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百灵  周静 《天然气工业》2003,23(3):126-128
位于川西坳陷中段的新场气田 ,是一个由多套含气砂体纵向叠置而成的致密砂岩气田 ,气田的地质储量达千余亿立方米 ,是致密砂岩领域的典型大气田。新场气田由浅层的蓬莱镇组气藏 (J3 p)和沙溪庙组气藏(J2 s)及深层的须家河组气藏 (T3 x)组成 ,目前浅层蓬莱镇组气藏和沙溪庙组气藏已进入规模开发阶段 ,蓬莱镇组气藏埋深在 5 0 0~ 15 0 0m范围 ,中深层沙溪庙组气藏埋深在 2 0 0 0~ 2 5 0 0m之间 ,均为定容封闭干气藏。气田水主要以残余可动水和凝析液组成 ,随着气田开发工作的深入 ,地层能量下降 ,仅依靠天然气能量无法将气田水完全带出地…  相似文献   

2.
叶军  朱彤 《石油实验地质》1998,20(4):332-339
本文利用储层地球化学方法,对川西致密砂岩气藏--新场气田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J2s)气藏储层进行了研究。将储层内部非均质性形成的化学机理和机械物理作用与储层所经历的构造演化史、成岩史、烃类运移富集史联系起来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同时结合油气产能、气藏动态特征、岩石学静态研究等资料,将气藏内非均质的储集空间划分为4类储集体,并指出了最有利勘探、开发的储集体类型。   相似文献   

3.
川西新场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J21、J23气藏是典型的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由于地层致密坚硬,施工中经常出现砂堵和泵压异常偏高的情况,导致加砂压裂施工失败。为此,从理论上分析了在该气藏进行低砂比压裂改造的可行性和低砂比压裂优化设计的原则,认为采用常规的压裂技术不能使地层对裂缝的供给能力与裂缝对井筒的供给能力相匹配,从而造成裂缝导流能力的浪费,而低砂比压裂工艺技术克服了常规压裂技术适应性差和施工容易砂堵等技术难题,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在上述气藏的开发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张国东 《试采技术》1997,18(1):46-50
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气藏是一个远源次生致密岩石气藏,具有低、低渗和高含水饱和 度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场气田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瑜  王勋 《钻采工艺》2008,31(4):82-84
川西地区新场气田主力气藏井筒积液已经严重危害到气井的正常生产,如何及时、有效地排液,减轻、消除这些危害,已成为新场气田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对新场气田主力气藏生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优选泡沫排水为该气田的排水采气工艺,并通过十多年来在实验室和现场泡沫药剂、泡沫排水参数的试验、优化,摸索出一套对新场气田行之有效的“一制一法”泡沫排水制度。目前该工艺已在新场气田蓬莱镇组和沙溪庙组气藏广泛应用,施工成功率高达95%以上,年天然气增产近5000×10^4m^3,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气田的正常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6.
张晟  黎华继  任山  杨涛 《钻采工艺》2002,25(5):38-40
沙溪庙组气藏为典型的致密气藏,储层中普遍存在粘土矿物,储层物性较差等,生产作业中更易造成损害,使得单井产能急剧降低,因此开展储层损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大量的敏感性实验分析,认识了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气藏储层整体对流速不敏感,为强水敏、强酸敏、中等碱敏地层,临界盐度为0.6×104 mg/L~0.7×104 mg/L、压力敏感较强气藏.并指出了降低各种敏感性的作业条件.  相似文献   

7.
新场气田运用高低压分输技术提高气田采收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场气田由浅层蓬莱镇组气藏(JP)和中深层沙溪庙组气藏(JS)、千佛崖(J2q)气藏组成,前者开发较早,其原始地层压力低,气井产量和井口压力递减快,后两者开发较晚,其原始地层压力高,气井产量和井口压力递减慢。气田开发初期,上述各气藏气井采用同一地面集输系统进行生产。随着JP气藏气井井口压力逐渐接近集输管网运行压力,浅层与中、深层气井的生产矛盾日益突出。为此,采用高、低压气井分输技术,既可解决生产矛盾,又达到降低浅层气藏废弃压力,提高其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JS2气藏储层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随机模拟为主要方法,在对储层参数进行变量统计参数和变差函数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JS2气藏地质研究和气藏描述成果进行定量化转变,建立了包括构造模型、物性参数模型和流体分布模型的三维地质模型。以此为基础,对有利区进行了预测。随机建模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气藏描述精度,为气藏储层改造及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场气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坳陷,是国内在致密砂岩中所发现的最大气田,其纵向上分布有多个气藏,平面上相互叠置.研究表明,上沙溪庙组Js1、32气层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和水下越岸砂体四个微相.在研究沉积相纵向和平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古构造发育特征,恢复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Js1、32气层的沉积相.  相似文献   

