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补益类饮料——植物饮料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植物饮料起源概况1.1植物饮料的定义植物饮料指的是以植物或植物提取物为原料,发酵或不经发酵,加工成的饮料制品。植物饮料包含谷物饮料、可可饮料、草本/本草饮料、食用菌饮料、藻类饮料等。本文所述的植物饮料仅限于草本饮料。1.2植物饮料的起源在上古时代,我们的先祖在寻找植物食物时,发现  相似文献   

2.
按照通用的分类方式,饮料产品共可分为11大类,它们所用的原料涵盖了所有可食用资源,这11大类饮料产品分别是:碳酸饮料、包装饮用水、果蔬汁类饮料、茶饮料、蛋白饮料(包括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植物饮料(包括谷物饮料、凉茶等)、咖啡饮料、风味饮料、特殊用途饮料、固体饮料及其它饮料。  相似文献   

3.
蓝莓由于其高营养保健价值近年来多用于饮料加工。目前对蓝莓饮料的研究除了果汁饮料外,主要为发酵型饮料:乳酸菌饮料、醋饮料、复合型饮料。该文概括近几年蓝莓果汁饮料、乳饮料、醋饮料、复合型饮料的研究概况,旨在为蓝莓饮料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饮料工业的重点任务是积极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的饮料产品。鼓励发展低热量饮料、健康营养饮料、冷藏果汁饮料、活菌型含乳饮料;规范发展特殊用途饮料和桶装饮用水,支持矿泉水企业生产规模化;大力发展茶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咖啡饮料、蔬菜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谷物饮料。到2015年,饮料总产量达到1.6亿t,年均增长10%左右,产品结构更加合  相似文献   

5.
孔凡真 《饮料工业》2010,13(5):40-42
1历年来日本清凉饮料产量概述 在日本,所谓清凉饮料是指不含乳酸菌的饮料及牛乳和乳制品的酒精含量小于1%的饮料,包括西红柿汁等蔬菜饮料、果汁饮料、可乐类碳酸饮料、咖啡饮料、茶饮料、矿泉水、苏打水、豆乳、运动饮料和保健饮料等。日本清凉饮料的种类很多,产量也很大。  相似文献   

6.
《饮料工业》2010,13(2):22-22
果蔬饮料是农产品深加工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不断扩大和加快发展,果蔬饮料的发展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课题。技术装备是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关键,是“瓶颈”。我国饮料产品目前主要有碳酸饮料、果蔬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天然矿泉水、纯净水、茶饮料、乳饮料、固体饮料、冷饮和其他饮料等,其中以碳酸饮料为主,其产量占饮料总产量的一半左右。近年来果蔬深加工饮料发展很快。我国饮料产品目前主要有碳酸饮料、果蔬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天然矿泉水、纯净水、茶饮料、乳饮料、固体饮料、冷饮和其他饮料等,其中以碳酸饮料为主,其产量占饮料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7.
正一、关于发酵型饮料的定义和分类按照《饮料通则》(GB/T10789-2015),涉及"发酵"的饮料包括:果蔬汁类及其饮料、果蔬汁(浆)类饮料——发酵果蔬汁饮料、蛋白饮料、含乳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复合蛋白饮料、风味饮料、植物饮料、经过发酵的某类饮料,可称为发酵某类饮料。发酵饮料是指发酵原料添加(或不添加)糖、酸及食品添加剂,经微生物发酵直接制成的,或利用其发酵液  相似文献   

8.
《福建轻纺》2014,(12):7-9
根据《饮料通则》的定义,植物蛋白饮料是指以植物果仁、果肉及大豆为原料,经加工、调配后,再经高压杀菌或无菌包装制得的乳状饮料。业内人士介绍,在分类上,植物蛋白饮料属于蛋白饮料中偏植物性的饮料,因植物蛋白饮料一般使用较具本土特色的植物作为原料,其与王老吉、加多宝这样的凉茶饮料一起被划分为“亚洲特色饮料”,  相似文献   

9.
植物蛋白饮料在饮料行业中是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品类。花生、核桃、杏仁等都有了自己的领导品牌、知名品牌,并且还有创新的植物蛋白饮料不断推向市场:乳饮料也是饮料行业中的一大饮料。其市场占有份额要大于植物蛋白饮料。当植物蛋白饮料与乳饮料混搭的饮料诞生后,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与青睐。其中有一种花生与牛奶混搭的饮料,还产生了饮料行业中的一大知名品牌——银鹭花生牛奶。  相似文献   

