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实验建筑的先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浩 《新建筑》2006,(2):93-95
以历史比较的观点将当代中国实验建筑放在中国现代建筑发展中进行分析,评析了中国实验建筑的价值及意义,并就当代中国实验建筑的批判性及其在中国现代建筑发展进程中的先锋意义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2.
史建 《城市建筑》2010,(12):11-14
本文将2003年看作实验建筑的终结和当代建筑的起始,提出的"当代建筑"概念,不仅仅基于当代艺术理论界对现代性的反思,以及对"当代"、"当代性"等理论议题的既有探究,也是面对中国建筑近十年剧变,应对与阐释的迫切需求。文中分别从本土、都市、场所、未来和景观语境,概括了中国当代建筑的几种趋向。  相似文献   

3.
范诚  王群 《建筑学报》2005,(11):78-81
本文旨在通过考察和分析当代中国实验建筑师们的市场应对策略,找出他们现行策略的建筑学立场及其对于建筑发展的影响.并试图通过分析他们的市场行为,讨论当代中国建筑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建筑师们市场策略的演进.  相似文献   

4.
秦蕾  杨帆 《城市建筑》2013,(21):29-30
本文介绍了"上海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中有关中国当代建筑展览的专题研究展"中国当代建筑展览文献展"的概况,并进一步探讨、分析了中国当代建筑展览的状况、特点、主要问题,以及展览对于中国当代建筑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非常建筑工作室十周年回顾活动的题目叫做“非常建筑的中国十年与中国建筑的非常十年”。这一倒装句式置于中国当代建筑的语境里非常有意蕴,因为“非常建筑中国十年”的实验价值对于解读“中国建筑的非常十年”具有样本意义。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当代中国实验建筑是中国建筑意识从对西方建筑观念的引入和盲从走向自我觉醒的产物,介绍了当代中国实验建筑所呈现的特征及问题,指出它是实验建筑在中国游走于先锋和主流之间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7.
非常建筑工作室十周年回顾活动的题目叫做“非常建筑的中国十年与中国建筑的非常十年”。这一倒装句式置于中国当代建筑的语境里非常有意蕴,因为“非常建筑中国十年”的实验价值对于解读“中国建筑的非常十年”具有样本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验与先锋     
《时代建筑》杂志一直关注和倡导当代中国建筑最前沿的探索和实践。2000年第二期“当代中国实验性建筑”、2002年第五期“中国当代建筑新观察”便是两期专题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邹育华 《四川建材》2007,33(3):112-113
本文从建构的基本内涵和当代中国实验性建筑的建构实践入手,通过对中国建筑师近期的一些论文和作品的读解,提出中国大陆实验性建筑所显示的对建筑语言与建构文化的探索以及对建筑本体文化的关注,正是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建构的基本内涵和当代中国实验性建筑的建构实践入手,通过对中国建筑师近期的一些论文和作品的读解,提出中国大陆实验性建筑所显示的对建筑语言与建构文化的探索以及对建筑本体文化的关注,正是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二十年来的超常规发展让世界瞩目。近年来西方对于中国格外关注,以中国当代建筑为主题的展览在威尼斯双年展、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荷兰建筑协会(NAI)等最重要的展览机构登台亮相,也使中国诞生了一批活跃于国际建筑舞台的"明星"建筑师。但是西方媒体和学术界对于中国建筑的关注,似乎仍然集中在为数不多的一些建筑师和他们的作品上,对于中国大批量建造的建筑产品,更多听到的则是一种负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实验性建筑的拼图——从理论话语到实践策略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从建筑“实验性”的基本内涵和当代中国实验性建筑针对的主流实践和学术意识形态入手,把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实验性建筑的发展理解为一幅拼图,而没有建构关于中国实验性建筑发展的整体历史。作者不仅从时间线索上回顾了中国实验性建筑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从共时性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的理论话语及其对应的建筑设计策略,比如建构、建造、非建构、建筑的地域性,都市主义、观念建筑等。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代中国建筑理论建构所面临的挑战之重大、现实之复杂、视角之多元,注定令其不仅是理论家和学者的集体工作,亦需要来自设计实践的“一线”视角。由此,围绕当代中国建筑理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之于理论建构的潜能及关系、未来技术革新对于建筑学科知识体系的影响三大方向,特以访谈的方式,邀请18位建筑师和学者展望当代中国建筑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4.
浅谈本土化     
中国当代建筑语言发展的滞后给中国当代建筑带来许多问题,诸如缺乏创新、形式主义泛滥以及缺少文化认同感等.因此如何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当代建筑语言成为当务之急.学习国外先进的当代建筑语言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将其充分本地化是一个可行途径.本土化的关键在于充分研究和认识世界当代建筑的特征和中国传统建筑的本质,使当代中国建筑语言既具有当代建筑的特征,又具有中国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5.
在上篇对于1927年魏森霍夫住宅博览会回顾与审视的基础上,此篇述及两次当代中国建筑展, 论述了展览内容、过程、机制等因素对于它所能具有的“厚度”的影响,以及就建筑展览的批判性内涵而言,作为一种特殊建筑类型的社会住宅的价值。最后并反思了建筑领域内展览行为的当代意义及建筑师在此类展览中通常采取的姿态。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都市建筑风格之多样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宣 《山西建筑》2008,34(12):61-63
针对当代都市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从健全建筑制度、态度上宽容接纳新事物、建筑要具有适应性和创新性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展,指出对于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展在中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下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和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郁枫 《山西建筑》2010,36(35):15-16
对当代西方“高技术倾向”建筑思潮进行了介绍,并论述了该思潮的起源、主要特征与表现形态,对西方高技术倾向思潮的发展新趋势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高技术倾向建筑思潮对于推进当代中国建筑业的绿色、节能等目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气韵生动”作为中国传统美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绘画几千年来的重要审美法则,是我国古代艺术创作、审美品评的典型代表,对于当代建筑设计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文中以当代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气韵生动”的由来和内涵,分析“气韵生动”对当代建筑创作的借鉴意义,并以此为基础,从建筑创作理念、建筑外观设计以及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等三个方面,提出“气韵生动”在当代建筑中的表达与应用,以期为当代建筑设计与传统美学的融合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市环境设计》2010,(7):78-81
王明贤 中国文革美术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城市环境设计》杂志学术总监。对新中国美术史、建筑美学、中国当代建筑存专门的研究。曾任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筹备委员会委员,1999年UIA国际建筑师大会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展秘书长(之一),1999年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作品展策展人,2005年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执行小组成员,2006年威尼斯双年展第10届国际建筑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媒介实践的角度,考察20世纪80年代建筑专业期刊在中国当代建筑批评场域初始构建阶段,对于推动、决定建筑批评核心区域、场域特征、批评内容、批评惯习、主体圈层等建筑批评场域形态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