治理和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急剧加快,城市内涝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灾害。以广州市天河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的原理,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开展城市内涝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利用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气象水文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历史灾情数据等,分别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和相关参数,并构建城市内涝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城市内涝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市天河区的城市内涝灾害风险分布总体上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西南部、中部和东北部较低。经过验证,城市内涝黑点有67%都落在较高和高风险区内,说明模型由较高的精度,可以为城市内涝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城市内涝问题发生频率不断增加,洪涝风险日趋严峻,雨水排放及利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该文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基于洪涝风险图,分析流域内涝风险情况,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思路,提出相关措施,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内涝、"看海"问题频现,城市老城区内涝问题尤其突出。分析了城市老城区防洪排涝系统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北京市某公交场站为例,采用数学模型法,对项目建设前后的内涝风险进行模拟评估,并结合模拟结果提出不同的内涝防治策略。结果表明,在外部排水设施改造困难情况下,城市老城区防洪排涝系统应结合海绵城市及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强源头控制和雨洪利用为重点;以雨水管道为代表的灰色基础设施在降低城市老城区内涝风险中有着重要作用;利用绿色基础设施进行源头控制对减缓城市老城区洪涝灾害具有一定效果;建议尽快开展对老城区中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的改造利用,使其具备蓄、滞、渗等海绵功能,从而尽快缓解老城区的洪涝风险。  相似文献   

14.
对于高度建成的城市区域,如何进一步提高内涝防治标准,在用地空间受限的条件下进一步完善内涝防治体系,是当前亟待探索的问题。以深圳市的内涝防治标准提升策略为例,对源头优化、竖向调整、管网提标、立体行泄、多元调蓄、洪涝共治等措施的要点和适用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典型流域,构建Mike Flood排水模型,对不同的内涝防治应对方案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在10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通过因地制宜地应用内涝防治综合措施,能够减少85%的易涝风险区面积,效果显著,可为其他类似条件下的城市内涝标准的提升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陈叶昉 《水利科技》2013,(4):10-12,25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内涝正逐步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该文通过介绍莆田市“2011.9.1”特大暴雨洪水降雨情况及洪涝灾情特点,分析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内涝灾害防治的措施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洪涝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人类一直在努力谋求避免和减轻洪涝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由此诞生了"兴水利、除水害"的许多辉煌实例和灿烂文明。近年来,由于极端强降雨增多,内涝灾害频发,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特别是城市内涝已经成为倍受观注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拟从疏理和展示中国历史上内涝防治的成功经验和发达国家内涝防治的有效措施入手,思考和探讨构建现代内涝防治体系的思路,并提出一些可供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排水管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其良好的运营管理,既有利于城市内涝防治和水环境健康,又有效保障市民出行安全。为城市排水管网构建一套综合评估方法,适用于雨水、污水或合流制排水管网的运营管理评估工作。分别从"硬件"、"软件"、"易涝区/积水点"、"内窥/检测"、"智慧排水"、"社会影响"共6个方面开展评估,详细阐述了具体内容和使用方法。通过评估,有利于运营单位掌握排水管网的运行状态,映衬自身管理水平,进而为下一步工作重心提供参考,为资金投入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改变了自然水循环过程,城市水问题越来越突出。21世纪以来,不少城市遭受了严重内涝,推动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但是,城市内涝问题复杂,相关政策、标准一直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效益存在诸多争论。剖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文件精神与规程规范,对海绵城市功能定位进行了解读;并结合南昌市凤凰洲片区的洪涝情景模拟,分别对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设施与调蓄的径流峰值控制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有:海绵城市建设由最初的“通过落实LID措施,助力城市内涝防治能力的提升”逐渐转变到“基于‘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理念,系统构建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对于南方丰水地区,城市内涝防治的重点在于“排”与“蓄”,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的达标建设与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布局依然重要。  相似文献   

19.
针对滨海山地多河地区易受强降雨、山洪、海潮影响等特征,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例,分析了其内涝防治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风险识别、源头减排、雨洪分流、管网提标、洪涝共治、超标应急的内涝防治总体策略。利用模型技术分别构建现状详细工况、规划设计工况和宏观超标工况的排水防涝模型,并开展各层级模拟分析,从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优化完善雨水管网系统、内河水系达标治理、完善截洪沟系统、布局雨水行泄通道和调蓄设施、内涝防治方案模型校核、超标暴雨应急管理等方面研究了内涝防治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可为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对城市内涝灾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灾害成因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确定评估指标主客观权重,采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计算组合权重,构建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改进物元可拓模型,基于模型开展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以西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进行模型应用。结果表明: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内涝风险等级高且逐渐向较高等级转化,新城区内涝风险较低且逐渐向较高风险等级转化,雁塔区内涝风险处于较低等级,未央区内涝风险最小。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管理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