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沈阳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对策.[方法]利用沈阳沈北新区近38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并探讨气象灾害天气的应对措施.[结果]近38年来,沈北新区光照条件一般,冬季平均日照时数较短(551 h),呈缓慢减少趋势,但降幅并不明显;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温倾向率0.371 ℃/10 a,冬季气温倾向率0.313℃/10 a,气温虽呈升高趋势,但波动幅度较大,让生产管理难以控制;较寒冷期(11~3月)历年降水量、阴天日数呈增加趋势,对蔬菜大棚生产影响较大;低温寡照阴天是该区冬季气候特点,对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不利,冬季增加取暖措施有望正常发展.[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辽西朝阳农村的气温和热量资源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966~2010年辽西朝阳农村气象站资料,应用序列相关和气候倾向率等统计方法,对朝阳农村的气温和热量资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掌握该农村的气候现状.[结果]1966~2010年辽西朝阳农村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年均值呈波动变化,其中日最高气温年均值趋势升高增温幅度最大(0.328℃/10a),且显著水平最高,是气温升高的主体;日平均气温增幅(0.151℃/10a)和显著水平次之;日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且显著水平不明显.在冬、夏半年时间尺度里,日最高气温平均值趋势升高明显,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17和0.250℃/10a,以冬半年升高最突出;日平均气温趋势性显著水平较低,日平均最低气温趋势性不显著.辽西朝阳农村≥10℃积温呈波动增加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为42.590(℃·d)/10a,近45年趋势增加192(℃·d).[结论]该研究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品种布局等农业措施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近50年建昌县霜期设施农业生产中光热气候资源变化特征.[方法]利用近50年建昌县气候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1960~2009年建昌县霜期光照、气温变化趋势.[结果]1960~2009年建昌县霜期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55.556 h/10 a、-2.39%/10 a,近50年分别减少了278 h和12%;1981、1982年发生了气候跃变,跃变前后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分别减少161 h和7%.霜期气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86、0.392和0.567℃/10 a.近50年分别上升了1.93、1.96和2.84℃;1987、1988年发生气温跃变,跃变前后霜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升高了1.3、1.2和1.7℃.近50年来,建昌霜期光照资源减少,而热量资源增加,形成光热互补.[结论]该研究为当地霜期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河西走廊东部近5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方法]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 1960~2009 年高(日最高气温≥35℃)、低温(日最低气温≤-20℃)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详细分析了高、低气温的时空分布、强度、持续性和环流形势等气候特征.[结果]河西走廊东部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东北部沙漠边缘;低温天气主要发生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和北部沙漠边缘.随着气候变暖,高温日数呈弱增加趋势,强度增强;低温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强度减弱.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7、8月;低温主要出现在1、2、12月.高、低温天气具有持续性特征,强高、低温大多出现在高、低温持续时段内.高温天气出现在副热带高压控制及影响的区域内;低温天气出现在强冷空气堆积和入侵的区域内.[结论]该研究为高、低温的准确预报和预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青海海东农业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方法]利用1961~2009年青海海东农业区有关气象、农业观测资料,对农业区气候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气候模式输出数据经降尺度处理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海东农业产生的可能影响.[结果]1961~2009年海东农业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37℃/10a,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略有减少,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70mm/10a和-27.55h/lOa,近49年来极端事件发生日数虽有减少但程度加重.未来100年海东农业区气温上升显著,降水略有增加,气候变化会对农业的生产环境、布局、结构和生产力产生影响,将使农业生产产量波动增大、布局与结构改变、成本与投资增大.为适应气候变化,应积极地有计划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加强管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采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抵御能力,增加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实现潜在的效益.[结论]该研究为政府和农业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候倾向率、春旱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建昌春播期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1960~2009年)建昌春播期热量资源在增加,平均气温趋势升高1.25℃;1990~2009年较1961~1980年平均气温升高1.00℃;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变化稳定;终霜日期趋势提前4 d结束,变化幅度由31 d缩短至19 d,趋于稳定.降水量存在增加趋势,降水量变率过大对春播及苗期生长不利;春旱频率较大影响春季播种;重旱、偏旱年有30年,占60%;近20年(1990~2009年)重春旱频率较之前略有增加.适宜播种期在4月15~20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塔城地区气温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塔城、和布克塞尔、托里、乌苏4个典型气象站点1955~2008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小波分析、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对塔城地区气温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塔城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5.88℃,气温年际变化相对平稳,变差系数为O.130~O.265,极值比在1.73~3.79;气温序列分布呈现平顶峰型,年均气温相对较为离散.塔城地区气温存在5年、准9年扣准14年的主周期;20世纪70年代处于冷期,平均气温仅为3.77℃,80年代是近54年来最暖年代.均温达8.10℃,90年代以来,相较80年代,塔城地区气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70年代,预计未来气温仍将会有所升高.塔城地区各区域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冬季升温最明显,幅度达1.15~2.05℃/10a,夏季升温速率最小为0.16~0.45℃/10a,年均气温变化速率为0.40~O.78℃/10a.[结论]塔城地区的气温变化对气候变暖呈现正响应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山东省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方法]以秋季或春季日最低地面温度≤0℃作为霜冻指标,利用1961~2008年山东省67个气象监测站的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采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初、终霜日期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近48年来,山东省的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气候特征具有明显地域差异.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极差均为标准差的3倍以上,说明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离散程度均较大.近48年山东省平均初霜日以1.99 d/10a的速率推迟,终霜日以1.46d/10a的速率提早,初霜日推迟幅度比终霜日提早幅度大;无霜期以3.42 d/10a的速率延长.从年代际变化来看,初霜日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明显推迟,终霜日90年代之后明显提早,无霜期是90年代开始明显延长.[结论]该研究为霜冻灾害的预测预防和农作物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近57年来本溪地区干湿程度的演变情况.[方法]采用1953~2009年本溪地区的年、季、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温度、降水和干湿指标的年代际变化.[结果]本溪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29℃/10 a;而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29.Ol mm/lOa.干湿指数呈波动性减少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33.61 mm/lOa,这与20世纪80年代后温度升高、降水减少是密切相关的.[结论]本溪地区呈暖干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广州汛期暴雨的频数和强度及周期变化.[方法]利用1951~2010年广州市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60年来广州市汛期暴雨的年际与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汛期暴雨与年平均温度的关系.[结果]近60年来,广州汛期暴雨量和暴雨日分别以6.23 mm/10a和0.27 d/10a的线性趋势增长,日数(雨量)最多的年份均为2001年,为15 d(1 085.7 mm),最少年份没有暴雨(1990年);广州汛期暴雨量和日数的年际变化均在近20年明显增多;前后汛期暴雨年代和年际变化均存在差异,前汛期趋势增多,后汛期趋势有微弱减少.广州汛期暴雨日数与年平均温度的正相关关系显著,相关系数为0.22,通过α=0.02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广州市前汛期暴雨总日数主要存在4.2年左右的年际和52.9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变化,后汛期主要存在5.5年左右的年际和18.4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变化.[结论]该研究为汛期降水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