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由10 g/L NiCl2·6H2O、30 g/L NH4Cl和350 g/L Ni(NH2SO3)2·4H2O(氨基磺酸镍)组成的镀液(p H=3.8),在温度25~45°C和电流密度3 A/dm2的条件下电镀30 min,获得镍电极。研究了镀液温度对镍镀层表面形貌和析氢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温度为35°C时,镍镀层结晶最细致,电催化析氢性能和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2.
在Cu–Ni合金电镀液(由NiSO4·6H2O 174 g/L、CuSO4·5H2O 16 g/L、Na3C6H5O7·2H2O 87 g/L和CH3COONa 10 g/L组成)中添加0~5 g/L硼砂(Na2B4O7·10H2O),对比了硼砂质量浓度不同时铜基材上所得Cu–Ni合金镀层的外观、厚度和表面形貌。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和Tafel曲线测试研究了硼砂质量浓度对电镀Cu–Ni合金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添加1~5 g/L硼砂对沉积速率影响不大,但能够提高Cu–Ni合金镀层的均匀性、致密性和平整性,进而改善其耐蚀性。随电镀液中硼砂质量浓度增大,Cu–Ni合金镀层的耐蚀性先改善后变差。当硼砂质量浓度为3 g/L时,Cu–Ni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最佳,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以电阻率为性能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化学镀 Ni-W-P 的镀液配方进行优化,得到最优配方与工艺为:NiSO4·6H2O 15g/L,NaH2PO2·H2O 25g/L,Na2WO4·2H2O 10 g/L,Na3C6H5O7·2H2O60 g/L,C3H6O35 mL/L,NH4Cl 30g/L,pH = 9,温度 88℃,时间 2 h。采用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等研究了Ni-W-P 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显微硬度等性能。在最佳配方与工艺下,化学镀 Ni-W-P 的镀速为 6.9 μm/h,所得Ni-W-P 合金镀层的电阻率为 204.7 mΩ·cm,为典型的非晶态结构,表面均匀分布着大小不一、致密的胞状结构,镀层与基体之间结合力牢固,显微硬度高于 Ni-P 镀层,耐磨性和耐蚀性均优于 Ni-P 镀层。  相似文献   

4.
采用氨羧配位体系无氰镀液对30Cr Mn Si A钢电镀镉。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CdCl2·2.5H2O 40~50 g/L,NH4Cl 180~220 g/L,氨三乙酸60~80 g/L,乙二胺四乙酸20~30 g/L,NiCl2·6H2O 50~300 mg/L(即Ni2+12.3~74.1 mg/L), pH 6.5~7.5,室温,电流密度1 A/dm2,时间15~25 min。通过阴极极化曲线测试、循环伏安分析和霍尔槽试验研究了Ni2+质量浓度对镉电沉积行为和镀液均镀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光泽度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和塔菲尔曲线测量分析了Ni2+质量浓度对Cd镀层外观、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添加适量Ni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d镀层的外观和耐蚀性,但对其他性能的影响不明显。Ni2+不宜单独用作无氰镀镉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5.
以柠檬酸钠为主要配位剂,乳酸、甘氨酸、硫酸铵分别为辅助配位剂,在硬铝上二次浸锌后化学镀Ni-W-P合金。基础镀液和工艺条件为:NiSO4·6H2O 20 g/L,Na2WO4·2H2O 20 g/L,NaH2PO2·H2O 30 g/L,CH3COONa·3H2O 20 g/L,硫脲2 mg/L,pH 8.0,温度85℃,时间1 h。研究了不同配位剂组合对化学镀Ni-W-P合金沉积速率及镀层显微硬度和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30 g/L柠檬酸钠+10 mL/L乳酸时,所得镀层的孔隙率最低,为0.63个/cm2;使用30 g/L柠檬酸钠+10 g/L甘氨酸时,镀层的显微硬度较单一使用柠檬酸钠时有所提高;使用30 g/L柠檬酸钠+25 g/L硫酸铵时,沉积速率最高,为14.69 mg/(cm2·h),镀层的显微硬度高达786.9 HV。  相似文献   

