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蓄冷空调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蓄冷空调可以利用夜间低谷电力制冷.用一定的方式将冷量储存起米,待白天用电高峰时释冷.以满足高峰空调负荷的需要,蓄冷空调技术是终端用户移峰填谷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优点是:  相似文献   

2.
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夏季空调高峰负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理夏季空调高峰负荷对缓解电力季节性供需矛盾、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意义重大。针对我国制冷空调使用现状和空调负荷特性,提出在电力供应侧和需求侧应采取的相关经济、技术和行政措施;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等分布式能源,不仅有利于能源的梯级利用,而且可实现均衡能源消费、有效降低空调高峰负荷对电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正>空调系统的能耗主要有2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供给空气处理设备冷量和热量的冷热源能耗,如压缩式制冷机耗电、吸收式制冷机耗蒸汽或燃气以及锅炉耗煤、燃油、燃气或电等;另一方面是为了给房间送风和输送空调循环水,风机和水泵所消耗的电能。1蓄冷中央空调节电应用蓄冷中央空调由冰或冷水提供冷源,可利用电网低谷电力储存冷量,电网高峰时段释放冷量,不开或少开制冷机,可有效转移空调用电高峰负荷,有效缓解电力供需  相似文献   

4.
杨帆  梁栋 《日用电器》2021,(5):95-98
在制冷空调设计领域,变频空调由于其自身优越的性能,得到市场和企业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肯定,而且随着变频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变频驱动技术在制冷空调设计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变频驱动是将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软件语言、电机原理和电力拖动各门技术综合应用的交叉技术,根据空调的冷量需求,压缩机或者电机输出对应的功率需求.本文从变频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变频控制器的发展、变频控制器在制冷中的作用三个方面给出介绍,从而更好的认识变频驱动技术在制冷空调领域的原理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夏季气温升高,各地用电高峰相继到来,用电负荷屡创新高,其中空调负荷是最主要的叠加负荷,一些大中型城市的空调负荷已经超过日负荷的30%。有效的削减高峰负荷、移峰填谷成为各地政府相关电力管理部门及供电企业主要工作之一。电力蓄能及热泵、空调节能技术作为电力需求侧管理活动中两大重要的应用技术,在转移高峰负荷、节约用电和科学用电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实施新的房间空调器能效标准在未来5年内将累计节电18200GW h,10年累计节电77000GW h;对既有建筑进行有计划的节能改造,至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3.35×108t标准煤,降低空调高峰负荷约80000M W(约相当于4.5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电力,减少电力建设投资约6000亿元)。这是来自国家电网公司“应对空调负荷措施技术交流会”上的信息。2005年6月16日~6月17日,由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主办、电力需求侧管理指导中心承办的“应对空调负荷措施技术交流会”在南京召开。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的领导,空调制冷行业、建筑节能领域的国内…  相似文献   

7.
1 前言 蓄冷空调是在下半夜开动空调制冷机组,将其所生产的冷量以冷冻水或冰的形式储存起来,到第二天空调负荷出现时,把储存的冷量取出,供空调使用。目前,大多采用水或冰作为蓄冷媒体。  相似文献   

8.
《电气试验》2005,1(1):51-51
入夏以来,由于空调等制冷设备逐渐投入使用,我市电力负荷也随之攀升.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有效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用电需求.我市电力部门积极采取线路特检、错避峰调度等措施,来应对新一轮用电高峰.  相似文献   

9.
2蓄冷空调技术2.1基本原理及类型简介所谓蓄冷空调,即是在晚间电力谷荷阶段,利用电动制冷机制冷,把冷量按显热或潜热的形式存于某种介质中,到白天用电高峰期,把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以满足建筑物空调等的需要。这样制冷系统的大部分耗电发生在夜间用电低谷期,白天只有部分或辅助设备在运行,从而实现电网负荷的移峰填谷。目前,蓄能系统种类按储存冷量的方式可分为显热和潜热蓄冷;按蓄冷介质可分为水蓄冷、冰蓄冷及共晶盐蓄冷。显热蓄冷是通过降低介质的温度实现的,常用的介质有水和盐水;潜热蓄冷则是利用介质的物态变化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大众用电》2006,(6):19-19
一项可有效实现电力负荷移峰填谷的重大节能技术——动态冰蓄冷技术最近在广州研发成功,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夜间的低谷电力制冰,在白天用冷高峰期释放冷量,由此实现电力负荷的移峰填谷。该技术将大大促进空调、食品加工、化工、建筑等行业的能源节约,具有重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负荷分解的城市长期负荷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城市出现了快速增长的空调负荷。考虑空调负荷的增长规律及影响因素,从负荷分解的角度构建了城市长期负荷预测模型。在模型中,高峰负荷被分解为3部分:居民空调负荷、工作区空调负荷以及基本负荷。以上海为例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基于负荷分解的预测模型能够反映城市电力需求的增长,可为需求侧管理提供制定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家电科技》2021,3(3):15-16
空调系统是商业建筑中能耗最高的设备之一.在高峰时段,转移空调系统的部分负荷将有助于解决供电负载不平衡的问题.蓄冷系统(CTESS)是帮助空调系统在高峰时段转移建筑物制冷负荷的有效方法.蓄冷系统通常利用相变材料(PCM)作为能量存储介质.在蓄冷系统中,利用冰作为相变材料进行蓄冷,因为冰具有良好的热能存储特性.由于冰的冷凝...  相似文献   

