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基于微磁检测方法对DP590带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进行无损定量预测。采用两级退火工艺对10个试件进行处理,得到强度不同的拉伸试样。利用多功能传感器同步检测试件表面的切向磁场强度和磁巴克豪森噪声信号,提取得到多项特征磁参量。通过变异系数分析方法,评价检测装置对磁参量的重复检测性能。对比分析了多元一次和多元二次模型对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定量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多元二次方程对带钢强度指标的预测精度更高,其方程拟合确定系数大于0.97,预测平均误差小于3%。  相似文献   

2.
DP590的微观组织主要由连续分布的铁素体和弥散分布的马氏体组成,晶粒尺寸约为11μm。这种双相显微组织赋予了DP590优良的力学性能,如低的屈服强度、高的抗拉强度、高的加工硬化和良好的延伸率。扩孔性能是评价钢板冲压成形性能的重要指标。DP590的扩孔性能与其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成形过程中其含有的马氏体相使得n值迅速增加,n值越大在变形过程中应力分布越均匀,成形程度越高,扩孔性能越好;但马氏体相的存在又会降低DP590的延伸率,使得扩孔性能相对较差。建立成形极限图,DP590冷轧双相钢的FLD0(平面应变特征点)为30%左右,成形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陈波 《物理测试》2012,30(5):14-17
传统的TRIP590冷轧带钢因硅含量较高,表面质量很难达到高级轿车的要求.为了满足高级轿车对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的严格要求,通过硅、铝及其他合金元素的精确匹配,开发了一种硅铝复合的TRIP590高强度汽车用钢.介绍了该钢种试制方法和过程,首先将热轧带钢通过酸轧机组生成冷硬带钢,冷硬带钢再通过连续退火机组生成最终冷轧产品.对实物组织形态、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硅铝复合成分控制和相应的工艺制度,可以生产出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双优的TRIP590高强钢,满足高级轿车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汽车工业广泛使用的不同强度等级冷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力学性能、硬度及扩孔率测试,并结合显微组织分析研究剪切边缘可成形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冷轧双相钢扩孔性能及优化产品质量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冷轧双相钢DP590和DP780剪切边缘影响区及硬化程度明显高于DP980和DP1180,影响局部可成形性进而影响扩孔性能;添加微合金元素细化组织使马氏体呈岛状弥散分布有利于应变的均匀分配以降低在局部范围造成较高的应变强化,有利于扩孔性能的提高;对于超高强冷轧双相钢DP980和DP1180增大屈强比可明显提高扩孔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冷轧带钢锯齿边边裂样品边部微观组织状态,热轧边部变形组织及其对冷轧带钢边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变形量较大时,带钢边部存在严重的变形组织和粗晶组织的混合组织,且渗碳体呈链状分布,易造成冷轧带钢边裂。提高终轧温度,减少边部温降等措施可消除边部变形组织,减少链状渗碳体析出,能有效避免冷轧带钢边部锯齿状开裂。  相似文献   

6.
冷轧不锈钢板带生产新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锋  程挺宇  张巧云 《轧钢》2009,26(3):40-41
简要介绍了冷轧不锈钢板带的生产工艺,以及带钢边部减薄、平整润滑、退火酸洗等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薄规格DP590带钢冷轧过程中焊缝前后区域边裂断带、4#机架轧制力异常增大等问题,对轧机过焊缝模式、切月牙模式、轧制策略、附加张力等进行了优化,实现了0.7mm厚DP590带钢的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8.
冷轧带钢退火过程是集成优化的关键环节,柔性化退火技术是在不改变化学成分和轧制工艺的条件下,通过优化退火工艺和控制冷却路径,使得产品具有多样性的相组成和不同的体积分数,使其具有满足不同用户要求的综合力学性能的新技术。为了探索热镀锌工艺条件下生产双相钢的工艺制度,在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开发的连续退火模拟实验机上对冷轧DP钢进行了退火镀锌工艺的模拟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SEM和TEM技术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柔性化退火工艺可制备冷轧热镀锌DP780双相钢,其综合力学性能良好,达到了DP780级别双相钢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用户反馈的Φ17 mm规格20Mn盘条冷轧扁丝边部开裂现象,现场了解冷轧扁丝生产工艺流程,取各工序缺陷样品做检测分析,结合20Mn盘条冶炼、轧制及退火、冷轧等各工序生产工艺特点,认为冷轧扁丝边部开裂与盘条原始组织、表面缺陷以及用户退火工艺有关。因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冷轧带钢边部板形问题,基于理论分析和工程实际,考虑带钢轧制前后横向厚差、横向位移、跑偏和覆盖率因素,设计了新的板形检测系统。根据板形辊长度、带钢宽度确定宽、窄通道的数量,对带钢边部板形进行必要的精细检测和误差补偿,避免出现较大的在线板形检测误差,使在线检测信号与实际板形状态一致。在板形测控过程中,首先需要分析带钢的横向厚差和横向位移,然后利用板形辊获得实测板形信号并实施必要的误差补偿,最后利用模式识别、目标曲线和控制模型实现板形闭环控制。实例表明,带钢边部覆盖率和跑偏量对板形检测精度、识别效果影响很大,且轧制前后带钢横向厚差变化与板形关系基本对应,提高带钢边部板形测控精度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轧后带钢的整体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何汝迎  顾廷权  刘云峰 《轧钢》2012,29(5):51-54
建立了一种冷轧薄带钢边部板形自动控制方法,即在以末机架为重点的板形反馈控制系统中,在主要针对常规边浪和中浪等的基本板形控制功能的基础上,基于末机架出口带钢边部与临近区域实测板形与目标板形的差值识别出带钢边部板形状态,再据此调节末机架以及上游机架相应的板形执行机构,实现对带钢边部板形如小边浪和小偏浪等的有效控制.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能明显提高冷轧后带钢的边部板形质量.  相似文献   