6.
以2024铝合金为基体,开发了环保的直接化学镀镍工艺。研究了前处理工艺、镀液pH和温度对化学镀镍的影响,得到较佳的工艺为:先采用10%(体积分数)盐酸+10 g/L Na2Mo O4溶液室温酸洗1~2 min,再采用10 g/L NaOH+25 g/L Na2Mo O4溶液室温活化5 min,最后采用由Ni SO4·6H2O 25 g/L、NaH2PO2·H2O 30 g/L、Na3C6H5O7·2H2O 15~20 g/L、丁二酸5~10 g/L和复合稳定剂3~5 mg/L组成的镀液在pH=4.4、温度为86℃的条件下化学镀Ni–P合金。在较佳条件下所得到的Ni–P合金镀层均匀致密,P质量分数为12.42%,为高磷非晶态合金镀层,结合力合格,显微硬度为498 HV,耐蚀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和紫铜为基体,采用丁二酸钠-乙酸钠复合配位体系化学镀镍。通过正交试验对化学镀镍液进行优化,得到较优的配方为:NiSO4·6H2O 20 g/L,NaH2PO2·H2O 10 g/L,CH3COONa 9 g/L,丁二酸钠5 g/L,乳酸6 g/L,苹果酸4 g/L。采用该镀液在温度70°C、pH=5的条件下对FPCB化学镀镍70 min,所得镍镀层呈非晶态结构,厚度约为3μm,磷质量分数为7.263%,耐蚀性较优。  相似文献   

8.
在由FeSO4·7H2O 30 g/L、Co SO4·7H2O 30 g/L、H3BO3 30 g/L和抗坏血酸1 g/L组成的Co–Fe合金镀液中添加10 g/L自制纳米Zr O2溶胶,电沉积得到Co–Fe–Zr O2复合镀层。研究了电流密度对Co–Fe–Zr O2复合镀层微观结构、厚度、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电流密度从5 mA/cm2增大到30 mA/cm2,Co–Fe–ZrO2复合镀层的晶粒细化,ZrO2颗粒复合量、厚度和显微硬度均增大,耐蚀性先改善后变差。当电流密度为25 mA/cm2时,Co–Fe–ZrO2复合镀层的厚度为18.6μm,显微硬度为349 HV,表面平整致密,耐蚀性最佳。  相似文献   

