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岩  刘大平  陆彤 《华中建筑》2006,24(11):185-188
哈尔滨道外区的近代建筑常常被称为“中华巴洛克”建筑,然而长期以来这一概念一直被模糊地使用,在实践中很容易使人困惑,该文从剖析“中华巴洛克”建筑的定义入手,针对它的过度装饰、巴洛克构思提出疑问和自己的观点.力求给这一概念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  相似文献   

2.
建筑文化的春天——"中国建筑新文化运动"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回顾自1989年第一班“全国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以来先后8次会议的历程、特点和成果,首次概括并提出“中国建筑新文化运动”这一概念,而且对“科学与民主,创新与复兴”这一文化主题所引起的建筑思想变革以及其社会反响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剖析.  相似文献   

3.
史永高 《华中建筑》2006,24(2):103-106
该文通过对淮安幸福路步行街这一规划设计实例的介绍.从步行范围和空间特征两个层面上,分析了“街”的概念在当代设计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探讨了在此双重含义上向着步行“域”转化的可能性及其意义。基于这种空间结构的探讨,并进一步展示了这一概念转化所带来的对于人的行为方式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在人的“聚”与“流”之间达成一种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批判"与当代建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原 《建筑学报》2004,(8):18-20
亨利·列斐伏尔是位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城市社会学家。本文简要介绍了他的“日常生活批判”思想,围绕着这一概念阐释了当代建筑学的问题以及众多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的思想与实践。指出应该摒弃新的形式主义,重新回归建筑学的现实基础,即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5.
段德罡  曹力尹 《规划师》2009,25(11):59-66
基于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中的问题和矛盾的分析及对可持续旅游实现方法的反思,提出“可逆式”的旅游规划模式,以期缓解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矛盾,延长旅游生命周期,这是对我国可持续旅游规划方法探索的一种尝试。研究详细论述了“可逆式”模式的目标、思路、载体、主体及方法步骤等内容,并结合实际旅游规划项目对该模式的实际应用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6.
对“元教育”性质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入“元教育”这一概念是建立“元教育学”的基础步骤。如何界定这一概念 ,如何理解这一概念 ,是关系到学术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元”概念入手 ,又从对象、方法等方面展开思考 ,对怎么把握“元教育”的性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广州RBD的旅游景观特色评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晶  杨宏烈 《规划师》2002,18(12):53-56
RBD是英文RecreationalBusinessDistrict的缩写,简称“旅游商业区”,有时直译为“旅憩商业区”。这一概念由C·Stansfield和J·E·Rickerty于1970年在研究旅游区的购物问题时,为描述这类旅游地的结构和功能特性首次提出[1]。本文将其定义为建立在与旅游观赏景区相联系的基础上,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特定商业服务区(点)。广州多次被评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景观建设项目日后会越来越多。最近国家旅游局公布了9家全国首批甲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其中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7)
当前旅游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消费方式,人们已进入了全民旅游时代。此时期游客对于旅游方式与品质要求也逐步升高,旅游消费全民化与大众化对于旅游提出了多样化需求,必须实现供给优质化、主体多元化。相关国际探究表明,人均GDP大于5000美元,代表旅游趋势将会实现旅游体验以及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复合。基于此时代背景,旅游局局长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全域旅游这一概念。这一概念中明确指出,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无法满足现代旅游的发展需求,必须转变传统落后的发展思路,由景点旅游逐步转向为全域旅游。本文基于国际背景下分析探索全域旅游规划发展模式,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空间”这一概念在现代日本建筑师中的发展历程:在最初被引入日本之后,在其意识形态框架影响下,这一概念成为日本建筑师思考建筑的有效工具.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可以说“空间”概念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进入建筑话语.2)丹下健三(及其弟子)在其建筑设计及思想中首先大量使用了这一概念.这也让他们在20世纪50到60年代得以同时在日本和国际上确立了日本建筑生产及话语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表皮的透明性——对斯坦因别墅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超 《建筑师》2004,(4):20-24
考察“表皮的透明性”这一论题的有效性是本文的起点。为此,文章主要参考了柯林·罗的“透明性”这一概念,并对其提出质疑,建议以“普遍性”取而代之。基于“普遍性”这一概念,本文针对柯林·罗的《透明性》一文中提到的斯坦因住宅作了限于表皮的分析,进而指出当以“表面的普遍性”取代“表皮的普遍性”,并最终回到一个更为简单明了的概念——建筑。  相似文献   

11.
杨生利 《山西建筑》2009,35(23):21-22
结合我国独创的风水学中所蕴含的科学理论和现代风水学与建筑学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建筑设计和现代风水学的角度阐述了居室设计中蕴含的科学理念及风水理论,从而指导人们科学合理有序地整合使用空间。  相似文献   

12.
袁静  何雯 《山西建筑》2007,33(29):31-32
简单介绍了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美学特征以及风水理论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积极影响,针对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的一致性进行了阐述,得出了对风水美学理论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传统建筑并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  相似文献   

13.
兰峥 《南方建筑》2006,(11):78-80
传统的风水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这种古老的学说虽然充满迷信的色彩,但也有其合理的成分,是我国初级的环境科学.本文从风水产生发展的过程,模式及其特点几方面进行解析,试图能够分析传统风水理论的深层理论.  相似文献   

14.
谈建筑风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春梅 《山西建筑》2009,35(34):11-12
分析了风水中包含的科学依据,从风、水、阳等方面对风水建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风水文化理论的基本原则,指出风水一说也有正确所在、风水在现代建筑中仍然应当被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5.
汪丁  路毅 《山西建筑》2014,(11):4-6
对风水理论的基本原则进行了研究,分析论述了风水理论在居住小区水体、道路、植物、小品设计中的应用,对于把风水学运用到居住小区外环境设计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谢空  李庆红  李峰 《工业建筑》2006,36(Z1):173-175
分析中国传统风水理论对佛教建筑的影响,探讨了佛教建筑与普通建筑在风水方面的异同之处以及两种不同文化在建筑上的交流与碰撞。  相似文献   

17.
精华还是糟粕——漫谈中国建筑风水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智鹏 《安徽建筑》2004,11(1):19-20
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国建筑风水学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传统的风水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作者对中国建筑风水学的态度: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成果 《山西建筑》2011,37(14):2-4
结合国内外风水学研究现状,针对风水的发展史进行了归纳,分别阐述了先秦、秦汉、明清等不同时期风水的发展情况及特点,以期指导人们从中获得启示,促进当代人居环境设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现有旅游资源主要以自然资源为主,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武夷山“中华民俗风情旅游度假村”规划,运用“风水”理念,形成以中心展示区为中心,村口区、民居风情区、水乡风情区和闽越风情区环绕中心的布局结构,各区内部设计均以“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古典尺度为标准。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的差异,分析了社会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探讨了民居建筑中的风水之说,指出应正确看待风水理论,并将其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用于建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