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以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属于非均质性极强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经过多轮次的注水替油后,采油效果逐渐变差。根据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的注气可行性研究,使用氮气进行注气替油方式挖潜剩余油,在进行试验阶段的过程中,对注气替油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建议,为进一步提高该油藏的采收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水界面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综合利用静态(断裂分布、储层预测、地震方差体分布)资料和单井动态(单井DST、酸压测试、生产动态数据)资料分析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水界面的方法,并对具体区块作了分析,最终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单井测试资料表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对油井油水界面与储层顶面深度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发现两者呈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单井“出水深度”(即油水界面)随其构造趋势变化而变化,即所谓的“山高水高”;利用此方法可以进行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新井油水界面的预测,指导新井的完钻深度。  相似文献   

3.
塔河12区缝洞型油藏开发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AD 12缝洞带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地质特征以及生产特征,分析了AD 12缝洞带出水类型以及出水原因。通过见水时间与产层海拔深度关系,判断出产层出水特征基本符合由构造低部位到高部位侵入。同时认为该研究区总体油气充注程度较低,井与井之间的连通性较差,局部出现底水较发育以及油水分布倒置状况。通过以上认识,最终建立了缝洞带储层油水体组合模式,这对描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内流体分布以及指导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结合国内外裂缝研究的相关成果,以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描述为例,简要分析了储层裂缝研究的过程及方法。并结合其他文献分析总结了储层裂缝研究的基本思路,建立小层、构造、裂缝-岩溶、流体4个主要模型,扼要介绍了储层裂缝描述和预测的主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氮气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注水替油吞吐进入高轮次以后,油水界面不断升高,注水替油效果不断变差,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起伏的高部位,此类剩余油俗称“阁楼油”。国外利用氮气及天然气驱工艺开采“阁楼油”的技术已成熟。为了进一步提高塔河油田的开发效果,开展了对注N2开采裂缝一溶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可行性的研究。针对塔河该类油藏的地质及生产特点,分析了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及有利地质条件;在井筒多相流及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论证了塔河碳酸盐岩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对注气量、闷井时间、注气采油方式、注气速度等技术政策界限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塔河碳酸盐岩油藏一定工艺技术保障下,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是可行的,预计采收率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6.
塔河东南部奥陶系为碳酸盐岩缝洞型凝析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储集体非均质性强,制约了气藏的开发步伐。通过气藏地质研究认识,建立了以断裂、地震反射特征及振幅变化率相结合的有利储集体识别模式,并分析了资源动用潜力,为下一步滚动产能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井注水替油生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且储量、产量巨大。塔河油田属于非均质性极强,地质情况复杂,储集空间多样。目前对此类油藏的研究在国内外尚处于探索阶段,急需进行相应的研究。本文利用了各种测试资料和油藏地质的研究成果,对塔河油田单元地层压力、含水率和产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类系统研究,研究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效果分析,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开发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分析了各因素对注水替油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具有极深的油藏,不同的油藏以及各种油藏所对应的环境具有多样性,缝洞型碳酸盐为油藏的储集空间,这种储集空间的储渗能力非常低,因此成为了主要的渗流通道。当前,越来越多的油田受到了油井含水量上升的影响,这严重限制了石油的正常产量。石油开采企业必须对这种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石油开采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油井的含水量较高,就可以选择注水压锥的手段,这种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升石油产量。主要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压锥措施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石油开采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于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合理的对资源进行开采即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在碳酸盐岩中,油藏资源较为丰富,但埋藏较深,因此开采难度较大。