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氨氮与亚硝酸盐对含铁锰地下水生物净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氨氮与亚硝酸盐氮对生物除铁锰性能及锰氧化细菌(MnOB)的影响,采用具有成熟除铁锰能力的中试生物滤柱与SBR反应器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氨氮与亚硝酸盐均不影响滤柱除铁效果;进水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1,0.2,0.3和0.7 mg/L时,滤柱除锰效果不受影响,SBR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亚硝酸盐能促进MnOB氧化锰能力;氨氮的存在可抑制MnOB氧化锰能力,但对成熟滤柱,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1.2,2.2 mg/L时,这种抑制作用不能恶化除锰效果,直至氨氮质量浓度提高至4.5 mg/L时,出水锰质量浓度开始超标.对于生物滤池的启动,可首先接种硝化细菌至硝化过程建立之后,再接种MnOB以减弱氨氮对其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沉积岩相地热水中亚硝酸盐增高机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析开封沉积岩相地热田地热水中亚硝酸盐增高机理,根据29眼地热井的水质动态检测资料,分析了亚硝酸盐在平面及垂向上的增高趋势及超标情况.利用现场实测的31组“三氮”数据,研究了温度及混入空气时间对地热水中“三氮”质量浓度变化规律的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亚硝酸盐增高的机理为:由于地热水的大量开采,导致地热水赋存环境显著改变,或发生硝化作用或发生反硝化作用,致使亚硝酸盐增高。  相似文献   

3.
给水管网中细菌再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实验室建立的模拟给水管网系统和现场试验,对管网中细菌的再生长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了作为水生物稳定性评价指标的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在给水管网中的变化,结果表明:AOC在给水管网中的变化受余氯和细菌活性的双重影响,其浓度一般随管网延伸而先减少后增加,氯化消毒对细菌有灭活作用,运用纳滤技术,并以砂滤、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为预处理工艺,对水中的细菌取得了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主要省市1988-2003年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研究1988—2003年中国主要省市自治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个案发生状况.方法根据收集所得16年来的中毒文献资料,对有关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原因、场所分布、毒物类别和实验检测等进行分类统计与结构分析.结果1988—2003年国内发生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共报道个案177起,涉及中毒3370人,死亡36人;177起个案发生时间的分布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6个省市中,山东省发生中毒的报道居首位;因误用亚硝酸盐导致食物中毒的占50.3%;由熟肉及肉制品引起中毒的占41.8%;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多发场所在家庭;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中毒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平均超标212倍.结论建议加强全国亚硝酸盐规范使用的指导、培训、管理与监控,减少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探析开封沉积岩相地热田地热水中亚硝酸盐增高机理,根据29眼地热井的水质动态检测资料,分析了亚硝酸盐在平面及垂向上的增高趋势及超标情况.利用现场实测的31组“三氮”数据,研究了温度及混入空气时间对地热水中“三氮”质量浓度变化规律的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亚硝酸盐增高的机理为:由于地热水的大量开采,导致地热水赋存环境显著改变,或发生硝化作用或发生反硝化作用,致使亚硝酸盐增高.  相似文献   

6.
SBR工艺硝化脱氮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BR法脱氮,硝化过程中碳氮比和温度对氨态、硝态、亚硝态氮的平衡和转化关系极其重要.人工配制固定浓度碳源、不同浓度水平氨氮废水的SBR工艺硝化实验表明:氨氮降解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进水氨氮浓度越高,氨氮自养硝化阶段降解速率越快,亚硝酸盐氮生成速率也越快.对不同温度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温(20~30℃)下,通过调整pH值,亚硝酸盐氮不仅可以实现累积,而且温度越高,亚硝酸盐氮累积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7.
获得亚硝酸盐的积累,可以从温度、pH、氨和溶解氧等多方面进行控制。亚硝酸盐积累最佳的温度为30~ 36℃;最佳pH控制在7.0~8.5。合适浓度的FA有助于亚硝酸盐的积累,但是,由于硝酸菌能够对FA产生的抑制作用逐渐适应,单纯靠增加FA浓度来实现硝酸盐的积累是不稳定的。一般认为控制亚硝酸盐积累的最佳的溶解氧浓度在1.0~1.5mg/L,而运行的高低DO浓度也有利于亚硝酸盐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肉制品中微量亚硝酸盐光度测定法。在硫酸介质中,亚硝酸盐与间苯二酚起反应,生成的亚硝基化产物立即与氧钒离子(VO_2~ )生成橙红色的螯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5.70×10~4L·mol~(-1)·cm~(-1),亚硝酸钠浓度为0—12.5μg/25m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法用于肉制品中微量亚硝酸盐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禹州市浅层地下水埋藏浅,易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在1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15项不超标,主要超标项目是总硬度、硝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亚硝酸盐氮.采用综合评价法评价浅层地下水的质量,结果表明:在22个乡镇中,地下水水质优良的有2个,良好的有6个,其余为较差;禹州市浅层地下水水质类别大部分为Ⅳ,Ⅴ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气相脉冲放电时水中H2O2生成规律,采用针-板式反应器,进行了实验,研究放电电压、气体流速、电极间距以及pH值对水中H2O2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放电电压,能够促进水中H2O2的生成;当气体流速为1.6L/min时,水中H2O2浓度最大;减小电极间距,电场强度增大,有利于H2O2的生成;酸性条件时水中H2O2浓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以纯水和管网水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氯氨比、氯胺质量浓度、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浓度、NO2--N质量浓度、温度θ和pH等水质参数对氯胺衰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胺在纯水中存在自衰减现象,氯氨比和初始氯胺质量浓度对其自衰减都有一定影响.管网水中氯胺的衰减速率则明显大于同条件下纯水中氯胺的衰减速率,w(Cl)∶w(N)=4∶1的氯氨比w(Cl)∶w(N)=3∶1的氯胺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氯胺初始质量浓度是氯胺衰减的重要因素,初始质量浓度越大,氯胺衰减的速率越快;水中有机物和NO2--N质量浓度的增加会提高氯胺衰减速率;温度对氯胺的衰减有明显影响,随温度升高,氯胺在水相中消耗变快;氯胺的衰减属于酸催化反应,pH的降低会增加氯胺的衰减速率.  相似文献   

