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高速旋涂与电晕极化方式制备了平板极化聚合物光波导,导其特性进行了研究,用导模m线法对光波导特性参数进行了测试、计算,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用于地面坡度测量的极化SAR方位角近似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求解极化方位角经典方法计算量大的缺点,在分析了极化方位角与地面散射回波功率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极化方位角近似估计方法,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通过与全局搜索法、极化响应法比较的结果表明,近似估计算法计算量大幅减少且不降低结果精度.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旋转两个有特定移相量的移相器对TE21模的极化进行任意变换的新方法,对TE11模极化变换后波导内场得出更普遍的结果.为自跟踪天线和差模的极化同时与任意极化来波相匹配提出了新的措施和消除交叉耦合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微波网络理论分析带条栅扭转极化器的散射场;介绍扭转极化器设计的一种优化方法;给出了8毫米波段的计算实例及其性能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单模光纤系统中极化选择元件引起的极化噪声的产生机理,计算测量了光栅、极化器产生的极化噪声.由于光栅引起的极化噪声与光栅的衍射效率有关.还计算并测量了光栅的衍射效率.  相似文献   

6.
利用极化理论和高频方法对有限长理想导电圆柱后向散射场的极化特性进行分析和计算,给出了目标极化散射矩阵,不同方向角,不同极化射波的雷达散射截面及其数值结果,理论分析和数值结果对雷达目标极化检测与识别、隐身与反隐身等信息传输技术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型加载印刷天线构成的宽带双极化馈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宽带折叠加载印刷偶极子天线,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研究用于前馈抛物反射面天线的双线极化或双圆极化馈源。利用基于有限元法的电磁仿真方法对该馈源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物理光学方法计算了用该馈源构成的反射面天线的特性。仿真及测试结果表明,该馈源频带宽(fmax/fmin=2)、重量轻、容易实现双线或双圆极化。具有馈源方向图边缘电平容易控制、相位中心恒定等优点。是一种简单实用的馈源。  相似文献   

8.
讨论在中性原子势场的电子自由-自由跃迁吸收截面的计算中,极化势所起的作用,并对四种极化势形式和无极化势情况下计算的自由-自由跃迁吸收截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Vp1极化势情况下的结果与Ashkin理论计算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波导到微带过渡结构的同轴探针过渡。该结构具有结构紧凑、频带宽、密封性好等优点,可以满足实际工程中对矩形波导输入口不同极化方向的要求,其波导输出端口以同轴探针为中心任意角度旋转,为射频系统工程师提供更灵活的设计方案。利用Advanced Design System(ADS)对提取电路进行了电路仿真,并与CST Microwave Studio(CST)场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了电路提取的正确性。设计加工了一对背靠背的电路进行测试,在28.8~40 GHz频段内插入损耗小于2.28 dB,回波损耗大于7.8 dB。  相似文献   

10.
系统地介绍了雷达极化基础理论,首先介绍了电磁波极化的各种描述符,然后详细阐述了雷达目标极化识别技术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散射矩阵和最佳极化,导出了各种散射矩阵与最佳极化之间的变换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准矩形波导的设计与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制作电光开关的需要,采用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设计了一种准矩形的波导结构。理论模拟了这种准矩形结构截面的光场分布情况,并与矩形结构截面的光场分布情况作了对比。分别制作了准矩形结构和矩形结构两段直波导,在近场光斑测试系统上测试它们的近场输出光斑,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模拟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结合傅立叶变换方法,分析了非对称的混合波导和偏心圆波导的模式和场分布,得出了有工程实用价值的结果,为新型圆形横电磁波传输室和多连接波导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To get the scattering loss of the trapezoidal core waveguide, a new analysis model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perturbation equivalent method and modified effective-index method. Firstly, the trapezoidal core waveguide is successfully equivalent to the rectangular one with both restricting the same optical field energy by adopting the perturbation method. Then, the equivalent rectangular core waveguide is decomposed into two slab waveguides by employing the modified effective-index method. The trapezoidal core waveguide scattering theory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slab waveguide scattering theory. With the sidewalls surface roughness in the range from 0 to 100 nm in the single model trapezodial core waveguide, optical simulation shows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from the scattering loss model presen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mension and side-wall roughness with the scattering loss can be determined in the trapezoidal core waveguide by the scattering loss model.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铁条带光波导间的耦合和钛条带与光纤间的耦合,提出了耦合波导本征模的两种近似解,并利用变分方法优化其参数和光纤与铁条带波导的功率耦合系数的计算方法。对定向耦合器和电光调制器的分析和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周期性盘荷圆波导中的电磁场进行分析和描述,提出了采用模式匹配技术,并根据波导模式表示出电磁场. 首先在波导中考虑一个专门的盘荷隔板,由入射模引起的反射问题可采用模式匹配技术来解决;然后得到周期性负载波导的矩阵特征值方程;最后由方程的解可得到场结构的传播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每种模式都能与边界条件匹配,利用匹配方法分析周期线性结构中的场分布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用圆环形截面波导作为正多边环形截面波导的近似,在等面积条件下,圆环形截面波导的传播常数与正多边环形截面波导的传播常数相同.根据电磁场分量Eφ,Hz在分界面处连续的条件,使用电磁场分量关系的2阶联系矩阵,导出了TE模的特征方程,并给出了β-λ曲线.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二维正方形介质柱光子晶体线缺陷波导中慢光的传输特性.采用平面波展开法探讨了缺陷波导中缺陷处介质柱尺寸和波导宽度的变化对群速度所产生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增大缺陷处介质柱边长或减小波导宽度都会使群速度有效降低.结合两种方法对缺陷波导进行优化后得到了群速度最大值低于0.071c、色散大小位于10^5量级、对光局域性更好的慢光波导结构.  相似文献   

18.
浅海低频声场具有稳定的干涉结构,在距离-频率平面干涉结构可以由波导不变量概念统一刻画.回顾了频散、干涉结构和波导不变量概念的关系.综述、解释了作者等人新近引入的消频散变换,一种类似Fourier变换的双参数酉变换,变换可以同时消除多模频散.变换的惟一先验输入参数是β-不变量.给出了初步实验数据处理结果.首次将消频散变换引入处理耦合简正波和混响问题,解释并证明了消频散变换在这些问题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单轴各向异性左手材料波导的传输性能,对单轴各向异性左手平板波导的导模特性进行了研究.推导了该波导的导模特征方程.对导模的快慢波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单轴各向异性左手平板波导的非表面波模与各向同性左或右手材料平板波导的不同,它既可以成为快波模,也可以成为慢波模;非表面波偶模存在一个截止频率;表面波模都是慢波模.对表面波模特征方程有或无解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详细讨论了该波导的电磁参量与表面波模特征方程解的关系,发现有些情况下,对于同一频率,表面波可以存在两种模式.证明了波导的导模之间具有正交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利用衍射光场辐照高浓度LiNbO3:Fe晶体,通过光折变效应在晶体中写入平面波导。研究了各种实验参数对写入波导特性的影响并测量了平面光波导的横向折射率和周期。实验结果证明,使用辐照法在LiNbO3:Fe晶体中写入平面波导是简便可行的,并且具有允许低功率写入、存储时间较长,光折变灵敏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