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对蔡为武同志于1981年《水力发电》第12期发表的关于混凝土坝温控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蔡文”)有些个人看法,提出来与蔡为武同志商榷。(一)通过实践分析基础贯穿裂缝的危害“蔡文”中用王家店、龙王塘、大西山三座混凝土重力坝作为例子证明基础贯穿裂缝不影响大坝安全的论断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三座坝都是20年代日本人设计和负责施工的,其设计理论和方法都比较简单。三座坝中有两座坝轴线是曲线形的。坝的上游面  相似文献   

2.
关于混凝土坝的抗裂缝问题,国内曾进行过比较全面的探讨,最近魏廷琤、罗承管同志在“水利水电技术”1963年第7期上发表了“关于混凝土坝裂缝和温度应力控制问题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魏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讨论。本文拟就“魏文”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以和魏廷琤、罗承管两同志以及其他有关这方面专家商榷。  相似文献   

3.
本刊1980年第4期发表了宋恩来同志的“对单支墩大头坝劈头裂缝的初步分析”一文后,蔡为武同志对该文提出了一些补充意见,现发表,以利于读者,作者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4.
《水力发电》1981年12期登载了蔡为武同志“关于混凝土坝温度控制和防裂措施问题的讨论”一文(以下简称“蔡文”),文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归结起来就是:(1)基础贯穿裂缝不一定是最危险的裂缝;(2)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内外温差;  相似文献   

5.
最近“水利水电技术”组织了关于混凝土坝裂缝问题的讨论,第7、8两期分别发表了魏廷琤、罗承管和朱伯芳等同志的两篇文章(以下简称“魏文”和“朱文”),探讨的内容很丰富,涉及的问题很多,对我们启发很大。混凝土裂缝,是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技术问题,展开这个问题的讨论,对今后水  相似文献   

6.
“水利水电技术”1963年7、8两期先后发表了魏廷琤、朱伯芳等同志写的两篇文章(以下简称“魏文”、“朱文”),就混凝土坝裂缝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读后获益不少。现将我们在柘溪实际施工中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粗浅体会,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利水电技术”1963年第8期刊登了朱伯芳同志的“关于混凝土坝裂缝问题的商榷”一文(下简称“朱文”)。文中对于混凝土合格率和均匀性的看法(第41页左边)是值得商榷的。混凝土的质量很重要的是满足建筑物的要求与否,即是否合格。合格率一般用试样中满足要求的数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1958年以来,共建成10座高度在50m以上的大头坝,但因“大跃进”等因素的干扰,造成了大头坝的严重质量问题,尤其是因个别坝裂缝事故,而影响其在我国的发展。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本文介绍了大头坝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以及我国在大头应力、裂缝扩展条件、防止裂缝扩展措施的研究成果等设计与施工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青铜峡大坝电站坝段三大条贯穿性裂缝及3#胸墙裂缝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铜峡大坝电站坝段的三大条贯穿性裂缝及3~#胸墙裂缝削弱了坝体的整体结构,威胁着大坝的安全运行,是该坝定为“病坝”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定检专家组提出的要求,电厂在处理三大条裂缝及3~#胸墙裂缝过程中,不断更新材料、改进方案,探讨裂缝处理的有效措施,以确保大坝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0.
加强混凝土坝面保护尽快结束"无坝不裂"的历史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朱伯芳  许平 《水力发电》2004,30(3):25-28
混凝土坝裂缝绝大多数是表面裂缝,但其中一部分可能发展为深层裂缝甚至贯穿裂缝,表面保护是防止混凝土坝裂缝的重要措施。通过给出的表面放热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表面保温效果,指出混凝土表面养护和保温28d的时间太短,建议在坝体上下游表面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长期保温,水平层面和坝块侧面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温。这套措施,保温效果好,保护时间长,兼有保湿功能,施工方便,价格低廉,同时要做好基础混凝土温度控制,有可能很快结束“无坝不裂“的筑坝历史。  相似文献   

