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决韶关市城市内涝问题,韶关水文分局开始研究建立城市内涝预警预报系统。通过实地勘测,历史资料调查。并根据城市产流机制及地表径流形成过程,介绍了城市内涝预警系统的建设思路。对城市防洪以及排水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猎德涌流域进行摸查,从雨水收集口、支管→排水干渠→内河涌→珠江潮位4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流域内涝最主要、最突出的原因,并通过分析计算,提出流域内涝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设计暴雨雨峰位置对城市内涝的响应规律,以广州车陂涌流域某片区为研究区,基于ANUGA和SWMM构建耦合模型AGSWM,采用实测降雨的流量和内涝数据对AGSWM进行验证,并对不同雨峰位置的设计暴雨情景进行了内涝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耦合模型AGSWM具有良好的模拟精度,能够较好地反映车陂涌内涝时空演进过程;在低重现期后峰情景和高重现期中峰情景下,内涝积水总量、总淹没面积、重度内涝等级的淹没面积和重度内涝等级的易涝点最大水深较大;在低重现期前峰情景、高重现期后峰情景下,积水峰现延迟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5.
6.
7.
翟明硕;王继选;管一;郭亚芬 《海河水利》2024,(4):76-81
芳村围排涝片是广州市荔湾区内一重要排涝片,研究其内涝模型对广州市内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芳村围排涝片内8个易涝点为例,利用SWMM与GIS技术相结合构建内涝模型,每个内涝点至少用3组实测降雨-积水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以此为鉴,基于实测降雨数据对率定后的城市内涝积水深度模拟。结果表明,在实际降雨的情况下,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出芳村围排涝片内易涝点是否会发生内涝以及内涝等级,并展示出在各易涝点内涝峰值时刻。精准的模拟效果为广州市城市内涝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以南昌工程学院瑶湖校区为研究区,利用SWMM构建了暴雨洪水管理模型,模拟不同重现期暴雨情况下研究区淹没时长和积水深度的空间分布,结合高程分布对研究区进行了暴雨内涝风险区划分,并对研究区内涝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WMM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接近,模拟效果较好;随着暴雨重现期的增加,研究区内的淹没时长和积水深度增加,遭遇50年一遇暴雨时内涝中高风险区面积相较于5年一遇暴雨时增加了12.51%,其中次高风险区面积增加了9.94%,中等和高风险区面积增加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城市内涝形成原因,研究城市雨洪的形成机理及排水系统的负荷能力,选取杭州西湖区之江新城作为研究对象,以2021年3月19日研究区典型场次降雨为例,采用SWMM模型进行了内涝模拟,并从水量平衡、管道满载和溢流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之江新城73.2%的降水量形成了地表径流;进入管道的水量中,48.2%的水量经管道直接排入河道,37.3%的水量从雨水井溢流,剩余的水量保留在管道中;50%的管道已经满管,15.2%井点溢流。研究成果说明城市下垫面的改变会使产流量增加,城市排水系统能力不足会引起城市内涝风险。 相似文献
10.
林秋明;周瑛;刘旦宇 《给水排水》2025,(4):37-41
介绍了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局部区域内涝点系统治理的工程案例。项目遵循“源头减排、管网提标、雨水调蓄、河道调控”的思路,通过工程和管理措施实现了从逢雨必淹到海绵示范区的跨步转变。工程设计中采用“保洼地、联水网、净水质、享生态”的设计理念,通过多工程方案比选和多种工况运维方案制定,以较小工程成本和清晰的运维指引,可有效应对100年一遇的暴雨及实现初期雨水净化。项目实施后经历了2023年9月上旬的“海葵”和“苏拉”的台风雨,区域内没有发生内涝,充分验证了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11.
12.
海珠涌流域内涝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海珠涌流域内涝频发,严重影响沿岸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通过对海珠涌内涝成因的分析,提出了新建排涝泵站、改造市政管网系统、增加调蓄容积、拓宽疏浚河道、改造沿河拍门及清淤等一系列治理海珠涌内涝的措施,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气候变化和城市快速发展,导致我国城市洪涝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洪涝模拟是当前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领域研究热点,但国内外依然缺乏针对城市多层构筑物的精细模拟技术和方法。城市立交桥,是一种典型的城市多层构筑物,极易遭受洪涝灾害,并对城市交通造成严重影响。以城市立交桥为代表,在现有全分布式城市暴雨内涝模型基础上,结合城市立交桥的特点,提出一种分层模拟技术,并从网格分层构建、分层产汇流计算、地表与管网分层耦合和上层网格排水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分层模拟技术。将该分层模拟技术应用于深圳市罗芳立交桥2018年“8.29”暴雨积水过程模拟,与单层模拟方法相比,多层模拟结果更接近上报积水信息。研究表明,分层模拟技术更能准确表达城市复杂多层建筑物的实际暴雨内涝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低影响开发(LID)措施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过程的改善效果,以广州市某区域为例,提出了4种LID改造措施(绿色屋顶、生物滞留池、透水铺装、3种LID组合),并构建了SWMM模型来模拟分析5种暴雨重现期下不同LID改造措施的水文水质效应。结果表明:单一LID改造措施下,暴雨重现期较大时透水铺装效果最好,该情景下洪峰削减率、峰现时间延迟和总流量削减率都达到了最大;3种LID组合对总流量削减率最高,为26-12%~34-40%;单一LID改造措施下,透水铺装对COD与NH3-N质量浓度峰值削减和峰现时间延迟效果最佳;3种LID组合对COD和NH3-N总量削减率最高,分别为50-51%~60-83%和53-16%~58-47%。LID改造措施对城市内涝、COD和NH3-N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削减,其中LID组合改造措施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18.
以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分析了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预警系统采用三层次模型,包括数据库子系统、仿真模拟子系统和辅助决策子系统三大模块.对各子系统,重点探讨了数据库系统的建立、洪水蔓延演进模拟的算法、灾情信息的提取、灾情等级评估以及最佳紧急转移路径的选择等功能模块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探究综合管廊雨水舱缓解内涝的效果,以广州市杨梅河为例,建立了杨梅河区域现状排水系统、现状排水系统结合综合管廊雨水舱两种工况的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计算了4种降雨重现期下各工况杨梅河出口流量和典型内涝点溢流量。结果表明:雨水舱较优断面为宽4 m、高3.3 m,此时各降雨重现期下雨水舱对研究区总溢流量的缓解效果已达上限;综合管廊雨水舱可缓解杨梅河下游内涝,对下游两处典型内涝点的溢流量平均削减率分别为86.5%和42.2%,但对杨梅河上游内涝几乎不起作用;综合管廊雨水舱会增大杨梅河出口的峰值流量,在2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杨梅河出口达到最大出流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