13.
双侧电力市场的开放为公共楼宇暖通空调负荷作为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挖掘用电高峰时段空调负荷的调控潜力,根据暖通空调的运行原理,基于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原理、质量守恒原理等,建立了公共楼宇暖通空调的物理模型,提出了暖通空调的柔性控制策略。考虑空调用户在负荷聚合商的统一协调下参与能量和备用市场,构建了能量-备用多品种电力交易下负荷聚合商的双层竞价模型,其中上层为负荷聚合商竞价模型,下层为电力市场出清模型,并基于KKT条件及对偶理论将双层优化问题转化为带平衡约束的单层优化模型,实现模型的高效求解。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竞价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陕西省电力消费特点,分析了陕西省的空调负荷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气温气候特性这几类主要因素与空调负荷的关联关系:结合国内外空调负荷调控措施,针对陕西省空调负荷特性提出有效控制高峰时段空调负荷增长、改善电网负荷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武汉市华美达天禄酒店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自2000年8月8日试运行至今,经过近2个夏季的运行,情况正常,充分体现了该系统运行可靠、操作简单、可远程自动控制及运行成本低廉等特点。由于冰蓄冷系统具有能在用电负荷较低时段制冷储存冷量,而在高峰时段融冰取冷的特点,很好地解决了“峰谷负荷差的问题”。我们在使用中充分利用了用电低谷时段(00:00~7:00)的电力,进行蓄冰储存,而在用电高峰时段(7:00~11:00,19:00~22:00)不开主机,用融冰制冷。这种削峰填谷的方法,在经济上的效益非常明…  相似文献   

16.
根据陕西省电力消费特点,分析了陕西省的空调负荷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气温气候特性这几类主要因素与空调负荷的关联关系:结合国内外空调负荷调控措施,针对陕西省空调负荷特性提出有效控制高峰时段空调负荷增长、改善电网负荷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民用建筑空调是造成夏季电力负荷高峰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了民用建筑空调对电力供应的影响,提出发展蓄冷空调、烧气空调、建筑热电冷联供、太阳能空调以及提高空调能效比等抑制空调负荷的技术措施,对限制室内外温差、建立蓄冷空调电价体系,制订常规空调能效等级标准和分布式能源电力上网等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空调负荷已经成为电网的重要负荷。空调负荷的急剧增长已成为季节性电力紧张的最主要原因,尤其在夏季,空调负荷已占尖峰负荷的30%~40%,加剧了电网高峰负荷供应缺口,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然而,目前空调负荷大多缺乏合理的调控,如果能够挖掘集群空调的整体调控效益,将为电网的有序削峰提供强大的保证。本文开展了面向电网有序削峰的空调负荷调控实证研究,给出了空调负荷的建设改造方案和调控软件设计方案,提出了空调负荷多种调控策略,比较和论证了不同调控策略下集群空调负荷实现电网有序削峰的可行性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合肥市夏季居民空调降温负荷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分析空调降温负荷对合肥地区夏季总负荷的影响,对合肥夏季的居民空调降温负荷的总量和相关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建立了空调负荷总安装容量与居民特性变量间的回归预测模型以及空调实际负荷与气温变化的回归预测模型,为合肥市电力公司制定高峰时段负荷调控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蓄冰空调用电技术是电力需求侧管理(DSM)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北京华商大厦蓄冰空调系统的调查分析,得到了系统日/年用电量、用电能耗、日/年削峰电量、单位面积制冷负荷、单位温升制冷负荷、项目投资回收期等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及结论,为推广蓄冰空调用电技术和制订各项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