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长三角地区2010—2019年市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本地环境规制的实施能够促进经济联系密切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是环境规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因此,应加大环境规制实施力度,充分发挥环境规制的空间外溢正向效应,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提升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河南省碳排放为研究对象,从三次产业消耗的三类一次能源角度、基于STIRPAT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2000-2013年产业结构、人均GDP及能源强度对河南省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综合人均GDP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有负向影响。然而第一产业人均GDP和第三产业人均GDP与河南省碳排放量呈负相关关系,只有第二产业人均GDP是推高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减少第二产业比例及降低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对于碳排 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双碳”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双重目标下,充分发挥农村数字化作用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对于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2005—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农村数字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及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全国的农业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明显,农业碳排放强度高的地区下降幅度高于农业碳排放强度低的地区;2)农村数字化不仅对本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产生抑制作用,也会促进邻近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下降,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3)不同区域的门槛特征不一,全国和非粮食主产区存在单门槛,中部、西部和粮食主产区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总的来说,农村数字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增强.由此,提出加强建设区域间农业低碳发展合作协调机制及全面加快农村数字化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构建2006—2019年我国的30个省级面板计量模型,探讨了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通过静态回归分析,得知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能显著抑制碳排放,表现为“倒U型”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化目前处于曲线左侧,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变化趋势,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抑制、中西部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能促进碳排放,但在东部地区作用不显著。空间溢出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对碳排放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因此,应不断加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合理分配要素资源,以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对我国碳排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1—2019年我国碳排放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维度考察我国碳排放的相关性和集聚性,从省级和地区两层面研究FDI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我国碳排放在时、空两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省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在省级层面,FDI对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地区层面,在较发达的东部和中部FDI对碳排放起到抑制作用,而在较为落后的西部FDI并未对碳排放起到抑制作用。为此,因地制宜引入FDI,实现数量型FDI到质量型FDI的转变,对推动我国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环境规制,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城市生态福利绩效(UEWP)评价框架,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2010~2019年我国253个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CETP)的准自然实验,测度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中部地区最低的分布格局,并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生态福利绩效,但存在城市类型和地理区位的异质性,该推动作用主要存在于中心城市和中部地区城市; 此外,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并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但未激发区域波特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结果发现,首先是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存在维度和区域上的异质性,其中数字化程度促进效果最为明显,而区域上则表现为“东强西弱”的特征。其次是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创新能力间接提高了共同富裕水平,表现为区域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中起到的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再次是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在不同区间内表现出对共同富裕不同强度的影响特征。最后是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中,提出了以数字普惠金融为保障,以区域创新能力为支撑,以多元化、阶段性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5-2017年间福建省CO_2排放强度、产业结构和GDP指标数据,通过VAR模型、单位根检验、残差序列统计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预测方差分解,对福建省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CO_2排放强度对经济增长有影响,总的来说,CO_2排放强度的提高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升级能在较短时期内降低CO_2排放强度;CO_2排放强度不仅对经济增长有影响,还对产业结构的变动有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促进福建省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中国30个省区1997—2012年能源消费数据,依据电(热)碳分摊原则测算出各省区的碳排放量,运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理论,建立了包含经济增长、碳排放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在内的联立方程来分析区域 FDI 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联立方程中每个模型的协整关系是成立的,区域 FDI 对区域碳排放的直接弹性是-0.001,间接弹性是0.146,区域产业结构对区域碳排放的直接弹性是0.032,间接弹性是1.882。研究进一步发现区域 FDI、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能源强度都是促进区域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并且区域 FDI 和区域碳排放量对区域经济增长呈现出双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区域一体化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提升经济韧性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从抵抗恢复力、适应调节力和创新转型力3个维度评价城市经济韧性;以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战略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8—2020年中国238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战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战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下游城市经济韧性的战略促进效应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和科技创新能力是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战略赋能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重要机制。鉴于此,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城市应充分发挥区域一体化优势,协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经济韧性,高水平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的根本路径。