10.
新场气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坳陷,是国内在致密砂岩中所发现的最大气田,其纵向上分布有多个气藏,平面上相互叠置。研究表明,上沙溪庙组Js1、32气层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和水下越岸砂体四个微相。在研究沉积相纵向和平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古构造发育特征,恢复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Js1、32气层的沉积相。  相似文献   

11.
川西新场气田沙二段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力学性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川西新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二段致密储层样品所进行的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岩石抗张及抗压强度随着岩石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岩石孔隙度的增加而减小,且随着岩石粒度的增加,抗张强度减小、抗压强度增大;砂岩的弹性模量明显高于泥岩,且随着岩石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孔隙度的增加而减小。与常温常压下相比,模拟地层条件下沙溪庙组泥岩饱和介质为气体时,抗压强度高3.2倍,弹性模量低2.35倍,泊松比高2倍;当砂岩饱和介质为水时,与饱和气体介质的砂岩相比,强度及弹性模量均降低,泊松比增大。这说明水介质对岩石有“软化效应”。进而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测井、压裂资料计算了地层的岩石力学参数,通过对三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对比分析,评价了地层条件下岩石力学参数,由此获得了较为合理、可信的地层岩石力学参数剖面。  相似文献   

12.
川西地区新场气田储层伤害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四川新场气田蓬莱镇组和沙溪庙组属于低渗、高束缚水饱和度气藏,测试表明储层存在较为严重的伤害问题,因此开展了储层伤害因素分析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主要伤害因素为外来液体引起的水锁、水敏伤害,碱敏伤害次之。针对伤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对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气藏 5 8口井的地震、地质、钻井、测井、测试及生产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确定性 (PostStack/PAL、Strata、Rave、RM、Integralplus、Stratimagic)和随机 (Jason)建模新技术、新方法对储层进行全面、细致的三维定量表征 ,建立了气藏J2 s2 1、J2 s2 2 、J2 s2 3 、J2 s2 4四套储层的三维空间储层属性参数 (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 )模型 ,网格大小为 2 0m× 2 0m× 1μs(2m) ,提高了气藏储层描述的精度 ,改进了原有储层预测在井间插值方面的不足。对上沙溪庙组气藏各类储层的改造及已探明储量的合理利用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持 ,为气藏开发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钻井判定的工业油气层与过井地震道制作合成记录,在地震剖面上标定.再利用地震速度谱和层速度递推公式,分别拾取和计算与油气地质体同一时域的速度值.采用美国学者莱德尔提出的差异速度叠合法,将地质体顶、底的速度值叠合,低速异常发育带可能是气层.经地震测网的追踪闭合在平面上进行圈定.将此法,用于新场气田试研究,发现1600~2200m以浅的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气藏,沙溪庙组A、B气层与低速异常的符合率较高,达80%以上,2200m以深的沙溪庙组C气层与中侏罗统千佛崖组气层符合率较低,约20%~30%.   相似文献   

