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吕永根  吴东 《炭素》1998,(3):21-23
含有3.7wt%PI的煤焦油在450℃下聚合不同的时间,用XRD测试所得到的中间相炭微球的微晶参数,结果发现中间相炭微球的微晶结构与炭微球的收率及其中的杂原子含量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煤焦油聚合制备中间相炭微球过程中,原料中PI的含量及聚合条件对中间相炭微球的球径及球径分布的影响。发现中间相炭微球的球径,随原料中PI的含量增加而减少,球径分布变窄,随聚合时间的延长,所产生的中间相炭微球球径增大,球径分布变宽。通过控制原料中一次PI的含量及聚合条件,获得较窄粒径分布的中间相沥青炭微球。  相似文献   

3.
含有3.7wt%PI的煤焦油在450℃下聚合不同的时间,用XRD测试所得到的中间相炭微球的微晶多数,结果发现中间相发微球的微晶结构与炭微球的收率及其中的杂原子含量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以煤沥青为原料,采用热聚合方法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研究热聚合温度370-385℃、聚合时间2h反应条件下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外添加氧化石墨烯对中间相炭微球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中不溶物组分对中间相炭微球形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380℃热聚合条件下,能够制备出粒度分布较均匀、粒径为0.5μm-2.0μm的炭微球,而无喹啉不溶物的精制沥青,没有得到球形结构的碳材料。  相似文献   

5.
添加石墨对中间相炭微球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海  胡成秋 《炭素技术》2005,24(1):6-10
以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天然鳞片石墨为添加剂,采用聚合法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研究了天然鳞片石墨添加量对中间相炭微球形成及生长的影响,发现在相同热处理条件下,添加石墨有使微球直径减小、分布均匀的趋势。添加一定量的石墨使中问相炭微球的收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350℃的馏分油为原料,加氢精制剂和加氢异构剂为催化剂,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制备航空特种喷气燃料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液体空速对喷气燃料收率及性质的影响,获得最优工艺参数:温度360℃、压力12 MPa、空速0.4 h-1。将所得加氢产品油中195℃~265℃馏分作为特种喷气燃料,其中环烷烃和异构烷烃质量分数分别为62.43%和21.84%,几乎不存在芳烃类物质,且其各项指标均满足GB 6537—2018《3号喷气燃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低温煤焦油催化加氢制备清洁燃料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低温煤焦油460 ℃以下馏分为原料,在30 mL小试加氢反应装置上对其进行加氢改质,制备清洁燃料油.加氢反应过程中系统压力为8 MPa~15 MPa,反应温度为400 ℃~460 ℃,氢/油体积比为1 800~2 000,煤焦油原料全部转化,产品油平均体积收率大于106%,进一步分离后获得汽油馏分(≤170 ℃)和柴油馏分(>170 ℃),其中汽油馏分和柴油馏分分别占总体积的22.75%和77.25%(该比例随不同煤焦油来源而不同),无任何尾油残留,且均达到国家标准中93#汽油和0#柴油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此外,煤焦油和产品中硫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产品油中硫的含量大大降低,完全可以达到清洁燃料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以煤液化沥青为原料,炭黑、石油焦、石墨和针状焦为成核剂,在410℃恒温5h条件下,采用热聚合法制备中间相炭微球,并研究四种成核剂在相同热处理条件下得到的中间相炭微球,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以炭黑和石墨为成核剂可以制备得到粒度分布均匀、表面形貌较好的中间相炭微球.由电性能测试结果可知,首次可逆容量和首次效率分别为353.9mAh/g与92.9%和346.5mAh/g与92.6%.对比商品化中间相炭微球指标,发现以炭黑和石墨为成核剂制备得到的中间相炭微球,其性能与国内同类产品的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9.
中低温煤焦油制备火箭煤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360℃的馏分油为原料,NiMo/Al2O3为催化剂,在实验室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加氢试验。考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空速对产品收率及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及较低空速有利于提高加氢产品油中火箭煤油收率。将所得加氢产品油中(192~255)℃馏分作为火箭煤油产物进行检测分析,各项指标均满足GJB8087-2013(液体火箭发动机用煤油安全应用准则)要求。以煤焦油为原料制备煤基火箭煤油,不仅为煤焦油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同时拓宽了火箭煤油的生产来源。  相似文献   

10.
添加对甲苯磺酸对中间相炭微球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温煤沥青为原料,在对甲苯磺酸(PTSA)不同添加量下,420℃恒温2h热缩聚制备中间相炭微球.利用元素分析、激光粒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研究了对甲苯磺酸添加量对中间相炭微球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煤沥青中添加PTSA可以提高中间相炭微球的收率和C/H;中间相炭微球的平均粒径随PTSA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添加量约1%时,所得中间相炭微球粒径小,尺寸分布窄,球形度好.  相似文献   

11.
以中低温煤焦油360℃的馏分油为原料,Ni-Mo/γ-Al2O3为催化剂,在小型固定床单管加氢反应器上进行加氢实验。在压力13 MPa、空速0.4 h-1、氢油体积比1 700∶1和反应温度370℃工艺条件下进行催化加氢反应,通过对原料油和加氢产物的GC-MS的检测结果分析,确定了酚类、萘类、联苯类和菲类化合物的加氢转化路径,得到煤焦油馏分油中主要化合物的加氢反应网络。  相似文献   

