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林小卿 《四川建材》2021,(5):57-58,64
景观廊道是城市森林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关乎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景观廊道分布、控制要素进行分析,提高人居环境舒适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逐步改善城市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宇  王永强 《山西建筑》2007,33(24):56-57
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非生态化因素,提出重新自然化的改造措施,并与城市两侧的山体有机联系,建立起良好的生态廊道骨架,从而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为太原市创建全国园林城市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南京市1990、2000和2010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RS、GIS技术,揭示南京市20年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通过生态源点信息提取、最小累计距离耗费模型,构建南京市廊道生态网络。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南京市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在斑块类型尺度水平上表现为农田面积大量减少、破碎程度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趋向集聚化发展,林地面积增加、斑块形状复杂化,水体景观比例先减后增、形状趋于规则化。在景观尺度水平上表现为景观整体多样性、破碎程度增加,自然景观空间异质性增强,各景观类型斑块形状相似化发展;②在累计耗费距离大的源地间构建垫脚石,可以有效增强景观的连通性、优化生态网络结构、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引入城市热力景观这一概念来综合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阐述了一种以城市热力景观为背景对城市进行规划的方法:利用生态廊道的传输作用、切割作用、防护作用,以廊道为纽带,以水、路、风、林等贯通性廊道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疏导,使生态效应由线向面扩展,用线网结构沟通,从而形成城市生态的优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叶芳菲  宋满珍 《山西建筑》2010,36(32):357-358
以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内的林塞公园景观改造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林塞公园景观现状,阐述了公园景观规划的目标、构思及原则,提出了林塞公园景观构成中斑块和廊道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6.
运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重庆主城区组团隔离带现状绿地斑块进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分析,发现:(1)两山以外城市新区组团隔离带连接度高,但农业用地占比大、绿地类型单一、景观多样性差;(2)两山之间密集建成区组团隔离带连接度较低,破坏和侵占现象严重,但绿地类型丰富,异质性高;(3)山水之间生态连接弱,组团隔离带面积小,聚集度较高。组团隔离带规划及建设优化,首先应转变从单纯绿化隔离带到复合型城市生态廊道的概念认知;其次从“类型、数量、结构”三方面入手,优化总体景观格局,建构结构突显、绿色生态、功能多样的复合城市生态廊道系统。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是动态、高度人性化的系统,不合理的景观格局会阻碍城市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宏观的城市布局和自然生态规划两个方面对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赵芬  张虔 《城市建筑》2014,(30):34-34
城市环境是动态、高度人性化的系统,不合理的景观格局会阻碍城市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宏观的城市布局和自然生态规划两个方面对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捷  张静 《城乡建设》2004,(3):42-43
书法景观与城市景观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典型,目前为止在城市新景观建设中尚未予以充分了认识和重视.书法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典型,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中国艺术审美的象征.目前旅游业和城市景观系统中以书法为主题内容进行体现展示者甚少,隐示着潜在的旅游业价值和城市景观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流坑古村景观资源的实地调查,介绍了该古村景区景观类型等基本情况,对其进行了基本类型的分类及综合评价,指出该地景观资源达到了优秀水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流坑古村今后的保护和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景观综合评价为前提的景观生态保护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媛  孙畅 《规划师》2003,19(5):35-39
当前,国内风景旅游区开发普遍存在“破坏性”建设现象,有必要建立起以景观综合评价为前提的景观生态保护规划。重庆市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的生态保护规划,将以生态敏感度和景观敏感度为核心内容的景观综合评价作为景观生态保护和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和前提,注重以专业技术知识和技术科学体系为依据,以自然生态优先原则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采取行政立法、经济、科技等手段,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景观指数在景观规划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波  包志毅 《规划师》2004,20(5):112-114
景观规划的中心任务是通过组合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结构,以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从而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用景观指数描述景观格局能使我们对具有一定统计性质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杨俊 《室内设计》2023,38(5):117-124
城市历史景观是一种人地关系长期互 动的结果,是在漫长的城市历史发展进程中不 断层积叠加的产物。城市发展是动态变化的,城 市历史景观必然也会随之发生改变,透过层层 积淀的时空变化把握其关键核心,从而维持并 强化城市自身的特征和风貌特色。通过要素梳 理与分类、特征提取与识别、历史分期与层积分 析等三个方面对城市历史景观进行特征识别与 层积认知分析,并以南京为例进行识别和认知 的实践研究。城市历史景观的特征识别和层积 认知可以帮助平衡和管理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 当代发展的关系,使其在城市的新发展阶段焕 发出新的生命力。因此,最后提出了建构锚固点 网格体系,实现遗产区与新建区的良性互渗;织 补景观空间肌理,强化文化认同与集体记忆;建 立层积演变内生逻辑,注重城市历史景观多元文 化表达等保护与创新利用策略,旨在实现南京城 市历史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穆海婷  苏同向 《园林》2021,(2):73-79
为了促进我国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以农业为主导的乡村生产性景观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是乡村景观设计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AVC理论,从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itality)、承载力(Capacity)3方面,以层次分析法及专家咨询法选取了8个评价因素层、28个指标层,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  相似文献   

15.
村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条件的差异,仅有一种类型的规划无法统揽全局,本文试从统筹村镇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来探讨镇郊型村庄规划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当前,现代乡村规划建设大多注重 以现代技术和理念塑造现代生活环境,对于 历史脉搏的挖掘与继承多有忽视,造成历史 文脉和地方特色延续的断代。研究以湘南地 区为例,尝试引入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与 现代乡村规划相结合,在宏观规划和微观建 筑两个层面十二项指标挖掘并集成景观基因 图谱,探求其在现代规划中的指导应用,得出 “因子整合—可行性筛选—科学性变异—移 植结合”的基本应用思路,提出对规划选址、 居民点规划、空间规划、景观规划和建筑平 面设计、立面设计、构件材质设计等七大要素 的应用机制,以解决湘南村庄规划建设过程 中出现的空间环境失调和地方特色缺失等问 题,为现代乡村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陈勐 《建筑与文化》2016,(11):230-232
自洪武定都南京以降,直至太平兵燹,南京一直是江南地区重要的消费型城市,商业区主要集中于城南秦淮河、东吴运渎、青溪、杨吴城壕等河道沿岸地区。本文基于地方志、明清小说等文史资料,以实证研究方法,探讨明清城南水系与南京城南商业区的布局,旨在加深对明清南京的进一步认识,并为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8.
坡地住宅区景观设计初探——以南京学府园环境设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惠  曹阳 《华中建筑》2009,27(3):104-107
该文通过分析坡地住宅区的场地、建筑、环境等特点,阐述了坡地住宅区环境设计中的整体观、生态观与和谐观,提出环境设计的总体构思和导则:维护自然生态,合理利用坡地条件。并结合坡地住宅区实例.探讨了坡地环境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力求实现坡地住宅区建筑与环境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19.
传统乡村景观是一种以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为核心的典型文化景观,是具体地域文化的空间载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传统乡村景观保护面临巨大挑战。以无锡市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以乡村景观破碎化分析为切入点,通过乡村区域景观分类及破碎度评价体系构建对该区域内的传统乡村景观破碎化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予以生态化解读。在此基础上,通过以乡村景观人文生态网络与自然生态网络为核心的复合网络规划对无锡市西部地区的传统乡村景观进行系统的梳理、整合与保护,以期为区域传统乡村景观空间的保护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南京居住区景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蒙  芦建国 《住宅科技》2010,30(3):22-26
利用SD法对南京市9个居住区的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经分析得出9个居住区景观的综合评价值,并把相应因子进行相关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