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提出一种放大微弱直流信号的方法,同时设计了实现这一方法的直流放大器电路。实验证明这种直流放大器与YM3891型直流放大器效果相近,是一种价廉、实用的直流放大器。  相似文献   

2.
模拟电子計算机的运算放大器一般是一个三級直接藕合电子管放大器,当其开环直流增益很大时,必需采用鎮定电路,否則放大器工作将不稳定(形成高頻振盪)。本文介紹镇定电路設計中的两个重要問題:鎮定电路的計算方法及鎮定电路对放大器頻率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晶闸管触发电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该触发电路在小功率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用光电耦合器代替直流微电流放大器中的超高电阻负反馈部分,并对其部分电路作了改进,使微电流放大器实现了高速化。文中给出了测量电路,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传统运算放大器在物联网系统等低功耗应用中转换速率较低和增益带宽积较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AB类运算放大器。提出了基于差分对管的电流复用技术,将输入晶体管产生的差分电流再次利用,提高了电路的输出电流,获得了更高的转换速率、增益带宽积和直流增益。此外,结合了基于自适应偏置电路的AB类输入级和局部共模反馈电路,使得运算放大器输出级的动态电流摆脱了静态电流的限制,以较小的静态电流获得了较大的动态电流,进一步提升了电路的关键性能参数。基于180 nm CMOS工艺,对运算放大器进行设计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70 pF的负载电容下,正负转换速率分别为23.55 V/μs和-31.47 V/μs,增益带宽积为2.38 MHz,直流增益为63 dB,静态功耗仅为23μW。与传统的AB类运算放大器相比,所提出的电路在实现低功耗的同时具有更高的转换速率、增益带宽积和直流增益,适用于模数转换器和电源管理等低功耗电路系统。  相似文献   

6.
电流源及其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电子电路中常采用的单元电路———电流源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描述电流源性能指标的定量计算及电流源主要组成形式———电流镜和微电流源, 分析了这两类电路的工作特点. 由于电流源直流电阻很小和交流电阻很大, 其作为有源负载被广泛应用在共射极放大器、共集电极放大器和差动放大器中, 以达到改善这些放大器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电子电路中常采用的单元电路——电流源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描述电流源性能指标的定量计算及电流源主要组成形式——电流镜和微电流源,分析了这两类电路的工作特点.由于电流源直流电阻很小和交流电阻很大,其作为有源负载被广泛应用在共射极放大器、共集电极放大器和差动放大器中,以达到改善这些放大器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TSMC 0.18μm CMOS工艺,设计一款应用于软件无线电射频收发系统的高线性度宽带可编程增益放大器。采用闭环负反馈结构,通过差分运算放大器电路以及选通无源电阻电容网络实现增益dB线性可调,添加负电容电路扩展带宽,满足高线性度要求。同时,添加具有四阶巴特沃斯滤波器的直流漂移抑制电路抑制直流偏移。仿真结果表明,该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在1.8V电源电压下,工作电流为7mA,增益动态范围为-11~20dB,步长为1dB,工作带宽为0~100MHz,输出1dB压缩点为14.8dBm,噪声系数为23dB。能够满足软件无线电射频收发系统的指标需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线性代数和电网络理论的方法,首次引入动态校零矩阵的概念,对直流放大器中消除漂移失调电压的动态校零方法进行了数学描述和概括。由此,通过理论分析和比较,提出一种新的动态校零方法,并结合实际放大器电路,证明该方法较之其它方法及常规的动态校零方法有非常显著的优点,为使用廉价器件,简单工艺制作高性能的直流放大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大功率白光LED的驱动电路.选择开关电源作为驱动方案,在组成Buck型开关转换器的基础上,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方式来控制功率负载管的开关,实现了直流输出;同时设计了带隙基准偏置电压源、运算放大器、误差放大器、电压比较器、以及过压保护电路等单元模块.  相似文献   