15.
川西新场大型气田地质特征与预测关键技术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川西新场大气田由浅层构造-岩性气藏、中层构造-成岩气藏、深层构造-裂缝气藏叠置而成,纵向跨度4000多米,具多层、多类气藏叠合型大气田特征。该气田纵向上以浅层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中层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为主力气藏。蓬莱镇组气藏的主控因素为鼻状背斜上的河道砂岩亚相,上沙溪庙组气藏的主控因素为古隆起上的河口坝与分支河道叠加微相砂岩中的有利成岩相,须家河组气藏的主控因素为大型古隆构造带上的裂缝发育系统。针对浅层气藏天然气富集带预测的关键技术是“低频强振幅”地震响应亮点识别技术;针对中层气藏天然气富集带预测的关键技术是多学科结合的储层综合建模预测评价技术;针对深层气藏天然气富集带预测的关键技术是地质-地震-测井多学科相结合的裂缝综合预测技术和含气性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6.
川东北五宝场构造沙溪庙组气藏勘探开发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宝场构造地处川东构造区边缘,位于大巴山弧形褶皱带与川东弧形褶皱带交汇处。该构造在侏罗系沙溪庙组获气,开辟了川东北陆相碎屑岩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为此,利用地震、测井、综合地质及钻井资料,对浅层沙溪庙组地质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以嘉祥寨砂岩底界作为划分沙溪庙组沙二段、沙一段的分界线是可行的,明确提出沙溪庙组的天然气主要来自下伏须家河组及下侏罗统的陆相生烃岩系,河道沉积是最有利于储层发育的相带;通过储层特征分析,指出沙溪庙组储集类型为裂缝-孔隙型,气藏圈闭类型为构造-岩性圈闭;还对砂体的地震响应模式进行了探讨,归纳出了(含气)砂体在地震反射剖面及速度反演剖面上的响应模式。进而提出了“滚动勘探、整体开发、分批实施、优质砂体优先”的勘探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7.
川西坳陷须二气藏气田水成因、运移及其成藏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油气分公司在川西建产的新场和大邑须二气藏投产后,气水关系复杂。为此,引用洛瓦克(Novk)相图分析法及气田水氘、氧同位素特征判别气田水产层及其成因类型,分析了气田水的动态运移,研究了川西须二气藏的成藏演化。结果表明:新场须二气藏气田水为须下盆雷口坡组的海相成因地层水,其形成时封闭较好,但因后期受构造运动影响使保存条件变差,下盆雷口坡组海相成因地层水运移至须二气藏,造成现今的气田水为海相成因地层水;大邑须二气藏气田水由须家河组原始沉积水逐渐变为须下盆雷口坡组的海相成因地层水,其形成时封闭性好,还原彻底,属于典型的古沉积水,但因提产致使须下盆雷口坡组的海相成因地层水沿控制大邑构造的断层运移至须二段,须家河组原始沉积水逐渐被须下盆雷口坡组的海相成因地层水替代,与大邑须二气藏现今气田水动态特征相吻合。成藏演化表明:新场、大邑须二气藏经历的成藏阶段不同,受裂缝系统影响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气藏。新场、大邑须二气藏气田水类型及动态特征不同是成藏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ϲ�����ɳϪ���鿱̽Ŀ���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指出了川西南部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的“裂缝性”和含气砂体的“隐蔽性”是气藏勘探两大难点;揭示了储层孔隙与砂岩组构的密切关系,孔隙更容易产生于长石含量高(大于37%)、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小于5%)的中粒砂岩中,绿泥石—硅质—早期方解石—晚期方解石成岩相是砂岩形成较好储层的根本原因;其储层孔隙发育是产气的物质基础,若裂缝愈发育、产层段暴露越充分、单砂层愈厚,则气产量越高,射孔—加砂联作是提高气井产能的首推措施;气藏形成和高产的主要条件是足够厚的烃源岩(T3x5)、厚度适中物性良好的砂体(厚度不小于5 m,Ф>5%)、裂缝是高产的必备条件。根据气藏形成和高产的主要条件,提出“泥包砂”裂缝—孔隙型气藏的勘探没必要完全按似层状整装裂缝—孔隙型气藏的勘探理论和模式,可适当迈开步伐。建议在非背斜构造(如大兴西—名山单斜等)加强对沙溪庙组的预探,对区内已钻含气构造沙溪庙组下一阶段的勘探提出了建议,还认为在以须家河组(T3x2)为钻探目的层的新区,兼探是了解沙溪庙组含油气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场蓬莱镇异常高压气藏气体单相渗流实验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气藏的常规岩心实验出发,结合气藏压敏性特征,引出了由于气藏压敏特征而产生的"滑脱"现象和"启动压力"特征。通过对四川蓬莱镇浅层异常高压致密气藏岩样单相渗流数据的分析,探讨其出现既有"滑脱"现象又有"启动压力"特征这种复杂渗流特征的原因,认为这种渗流特征主要是由于压敏特征,而很可能不是传统的滑脱机制或低速非达西机制所致。实验结果显示,新场蓬莱镇组气层压敏特征明显,拟合系数a的范围为0.3~1.9,渗透率降低幅度约为10%~80%。  相似文献   

20.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浅层致密气具有投资成本低、见效快、分布广、资源量大、埋深浅等诸多优势,是一个高效的勘探开发对象.通过对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与下伏烃源岩实地采集,进行了相关的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镜质体反射率、显微组分以及总有机碳测定等地球化学实验,根据天然气和烃源岩样品分析,对川东北侏罗系沙溪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