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外废弃地景观改造的多元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健健 《规划师》2011,27(10):115-118
世界范围的经济转型给当代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废弃场地,包括废弃的工厂、垃圾场、军事基地、滨水区等.这些场地往往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对于城市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西方城市对于废弃地的改造有比较多成功的经验,主要是从生态、社会、文化角度,通过建造公园的方式对一些面积较大、受破坏较重的废弃地进行改造,在改造中尊重废弃地所处地块...  相似文献   

2.
《园林》2016,(9)
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废弃地,而今这些废弃地成为城市美化的阻碍因素,进而产生了较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问题。城市废弃地主要包括矿区废弃地、工业废弃地和垃圾处理场,是城市文明进步的产物。这些场地一方面受到人类活动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另一方面如将废弃工厂中存留的工业遗迹景观中浓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出来,通过改造修复实现景观的再生,将历史和现代相结合,又能给城市带来别样的韵味景观。国外对各层面的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问题都有探讨,设计师运用科学与艺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废弃场地开始出现。如何解决废弃地对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各类城市普遍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改造是后工业化景观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国内外城市垃圾填埋场改造与生态修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垃圾填埋场的场地安全、生态修复、建筑设备资源化利用、场地文脉传承及合作运营等问题提出应对策略;进一步通过对扬州"小茅山"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为"花都汇"生态公园的实例进行分析,探索以垃圾填埋场为主体的城市综合污染场地景观改造、生态修复与再利用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城市"棕地"治理和"城市双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城市工业废弃地背景、现状和概念进行了解,学习城市工业废弃地改造的优秀案例,对其设计理念和手法进行归纳,来达到对城市工业废弃地场地空间重构和文脉延续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城市废弃地景观与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弃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影响城市形象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类型,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利用徐州市夏桥工业遗址公园的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了废弃地"变废为宝"的探索,对合理进行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废弃地现状的分析,得出对其进行合理的景观与生态恢复的必要性。依据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理论、方法与原则,提出场地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内曾经热闹喧嚣的企业工厂纷纷面临迁移、转型甚至倒闭的问题。工厂的倒闭和迁移带来了大量城市废弃地。本文以苏州真山公园为典型案例,结合我国现有城市废弃地改造方法,对现今城市废弃地改造过程提出建议,意图寻找出城市废弃地再开发方法,使城市废弃地向生态可持续用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后期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高新科技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工业发生了结构、规模和空间分布的变革。城市中出现大批废弃的、甚至是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闲置土地。视觉形象差、水体变质、土壤污染、植被缺乏等是多数废弃地的共同特征,场地景观再生是废弃地再生利用的基础。美国经历了城市工业废弃地再生的完整过程,取得了不少的成功经验。本文以制造业河谷和911事件垃圾集中处理区的景观再生为典型案例,分析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场地生态环境修复的经验,探讨对快速变革中的中国城市发展可以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后期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高新科技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工业发生了结构、规模和空间分布的变革。城市中出现大批废弃的、甚至是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闲置土地。视觉形象差、水体变质、土壤污染、植被缺乏等是多数废弃地的共同特征,场地建筑景观再生是废弃地再生利用的基础。广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一条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运输线被湮没,高架公路也在那拔地而起。本文主要分析工业废弃铁路的建筑景观再生、场地生态环境修复的经验,探讨对快速变革中的中国城市发展可以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工业建筑》2019,(11):7-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与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发展,城市中涌现出大量的废弃铁路,不仅占据了庞大的土地空间,阻滞了城市交通,也破坏了景观和自然环境。因此,对城市废弃铁路进行合理的转化利用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及缝合城市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分析总结我国废弃铁路改造研究与实践的现状与不足,并以美国亚特兰大环线项目(The Atlanta Belt Line)为例,对亚特兰大环线的规划历程、规划设计思路、开发模式、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梳理总结其在规划框架、场地设计、开发运营模式等方面对于我国废弃铁路改造的策略与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前,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已经成为了设计界普遍关注和实践的前沿性领域.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资源的渐趋枯竭,城市旧工业景观急需更新和改造.本文从工业废弃地那些老化、遭遗弃的构造设施的潜在价值入手,分析了工业废弃构造设施所具有的艺术价值、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结合当今国内外工业景观设计实践,对工业废弃设施的改造进而实现景观更新,使之恢复活力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如何通过设计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影响并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成为设计师所关心的 问题.许多资源型城市在矿藏资源枯竭后,在城市中或周边形成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这些废弃地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境 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对徐州九里区采煤塌陷地进行的再利用规划研究,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总结出塌陷地再利用规划的原则以及 基本技术手段,从而实现变负债为资产的目标,完善矿业城市生态格局与空间格局、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汶川5.12地震给龙门山地区及四川盆地西缘地区带来了大量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也使震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遭受巨大破坏。中国政府从防灾减灾的角度提出了"生命线路网"的概念并以此指导震区公路交通的恢复重建工作。为了防止悲剧重演,通过分析震区地质构造、主震破裂特征及震区孕震形势等地质背景,辅以震区交通基础设施破坏模式调查与分析,认为地质学理论在"生命线路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据此提出震区交通恢复重建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摘要北京正在经历一场“城市化运动”。每年,许多项目蓬勃发展。但是根据这些新建“市区或城市森林”的实际发展,作为公共空间体系基本元素的步行空间,仅仅是楼宇间或以汽车为本的交通网络间的空地,它们所应承载的娱乐活动及增强互动的功能被远远地抛到脑后。尽管北京不断努力发展现代,开放和方便的城市空间,但它仍然缺乏个性化的开发,不能有效渗透街头生活,而这种街头生活长期以来已经根深蒂固地植入传统城市结构中。  相似文献   