12.
惠友权  王剑  向柠  梁静  路勇 《炭素技术》2011,30(5):10-13
对煤加氢热解物所得精制沥青的中间相转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440℃、1 MPa下保温6 h即可形成广域流线型中间相组织,说明融并性能良好;在常压、420℃、6 h的热处理条件下,添加1%炭黑,制备出了表面光滑、球形度好、粒径集中的中间相炭微球。该精制沥青可以作为高性能炭材料的优良前躯体。  相似文献   

13.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distillate fractions with boiling points of to 180, 180–230, and 230–280°C separated from undehydrated coal tar from OAO Altai-Koks was stud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 list of identified aromatic compounds (including N-, O-, and S-containing compounds) and their alkyl derivatives is given. It was found that, upon the complete processing of tar with the recirculation of residual raw materials at the stage of coking and its hydrogenation refining in the presence of suspended Mo- and Ni-containing catalysts and a hydrogen donor (tetralin), the yields of chemical products were the following (wt %): coke, 50–55; absorption oil, 9–12; benzene, naphthalene, tetralin, dimethylnaphthalenes, and other hydrocarbons, 25–30; BTX fraction 4–5; and C1-C4 and CO2, 10–12.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最近几十年国内外对煤沥青的主要分析方法和以它为原料在制备沥青基中间相、中间相炭微球、针状焦、活性炭、泡沫炭和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基体方面的研究和进展,展望了其在材料领域潜在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LH-03型中馏份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H-03型催化剂是针对国内大量掺炼国外高硫原油,导致馏份油硫含量超标,而专门研制出的新一代中馏份油加氢精制专用催化剂。该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脱硫、脱氮活性及较好的芳烃饱和性能。本文介绍该催化剂对精蜡、粗蜡、轻柴油及催化柴油的加氢精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唐超  朱晓露  王剑  路勇 《炭素技术》2011,30(5):21-24
在一种普通煤焦油沥青中,加入几乎不含喹啉不溶物(QI)的一种新型沥青,作为共混沥青。利用普通煤焦油沥青和共混沥青,分别经分离制备得到炭微球。利用反射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仪等表征手段进行分析,发现用共混沥青制备得到的中间相炭微球(MCMBs)为复杂的未定义结构,球形度好,表面较光滑,整体粒径分布更加均一。  相似文献   

17.
梁盛坚 《广东化工》2010,37(1):137-140,151
重质糠醛精制装置是以糠醛为萃取溶剂,以减二、减三、减四馏份油和丙烷轻脱油为原料油的溶剂精制装置,通过糠醛萃取,得出主产品精制油和副产品抽出油,同时在生产中产生一定量的相对较轻的携带油,携带油中含有润滑油理想组份和糠醛[1]。该装置通过对携带油的回炼点的工业试验,找出携带油回炼的最好回炼点,回收携带油中的油和糠醛,为企业多创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中低温煤焦油轻油和重油为实验原料,采用常压蒸馏获得170~200℃、200~240℃、240~270℃、270~300℃、300~320℃、320~340℃、340~360℃和360~390℃煤焦油馏分油;利用配有油品加氧制冷进样系统的ICP-OES测定了21种微量元素在馏分油中的含量,考察了不同馏分油中元素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在原煤焦油中,未发现Ag、Mg、Mo、Na、Ni、Fe、Mn、Cr及Ti元素,含量较高的元素有Sn、P、Al、Pb、Si,其中Sn元素在轻油和重油中的含量分别为11.78μg/g和14.04μg/g;在所有馏分油中,未发现Al、Mo、Fe、Mn、Cr及Ti元素,含量比较高的元素有Si、Sn、Na、Zn、Pb,特别是Si、Na、Sn、Zn、Ni、Pb及B元素可以有效富集于馏分油中。可能的原因是Ca、Fe、Mg、Al等金属以不同的盐类形态存在,在煤焦油脱水及<170℃蒸馏过程中,这些金属盐类会被部分带出,导致其在馏分油中的含量未富集或未检出;通过关联金属元素在馏分油中的分布与其组成的关系,馏分油中元素的分布可能与酚类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蒸馏温度等相关。酚类化合物及杂环化合物可能与Ag、B、Cu、Mo、Sn、Na、Zn、Ca、Pb等金属形成络合物或卟啉配合物,蒸馏温度一方面可以破坏Sn、Cd、Pb、Zn、Cu、Ca、Pb等元素在馏分油中的结合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这些元素与馏分油中的含氧、含氮等化合物更好地发生化合反应,进而影响金属元素在馏分油中的含量分布。  相似文献   

19.
The results of the catalytic hydroconversion of oil shale pyrolysis tar in the presence of in situ and ex situ synthesized ultradispersed and nanosized MoS2 particles in a flow reactor at a hydrogen pressure of 7MPa, a temperature of 430–450°C, a feed space velocity of 1–2.9 h–1, and an H2/feed flow ratio of 1000 L(NTP)/L with and without recycling the unconverted residue are reporte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hydroconversion under which the yield of distillate fractions was 91.9 wt % on a raw material basis are proposed. It is shown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refined synthetic oil makes it possible to use it in traditional petrochemic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20.
中低温煤焦油加氢技术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珍  李稳宏  胡静  李冬  刘存菊  李斌 《应用化工》2012,41(2):337-340
对国内几种主要的中低温煤焦油加氢技术——固体热载体热解-全馏分加氢工艺、煤气化焦油-宽馏分加氢工艺、块煤干馏-延迟焦化-焦油加氢工艺以及VCC工艺等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由于这一领域仅仅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因此各个技术各有特色,然而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日趋完善,煤热解耦合煤焦油加氢领域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不但可缓解石油资源紧缺的压力,而且可有效的解决煤热解行业只焦不化、污染环境等长期以来困扰焦化行业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