12.
配水管网水质变化的研究(Ⅲ)--三卤甲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腐殖酸为三卤甲烷形成的前驱物质,确定THM生成的反应级数为二级。引入了THM生态能(THMFP)的概念,将THM的自下而上作为THMFP、余氯浓度、滞留时间及温度的函数,开创性提出了三卤甲烷浓度分布的水质模型。利用此模型结合配水管网的水力分析与计算可以求出配水管网中任一节点的THM浓度。三卤甲烷浓度分布的水质模型用于实际的配水管网,计算值与观测值取得了较好4的一致性,证明了本研究方法及所提出的水  相似文献   

13.
净水中残余铝的危害与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净水中过量的残余铝对人体健康有较严重的危害,如抑制人胚神经的正常发育,导致痴呆、骨萎缩等症状。除此之外, 对输配水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 WHO) 及西方发达国家都把残余铝作为一项饮用水水质指标,制定了饮用水中总残余铝浓度标准。铝在天然水体中广泛存在, 但净水中的总残余铝主要是在铝盐混凝剂使用过程中不恰当操作条件所引入。因而, 通过调整和优化混凝过程的操作条件及其它一些方法,可以降低净水中总残余铝浓度  相似文献   

14.
在考虑了余氯在管道中与管道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反频,与管壁附着的细菌膜的反应,在管壁腐蚀过程中的消耗及管壁与水流之间余氯的质量传输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了余氯在配水管道中的消耗动力学方程。结合配水管网的水力分析与计算,给出了配水管网中余氯浓度的计算公式。该模型被用于实际的配水管网,计算值与观测值取得了较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鲁西北地区是饮水型氟中毒较为突出的地区。选取鲁西北阳谷地区为研究对象,以水文地质调查和取样分析为工作基础,对浅层地下水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法及Piper三线图探究了高氟地下水化学特征和赋存特征,结合饱和指数、Gibbs图和氯碱指数以及氟在土壤与地下水的相关关系,从溶解与沉淀平衡、蒸发浓缩和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方面分析了氟的来源和高氟地下水成因。结果表明:阳谷地区F-浓度大于或等于2 mg·L-1的高氟水分布于地形较高的古河床高地; 地下水F-浓度由低到高,阳离子则由Ca2+、Mg2+向Na+转变,阴离子则由SO2-4和Cl-向HCO-3转变; 阴、阳离子浓度随F-浓度变化显示不同的规律性,且在F-浓度大于或等于4 mg·L-1的高氟水中,这种规律性变化更为明显; 土壤和地下水呈碱性、高HCO-3的化学特征以及区域地下水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是高氟水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背景条件; 方解石、萤石和石膏的溶解与沉淀平衡以及阴、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是高氟水形成和分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饮水安全调查和饮水不安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3层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改进的熵权法对新密市农村饮水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法不仅能够较好地体现农村饮水安全的真实状况,还能体现出水质、水量、供水状况的空间差异特征,对农村饮水安全可以有更加全局性的把握,从而为农村饮水安全总体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对铝进行准确的检测,是控制饮用水中铝浓度的前提。文中在介绍水中铝含量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自来水公司的实际条件及需要,研究提出了用于测定饮用水中铝的改进的铬天青法。对该方法的各种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研究实际供水管网中细菌再生长的模拟,引入效率因子的概念,在简单反应器的基础上对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动力学进行了理论探讨,在几个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实际管网中主体水和管壁反应的AOC动力学方程.现场取样测试结果表明AOC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符合提出的动力学方程(R2〉0.7).根据AOC与异养菌平板计数HPC的相关性,通过模拟AOC的浓度变化间接模拟了HPC的分布;利用多物质反应模型直接模拟了管网中的细菌变化,并通过算例验证了两种模拟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评价对保障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饮用水水质生物稳定性主要评价指标及其传统、新兴测定方法,并对比了不同评价手段的优缺点.传统的水质生物稳定性评价方法操作繁琐、周期长、再现性差,难以准确地反映水质稳定性.流式细胞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水质生物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发展.基于流式细胞术改进的AOC、TCC、ATP评价方法不仅操作简单、快速准确,而且较为经济,有望在水质监测和工程应用中推广.DGGE和焦磷酸测序等新兴分子生物学评价手段可以深入了解水处理及管网输配过程水环境中微生物组成变化,为从根本上探究水质生物稳定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工艺选优的基本原则是在原水水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选取满足出水水质约束的最经济最合理的工艺方案.本文将模糊优化理论应用到给水处理工艺的模糊选优上,对所选用的4个目标设定不同的权重,在T水源的不同水质期内对中试实际运行工艺模糊选优.结果表明在5月~9月期间内水源水质对水处理工艺要求较为严格,其对应的最不利水质条件下的最复杂工艺为“O3预氧化-混凝-气浮-过滤-O3-生物活性炭”.其他水质期内原水水质较好,可以对该工艺方案进行组合,超越部分处理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