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花瓷是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产品,它的出现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青花瓷装饰与国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陶瓷艺术的生命力。现代青花瓷新的装饰观念、新的装饰手法、新的装饰形式,适应了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并且成为人们审美品位的一种象征。本文以绣球花阐述绣球花在青花瓷题材的特点及其陶瓷装饰艺术。  相似文献   

2.
千年青花一火成,青花瓷在入窑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变化。窑变青花一改手绘、贴花等,集结青花瓷和窑变的魅力,创青花瓷新形式、新理念,进一步彰显了陶瓷材质的无穷魅力,显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成为陶瓷百花园中一朵令人向往的奇葩,填补了陶瓷青花艺术的空白。本文是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创作窑变青花的经历,阐述窑变青花的制作过程,发掘青花瓷中的窑变之美。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古代的传统名瓷中,景德镇的青花瓷属于传统陶瓷工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青花瓷艺术由于存在着悠久的工艺演变历程,因此带有浓厚的历史气息以及人文情感,并且被视为传统陶瓷艺术的重要瑰宝。青花瓷的陶瓷装饰艺术集中体现在陶瓷表面的构图艺术、色彩搭配艺术与材料选择艺术,能够烘托出青花瓷作品特有的审美氛围。因此,本文探讨景德镇青花瓷散发工艺美的装饰艺术要点,突显青花瓷工艺品的良好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模因,文化进化中的基本信息单位,能成功实现自我复制和广泛传播的模因即为强势模因。文化传播研究中,强势模因的生成、发展与传播是解释共生模因兴衰的最有力的理论体系。青花瓷与釉里红创烧年代相同,制作工艺几乎一致,但青花瓷在产量上、传播广度上力压釉里红,成为强势陶瓷文化模因。以釉里红和青花瓷的发展为例,从工艺、纵向传递和横向传播等方面探讨两者在保真度、长寿性和多产性的差异,探求青花瓷成为强势模因进而成为陶瓷文化符号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锦瑞 《景德镇陶瓷》2014,(3):J0042-J0043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建国后,青花绘画艺术日臻完美,适用范围广泛,雅俗共赏,已日渐成为陶瓷美术创作中的一支奇葩。王步在青花瓷画艺术史上是承先启后之人,影响了当今一批青花瓷画艺术家,如黄卖九、杨冰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如陆军的"陆氏童"、钟连生、赖德全的青花釉里红山水瓶等。  相似文献   

6.
正女,1963年出生,自幼由管锄非先生启蒙习传统中国画,研究唐宋元明清陶瓷绘画20余年,创造性地将中国画积墨法运用于青花瓷和釉下彩瓷绘画,致力于中国画装饰陶瓷"用墨写韵"、"有笔有墨"、"气韵生动"的探索和实践,努力使自己创作的青花瓷和釉下彩瓷绘画在成为一件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成为一幅优秀的以陶瓷为绘画媒介的陶瓷中国画,实现对千年中国陶瓷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陶瓷,是中国名片。青花瓷,是陶瓷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元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地位被誉为"国瓷"。当今,青花瓷作为陶瓷文化艺术品和产品,为广大消费者和艺术家所钟爱。青花瓷在艺术、生产和发展上是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王青 《景德镇陶瓷》2012,(1):190-192
引言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钻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青花瓷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瓷器种类,其装饰纹样在陶瓷装饰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正如英国著名的古陶瓷研究家哈里·加纳爵士在《东方的青花瓷器》一文中所说:“在陶瓷装饰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种装饰类型能达到青花瓷那样巨大的流传影响。”青花瓷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呢?主要是青花瓷瓷质细腻而洁白,蓝色釉下彩绘,幽然可人,图案纹饰雅俗共赏,因此,青花瓷一直以来倍受中外陶瓷爱好者的青睐,其起源,发展及各个时期的特点,也被历史学者和艺术  相似文献   