将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6—2018年全国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和改良的中介效应模型评估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智慧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从动态效应上看,智慧城市的碳减排效应出现在试点设立后的第3年,说明该政策效应存在一定的时滞性。(3)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效应、结构转型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等路径抑制碳排放。(4)城市特质会影响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效果,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呈现由东到西递增的地理空间差序格局、由高到低递减的城市等级差序格局,超大、特大型城市的抑制效果弱于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并且资源型城市的抑制效果强于非资源型城市。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29个省级地区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反映FDI技术效应的动态模型,分别使用反映地区碳排放水平的绝对和相对指标,实证检验了技术路径下FDI对中国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路径下,FDI对各地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量的下降均存在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本土研发投资的提高对FDI积极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其他因素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则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南昌水专学报》2016,(3):14-19
选取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2012年的数据,将技术进步分解为贸易和FDI(外商直接投资)两条外部渠道与R&D一条内部渠道,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技术效应各渠道以及贸易、FDI和R&D与人力资本的交互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FDI和R&D显著降低了我国碳排放,且R&D对碳排放总量以及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相对FDI作用更大;贸易对碳排放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FDI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FDI对碳排放的影响还取决于人力资本水平。在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FDI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工业经济新发展理念中,绿色与创新发展尤为重要。不同环境规制水平下,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可能存在门槛效应。结合中国2000—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选择环境规制门槛变量,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考察科技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两者间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较低时,科技创新阻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提升,但作用不显著;而环境规制强度较高时,正向促进作用显著。同时,城镇化水平抑制作用最强,能源价格促进效应次之,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最弱,产权结构阻碍作用与科技创新程度相当。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助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东部地区11个省份1996—2012年的产业能源碳排放和经济增长数据为数据源,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别对4个时间段(1996—2000,2001—2005,2006—2010,2010—2012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进行定量分析;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影响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解,分别从产业结构、碳密度、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强度、人口效应等影响因子与碳脱钩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天津、上海、福建4个省份在2010—2012年均呈现出强脱钩状态,其脱钩指数ε分别为-0.150 3,-1.373 8,-0.214 0和-0.006 0,其他时间段多数省份ε在0~0.8之间,呈弱脱钩状态;2)2001—2005年碳排放增长速度最快,其平均增速达75.36%,较全国平均增速高5.78%,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山东省,为140.53%;3)2006—2010年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减少了58 034.94万t,其中山东贡献最大,减少了10 259.76万t;4)3个产业结构比重的变化反映了碳排放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增长,将带来碳排放的减少,促进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  相似文献   

16.
“双碳”目标要求我国积极转变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选择长江中游三个省份2010—2020年的数据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角度,探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碳排放水平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能够显著抑制区域碳排放,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水平下,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的减排效应存在差异。因此,长江中游地区应该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资源合理配置,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和生态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模型计算2008—2013年湖南省因能源消耗而导致的碳排放、地均碳排放、人均碳排放、碳排放强度等碳排放量指标;基于灰色模型对湖南省未来5年能源碳排放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能源消耗仍以工业方面的能源消耗为主,且所占比重较大;对于清洁能源使用率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经济发展水平对湖南省能源碳排放量影响较大。预测结果表明,从能源消耗结构上来看,工业能源消耗正在逐渐下降;从能源消耗的种类上来看,对清洁能源的使用率正在增加,但其速率相对于经济增长仍然较缓慢。因此,要促进湖南省低碳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北京市区域用能情况,利用面板模型在行业层面对房山区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结构与行业能耗强度呈正相关,即电力消费比重的提升有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降低能耗强度;而产业结构与固定资产投资对能耗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与方法,利用Vensim-PLE软件对湖南省的能源消耗碳排放进行了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通过设置5种情景方案,动态模拟了2017—2030年湖南省能源消耗碳排放发展演变趋势,以探究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结构改善、产业结构优化对未来湖南省能源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湖南省能源消耗碳排放总量将继续保持逐年增长的演变趋势,到2030年,湖南省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将达到14 174.4×10~4t,约为2017年的1.47倍。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湖南省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增加有着重要的影响,降低煤炭能源消耗和调整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能够有效减少湖南省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在初始自然增长、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综合调控调整5种情景方案下,到2030年时,碳排放量较2017年分别上升47.3%,57.7%,40.4%,27.7%,21.9%。从5种情景方案模拟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峰值来看,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于2029年达到峰值,综合调控调整方案于2027年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信息不对称等理论,以我国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通过融资约束和绿色创新间接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其并行、链式中介效应均表现为显著的促进效应;进一步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重污染企业、民营企业、两职分离企业以及应规披露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提供了证据,有助于增进对二者间作用关系的理解,丰富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