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频道播出系统的设计关键是实现资源共享、它的核心是总控矩阵系统,负责全台内外各种信号的交换、调度、处理、分配、监测,提供全台的总同步基准和标准时间等诸多功能。本文以长沙广播电视局播控中心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为例,阐述了多频道播控系统方案设计的思想、原则及体会。  相似文献   

2.
电台播控系统是电台播出链路的核心,在原有数字化播控系统的基础上本着经济可靠的原则对其进行光纤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改造,使得以单矩阵为核心的播控系统改造为由COMPACT SCORE和MADI-XX构成的异构双矩阵冗余备份播控系统,利用HDsPE MADI声卡与矩阵的连接,实现对重要信号的智能化监测、控制、调度及垫乐。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数字播控系统技术的发展,系统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为更好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监控系统的建设尤其重要。本文首先概述了播控系统智能监控,然后介绍了播出监控系统的需求和目标,最后从信号源监控、上载信号监测、节目技术监控、软硬件及数据的监测、智能化报警功能、日志信息数据分析、其他辅助设备的监控,多方面阐述了新余台的播出智能监控系统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概述了大屏幕显示系统功能及其应用.其次,介绍了目前我台播控系统对播出信号通路监控显示功能现状,结合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广播大厦播控系统智能监控管理需求,阐述了构建数字广播大厦播控系统总控室大屏幕显示系统的必要性.最后,详述了总控室大屏幕显示系统设计方案及其优点.  相似文献   

5.
2007年6月12日投入使用的济南电视台播出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技术平台的多频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全硬盘播出系统,按功能分解,又可分为数据库系统、视频服务器系统、信号调度分配及周边系统、播出分控系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信号调度的角度出发,详述了传统播控信号调度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架构,分析了传统播控信号调度系统的不足,为了满足现代播控系统的规模和要求,提出了总控矩阵+分控矩阵,总控参与播出的信号调度系统架构,在提高播出效率,降低节目播出风险,节省资源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电视总控播出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从系统结构来说,它一般包括以矩阵为核心的总控调度系统,以视频服务器为核心的播出分控系统及上载系统,以数据库服务器为核心的基于网络的播出控制、设备监测和网络管理系统,以及信号技术检测和监看系统。其中,总控系统部分是全台各个技术系统之间,以及台内系统和台外系统之间信号传输交换的枢纽,  相似文献   

8.
广播中心播控系统是广播节目信号传输、播出、监控和运行操作的综合技术平台。播控系统的设计运用了"智能化监测+数字总控系统"的概念,在系统设计上,把系统的先进性和安全可靠性作为整个工程系统设计的生命线,同时突出系统的智能性、安全性、功能的实用性、操作的简易性,并且顾及发展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9.
电视台播控中心的安全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太原广播电视台新播控中心播出系统情况,该系统由总控系统、播出服务器系统、上载审看服务器、编单服务器、一二级存储、监控监播平台、信号收录等系统组成.系统操作方便,信号调度灵活,应急系统完善,无单一崩溃点,留有较大的扩展和升级空间,完全胜任太原广播电视台的播出需求,并通过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技术测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优质播出的顺利进行,播控系统至关重要。从播控系统的系统构成以及软件的系统功能两个方面来着重强调张家港电视台的播控系统是集播出、上载、控制、存储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化系统,具有安全性高、功能强、扩展灵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丁正良 《电视技术》2014,38(6):86-90
全面介绍了含山广播电视台两个频道播控系统数字化改造方案。从播控系统数字化改造的必要性入手,详细阐述了含山台改造后的数字化播控系统的结构与组成,同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播控系统的整体技术架构、核心设备的备份措施以及局域网中播控部分的安全应急措施、技术特点和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波发射台为做好安全播出工作,对全固态PDM发射机输出的高频信号采取监听、监测,信号监听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台技术人员自行设计的信号监听系统成功投入使用,它具有信号源输入显示、高频信号输出显示、音频故障报警、自动切换、外接监听音箱显示控制等功能,可满足中波转播台播出信号监听监测的需要,本文着重介绍该系统电源部分理论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13.
罗娟  刘建军 《电视技术》2021,45(3):55-57
高清播控平台为电视台的现代化构建、发展以及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功能支持。这些技术和功能有利于提升高清播控的播出质量、安全性以及监控能力。现代化的高清播控平台需要结合市场实际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优化,才能满足用户对播控清晰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基于此,分析高清播控平台的建设理念和关键技术,期望能为高清播控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FPGA的音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播电台信号的监控是播出安全的重要保障。为了实现对电台音频信号的远程和本地监控,提出了利用FPGA来处理数字音频信号,并将处理的结果网络化传输的系统方案。文中具体阐述了系统中的音频采集、音频分析、音频切换、网络传输模块和软件的设计,并给出了系统实物图和实际测试结果。测试表明,该系统工作可靠,性能稳定,减轻了电台听音人员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有线传输、人工播报的弊端,利用单片机采集滑坡位移、加速度信息,解析后将数据通过GPRS网络传送至监控系统控制站,控制站负责数据的分析及指令发送。当预警平台接收到控制站发送的报警指令后,将会启动警报器,并向相关人员发送一条预警短信。实践表明:该系统采用无线传输、智能播报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控制站对监控地区的远程实时监测及预警,保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无锡广电集团(台)播出系统是传媒中心工程全台网建设的重点配套项目,在原硬盘播出的基础上实现了全台节目的文件化整备、制作、质检、传输、控制、存储及播出等一系列网络化流程,全面支撑起台内12个频道的自办栏目上载、节目播出及收录、节目单编排、图文字幕编排、与全台各子网的数据通信及管理等诸多业务,并能逐步实现从标清到高清播出的过渡.  相似文献   

17.
史卫华 《中国有线电视》2011,(11):1302-1304
数字电视前端平台建设中,系统监测部分的设计和建设在整个平台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数字电视平台的监测主要分为播出质量的监管、播出信道的监测和播出数据流的监测3个部分。结合海门数字电视前端平台的特点,对海门数字电视前端播出平台监测部分的设计内容作了介绍,为数字电视前端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有线广播在农村的发展,在给基层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播出的风险。传统的有线广播模式和调频广播模式受传输技术的限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安全播出风险,结合实例阐述了这些风险存在的可能,介绍了风险造成的危害。对如何防范播出风险进行探索和实践,将IP数字广播技术应用于农村广播系统,提出了有效的安全播出解决方法,杜绝了广播播控平台和网络传输的播出风险。  相似文献   

19.
从现有基站干节点监控系统存在的缺陷出发,基于中兴公司SDH传输设备的外部告警接口,设计开发通信基站防盗和动力监控设备。该监控设备以中兴SDH传输网管系统的告警监控模块为监控平台,构成基站防盗和动力监控系统,具有门禁、红外、空调被盗、停电以及电池欠压告警等功能,同时介绍了该监控系统的应用情况和效益评估情况。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monitoring the broadcast transmission system is to provide a means of determining how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is performing and where a fault or abnormal condition exists in the transmission chain. The discussion i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onitoring requirements in relation to which signals need to be monitored, where to monitor in the transmission chain, and how often each signal needs to be monitor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quipment required to observe the parameters of essential signals and their attributes such as the NTSC video signal, analogue audio signal, transmitted signal spectrum, power levels, frequency accuracy, received signal spectrum, and BER of a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This paper also emphasises the monitor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ffective, fast, repeatable, and reliable monitoring of the DBS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describes implementation issues such as routing, switching, converting, and interfacing. Finally an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relating to the trouble shooting and the monitoring results affecting the present transmitter station operation and picture quality are addre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