10.
各会员单位、有关饮料生产企业、供应商企业及科研院校:近年来,茶类饮料和植物饮料因其"天然健康、功能多样"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并以多元、细分、跨界、创新的产品迅速抢占消费市场。2020年,越来越多的食品饮料企业在布局或加码茶类饮料和植物饮料品类,茶类饮料市场创新不断、新品迭出;植物饮料市场百花齐放、功能多样……随着消费者对咖啡文化认知度的提升以及咖啡类饮料市场的多元创新发展,咖啡类饮料也逐渐成为饮料行业的重要品类。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导刊》2010,(8):49-51
毫无疑问,在饮料加工中,最不可或缺的便是灌装设备;饮料灌装设备伴随着饮料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如今,饮料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饮料品种也越来越多元化,这对饮料灌装技术与设备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饮料灌装设备正朝着高速度、高精度、大型化、多功能化、一体多用、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饮料的灌装过程中,微生物无处不在:空气中、产品设备中、瓶盖中以及饮料自身当中。作为饮料生产企业,必须时刻应对不断增长的挑战,一方面必须不断研发饮料新品种;另一方面必须恪守严格的饮料生产标准并防止饮料变质。在饮料中滋生的酵母菌、霉菌和细菌等对饮料有害的微生物不仅会影响饮料的口味,更为严重的是会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3.
张钟  王奇艳 《饮料工业》2013,16(8):45-50
很多谷物都可以作为饮料原料,例如大米、小米、玉米、谷粒、高粱、小麦、大麦和燕麦等。谷物饮料包括非酒精性饮料和酒精性饮料。一般,谷物饮料生产工艺包括清洗、浸泡、发芽、研磨、过滤、加热及发酵等。不同谷物有着不同的特征,例如感官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化性质及微生物性质等。因此,人们能根据不同谷物特性来开发许多不同的饮料生产技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谷物饮料的研究现状。包括谷物饮料原料的发展现状、谷物饮料的生产技术现状、谷物饮料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1月5~8日,以“2011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CBST2011)”为亮点的饮料行业系列活动将在上海举行。届时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年会、中国饮料行业企业家论坛、中国国际饮料科技报告会、中国饮料行业Bev—Model颁奖盛典等活动将同时举行。2011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CBST2011),作为中国饮料行业的品牌展会,吸引了全世界如英国、德国,  相似文献   

15.
<正>《饮料工业》是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主办的专业性刊物,创刊于1986年,是国内饮料行业唯一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近20年来,《饮料工业》面向国内外饮料生产者、经营者、科技工作者和消费者,致力于饮料行业新信息、新动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报道与推广,积极参与国内外饮料工业的技术、信息交流,为饮料工业的发展而竭诚服务。已成为饮料企业经营决策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必读刊物。为了更好地延伸《饮料工业》杂志的服务,方便作者投稿,提高编辑效率,为业内企业提供科技信息的获取平  相似文献   

16.
《饮料工业》2014,(1):3-4
<正>随着我国饮料行业的装备技术水平、产品研发实力、市场营销能力的不断提升,近30年来中国饮料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13年,在饮料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下,全国饮料总产量年均增速预计将达到17%以上,在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的关口,饮料行业无疑是消费品行业的亮点之一。2014年,饮料行业将依然面临众多挑战,如何通过调整和改变产品结构、提高研发和技术水平、提高市场运营能力、激发行业潜能,将成为行业稳定增速的重要途径。为此,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将围绕包装饮用水、果蔬汁类及其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植物饮料5大品类召开3个专业研讨会。研讨会将面向饮料生产企业、装备、包装、  相似文献   

17.
《食品工程》2011,(3):18-18
2011年11月6日-8日,以"2011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CBST2011)"为亮点的饮料行业系列活动将在上海隆重举行。届时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年会、中国饮料行业企业家论坛、中国国际饮料科技报告会、中国饮料行业Bev-Model颁奖盛典等活动将交相辉映,奏响饮料行业2011的盛大乐章。  相似文献   

18.
《饮料工业》2009,(8):37-37
果醋饮料、陈醋饮料国标正在双双拟订 曾被业内寄望为果汁饮料之后新增长点的醋饮料的发展正面临尴尬。这种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饮料,由于相关国标一直未能出台,造成了准入的“低门槛”,醋饮料市场正面临龙蛇混杂的发展瓶颈。为正本清源,果醋饮料、陈醋饮料国标正在双双制订之中。  相似文献   

19.
去年9月,全国饮料发展论证会在重庆召开,予会的代表们从我国发展饮料工业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到我国饮料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对我国饮料分类提出了如下建议: 代表们认为:经加工制作供人饮用的食品称为饮料。饮料分为酒精饮料和非酒精饮料。非酒精饮料的酒精含量不超过1.0%w/w。非酒精饮料分类如下: 1.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蔬菜饮料、果味饮料、可乐型饮料、苏打型饮料、醇香型饮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饮料新产品开发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提神饮料”、“速效营养饮料”、“代输液饮料”、“养心饮料”、‘’壮阳饮料”、“动力素饮料”、“胎养饮料”等的新产品开发途径,并就其原理、配料及制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