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顾培霖 《砖瓦》2021,(3):29-29
战国时期秦地瓦当战国时期,建筑陶器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筑中所用的各类瓦材数量大增,品种、规格也更加丰富多彩。战国的制瓦业十分发达瓦的品种很齐全,形制也更为合理。瓦表一般都有纹饰,以绳纹最多见。瓦当的纹饰十分丰富,以动物和植物纹样为主,也有云纹、水波纹,山纹和几何纹,为建筑的发展与装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2.
正由《中国古代建筑史》所载"西周已出现板瓦、筒瓦、人字形断面的脊瓦和圆柱形瓦钉。春秋时除板瓦以外,又出现了瓦当,表面有凸起的饕餮纹、涡纹、卷云纹、铺首纹等美丽的纹饰"及著名古建筑学家单士元《故宫营造》中"(陕西)扶风召陈被断为西周中期的遗址出土大量残瓦,其中已有1/2圆弧的筒瓦,并出现了半瓦当"。可见,3000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生活在那  相似文献   

3.
秦文化植物纹饰瓦当的数量、种类最少,仅分布在凤翔雍城、咸阳秦都、西安洪庆堡、临潼芷阳等地,其当面图案最初都饱含着写实主义痕迹,后期由写实到写意、由具象到抽象,由繁到简。演化规律大体与秦瓦当图案演化规律一致,但也有保持传统不变(莲花纹瓦当)的图案和受外来文化影响(动植物纹半瓦当)形成的图案。植物图案除了起装饰作用外,更表达了秦人对发展农业生产、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体现出秦人对自然界植物的认识与崇拜。  相似文献   

4.
<正>瓦当的历史中国的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在春秋晚期发展趋于完善,不同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以动物形象居多,有鹿、四神、鸿雁、鱼及变化的云纹。画面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将画面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瓦当的建筑功能瓦,即圆弧形陶片,用于覆盖屋顶。中国古代的瓦又分为板瓦、筒瓦和瓦当。板瓦仰铺于屋顶之上,筒瓦覆于两行板瓦之间,瓦当又称"瓦头",指陶制筒  相似文献   

5.
<正>镇馆之宝天人合一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天人合一"瓦当,由"金乌神鸟""玉兔蟾蜍"和"益延寿"三枚瓦当组成,出土于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汉武帝延寿宫遗址,寓意"日月同辉、天人合一、多福长寿益延年"。该遗址所出三枚瓦当,当面直径22cm,为汉瓦中罕见巨制,边轮有纹,当面外围饰连珠纹,为汉武帝御用的祈福长寿的延寿宫建筑用瓦。  相似文献   

6.
《砖瓦》2020,(2)
正《砖瓦》2020年第二期封面设计中选用了夔纹大半圆形瓦当和延寿长相思瓦夔纹大半圆形瓦当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在秦始皇陵封土之北,当时曾修建了一座面积约4500㎡的大型宫殿,是专门供秦始皇灵魂饮食起居的  相似文献   

7.
《砖瓦》2020,(10)
正汉代文字瓦当汉代文字瓦当"千秋万岁与天毋极万岁与天毋极"汉代瓦当纹饰的题材十分丰富,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鬼世界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在瓦当图案构成方面,汉代瓦当不仅有中轴线对称结构、辐射圆旋结构,还有任意灵活的结构形式。在文字瓦当中,又多为篆书,也有隶书、楷书。方寸之间,极尽文字变化之能事。  相似文献   

8.
《砖瓦》2020,(8)
正西汉朱雀纹瓦当陕西西安汉代遗址出土西汉中期,轮制技术在制瓦业中应用和发展,泥条盘筑法逐渐被淘汰。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瓦当是瓦的头端,从实用角度分析是为了便于屋顶流水,起到保护檐头的作用。西汉中晚期出现了"四神"瓦当,这与当时的"星象学说"有关,此瓦当便是代表南方的朱雀之象,代表夏季;汉代人将四神视作能避邪求福  相似文献   

9.
砖瓦的文明     
<正>瓦当虽小,却可以描绘万象。瓦当和瓦当装饰的出现,是中华古建筑从初级向高级阶段过渡的重要标志之一。文明之光(二)在砖瓦制造第一次技术革命——用还原法烧制砖瓦诞生的同时,烧结砖瓦的表面也初步具备了装饰功能,出现了蓝纹、绳纹等简单纹饰。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砖瓦表面的纹饰越来越繁复精美。与之相伴,中国砖瓦开始成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而在早期砖瓦之中,最能展现这种装饰文化魅力的,无疑  相似文献   

10.
《砖瓦》2013,(11):114-114
2010年4月28日,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在西安南郊汉宣帝杜陵塬上正式落成,该馆汇集了西周至明清各朝代的各种纹饰瓦当及古砖3000余块,  相似文献   

