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城市密度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我们必须重新设想人类的居住方式并诠释其空间的创造。未来的城市能以相反的方式设计么?城市体量的逐渐消减是否从另外一个层面促进了扩张?  相似文献   

2.
创造有特色的居住环境──北京北苑北辰居住区城市设计构思瞿政,陈军一、北苑北辰居住区概况北苑集团位于北京市区北部,北中轴延长线东侧,以清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北苑南区距亚运村仅5公里,且西侧有城市快速路安立路,南侧有公路一环,交通方便快捷,区位和自身条...  相似文献   

3.
塑造我们的城市,然后,我们的城市再来塑造我们的生活。最终回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4.
香港山多平地少,在过去五十多年间,为了应 对城市发展而不断开拓上土地,因而形成了大量的人造斜坡。现在,人造斜坡在香港拥挤的居住环境中随处可见,它们不但成为市民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而且成为香港独特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5.
从人口特征、居住特征和密度特征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密度.通过对居住密度指标的定量分析以及与现代城市居住密度数据的对比,指出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密度的特点.并分析了中国古代城市密度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焦燕  詹庆 《城市开发》2002,(2):32-34
本文作者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5个城市72幢新建成的居住建筑进行了实地测量调研 ,发现5个城市的居住建筑外饰面普遍选择了高明度、低彩度的暖色调 ,没有因为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的不同而出现明显的地域差异。在对调研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居住建筑色彩作为城市环境色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加强规划与设计 ,力求体现地域特色 ,对居住建筑色彩设计与规划的实施应该进行法制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香港作为世界上最极端城市化的地区之一,有着许多颠覆传统建筑学的地方。而整个珠三角腹地,更早已成为中国式城市化现象的同义词。在中国式城市化现象已成为新一轮的建筑学理论趋势的同时,当今中国的建筑教育是否已开始直接面对这个趋势、尝试发展出一套回应如此快速和大量城市化现象的策略?本章作者希望藉由分析香港特殊的高密度、后泡沫的城市状态,和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自2000年起所做的一些相应的课程上的实验与体制上的革新,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教育如何利用这个现象,试着走出一条适合香港及珠三角城市状态的建筑理念,将是文章的主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8.
黄艳 《规划师》1999,15(2):51-56,101
作者以柏林和巴塞罗那对历史城市环境再创造的实践经验.论述了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在处理历史城市中“传统和现代”这对永久的矛盾时应该具有的态度和方式,提出不同的生活概念和生活方式可以共存,即我们城市的将来应该具有包客性。  相似文献   

9.
跨境城市区域中的城市管治——以香港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建法 《城市规划》2002,26(9):45-50
探讨香港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香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跨境城市管治网络涉及中央政府、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及其他相关组织。重点是跨境城市管治尤其是香港特区政府的角色。从 2 0 0 1年开始 ,香港的跨境城市管治开始从“跨境保护主义”向“跨境自由贸易区”转变 ,这对香港—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动因与居住空间分异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理论在解释城市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愈来愈具有影响力,全球城市的分析框架也成为分析当今城市发展的基本逻辑之一。  相似文献   

11.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世界城市及其与国际城市和全球城市的区别国际城市、世界城市和全球城市从字面上看并没有多大的差别,都带有"国际"和"世界"的含义,但三个概念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各自的内涵不同,也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钟兵 《城市建筑》2009,(1):58-60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居住密度的提高.城市住宅有越来越向高空发展的趋势。但由此带来的环境代价,以及对城市空间造成的压力.都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作为应对策略之一,我们在深圳城市山谷项目中尝试以低层高密度的复合社区形式为居住者提供更多居住模式的选择.也为城市中心地带营造别样的景观。  相似文献   

13.
香港是土地资源少、人口密度大的代表城市,面对城市中心区高密度的发展环境,香港采取一系列措施以解决交通问题,并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4.
已有文献在解释城镇化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时,多集中在人口城镇化上,关于城镇空间形态的碳排放效应的实证研究很少。研究采用108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2003-15年间的城市样本数据,用居住密度度量城镇空间形态,对居住密度等变量影响碳排放的演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居住密度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不论是在东部城市、中部城市、还是西部城市,居住密度的提高均显著地减少了CO2排放;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导致碳排放大幅度增长;我国城市发展水平尚未到达"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位于曲线左侧;我国没有变成FDI的"污染天堂",相反绿色外资的引进显著地减少了城镇碳排放;中东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环境红利开始显现,而西部城市低碳的发展模式尚未实现。因此,中国提出的建立"紧凑城市"实现低碳发展的理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设计》2010,(9):184-185
位于香港的城市家具有多种功能,每个都属于不同的表达方式。当香港的混搭风格很明显的时候,城市就会缺乏统一性和正式的表达,香港也失去了城市特征。这个设计概念是一种暂时性的城市长椅,解决长期存在的街道装置设计冷冰冰的感觉。与仅提供一个简单的设计不同,这个计划建议根据环境的不同采用多种合适的解决手段。  相似文献   

16.
刘琰  霍冉冉 《家饰》2008,(8):142-143
古老的北京在这个月无疑是世界瞩目的焦点,这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城市,其透着文化味儿的吃穿住行再次被世人关注。仿佛老舍和邓友梅小说里写的那样恬淡稳重,北京那一条条胡同里居住的人们和故事,四合院垂华门内槐树下听鸽哨的生活方式都让他们和我们神往。时过境迁,这个城市的居住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无论是红小兵们的黄书包和五角星,还是老红木和旧瓷器,都依然让人着迷。  相似文献   

17.
谈到香港,高密度是不可避免的话题。香港2010年的总体城市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6400人,城市建成区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6,800人,是新加坡的2.6倍,纽约的1.5倍。住宅区的密度接近每平方公里33000户,是新加坡的3倍,纽约的2.7倍。造成超高密度的原因与地形限制有直接原因。香港城市总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但城市建设面积占23.4%,剩下多为山地,制约了城市水平方向的发展,向高空发展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高巍  赵玫 《华中建筑》2011,29(3):9-13
该文介绍了主题为"居住使城市更美好"的2010年第45届中央玻璃国际建筑设计竞赛的基本情况,以及作者参与竞赛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的设计方案。表达了设计者对城市空间与社会问题的关注,探讨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城市居住空间的形式、意义与建构。  相似文献   

19.
在地区分布上,目前北京朝阳和海淀两个区每人平均占地约130平方米,东城和西城的密度最高,相当于每人占地427平方米,而香港九龙区每人只有22.3平方米,最密集的区域——旺角区,每人只能分到土地77平方米,相当于北京东城和西城的18%,朝阳和海淀的6%。  相似文献   

20.
《中州建设》2012,(22):6-9
城市综合体,是一种商务和商业复合程度较高的业态,它将居住、购物、办公、休闲、美食、健身、娱乐等现代城市的多种功能集于一身,多种模块有机结合,使其相互促进,既高效率地满足人们的物质享受,也较全面地满足了人们的“一站式”、“全天候”精神需求,因此被誉之为“城中之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