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明 《建筑节能》2001,29(4):26-29
本文从技术经济角度对蒸养和免蒸粉煤灰砖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比较 ,并论述了基于简化制砖工艺的粉煤灰砖专用胶结料的生产工艺与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蒸养与免蒸粉煤灰砖的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明 《房材与应用》2001,29(4):26-29
本文从技术经济角度对蒸养和免蒸粉煤灰砖的优势进行了比较,并论述了基于简化制砖工艺的粉煤灰砖专用结料的生产工艺与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1)
本文结合某工程蒸养混凝土施工,对蒸养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入模温度控制、蒸养制度的确立与控制及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情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高强预应力管桩常采用蒸汽蒸压养护工艺进行制备,但该工艺成本昂贵、耗时较多、消耗能源大、污染环境。免压蒸技术可以实现高强预应力管桩生产工艺的简化,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降低生产成本。而高强预应力管桩免压蒸技术的实现主要由混凝土配合比以及蒸养制度决定,因此,研究了蒸养制度对免压蒸高强管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静停时间为4 h,升温速度为20℃/h,恒温温度为90℃,恒温时间为8 h,经过蒸养后混凝土抗压强度可达94.9 MPa,折压比达到0.123,具备很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5.
蒸养混凝土的毛细吸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ISAT(initial surface absorption test)方法,试验研究了蒸养混凝土的毛细吸水特性,调查了胶凝材料组成、养护条件以及蒸养工艺对蒸养混凝土毛细吸附系数的影响,并探索了相应影响机制及降低蒸养混凝土毛细吸水性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相对于标养条件,蒸养混凝土由表及里不同位置呈现更大的毛细吸水梯度;混凝土暴露表层的蒸养效应是导致其毛细吸水梯度增大的主要原因;采用粉煤灰、矿渣及硅灰复掺技术、对蒸养后的混凝土进行后续水养以及在蒸养过程中对暴露表层进行保湿覆盖处理均能减少蒸养混凝土的毛细吸附系数,降低蒸养混凝土由表及里的毛细吸水梯度.  相似文献   

6.
段俊杰  蒋树勤  林福宽 《市政技术》2022,(11):124-129+160
正交异性钢-UHPC组合桥面板是解决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病害的有效手段,但现有施工工艺多采用蒸养工艺,工序繁多、施工周期较长。在对蒸养、免蒸养等不同UHPC试件进行强度试验、干燥收缩试验的基础上,对免蒸养UHPC钢桥面铺装层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对免蒸养工艺的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流程、操作要点与质量控制等进行了详细论述。试验结果表明:免蒸养UHPC较蒸养UHPC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有所降低,但均能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在正交异性钢-UHPC组合桥面板施工过程中采用免蒸养UHPC可降低施工难度,免去蒸养设备及相关措施,减少施工环节,降低施工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免蒸养粉煤灰水泥保温砌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以粉煤灰、早强型硫铝酸盐水泥为基材,通过化学发泡、自然养护生产的免蒸养粉煤灰水泥保温砌块的原材料组成、工艺流程、产品性能及应用。该砌块具有生产工艺简单、质轻、导热指数小于吸水率低、干缩小等特点;在工程中可用作建筑物屋面保温及墙体,是应用前景良好的绿色节能建材产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在PHC管桩免蒸养生产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促进了PHC管桩的绿色生产,简化了PHC管桩的生产工序,极大地促进了PHC管桩生产工艺的进步.PHC管桩的免蒸养生产工艺主要通过加入减水剂和早强剂、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掺入掺合料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高压蒸养和免高压蒸养两种不同养护工艺生产的PHC管桩,本文开展了PHC管桩的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采用两种不同的测试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养护工艺的PHC管桩放张、混凝土收缩徐变和钢棒松弛等各阶段的预应力损失,对比分析了养护工艺对PHC管桩预应力损失的影响,为准确计算其极限承载力提供了必要的试验依据,并验证了两种...  相似文献   