11.
《砖瓦》2020,(10)
明清时期瓦当在质量和艺术性均达到顶峰,在造型、图案、色彩装饰方面具有创新、极具特色。大体有两种类型——勾头瓦(带当筒瓦)和滴水瓦(带当板瓦)当两种。官式建筑瓦当多为龙纹,民间建筑瓦当图案较多,有动物、植物、文字三种,这些图案纹饰精美的瓦当都是一笔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砖瓦》2021,(8)
正战国时期的瓦当,形制主流为半圆形,上承两周造型,而在当时的秦国,已有更具装饰功能的全圆形瓦当出现。秦国瓦当装饰纹样中,最常见的是风格独特的葵纹,细部极富变化。通常,当面中心有凸起乳丁纹,外侧有模印阳弦纹一道,以乳丁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伸出卷曲臂状弧纹,数目八至九条不等,极富有韵律美感。关于秦汉瓦当中葵纹瓦当的源头,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13.
《砖瓦》2020,(1)
在秦文化动物纹瓦当中有一类较为特殊的瓦当——"(怪)兽纹瓦当",即这些动物形象难以辨识,仅能确定是一种动物,为此结合秦文化相关动物纹及"(怪)兽纹"所展示的动物特征来进行对照分析,对三个存在争议的秦文化"(怪)兽纹"瓦当图案进行考释,结合文献将其定名为"蛟纹"瓦当、"四雄雉(鸡)"纹瓦当和"佚牛"纹瓦当。  相似文献   

14.
王勇坚 《山西建筑》2014,(29):233-236
介绍了滇南古建瓦当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对瓦当装饰的类型及分布地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寿字纹瓦当、虫兽纹瓦当、植物纹瓦当及抽象纹瓦当的图案寓意,见证了古滇南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3)
瓦当纹样属于民间工艺美术的范畴,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有机结合体。该文在阐述西和县张庄村瓦当纹样的基础上,主要探讨当地瓦当纹样的类别,通过分析瓦当纹样的制作、种类、寓意,阐述该地区瓦当纹样的艺术特点及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砖瓦》2021,(9)
正此瓦当为罗振玉《秦汉瓦当文字》卷一著录,云出自栎阳。直径16.5cm,边轮宽1.5cm,当厚2.5cm,当心乳钉纹外区以双线十字分为四格,自右向左直书篆体"汉并天下"四字,字外弦纹一周,为西汉中晚期物。西汉的文字瓦当当面布局比较规整,  相似文献   

17.
北朝青州地区儒释道三教互动互融,形成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地域文化,当时的兽面瓦当就生动演绎了三教交融的文化现象。本文首先借鉴类型学研究方法,对北朝青州地区兽面纹瓦当进行类型分析;其次从构成形态、元素类型和刻画手法3个角度分析儒、释、道文化在纹饰中的表现,对文化源流进行探析;最后得出结论,北朝青州佛教、道教的发展成熟在兽面瓦当中表现为“龙莲组合”形制和“阴阳相成”刻画手法的程式化,卷云纹的大量出现是此时期儒学生命力尚存的表现,以此形成北朝兽面瓦当独特的“青州样式”。  相似文献   

18.
《砖瓦》2020,(9)
正宜兴陈曼生制半瓦当式紫砂壶秦砖汉瓦历来便是名贵之古玩,清代中叶时期尤受文人推崇。在文人聚集的江南地区,此风更是尤为兴盛。模仿古代器物,是紫砂壶的造型来源之一,瓦当壶为仿汉代瓦当式样,造型独特,一般壶体呈瓦当状,造型以几何线条为主,成型规范有致,线条流畅准确,壶身多有铭文。  相似文献   

19.
秦东陵出土"芈字纹"瓦当在美国展出后引起学术界热议,该瓦当图案此前曾被定为"锚纹"、"花苞纹",但都不准确。在分析单体图案的基础上结合秦文化瓦当图案构成规律,考释其实为一种树叶纹——或来源于枳树(臭橘)。  相似文献   

20.
马岸奇 《砖瓦》2017,(1):10-16
2016年末,伴随着新年的悄然临近,《砖瓦》杂志社团队由主编邹基带领,一行来到位于西安郊区的秦砖汉瓦博物馆,开启了探索砖瓦古文化之旅。“秦砖汉瓦”是华夏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博物馆收藏展示西周至明清各个时期、各种纹饰的瓦当和古砖逾4600块,展现了中国古建筑的非凡成就。其中镇馆之宝“天人合一”与“四神”瓦当,全国范围内仅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国人使用砖瓦的历史源远流长,宝鸡陈仓区桥镇遗址发现的筒瓦,将瓦的诞生时间提前至4000多年前的龙山时期,砖瓦作为建筑及装饰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衍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脉内涵丰富、品类繁多而自成体系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