11.
基于瞬变信号的特点和接收机中浮点数据采集电路的原理,文章对直流偏移对瞬变信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浮点数据采集电路中浮点放大电路原理的分析、直流偏移极限值的计算和直流偏移存在时波形的仿真,得出直流偏移会导致瞬变信号产生奇异点和饱和畸变,同时对比讨论了同一理论曲线中、不同理论曲线中和实测瞬变信号中畸变形态的分布。最后,针对波形畸变的主要原因,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可为浮点放大技术接收机的调试工作和波形畸变问题的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STM32F051控制的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1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前级DC/DC升压模块和DC/AC逆变模块,整个控制的核心芯片采用ARM系列的STM32F051。前级DC/DC升压模块,主要利用全桥LLC谐振电路实现了前级电压的泵升,为后级提供了稳定的电压;后级DC/AC逆变模块,主要利用单相电压型逆变电路,其逆变控制系统采用SPWM电压电流双环控制,使并网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对全桥LLC谐振电路和单相全桥逆变电路进行仿真,得到了谐振网络两端电压、谐振电流以及电网电压、并网电流的仿真结果,为今后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永磁磁路优化及仿真模型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直流电磁铁为励磁源的仿真模型,分析在不同磁路特征下直流电磁励磁的磁化效果.利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Φ273管道电磁励磁模型,对管道缺陷特性进行分析.搭建Φ273管道漏磁内检测永磁励磁实验平台.结果表明:直流电磁铁与永磁体作为励磁源具有相同的磁场特性,电磁励磁仿真模型可以准确描述永磁磁路,为永磁磁路的优化设计及直流电磁励磁在管道缺陷检测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0 INTRODUCTIONVariouspowerconvertershavebeenwidelyusedinmanyfieldswiththedevelopmentof powerelectronics ,whichhasbecomeanefficientwaytominiaturizetheequipmentanddecreasethecost .Inconventional powerconverters ,inputstagesoftenadoptadioderectifierfollowed…  相似文献   

15.
该实用汽车电子电源适配器由开关电路、变压电路和输出电路组成,其中开关电路以SG3525芯片为核心,实现了开关电路的集成化,有效地减少了电源适配器的体积.该电源适配器可以完成车载DC到汽车电子DC的转化,为车辆电子系统提供可靠、强劲的功率,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等特点,已成功应用于一车辆电子系统功能扩展项目中.  相似文献   

16.
电容层析成像投影数据的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电容层析系统(ECT)可分为电容传感器阵列、投影数据采集系统和成像计算机三部分.通常的ECI系统中,每个电容极板都有自己的电容检测电路,对应于同一激励源的所有投影数据并行地转换成直流信号.研究了单片机控制的采用串行数据采集方案的ECT投影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各极板共用一套电容检测电路,对应于同一激励源的所有投影数据串行地转换成直流信号,降低了硬件成本,消除了并行测量方式通道差异所带来的误差.论述了设计的整体方案、电容检测电路、极板控制电路、单片机单元电路和软件设计.给出了数据采集系统测试实验和ECT系统成像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使用带信息标识的扩展Petri网,建立了直流电路元件和由这些元件组成的直流电路的Petri网模型,并用该模型分析了直流电路的动态行为,表明了Petri网对直流电路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直流偏磁下变压器励磁电流的实验研究及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直流偏磁条件下变压器励磁电流是研究变压器直流偏磁特性的关键。针对两种直流量引入方法,即直流量与正弦电压激励同侧引入和直流量与正弦电压激励异侧引入,通过实验结合数值计算,分析了两种引入直流量方法本质的区别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同侧引入直流电流比异侧引入直流电流更能准确地反映地磁感应电流或直流输电线路单极运行引起的变压器直流偏磁问题。其次,分析了直流偏磁对变压器励磁电流的有效值、直流分量及各次谐波影响的规律。最后,应用改进的磁路-电路耦合时域方法分析了直流偏磁下变压器的励磁电流,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吻合。本工作为研究变压器的直流偏磁问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LED驱动电源功率因数较低的问题,将单级PFC变换器和双管正激式DC/DC变换器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一种双管正激式单级PFC变换器电路结构。该变换器共用输入端主开关管、续流二极管,在同一套控制电路作用下,既有Boost型PFC功能,又符合双管正激式变换器拓扑结构,大大简化了电路结构。实验样机测试结果表明,该变换器能够实现高输入功率因数和高变换效率,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容易、成本低廉等优点,适用于用做中小功率LED驱动电源。  相似文献   

20.
直流真空断路器采用人工过零的方式实现故障开断,是当前直流系统兼具经济性与可靠性的控保方式之一,其弧后介质恢复特性是判定故障开断成功与否的关键条件。为探究直流真空断路器电磁与机电参数耦合作用下介质恢复特性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连续过渡模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建立了零区带电粒子数密度计算模型,研究了触头型面参数和零前电流下降率影响下的零区带电粒子数密度分布;通过搭建12 kV直流真空断路器配永磁斥力机构运动特性测试平台,实验测得机构位移-时间特性曲线,研究了短路开断电流、零前电流下降率和换流投入时刻影响下的零区极间距分布。在此基础上,基于漂移扩散方程、Maxwell-Stefan方程和泊松方程,建立了弧后鞘层发展模型,以求得电磁与机电参数影响下的电场强度最大值;并与零区金属蒸气压和短路开断电流影响下的临界击穿电场强度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评估不同换流投入时刻、零前电流下降率、暂态电压上升率、触头直径下的弧后介质恢复强度。此外,求得了直流真空断路器可靠开断时零前电流下降率和换流投入时刻的极限安全域,以及电磁与机电参数耦合作用下的最小安全间隙与开断电流极限,为设计满足可靠开断要求的直流真空断路器灭弧系统结构参数与换流参数群组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