10.
蒸养粉煤灰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智敏  谢友均  刘宝举 《混凝土》2003,(8):25-27,48
本文主要采用对比试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粉煤灰掺量、水胶比对蒸养混凝土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抗折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水胶比时,掺量为20%粉煤灰的蒸养混凝土28天抗压、劈拉强度可与基准蒸养混凝土的相近。且比基准标养混凝土的高,后期强度发展优干基准蒸养、标养混凝土。掺入粉煤灰后,蒸养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有较大幅度提高。水胶比对蒸养粉煤灰混凝土的影响规律与普通混凝土相似。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结构竖向荷载和水平向屈曲临界荷载的相互影响,分析了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结构水平临界荷载计算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其特征屈曲临界荷载计算的具体过程,通过算例分析,得到了某一结构竖向荷载和水平向临界荷载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稳定区的概念及判断实际结构稳定性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小波 《山西建筑》2010,36(34):92-94
结合工程实际,探讨了土性强度相差悬殊的丘陵地带某人工高切坡的稳定性问题,对卸荷以后土层的临界高度进行了计算,并用FLAC3D有限元进行了模拟,得到了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移,对同类型高切坡的稳定分析及治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聚 《山西建筑》2012,38(2):82-82,125
以太钢焦化厂直径21 m的储煤罐施工为例,探讨了筒身滑模施工过程中模板系统水平度与垂直度的控制方法,分别介绍了模板系统水平度的测量方法、控制方法,并对垂直度的测量与控制作了具体阐述,为今后储煤罐工程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沟槽式高填黄土明洞卸载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不同卸载措施下沟槽式高填黄土明洞垂直土压力、土体沉降变化规律,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不同方案下的卸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增大填土边坡坡角、明洞顶设置低压实土、铺设土工格栅、提高明洞两侧填料压缩模量可减小明洞洞顶土压力,其中,增大边坡坡角卸载作用最优。与无边坡相比,明洞洞顶垂直土压力卸载率可达20.6%,若与低压实土形成的土拱效应及土工格栅的“提兜效应”相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明洞洞顶垂直土压力。同时,填土高度较低时,垂直土压力接近均匀分布;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大,垂直土压力分布曲线随距明洞中轴线距离的增加呈先减小后稳定的趋势;低压实土的设置使明洞顶虚实土接触附近垂直土压力分布曲线出现突变。研究成果可为沟槽式高填黄土明洞卸载措施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cutter clearance angle on variation of depth of cut and cutting process with an actuated disc cutting(ADC). ADC is a cyclic cutting method with two main characteristics:(i) a disk-shape cutter is used to attack the rock in an undercutting mechanism; and(ii) the cutter is dynamically actuated as it is moved across the rock. Hence, the cutting process of such system is periodic, each recurrence known as actuation cycle. The first ADC model, developed in 2016, represented an idealization of the technology with a flat disc cutter, where no clearance angle was considered.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disc and the rock was, therefore, computed only on horizontal x-y plane, ignoring the effect of normal component of the force acting on cartridge.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study that incorporates the cutter inclination angle in derivation of cutter/rock interface laws. It extends the proposed kinematic and geometry based model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variable depth of cut in estimating the forces associated with cutting in one actuation cycl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Wobble to test the predictions of the improved model at various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model predictions are match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are analysed.  相似文献   

16.
原生裂纹对煤岩剪切破坏宏细观演化规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主研发的煤岩细观剪切加载试验装置,开展不同加载速率剪切载荷作用下,含水平和垂直表面原生裂纹煤岩的裂纹开裂扩展时空演化模式、宏观裂纹形态及细观裂纹贯通机制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平表面原生裂纹影响煤岩宏观裂纹发育数目,破坏后宏观形态呈H型或H+L型,而垂直表面原生裂纹对宏观裂纹发育数目无影响,破坏后宏观形态呈L型;原生裂纹对新裂纹发展演化的影响限于预定剪切面附近局部区域内,位于预定剪切面远处的原生裂纹,以及煤岩岩样制作中在预定剪切面远处产生的岩样缺损,其形态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未对剪切面附近宏观裂纹发育产生明显影响;在预定剪切面附近,后期产生的宏观主裂纹会引起前期右侧产生的裂纹受压而闭合,预定剪切面左侧的非贯通垂直原生裂纹,对宏观主裂纹的起裂、扩展无影响;细观分析表明,水平表面原生裂纹使煤岩局部破坏模式复杂多样化,包括压破坏、拉破坏、剪破坏及组合破坏模式,导致裂纹开裂位置可能出现在煤岩中部原生裂纹处,而垂直表面原生裂纹对煤岩破坏模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高宽比的混凝土竖向构件在水平力作用下构件顶端水平位移的分析,得出不同高宽比的混凝土竖向构件在水平力作用下,产生的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在总水平位移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并且得出随着竖向构件高宽比的增大,构件顶端的水平位移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竖向正方形锚板水平极限拉拔力学机理和承载力理论研究存在人为区分浅埋、深埋,但界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对其开展了破坏机制分析和极限承载力三维统一理论解的研究。通过板前四棱锥土核在垂直于板平面的竖直面和水平面投影三角形的形状演化来分别反映竖向和水平向破坏机制随土性、埋深比等因素变化的对称性;构建了竖向正方形锚板水平极限拉拔的三维统一力学模型;依次取不同受力体进行极限力学平衡分析;推导了拉拔极限承载力三维统一理论解。与其他理论方法、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表明:新的力学模型很好地实现了一个模型来反映不同埋深比范围破坏机制的连续变化规律,无需再人为区分浅埋和深埋;统一理论解计算结果不仅与室内模型试验数据符合的很好,也和现场、大尺寸室内试验数据吻合;较3种国外方法计算结果更加接近于实测值,且具有更小的离散性,平均值总体上偏于安全,在4种方法中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9.
韩荟  石雅清 《山西建筑》2012,38(18):172-174
通过对北仑高架桥侧位喂梁方式以及横移转纵移喂梁方法的研究,确定了该施工工艺,对施工原理、施工步骤及安装注意事项作了介绍,有效的提高了架梁的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接缝形式(水平接缝、竖向接缝、竖向和水平接缝)的凹槽浆锚连接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完成1片现浇剪力墙和3片不同接缝形式的预制剪力墙拟静力加载试验,分析了不同接缝形式对预制墙体破坏过程、破坏特征、滞回性能、承载力、延性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片墙体的破坏形式均为受弯破坏;水平接缝装配式剪力墙在峰值荷载前受力性能与现浇剪力墙基本相似,峰值荷载后随着水平接缝处结合面的开裂,水平接缝装配式剪力墙承载力和刚度退化较快;竖向接缝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总体上符合规范GB 50011—2010抗震要求,其延性略低于现浇剪力墙,且预制墙体竖向接缝的后浇部分利于结构的耗能;同时采用竖向和水平接缝装配式剪力墙的峰值荷载与竖向接缝剪力墙的基本一致,而极限位移较现浇剪力墙的低27%,其竖向接缝后浇部分的钢筋配筋率影响剪力墙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