尤其是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来讲,由于其本身的特殊特点,油藏的开采难度更加难以想象,在油气开采的过程中采取注水压锥的措施,并通过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主要从注水压锥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分析影响注水压锥的因素来理解其在油藏开发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规模的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非均质性强,油藏描述难度大,地质储量计算中,储量参数取值不确定因素多,为了更加准确的计算地质储量,提出了基于缝洞量化结果求取储量计算参数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结合物探及地质手段,分别确定洞穴型、孔洞型及裂缝型储集体的空间三维展布,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储集体的储量计算参数。该方法在塔河油田跃进2X井区得到了有效应用,其储量计算结果与目前开发动态储量计算结果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油藏是一个特殊类型油藏,超深、高温、高压、储集空间多样、油水分布复杂,属于多缝洞单元立体叠合成藏的非均质性极强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复合油藏。本文以该油田为例,根据油井储集体发育及其水体连通的差异影响(包括后期人工改造和开发部署),裂缝和溶洞的影响以及开发部署上分析单井含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深化对该类油藏含水变化规律的认识。从而为因含水上升造成的难题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提高开发效果和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以天然能量开发为主,受能量下降和油井含水快速上升的影响,导致采收率不高,近年来注水开发在塔河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注水开发已经成为提高缝洞型油藏采收率的一项主导技术。结合当前塔河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系统总结和论述了单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模式和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模式,这对具体认识缝洞型油藏的注水开发模式以及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以岩溶缝洞型储集体为主,储集体发育程度主要受构造裂缝及古岩溶发育程度控制。古地貌控制了碳酸盐岩次生储集空间的形成与展布,因此对古地貌的恢复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了以三维地震资料为主的剥蚀厚度恢复技术方法,该方法以地震剖面的解释成果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地层发育样式,选择参考层厚度变化率法,在测井资料约束下利用三维地震数据,通过地震剥蚀原点解释、参考层厚度变化速率计算和目的层趋势延伸等过程,恢复了目的层原始地层厚度和构造面貌,从而求取了目的层的剥蚀量。该方法在塔河油田进行了实际应用,在古地貌恢复的基础上,进行了缝洞发育带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比较吻合,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漏失通道和漏失的必要条件的分析,分析了碳酸盐岩裂缝性地层的漏失机理,介绍了目前针对此类地层漏失的堵漏技术,包含调整泥浆性能、随钻堵漏、静止堵漏、桥接材料堵漏、水泥封堵等堵漏方法。在施工时,应根据漏失性质和漏失成因,优选出合适的堵漏方法,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提高堵漏成功率,在节省钻井时间的同时,减少堵漏材料的消耗,降低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剩余油开采难度加大。结合碳酸盐岩油藏单井注氮气驱油机理,创新提出了井组气驱提高采收率的观点,通过优选9个井组进行试验,效果显著,累计增油3.27万吨。结合井组气驱现场应用和缝洞型油藏地质模型,分析得出了井组气驱的机理认识,并进行了模型刻画。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10区油藏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储集空间发育有孔隙、裂隙和溶洞,油水关系复杂,对后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正确划分缝洞单元和搞清楚井间连通关系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常规连通性分析需要储层、流体等静态数据作支撑,数据不易获取,可操作性差。针对10区的七口井,本文主要利用动态干扰特征,验证各井间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储集体埋藏深、储层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变化大等特点,可借鉴的经验少,大部分高含水单元现有治理手段有限,为保持高产稳产,迫切需要研究注气提高井组采收率的可行性。在深入调研国内外注气开发、注气机理和影响因素等基础上,开展注气开发物理模拟实验,推导出井组气驱开发的理论模型、注气机理,初步得出井组注气的优选原则。并且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论证井组气驱对大尺度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有很好的适应性,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提高油田采收率、控制递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Arps递减分析和模型预测2种方法对塔河油田缝洞单元的可采储量进行计算。由于模型预测不存在递减段选取的问题,因此可以把模型预测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参考,与Arps递减分析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然后再调整递减段,从而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因此建议2种方法结合起来对塔河油田缝洞单元的可采储量进行计算。同时对塔河油田动态储量的递减分析还提出了关于其递减段选取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特点及投入、产出规律,结合现有学者提出的最小经济储量模型,提出缝洞单元最小经济储量的概念,并以折现现金流法为基础,使用经过技术进步因子修正过的贴现因子,建立销售收入估算模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的净现金流量模型,进而推导出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缝洞单元最小经济储量模型,进一步为该类油藏前期投资目标筛选的决策提供快速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特征主要由多期构造运动叠合而形成,因此在储集空间上呈现出不连续、高度离散的状态,最终体现为极强的非均质性。本文以三口井组为基础,确定了井组下不同的高压情况,主要以注水高压出现时间和有无井下作业等进行区分。将缝洞组合细分为三种类型分析,三种缝洞组合的类型能够有效解释典型井组的高压原因,这对之后以这些井组为基础进行注水政策等研究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