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卫玮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1):42-46
"是……的"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基础句式,也是外国汉语学习者汉语学习中的重要语法点。但根据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句子错误汇总中的句型错误频次统计发现,留学生在使用"是……的"句时却出现了大量的偏误。为了对此偏误进行深入了解,首先从"是……的"的本体研究出发,对"是……的"句的含义、分类等方面进行介绍;接着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英美留学生"是……的"句的偏误进行分类,并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而给出相关的教学建议,以提升对外汉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来华留学生在使用结果后果的过程中常出现混用的现象。研究基于HSK语料库,对留学生结果后果这一组词语的误用情况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偏误产生的具体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期对结果后果的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李斌 《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31-35,60
考察了《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都”类范围副词的分布情况,42本方言词典中收录的·。都”类范围副词共54个,“都”基本上是一个南北通用、方普共用的范围副词,除“都,,外,某一方言区不存在占绝对优势的通用“都”类范围副词。 相似文献
4.
5.
外国留学生在成语习得中的显性偏误有五种类型,分别是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和杂糅。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以上5种偏误进行了举例和分析,从而帮助学习者认识和区分偏误类型,找出偏误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提高成语习得水平。 相似文献
6.
从HSK动态语料库语料看,留学生在使用离合词时,对"合"的形式的掌握多于且好于"离"的形式;对于通用的、常用的、变化形式简单的离合词扩展方式掌握较好,对于添加两个或两个以上X项的扩展方式,掌握不理想。留学生在习得离合词时可以采用逐一学习、掌握特殊用法、多接触本族人的语言材料逐渐积累及重视离合词的语用功能等习得策略。 相似文献
7.
程度副词"太"有两大含义:一是表示程度高,经常用于赞叹的语境中;另一是表示程度过多,经常用于不如意,不期望的事中。"太不vp"和"不太vp"的两种否定结构分别是增加了感叹色彩和减弱否定程度。"太"的这些用法都表达了说话人的主观色彩,是表示主观评价的程度副词。使用语料库研究方式,搜集了500条有关"太"的语料。通过对语料的对比和分析,从"太"的肯定结构、"太"的否定结构、以及"太"丰富的语气表达功能等方面来研究程度副词"太"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8.
李素英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113-114
"莫"由否定副词发展成为测度副词。实际上,中古汉语中由"不""非""无"参与构成的测度问句屡见不鲜,但由于没有发现用于小句句首的例句,一般仍将其视为否定词。许多语言中的事实都表明:否定性语素在语音上缺乏独立性,常需要其他词汇性成分的支持。因此,从整个否定词系统来看,"莫"发展为测度副词应是语言发展中个体特殊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于超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
为了有利于人们对时间副词“永远”进行语义理解、运用以及与相关时间副词的语义衍推,运用时态逻辑的分析方法,对时间副词“永远”进行逻辑语义分析,归纳出“永远”的4种时点集类型,从而推导出时间副词“永远”与其他时间副词在语言交际中的关系,揭示出时间副词“永远”在时态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易正中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79-80
"就"表示事件对时间规律或标准、事物对数量规律的偏离,是表示特例的语法标记。"就"的语法化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首先是从动词虚化为副词,然后副词的意义进一步虚化。 相似文献
11.
黄彬瑶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06-108
在语言的诸多要素中,词汇最为活跃善变,最易受到语言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因而社会生活中任何微小的变化在人们使用的词汇中都会有所体现。针对汉语中新生后缀-门被广泛使用的现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产生、变异和流行与同时期社会状况、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从而探求门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李双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4-17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培养中,存在生源质量较差、师资水平不高、管理队伍配备不足、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需以“宣传+选拔”为手段,提高生源入学门槛;以“双语+双能”为重点,提升教师执教水平;以“趋同+求异”为原则,培养管理人员能力;以“本土+国际”为特色,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16.
唐余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8):138-139
当代重要汉语工具书如《辞源》、《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等对“谅”的义项分列、释义、举例等处理多有不同。这些差异有的因工具书性质不同而致,有的因具体编纂者学术见解不一而致。对照王力先生对“谅”的义项处理,认识到最精当的义项处理应当坚持主客观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刘萍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2(1):73-75
词汇化研究是对非词的语言形式发展成词的一项研究。本文通过对"从而"的释义、个体字义演变及其成因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语义、语音等因素的变化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从而"的成词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给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来华留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可从高校留学生管理、课程优化设置、国际汉语教师能力培养和留学生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4个方面入手,以期通过该模式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课程内容的优化设置,从而更好地实现留学生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1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和教育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来华留学。当前,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探索来华留学生管理服务的优化升级,既是对提高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办学水平的积极思考,也是为推动构建中外青年命运共同体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益尝试。以来华留学生一线管理工作者的视角,结合日常管理服务实践,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优化来华留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建议,为落实“规范管理、提质增效”的目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和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智力和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20.
何冬云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101-102
人类对于方位的认知是通过"空间隐喻"实现的,哲学上把这种空间隐喻叫做"意象图式",这是"自然意象图式"。除了"自然意象图式"外,还有个"心理意象图式",这是客观方位认知在人类头脑中的"镜像"反映,它是人类在方位问题上的一个更高级、更深入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与一个民族的习俗和语言有密切的关系。笔者经过分析可知,汉语心理方位词"上"和"下"除了表示具体方位以外,它们的指称意还有更丰富的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