9.
采用磁场辅助电沉积法在低碳钢表面上制备了纯Ni镀层和Ni–纳米SiC复合镀层。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iSO4·6H2O285 g/L,NiCl2·6H2O28 g/L,H3BO3 25 g/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80 mg/L,纳米SiC(平均粒径35 nm) 0 g/L或7 g/L,pH 4.8,温度46℃,电流密度5.5 A/dm2,占空比30%,磁场强度0.2 A/m或0.4 A/m,时间30 min。对比了纯Ni镀层和Ni–纳米Si C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分析了磁场强度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 A/m磁场强度下所得Ni–纳米SiC复合镀层比相同磁场强度下制备的纯Ni镀层更均匀细致,显微硬度更高,耐磨性更强。增大磁场强度至0.4A/m时,Ni–纳米SiC复合镀层的性能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在含有TiO2颗粒的氨基磺酸体系镀镍液中通过电沉积制备了Ni/TiO2复合镀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镀层进行表征的结果显示,TiO2颗粒成功地沉积在镍镀层中,并改变了镍镀层的表面微观形貌和相结构。通过极化曲线、塔菲尔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计时电位曲线等电化学测试考察了不同TiO2质量浓度下所得Ni/TiO2复合镀层的析氢活性和稳定性。与Ni镀层相比,Ni/TiO2复合镀层显示出更高的析氢催化活性。TiO2表面存在的羟基有利于析氢反应中氢吸附原子的形成,提高了析氢反应速率。在10 mA/cm2的阴极电流密度下,以6 g/L TiO2制备的复合镀层表现出较低的析氢过电位(310 mV),具有最高的析氢活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于镍价的飙升,镀镍成本大幅上升、为了减少镍的用量,电镀行业十分重视对节镍、代镍电镀工艺的研究。简要介绍了已开发的多层镍电镀工艺、铜锡合金、铜锌合金、锌铁合金、镍铁合金等代镍工艺,以及厚(薄)铜薄镖电镀工艺。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镀镍层产生毛刺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和预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球形镍氧化物为原料,研究了制备高纯硫酸镍的方法。首先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球形镍氧化物的主要成分进行表征,确认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镍;其次对球形镍氧化物浸取制备较高纯度的硫酸镍条件进行了优化,确立了硫酸浓度为1.84 mol/L、反应温度为200 ℃、固液比为0.3 g/mL、反应时间为6 h为最优反应条件;最后利用高温条件下(250 ℃)获得的一水合硫酸镍固体,提出了将其再次溶解生产pH和镍浓度可控的高纯硫酸镍溶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分光光度法测定光亮镍及珍珠镍镀液中的镍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邱山  邱星初 《电镀与涂饰》2001,20(1):44-45,49
光亮镍和珍珠镍镀中镍的测定定通常采用EDTM滴定法,该法选择性低,易造成环境污染,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探讨了测量波长,硫酸浓度及干扰元素等的影响,该法在镍含量为0-200mg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测量结果准确,能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光亮镀镍液中硼酸和氯化镍的测定方法。采用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镍及其它阳离子后,分别用氢氧化钠和硼酸银滴定硼酸和氯离子,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6.
硫酸镍煅烧可以产生镍氧化物,作为制备氧化镍的原料。以六水硫酸镍为原料,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了其煅烧过程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镍煅烧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7~250 ℃)及第二阶段(250~600 ℃)为脱水阶段;第三阶段(600~900 ℃)为分解阶段。在煅烧温度为850 ℃、煅烧时间为30 min、粒度为74~147 μm条件下,硫酸镍煅烧产物为氧化镍。  相似文献   

17.
硫化镍矿中镍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一种战略金属,镍广泛应用于不锈钢、特殊金属合金、二次电池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无钴高镍”发展趋势,对镍的需求量持续攀升。然而,我国镍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6%,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针对镍冶炼主要原料的硫化镍矿开采、富集较为困难,传统冶炼方法存在回收率低、环境风险高等瓶颈问题,本研究在分析硫化镍矿矿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硫化镍矿中镍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镍的回收率、物质和能量消耗、环境影响等因素,提出了强化硫化镍矿中镍提取技术研发的建议,同时对硫化镍矿中镍提取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Nickel oxide was prepared by the decomposition of nickel hydroxide and then the nickel oxide was reduced to form the nickel catalyst. The properties of the nickel oxide and the reduced nickel were studied in relation to the enantio-differentiating ability (e.d.a.) of a tartaric acid-NaBr-modified reduced nickel catalyst. The modified nickel catalyst prepared from nickel oxide with less non-stoichiometric oxygen produced a high e.d.a. for the hydrogenation of methyl acetoacetate. The high crystallinity of the nickel oxide and the resultant nickel would be required to attain a high e.d.a.  相似文献   

19.
代镍节镍工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镍价格的上涨,各种代镍节镍工艺应运而生。对生产中使用的各种代镍、节镍工艺包括钢铁件浸镀铜,无氰碱铜,电镀铜锡合金、镍铁合金,纳米镀镍,薄层亮镍和用锌或锌合金打底镀装饰铬等进行了评述。介绍了一些镀薄镍后封闭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郑惠棠 《电镀与涂饰》2005,24(12):30-32
介绍了纺织印染系统应用的多色电铸镍网圆筒的制作工艺流程、电铸铜及电铸镍溶液组成与操作条件。对电铸铜与电镀铜工艺、电铸镍与电镀镍工艺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工艺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电铸铜时毛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氯离子的控制、镍珠和钛篮的使用、添加剂含量控制、电源选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