11.
瀑布沟心墙堆石坝地震裂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建议了判别土质心墙坝地震裂缝的应力与变形判据。然后,运用“南水”双屈服静力弹塑性数值模型及等价粘弹性动力模型,结合瀑布沟高心墙堆石坝进行了6种方案的静、动力力应变计算。对该坝产生的地震裂缝的可能性提出了判断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土石坝地震裂缝分析方法与抗裂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建议了判别土质心墙坝地震裂缝的应力与变形判据。然后,运用“南水”双屈服静力弹塑性数值模型及等价粘弹性动力模型,结合瀑布沟高心墙堆石坝进行了6种方案的静、动力应力应变计算。对该坝产生地震裂缝的可能性提出了判断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土石坝地震裂缝分析方法与抗裂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力发电》1981年12期上,发表了蔡为武同志写的《关于混凝土坝温度控制和防裂措施问题的讨论》 (以下简称“蔡文”)一文。文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有助于开展讨论,推动混凝土坝温控和防裂措施的发展。作者同意蔡文中提出的关于采取隔热保温法以防止表面裂缝的措施。认为这是符合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的实践经验的。为此在本文中对这种措施在国内外的产生、发展和主要特点作一简要论述,以支持蔡文的这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利1957年第1期发表了徐金城同志写的“板桥水库土坝裂缝原因的研究”和“板桥水库土坝裂缝采用灌浆处理的效果”两篇文章,提供讨论。 1956年板桥土坝裂缝研究工作正在进行时,我曾向徐同志提出三个主要问题应当加以明确: 1.裂缝发生的原因,究竟是由于干燥收缩或不均匀沉陷,抑或还有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15.
黄壁在水库在“96.8”洪水中的最大入库流量达18200m2/s(还原值),最大下泄流量为3656m3/s,削减了洪峰80%。如果没有黄壁在水库的拦洪削峰作用,“96.8”洪水给石家庄市及其下游广大地区的破坏将是灾难性的。然而.由于副坝展布于马鞍山及马山之间的原淳伦河古河道第四纪沉积物复盖层和一、二级阶地上,坝基地质情况极为复杂。值得提出的是,副坝在36年运用中,坝后出现大面积的管涌冒沙、坝前粘土铺盖裂缝纵横,为数不少的裂缝已伸入坝脚内并有坍坑,坝顶裂缝纵贯大坝并出现错台最大达5cm等险情,虽经反复修补仍无减轻迹象。“96.8”洪水后发现,上述险情又有进一步发展。实践表明,险情已对大坝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文章从工程长期运用实况和坝基地质结构资料分析入手,研究副坝工程险情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对工程进行再认识,为工程除险以便迎接更大的洪水考验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黄壁庄水库在“96.8”洪水中的最大入库流量达18200m^2/s(还原值).最大下泄流量为3656m^3/s,削减了洪峰80%。如果没有黄壁庄水库的拦洪削峰作用.“96.8”洪水给石家庄市及其下游广大地区的破坏将是灾难性的。然而.由于副坝展布于马鞍山及马山之间的原滹沱河古河道第四纪沉积物复盖层和一、二级阶地上,坝基地质情况极为复杂。值得提出的是,副坝在36年运用中,坝后出现大面积的管涌冒沙、坝前粘土铺盖裂缝纵横,为数不少的裂缝已伸入坝脚内并有坍坑,坝顶裂缝纵贯大坝并出现错台最大连5cm等险情,虽经反复修补仍无减轻迹象。“96.8”洪水后发现.上述险情又有进一步发展。实践表明,险情已对大坝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文章从工程长期运用实况和坝基地质结构资料分析入手.研究副坝工程险情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对工程进行再认识.为工程除险以便迎接更大的洪水考验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1概述黄壁庄水库至今仍然是一个病险水库,几十年来一直是带病运行,其中副坝的问题最多也最严重。“96.8”洪水黄壁庄水库入库洪峰12600m3/s,库水位122.97m,创建库以来最高库水位。副坝工程再次暴露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威胁着大坝的安全。2副坝工程存在的问题2.1坝顶裂缝副坝坝顶在1963年时就发生过裂缝。1973年雨后,坝顶又发现了许多裂缝总长2870.sin,局部裂缝缝深1.6m。1995年9月份,坝顶又出现了裂缝,总长3850m,维宽Zcm,可见深度45cm,最深95cm,绝大部分缓向下游倾斜,取裂缝处主样试验,含水量最大为20.7%…  相似文献   

18.
大头坝是本世纪初出现,40年代后得到推广的一种轻型坝.50年代以来我国也有一些工程采用这种坝型,其中单支墩的有桓仁坝、柘溪坝和那岸坝等. 不少单支墩大头坝在施工期就出现裂缝,如桓仁、柘溪坝和日本的大森川坝.蓄水后,有的表面裂缝发展为劈头裂缝.所谓劈头裂缝是指基本上沿着支墩的对称面从迎水面一直向支墩内部发展的裂缝.  相似文献   

19.
坝踵裂缝深度对混凝土重力坝可靠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建成的绝大多数混凝土重力坝的坝踵部位均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裂缝,有必要研究裂缝开展深度对坝体安全度的影响。基于Matlab软件,人为地在坝踵沿建基面方向设置不同深度的裂缝,利用材料力学原理建立重力坝沿建基面的抗滑稳定、坝趾抗压强度和坝踵抗拉强度的功能函数,分析了不同裂缝深度对上述三种情况可靠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缝的存在对坝体抗滑稳定影响较小,但可靠度随建基面抗剪强度指标的下降而减小;裂缝的存在对坝趾抗压强度和坝踵抗拉强度的可靠度影响较大,随坝踵裂缝长度的增大,可靠度下降很快。  相似文献   

20.
裂缝性态及其对混凝土坝的危害性一直是坝工界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从裂缝的演变规律、裂缝转异诊断方法、带缝坝服役性态安全监控模型和混凝土坝裂缝危害性分析方法研究等4个方面综述了混凝土坝裂缝性态及其危害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的研究水平进行了分析评述,指出了该课题后续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