12.
冷轧带钢产品生产工艺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英 《金属世界》2012,(4):58-61
文章简要介绍了冷轧带钢产品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特点,以及冷轧带钢生产的一些新技术:无酸去除氧化铁皮生产、双机架可逆冷连轧工艺、感应加热连续退火、液氮冷却剂用于冷轧带钢、边部减薄控制技术、冷连轧生产再线跟踪检测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徐愚 《上海金属》1993,15(4):28-33
在介绍我国冷轧宽带钢生产现状的同时,从原料均质性、冷轧宽带钢的高平直度、高表面质量、多品种生产出发,阐述了国外冷轧宽带钢生产在工艺技术和装备方面与之相应的发展状况,并对我国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云鹏 《轧钢》2010,27(5):21-25
带钢边部厚度减薄量是冷轧成品带钢一个重要质量指标。本文以宝钢1550mm UCMW 冷连轧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冷轧带钢边部减薄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1550mm UCMW 冷连轧机配置的K-WRS工作辊的边缘降控制性能,同时对其边缘降控制系统进行了消化分析,对比了边缘降控制系统投入前后的控制效果,以进一步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其附带的EDS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试验手段,研究了50Mn热轧带钢宽向不同部位氧化铁皮结构与酸洗难易程度的关系。分别对板宽方向位置(边部,1/4处,中间)的氧化铁皮进行了厚度测量、微观形貌观察、相结构分析,阐述了不同位置氧化铁皮的形成机理及对冷轧酸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50Mn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主要由Fe2O3、Fe3O4和Fe O三相组成,沿带钢宽度方向不同部位氧化铁皮结构特征有所差异。其中带钢边部Fe2O3∶Fe3O4∶Fe O相组成比为8:90:2;距带钢边部1/4处Fe2O3∶Fe3O4∶Fe O相组成比为12∶85∶3;带钢中间Fe2O3∶Fe3O4∶Fe O组成为18∶79∶3。酸洗试验后发现,带钢中间处的氧化铁皮易于清洗,带钢边部位置的氧化铁皮不易清洗。  相似文献   

16.
药芯焊丝用带钢经冷轧后内部晶粒产生严重的变形,影响了其使用性能。根据生产药芯焊丝用冷轧带钢性能的特殊要求,制订了冷轧后带钢的退火工艺方案,分析了经罩式退火炉处理后的带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退火后,带钢的组织为均匀的等轴晶,屈服强度大于180MPa,伸长率大于43%,平均硬化指数0.23,充分满足药芯焊丝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胡洋  冯岗 《金属世界》2016,(6):64-66
双相钢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的先进高强钢。本钢集团某冷轧厂通过新生产线调试的机会对DP590冷轧双相钢现场实际的生产工艺进行分析,通过三次试生产探索,借助CCT曲线对冷却组织的预测和实际生产中双相钢性能和组织的对比,分批次对工艺进行优化从而获得符合标准的产品并且确定最终工艺。建议采用加热温度为800℃,缓冷结束温度为680℃,过时效温度为320~280℃的连退工艺。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冷轧过程中轧制润滑对生产工艺及对带钢表面形貌的作用。运用轧制润滑理论试制出多种具有不同化学性能的轧制油及乳化液润滑剂,应用到二次冷轧生产中,研究其对生产过程轧制力、轧制带钢表面粗糙度、光泽度和微观表面形貌等的影响作用,并运用研究结果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二次冷轧板表面"白斑"缺陷。  相似文献   

19.
孙超凡  周旬  方圆  李瑞 《轧钢》2023,(3):40-46+71
为了研究铁素体轧制和奥氏体轧制两种不同热轧工艺对超薄规格冷轧IF钢组织、织构和成形性能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和XRD衍射仪分别观察和检测了两种热轧工艺下热轧、冷轧、退火带钢微观组织和宏观织构,采用EBSD检测了退火带钢的表面微观织构,采用拉伸试验机分别检测了退火带钢沿轧向、45°方向和横向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相比奥氏体轧制工艺,铁素体轧制工艺下退火带钢γ织构更强,主要织构组元{111}<110>、{111}<112>强度差异更小,相应■值提高0.45,△r值降低0.10;铁素体轧制工艺下冷轧带钢位错、亚晶界等晶体缺陷密度更大,且形成的α织构更强,退火过程中具备<110>//ND取向的晶粒优先形核,且在生长过程中吞并邻近低取向差的{118}<110>、{557}<110>等其他取向晶粒,从而导致退火板形成更强的{111}织构。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利用Nb、Ti微合金化元素的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机理,开发研制抗拉强度590 MPa级的汽车结构用低合金高强度钢板。研究表明:不同退火温度和热镀锌带钢速度晶粒度差别不大,因而引起钢的力学性能差别的不是晶粒度而是由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Nb的析出物粗化或者溶解减弱了沉淀强化效果。810℃退火时,热镀锌带钢速度控制在75~95 m/min,带状组织不明显,钢板力学性能良好,成形性能良好。热镀锌生产工艺参数的合理控制可得到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