14.
杜伊斯堡内港——一座在历史工业区上建起的新城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同整个鲁尔区一样,杜伊斯堡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也经历着一场经济结构的变迁。杜伊斯堡内港因港口企业的搬迁和关闭,变成了工业废弃地。由于1989年至1999年的国际建筑博览会的契机,使得杜伊斯堡内港区的复兴和港区与城市的融合成为鲁尔区城市结构转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最好的例证之一。本文简述了杜伊斯堡内港区的复兴过程。  相似文献   

15.
“双城记”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各个省市都有典型存在,本文以“成渝双城记”为例,通过对双城效应产生原因和存在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解决双城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对策,使得西部城市在优惠政策下,以成渝两地发展为中心,形成“哑铃共同体”城市都市圈不断向周边城市群辐射,带动整个西部经济发展,最终形成一个超大规模经济的都市带。  相似文献   

16.
要为西部地区城市发展在规划上留更多余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最终必定反映在缩短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及其地区中心城市发展的差距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依靠消费作为加速西部城市化的新动力,将为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群建设留下更多的可能和想象空间,因此,有必要为西部地区各城市的规划预留更多的余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开始对世界城市进行系统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形成丰富的世界城市理论。早期的研究主要是根据全球性特征和跨国经济合作状况界定世界城市;1980年代以来开始强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之间的联系,揭示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中世界城市的主导作用,其中还包括研究世界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等理论。  相似文献   

18.
董雷 《南方建筑》2005,(5):92-94
通过对目前旧城改造中的居住文化破坏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从中吸取经验,指出在当前背景下,旧城改造应当采取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的改造方式以保护居住文化.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城市标志性景观在节庆氛围中的审美趣味呈现一种焕新现象。文章采用理想类型的研究方法,对标志性景观在节庆文化中的这种焕新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试图通过对标志性景观在节庆氛围中形成的情景化、形态化以及艺术化的趣味体验分析和引例阐述,揭示当代西方城市标志性景观在节庆氛围中呈现出更迭交替、多义交织、集结交融的审美趣味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私人小汽车拥有量不断提高,这对城市发展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结合我国城市建设实例,从城市规模、结构、形态三个角度分析小汽车快速发展对城市形态结构的影响;从城市街道、广场两个方面分析小汽车快速发展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城市传统的结构形态,降低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