10.
<正>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青花瓷无论用料、纹饰、烧制时间还是制作工艺上都极为考究,因此它成为了古人身份的象征。青花瓷纹饰种类繁多,其中婴戏图是一个典型代表。它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在民间艺术中更是极为盛行。婴戏青花瓷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明代的青花婴戏纹。因此,了解明代的青花婴戏纹对于我们研究青花瓷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廖志丹 《中国陶瓷》2012,(4):72-73,76
清康熙时期是青花山水瓷画发展的巅峰时期,康熙之后的清代中后期,青花山水瓷画出现了显著的衰退,釉上彩瓷的发展与社会审美思潮的变化、复古倾向与山水画水平的下滑等是清代中后期青花山水瓷画艺术水平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景德镇的青花瓷大规模出口外销,青花瓷器型与纹饰的多样性正是与"海上丝绸之路"诸多沿线国家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沿线国家的审美情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德镇外销青花瓷的样式与制瓷工艺。呈现在世人眼前的景德镇青花瓷的艺术特征正是海上丝绸之路上审美情趣的综合体现。本篇将以元明至清初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外销为例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青花瓷的发展得益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传入,是中华传统文化与优秀外来文化有机结合的最好例证,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跨越了种族和地区的区分,产生了一种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阿拉伯文化对青花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青花瓷色料、装饰、造型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汝官窑青瓷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文骏  王萍 《中国陶瓷》2007,43(8):73-75,65
中国有"瓷国"之称,而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精美绝伦的宋瓷开创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其中又以汝官窑青瓷最负盛名,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首先阐述了宋代汝官窑青瓷的价值及其釉的艺术特色,然后从釉的成分、开片和烧制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一些独特的心得见解,力求为汝官窑青瓷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传统的肯定和尊重。德化青花瓷艺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青花瓷艺术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发展的时代,青花瓷艺的传承却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一方面是陶瓷产业的结构对其产生重大的冲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尊重青花瓷艺的文化,同时创新的核心一定要稳抓,发展青花瓷艺文化创新产业就要打造出过硬的青花瓷品牌为出发点,同时青花瓷艺的文化特区要积极开发,并做好青花瓷文化旅游保护性发展,就此让德化青花瓷艺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青花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运用多局限于陶瓷领域。本文侧重于从符号的角度进行分析,把握青花瓷的符号特征,探索青花装饰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发掘青花装饰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7.
钊守丽  夏崴 《佛山陶瓷》2011,21(11):47-50
青花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以其独特的韵味经久不衰,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青花瓷(元素)更是以其独具的魅力,不断的向外延伸,青花元素已经不再是瓷器的专属,在建筑领域、服装领域等方面更加展示了青花元素的潜在韵味。本文分析了青花元素的内涵以及风格特征,并且总结了青花元素在室内空间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研究和图像研究的方法,对原始陶器的造物观进行研究,旨在从设计的角度分析研究原始陶器,挖掘古老陶器艺术所蕴含的设计观念。研究指出原始陶器呈现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无中生有;适应客观物质条件的功能妥协于工艺;放飞心灵而纯真直率的造物观。  相似文献   

19.
日本陶瓷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詹嘉 《中国陶瓷》2001,37(3):50-53
在日本文化交流中,岛国始终是单方面地学习吸取中国陶瓷技艺,孕育出具有太和民族风格的青花瓷和彩绘瓷艺术,融合中国的茶文化,糅进武家禅,创造了日本的茶陶文化。  相似文献   

20.
牡丹纹作为为元明清青花瓷中重要的装饰之一最晚出现瓷器不过宋代,布局和绘画方式变化多样。主要特点为枝叶舒展或是多枝相交,花朵怒放被枝头环抱。明朝时期也是青花瓷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通过对现存明朝时期的青花牡丹纹饰例,分别分析不同风格和技法的青花牡丹纹饰,从而论证其艺术特色,以及对后期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